登陆注册
3063700000027

第27章 一名藏族企业家的奋斗史

有一个藏族的企业家,他的名字叫旺堆,是个70后,是西藏日喀则地区下辖日暮县农村的一个牧民。10多年前,当他走出牧区的时候,族人将他视为异类,父亲也扬言要跟他断绝父子关系。10多年过去了,父亲不但没有与他断绝父子关系,而且他还成了族人的骄傲,因为他的挂毯生意给乡亲们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如今,他成了拉萨有名的“挂毯大王”,生产的手工挂毯,不仅成为中外游客离开西藏时必须携带的装饰品,而且还被“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收藏,个人资产已经达到了数千万元。他从一个放牛放羊的小牧民成长为了一代少数民族企业家。

“我有一个梦想”

我国的日喀则地区位居西藏西北,与印度接壤。由于地势险要,交通不便,人们的思想较为封闭。旺堆就出生在这里,旺堆一家世世代代都是牧民,他们日复一日地过着放牧的生活,牛羊就是一切。在旺堆的记忆里,他的家族中还从来没有人踏出过生活的那片牧区。而旺堆从小就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以后一定要踏出这片牧区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很小的时候就对周围的人说:“长大后,我一定要走出这片牧场,看看外面的世界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就因为这话,周围的牧民都认为旺堆是个不守规矩的怪物,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教训他一顿。

小学毕业后,旺堆跟着父亲做了一个小牧民,但他的心却没有停止过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他那个梦想从没有破灭过。时间一晃到了20世纪90年代,旺堆已经长成了一个19岁的壮实小伙子。他对放牧的单调生活厌烦到了极点,决定走出牧区,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他不顾父亲要与他脱离父子关系的威胁,揣着东挪西借的200元钱,离开了养育他19年的那片牧区,直奔西藏的首府——拉萨,他想在那个听说很繁华的地方找一份工作。离开时,他张开双臂对着那片广袤无垠的牧场大喊了一声:“我一定要实现我的梦想。”

由于交通极不便利,旺堆走了一个多月,才来到了拉萨市。见惯了牧区一望无垠的绿草,再看看拉萨庄严的建筑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旺堆觉得自己到了天堂。

由于有的是力气,旺堆很快便在一家建筑工地上当了一名小工。一天,在外面的时候,一个汉族人指着他胸前挂着的绿松石说个不停,由于不懂汉语,旺堆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时,一个过路的藏族人告诉他,说那个汉族人对他的绿松石很感兴趣,问他可不可以卖给他。旺堆没想到自己胸前这块极普通的绿松石居然也有人感兴趣,赶紧点了点头。最后,他们以20元的价格成交了。

捏着那20元钱,旺堆愣了半天,他怎么也不肯相信挣钱原来这么容易。旺堆想:既然绿松石这么赚钱,不如回家去收集一些拿到拉萨来卖。反正,家乡的河流中,这种自然天成、颜色晶绿、上面长满了各种花纹的石头多得是,牧区的人都喜欢捞出来当装饰品,但谁也不知道这东西能卖钱。

旺堆算了算,1个绿松石20元,10个就是200元……他再没多算,算多了他就算不过来了,反正他想只要赚够了钱,就可以长期生活在拉萨这个繁华的地方。想到这里,旺堆撒开两腿就跑回了建筑工地,跟老板辞了工之后,当天就踏上了返回日暮县的路途。

就这样,旺堆成了一个货郎

回到家乡后,旺堆向周围的牧民大肆收购绿松石,然后将这些绿松石带到拉萨,向汉族人兜售。旺堆只用了几天功夫,便将几十块绿松石卖了个精光,赚了上千元钱。

手里有了本钱,旺堆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他看到拉萨店铺里有不少汉族人使用的小镜子、梳子等商品,便买了一大堆,运回牧区去兜售。牧民们对这些从来没有见过的小商品十分好奇,大家争相抢购。有的没有钱,旺堆便让他们用绿松石来换。

就这样,旺堆成了一个货郎。他用一个背篓,将从拉萨购进的小商品背回家乡出售,再从家乡收购绿松石背到拉萨去卖。只念过小学的牧民旺堆,不知道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巨大变革,在那些富裕起来的城市和富裕起来的人群里,正刮起一股到西藏旅游的热潮。正是这股热潮,使神秘的西藏文化冲破了封闭,逐渐走向了市场,使以前一文不值的绿松石卖到了20元钱一块。而这一切,旺堆都不知道,他只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什么好卖就卖什么。

