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5800000034

第34章 遵守心灵契约,给孩子一个自由空间(2)

孩子记日记正反映了中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点——闭锁性。他已不再像儿童时那样直率、愿意把内心的一切秘密轻易地吐露,可他们又需要倾吐,日记便成了最好的倾吐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已经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隐秘世界是孩子的自由王国,孩子常会用一些细小的举动为其勾画出一条“警戒线”。这条“警戒线”是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跨越的。但是,许多父母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总是千方百计地窥视、猜测孩子的隐私,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父母的这种“爱心”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隐私应该被尊重,一个孩子如果没有体验过被尊重的感觉,他就不懂得尊重别人。尤其是当孩子10岁以后,逐渐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成熟引起心理上的变化,会出现一种“闭锁心理”,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想把什么都告诉父母,这就是孩子青春期的“隐私”。这在青少年时期是很正常的现象。孩子有了隐私是孩子长大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家长不理解,往往会发生严重的亲子关系冲突。

为人父母者应该自省:如果孩子信任你,一定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你;若是两代人之间存在所谓“代沟”,孩子当然就会形成“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机制,必然要设法保护自己的隐私。本来,每个公民都有保护个人隐私的合法权益,作为未成年人的孩子也不例外。不可否认,有时孩子的隐私中也可能包含某些不良行为或是越轨行为,因为青春期本来就是危险期;父母要做到既尊重孩子的隐私,又不致发生孩子的“失教”与违法犯罪,就特别要尊重孩子,善于与孩子很好地进行心理沟通。如果孩子视父母为可信任、可亲近的大朋友,也一定会适时地向父母说出自己内心最隐秘的事情。

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对父母偷看他们的日记、私拆他们的信件如此反感呢?又为什么总爱在家中自己使用的抽屉上锁上一把锁呢?

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会强烈感觉到自己的独立性,想拥有自己的隐私,也渴望被尊重。这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减少,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成人化倾向明显,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同时,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知识信息的增多,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起来,感情变得细腻起来,会产生许多想法,原先敞开的心扉渐渐关闭,有了自己的隐私;而且,即使他们有不少话想说,但观点已经与父母有所不同了,于是他们与父母的心理沟通就会明显减少,转而把自己的“秘密”和内心的感受都倾诉在日记里。

这时,如果父母采取强硬和蛮横的手段,想方设法去查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的电话等,无视孩子的感受,随意侵犯孩子的隐私,则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孩子会因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极端的措施将其保护起来,把自己的心紧紧锁闭,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这样,父母想了解孩子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如何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理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做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对孩子的隐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积极的引导。

1. 从心底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孩子是个人,不是物。他是人,他就有感情,就有他自己的行为方式,就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有他的隐私权。为人父母者,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那么,你首先要做这样的人。要让孩子尊重你,你便应当先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隐私,在家庭教育中应当表现为更多的契约精神和民主、协商的方法和方式。比如,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尊重。

2.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

试着了解他们的想法,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稚嫩想法和做法。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尽量以平等的身份多与孩子交流,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父母,如果真的想看孩子所写的东西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一定要争取使孩子信任自己,使孩子主动、自愿地披露心中的隐私。

3.别贸然去窥探秘密

青春期的孩子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有秘密,而且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虽然那个秘密不是很大,但是家长这种不信任的做法让他特别反感。所以这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点空间,别去偷看孩子的日记。这一点在孩子的人格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爱护他这一点,给他们留点秘密。哪位父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您再好心,孩子也会不满。因为这会使孩子感到受了侵害。

4.给孩子以信任

偷看孩子的日记,无疑是由一片爱心驱动。然而,爱,就要信任。凡是坚持写日记的学生,几乎都是好学上进、有自尊心的学生。也许他们在为人处事上不免有些失误,而吃一堑长一智,正是人生的必修课啊!

5.学会做孩子的大朋友

对孩子闭锁的心灵不去贸然探秘,难道可以不闻不问?当然不是。需要的是您要放下架子,与孩子营造一种朋友关系。孩子不会拒绝朋友。所以爸爸妈妈应该放松一点,就跟平常聊天一样,跟孩子聊聊青春期一些比较隐私的事,在聊天中孩子就掌握了应该跟什么样的人交往。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好感,当然男孩和女孩都应该互相产生好感,其实好感并不一定最后就发展成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6.给孩子留一块独享的天地

任您想尽一切办法,也不可能把孩子的心声全部掏出来,而且也没有必要。独享一块心灵绿地,不要任何人来涉足,这是一个心理健全的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孩子长大了,就应该有一块仅属于自己的天地。把这方天地留给孩子独自享有,这也是对孩子的爱。

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孩子大了,内心里有不愿告诉别人的秘密也是自然的事情。尽管孩子的内心世界里的秘密不一定正确,但这些秘密毕竟是孩子成长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所以,父母们对此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在生活中,父母要密切注意孩子在态度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当孩子希望自己的房间没有人打扰时,父母就不要随便进入;当孩子希望拥有记录自己秘密的日记本时,父母就不要偷看,更不能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