为了节约钱,在从拉萨到日喀则,日喀则到拉萨的路途,旺堆都是依靠天然的交通工具——两只脚板来完成的。这种来来去去买进卖出的生活非常苦,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但旺堆却过得非常快乐,因为他觉得这种生活富于变化,比在家放牧要自由和丰富得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旺堆不仅学会了汉语,还将自己的生意拓展到了家乡的周边地带。到1993年时,旺堆已经有了三四万元的积蓄。如果在家乡,这笔钱可以买几百只牛羊,过上富足的日子。但旺堆并没有这样做,已经尝到经商甜头的他,脑子里想的都是怎样进一步扩大规模,挣更多的钱。

由于长时间背着商品在外奔波,人累,又得在路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旺堆便萌生了在拉萨开一个店铺的想法。那时候,旺堆已经观察到,随着从内地来拉萨的游客不断增多,拉萨的旅游品市场已经开始火爆起来。而且,凡是到西藏来旅游的外地人,都对牧民们随手乱扔的一些旧东西感兴趣。旺堆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些旧东西就是古玩,他只是凭着已经锻炼出来的一些商业嗅觉,感到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

于是,旺堆在拉萨市大昭寺前租下了一个很小的店铺,专门销售从牧区收来的古玩。他的身份也由原来的“小货郎”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老板。

旺堆当老板的日子

古玩店开业不久,旺堆便和一个叫罗珠的藏族姑娘结了婚。罗珠很有经商头脑,成了旺堆的得力助手,旺堆经常把店子交给罗珠来看,自己则到牧区挨户收购“旧东西”。几年的货郎生涯,使旺堆练就了一双识货的眼睛,他总是能在人家准备丢弃的垃圾里发现自己要的宝贝,然后用很少的钱收回来,再抬高几十倍卖出去。由于他对外来旅游者的心理琢磨得比较透彻,出售的东西都很特别,他的古玩店生意一直很好。到1996年时,他的存折上竟突破了30万元,成了一个小富翁。

不过也就是在这时,旺堆发现大昭寺周围竟开了几十家古玩店。原来,很多人听说古玩生意好赚钱,便一窝蜂地都来搞这门生意。看到这种情况,旺堆心里急得不行,他想:牧区的旧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大家都跑去收购,又能维持多久?这么多人都开古玩店,要分这一杯羹,一个人又能分到多少呢?与其跟他们在空间有限的行业里竞争,还不如赶紧撤,去开发新的行业。

经过一番思考和市场调查后,旺堆决定经营藏饰。由于内地和拉萨联系的日益紧密,西藏装饰品开始走向全国各地。直觉告诉旺堆,这里面会有高额的利润和较大的市场空间。于是,旺堆撤了古玩,摆上了各种各样的藏饰。就在旺堆一个猛子扎进藏饰这个行业,全心全意打算做个藏饰大王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机会。

1997年的一天,旺堆无意中发现,自己店铺对面的拉萨市挂毯厂近来开始变得热闹起来,门前总是站着几个外国人,对着厂家摆出来的几幅挂毯指指点点。最后,那些外国人都用不菲的价格买下了那些挂毯,并且一个个都跟抢了宝贝似的特高兴。这无意中的发现使旺堆有了新的想法:生产挂毯去。

生在藏区的旺堆知道,挂毯是每个藏族家庭都拥有的再平常不过的装饰品,有极强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较高的品位,加之便于携带,是旅游者理想的购物种类。而所有的挂毯中,又以手工制作的羊毛挂毯最为贵重。事实上,那些外国人买走的挂毯,并不是真正的手工艺品,而是机器生产出来的。这种机器生产的挂毯远没有手工制作的挂毯精美耐用,过不了多久,上面的颜色便会褪去。

旺堆想:现在全拉萨就只一个厂家生产挂毯,而且是机器生产,如果自己开一个厂,专门生产手工制作的挂毯,一定会非常好。有了这个想法后,旺堆首先进行了试销。由于手头没有现成的手工挂毯进货渠道,他便将自己家里挂着的几幅挂毯全拿了出来,摆在了店子里,并且每幅标价都在400元以上。试验的结果让旺堆大吃一惊,那几幅已经用过好几年的手工挂毯,竟受到了游客们的青睐,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全被买走了。

“挂毯大王”横空出世

手工挂毯的畅销,让旺堆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最短的时间里,他走遍了拉萨市的周边县区,收购手工挂毯在店里出售。

由于手工挂毯经久耐用、色泽鲜艳,且久不褪色,刚刚推出就成了旅游者的新宠,旺堆的店里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后来,旺堆发现由于牧民们平时忙于放牧,无法抽出时间专门制作挂毯,收购很不顺利,根本不能满足销售的需要。没办法,旺堆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生产上。他在拉萨租了厂房,招兵买马,四处吸纳会制作挂毯的技术人员,还聘请了专门的设计师,设计了很多新颖的图案。1998年底,旺堆建立的位于拉萨市宇拓路一侧的手工挂毯厂正式开始生产。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后,旺堆的挂毯有了稳定的货源。然而,世上难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旺堆的手工挂毯厂开业不久,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厂里的技术人员平时干活都很拼命,但一到农忙时节,他们都无心生产,嚷着要回家忙生产,从而使旺堆的挂毯厂关了半个月的门。这一关门,旺堆就损失了好几万元。为解决这个问题,旺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回到日暮县农村自己家里,招聘了二十几个剩余劳动力,然后请专门的挂毯师傅教他们制作挂毯,等一批学会后,又招另一批……就这样,旺堆完成了他的人才培训,从而渡过了创业之后的第一道难关。

由于全拉萨就只旺堆这一家手工挂毯厂,厂里的人要跳槽都找不到地方,所以,绝大部分人学会手艺之后,会一直留在他的挂毯厂里。人员的稳定使旺堆的挂毯产量有了很大提高,当应付一个店的销售绰绰有余时,旺堆就赶紧开第二个店。到2002年,旺堆在拉萨市一共开了6个店铺,全部卖自己厂里生产的手工挂毯。这时,他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了近千万元,被朋友们称为西藏“挂毯大王”。

如今,旺堆的挂毯厂仍然是拉萨市唯一的手工挂毯厂,和另外两家机器生产挂毯的厂家相比,旺堆挂毯厂的产量比他们低得多,但挂毯的质量和价格却比他们高出了几个档次。旺堆生产的挂毯不仅由货真价实的羊绒织成,而且上面的图案也相当丰富,有牛头、羊头、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等好几十种。另外,旺堆还特别注重售后服务,他在销售的时候向顾客承诺:所有挂毯如果在3年内出现褪色、大量脱毛等问题,可以拿来调换并给予赔偿。所以,无论是拉萨市的顾客,还是外地来的旅游者,都对旺堆生产的挂毯赞不绝口,往往是一件产品还没制作成功,便有顾客前来订购。

由于青藏高原的神秘,到西藏来旅游的外国人很多。这些老外对展现了浓厚的西藏民族特色的手工挂毯一见钟情,通常一个人要买好几幅回去。这些老外将旺堆的手工挂毯带回国后,他们的朋友看了之后也非常喜欢,于是,他们便打来越洋电话,寄钱来向旺堆订购。这样的越洋生意,旺堆一个月能接到好几单。

看到老外这么喜欢手工挂毯,旺堆真想把店子开到美国和欧洲去。但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他知道,凭借自己眼下的实力还做不到这一点。为了积蓄自己的力量,为将来打好基础,2001年9月,旺堆将年仅10岁的儿子登增昆金送到了美国去学习,他希望儿子能在美国学有所成,以后成为自己的手工挂毯在美国的“总代理”。送儿子到美国去学习,旺堆每年要花去10多万元钱,但旺堆认为这很值得,因为在经营过程中,他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水平低下对事业发展的制约。

《中庸》论道

小时候的旺堆,就想走出牧区,看看外面的世界。后来他果然这样做了,就是冒着和父亲断绝父子关系的威胁,他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梦想的旅途。《中庸》有云: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意思就是说,知、仁、勇这三项,是天下最大的美德。的确,勇气是创富者的一项很重要的素质,没有勇敢,就没有创业。这也不禁让人们想到了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一句名言:“害怕,这是我们唯一要害怕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旺堆没有勇敢地踏出那一步,他能有以后的一系列辉煌吗?至于他以后所做的一切,在生意场上的一步步深入,是一个创富者自然而然会遇到的。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只要你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就会发现前面是一片坦途。

同类推荐
  • 人生那点事

    人生那点事

    经常看到有人因为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和睦,金钱的短缺等一些一生活的琐事而烦恼。人的一生没有平平坦坦的路。在人生路上,很多时候我们都处在两难境地。在狂热和理智之间,在浮躁和平静之间,在放纵和收敛之间,我们该如何平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在善念与邪念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 我们既然活着,总该活得明白点。明白人生那点事。人生其实就那么点事,就是那些一我们常唠叨的家长里短、生老病死、交友婚恋、幸福成功等俗事。
  • 一生的资本

    一生的资本

    《一生的资本》是马登的名作之一,也是影响世界半个多世纪的励志经典。全书共分五章,从品德、教育、人际交往等多方面,讲述了人在面临诸多现实问题时,该怎样破除成见、改变自我,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思考,树立信心,找到自己正确的人生定位,找到突破人生瓶颈的办法,从而成就事业、人生的高峰。
  • 每天温暖自己一点点

    每天温暖自己一点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悄然改变着人生,只是自己深陷在不自觉中公然忽视。究竟是哪天起,梦都没有了斑斓的色彩?哪天起,分清了爱情和现实的距……
  • 一语胜千言

    一语胜千言

    1.最实用的说话书:不讲沟通大道理,而是巧妙利用心理学,结合实际案例,实实在在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应该说什么话。2.让你一通百通,活学活用:本书每一个方法都运用到商业规律,让你可以在不同场合下应对不同的人。3.打赢每一场心理战:没有人喜欢输,要懂得把“赢”的感觉留给别人。本书奉献最实用的说话技巧,助你攻心又不伤人,一语胜千言!
  • 戴尔·卡耐基经典全集

    戴尔·卡耐基经典全集

    本书收录了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导师戴尔·卡耐基先生最具影响力的六部作品: 《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快乐的人生》、《语言的突破》、《伟大的人物》和《林肯传》。这些作品出版后,立即风靡全球。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的奇迹”。这些书与卡耐基的成人教育实践相辅相成,将卡耐基的人生智慧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了千千万万人的思想和心态,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的无限热忱与信心,使他们勇敢地面对与搏击现实中的困难,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与佛无缘

    与佛无缘

    佛门一叩三千年,回眸已是沧海桑田!少年铮铮烈骨,磨意炼魄,驰骋世间,一切从头来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尊宠溺有点甜

    神尊宠溺有点甜

    【女扮男装苏爽文】前世,她被人毁丹田废筋脉,成为碗都拿不起的废人。此生,她逆天改命重生归来,想害她的,都被虐了。想杀她的,都下地狱了。某只手遮天的神尊故作懊恼:“我家娘子太全能,打渣虐菜阵法疗伤样样行,我只能陪她生娃。”“不,我可以用自身部分血肉造人。”“那样造人,缺少灵魂。”“唔,你说的灵魂就是亲亲抱抱……”
  • 从龙记

    从龙记

    无亲无故的晓冬成了回流山的弟子,他时常能在梦中看到一些人,一些事。更让他惊异的是,有的事情与现实之中发生过的一模一样,但那些事情他根本不曾经历过,又如何在梦中见到?有的事情则与现实之中截然相反。就象他的师兄,明明那么好的一个人,在梦中却成了杀人如麻的恶人,不,也许根本就不是人。
  • 多金总裁爱娇妻

    多金总裁爱娇妻

    陈浩南是一个多金的总裁,从未缺过女人的他,却对韩羽佳用心起来,接触的日子里,他发现这个女人真的很美,他发誓要追到她……
  • 竹马恋青梅

    竹马恋青梅

    【青梅竹马,双高干,青春无敌,简约家庭风,抽风爆笑型,偶有抒情实属摔坏脑子,全文属于重口味的小清新】【因火结缘】陆溜溜这辈子后悔事就是小时候喜欢玩火柴,却一个不小心给邻家腹黑大哥哥的屁股上留下不可磨没的印记,从此惹上一个大恶魔。从此她就被某只无限制欺压。【爱情来了】“……你虽然欠欺负,但我有没有告诉你,只有我能欺负你呢?”青春气息是有的,流氓气息也是要有的,不然怎么追得到媳妇?所以,只有某只知道,平时谦谦君子、温文如玉的任朗其实就是一只披着死猪皮的操神。【有了误会】媳妇跑了,任朗冷哼,你跑得掉吗?被人欺负了?任朗冷哼要交男朋友么?任朗依旧冷哼但是溜溜发现,凡是欺负过她的人都没有在她眼前出现过。凡是对她示过好的男子第二天见着她便如避瘟疫,附带缺胳膊断腿。【无赖追妻】当某只极度频繁又恰到好处的出现各种骚扰时,妹子火了。“任朗,你特么的有意思么,有意思么,从小欺负我不算,但在还要设计我的人生,你特么的有什么权利。”“媳妇……”“你特么的给我滚,谁是你媳妇,滚,以后不要出现在我面前。”“你胚胎还没有发育就是我媳妇了,媳妇,我都这么老了没人要了,你可要负责!”谁特么的以前嫌她怂,打死也不要她的。谁特么的以前嫌她肥,老是戳她硬伤的。负责?去你祖宗的。【打渣夺权】涉及到家族权势,因为某人的撑腰某只打的实在是欢快,傲娇的让人实在受不了。“陆溜溜,你特么的别太过分。”对方火大吐槽。任朗冷艳眉眼:“我宠的,你有意见?”【幸福生活】腹黑老狼成功扑倒媳妇很多年后,溜溜窝在任朗怀里在阳台晒日光。傻蛋食指不安分的这按按,那摸摸,捏着嗓子轻柔柔问:“老公,当年你为什么喜欢上我的?”“忘了。”狼就从不做亏本买卖某妹子不死心,手指已经滑进衬衫:“老公,说嘛。”最终结果的某只被下锅煮熟,吃干抹尽也未得到答案。老狼看着怀里欺负着长大的媳妇,笑得风华妖孽而满足,语间宠溺:“你那么傻,我怎么舍得离开你让人给欺负去了。”简介无能,欲知详情请细读文章,写文凭良心,严禁模仿抄袭!文文分年幼无知篇,情窦初开篇,赖脸追妻篇,情比金坚篇。男主是要腹黑的,女主是要慢慢成长的,双方家长是要傲娇的,男配女配也是要来串门的。
  • 岁月有你尽薄凉

    岁月有你尽薄凉

    乐白终此一生的梦想,就是嫁给霍锦琛。可在订婚宴当晚,她却成了人人唾弃的荡妇。乐白百口莫辩,一夕之间,一无所有。而最让她绝望的是,那人嫌恶而冷漠的眼神。她用尽各种方法自证清白,最后只换的家破人亡,满身伤痕。“霍锦琛,我终于明白,你根本没有心!”她站在高高的天台,声色悲凉,带着他们的孩子翩然而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霖磐

    霖磐

    鹿隐于雾鲸潜于水你藏于心,林深见鹿容易深海见鲸不难但醒来见你如同深海见鹿林深见鲸一般
  • 美人入殓

    美人入殓

    徐诗黎,生于入殓师世家,祖辈从汉代开始就为当朝显贵甚至是帝王入殓,数代低调行事,延续至今。她性格大胆率真,天赋很高,从小跟奶奶学习入殓的手艺,行走世间为往生的各色人等入殓。于她而言,每处理一具尸体,就像翻阅他们的一生,不仅送上轮回交替的慰藉与祝福,更是坚持利用自己敏锐的五感破解秘密发现真相让亡灵得以真正安息。她百无禁忌地从事着生死交界的职业,却认识了晕血、恐高、怕水、怕虫、怕黑,有严重洁癖的叶昭之。七年前她一脚将他踹下蹦极台,七年后重逢她被他百般戏弄,两人如同自然天敌一般斗气排斥,爱情的萌生却如地心引力一般不可抗拒。当她一次次孤身犯险,却发觉身边人一直以各种方式尽心保护……
  • 我的兄弟姐妹(下)

    我的兄弟姐妹(下)

    “人在痛苦的时候会想起要好的朋友,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们正赶上了一个伟大的不可逆转的时代,这让我们的生活超出几代人的想像。”这是一幅描述遥远的西部地区众生百态的浮世绘长卷。小说故事虽然发生在一个边陲小城,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但无不反映着变化中的大时代对人生和生命以及价值观的刻骨铭心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