保护个人隐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父母应当高兴才对。

天下父母们,当你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赏识和尊重孩子,孩子也同样会尊重你,从而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时候,才有可能主动向你谈起。请记住,你越尊重孩子的隐私,你与孩子的距离也就越近。

父母心语

为人父母者应该自省:如果孩子信任您,一定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您;若是两代人之间存在所谓“代沟”,孩子当然就会形成“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机制,必然要设法保护自己的隐私。

天外来信是谁

小敏是中学三年级的学生,平时学习优秀,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为了自己的隐私权,她曾与父母争吵过、僵持过。事情很小:她小学时就与农村贫困学生结对子互助学习,她们经常书信来往。一天父亲询问:“文句写得不太顺畅。”敏感的她意识到,信封忘记贴邮票及时寄出去,父亲偷看了自己的信件!为此,她告到爷爷、奶奶那:“这样侵犯我隐私权的人不配做我的父亲!”

其实,尊重孩子的隐私,教育孩子保护好个人的隐私,是父母的重要职责。孩子有了隐私是成熟的一个标志,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家庭是孩子最安全的地方,如果父母伤害了孩子的隐私,不但会形成隔阂,而且容易使孩子产生过激的行为,如出走等。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心理,应该给他们独立的空间,家长不要私探他们的隐私。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成人意识的出现,他们的隐私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

现在,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像小时候那样,什么事都和父母讲”。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些事背着自己,如同学之间的书信和日记总要放到装了锁的抽屉里,他们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感到不安,怕孩子染上坏毛病,于是父母在关心孩子时就表现出不同方式。有的家长认为小孩没有什么隐私,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有的家长则对如何处理孩子的隐私表示困惑。一位女儿上高三的杨先生说,他也知道随便查阅女儿的东西不太好,但发现女儿成绩下降或与家人沟通不多时,实在忍不住去查看女儿的手机、电话本,偷听谈话内容,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可是这样做进一步关闭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渠道,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家长关心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过度保护、过度干涉,不允许孩子保护自己隐私的做法是不妥的。

婴幼儿时期,孩子一切依赖父母,少年时期也许孩子仍把父母当作学习、模仿的第一榜样。但是,进入青春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成人意识的出现,他们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接触社会和人生,此时,隐私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

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家长应当高兴,因为这是孩子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一个毫无保留的在父母和他人面前诉说自己内心的孩子是不会成为成熟的人的。有些女孩子,上了初中、高中会收到一些同学的来信,包括男生的信。我们在教育她们如何与男生搞好关系、与异性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时,还嘱咐她们一定要收好这些信件,不要遗失在外面,免得给自己同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信件以外,生活在现代高科技下的父母们还会遇到短信以及上网聊天这些类似信件的通讯方式。也有家长会问,孩子都在聊些什么,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呢?所以,孩子在打电话时总会遭到来自父母、兄弟或姐妹的批评和妨碍。

至于聊天内容,很简单,主要聊学校里发生的事以及对同学和老师的看法等等,由于平时学习紧张,同学们放学后就各自回家了,很难有时间在一起聊天,短信和上网聊天弥补了这一不足,有些当面不方便说的话,也可以用短信交流。

面对孩子的私人信件或短消息,家长应采取什么态度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改变交流方式

发现孩子锁日记,或者发现有不向父母公开的信件,父母应该注意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但不要直接逼问,而应采取关心、倾听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教育、指导孩子时,应采用讨论和商量的口气,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既有利于增进对孩子的了解,又能够促进孩子的独立和成熟。

2. 为孩子的成长感到自豪

告诉孩子,你对他能够良好地与他人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沟通表示高兴,提醒他收好并妥善处理来自朋友的来信、聊天记录以及短信,以防带给别人不必要的困扰。

从明天起你可以做些什么

3. 告诉孩子你的立场

任何时候,你都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场,让孩子知道你的价值观,但不要强加于他;当你指出孩子“不可以这样”的同时,最好告诉他“什么是可以”的。比如,你明确告诉她“不可以单独和一个异性同学密切交往,但不反对她与多个异性同学、同性同学一起交往”。

4. 设定一定的家规

应该有明确的必要的家规,让孩子从小知道,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但家规要适合时代的特点,比如,“上大学之前,晚上出去须经父母同意”,这是必要的家规,而“上大学之前,晚上不可以出门”,就过于苛求了。

父母心语

保护个人隐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家长应当高兴,因为这是孩子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遭遇“电话”

家里“独苗”的菲菲,一直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但父母对她管得也很严。平时学校和家里“两点一线”距离就是她生活的全部空间。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她也不例外。她还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子,和同学们关系很好,同学们都喜欢找她玩。可是在家里是个乖乖女的她,能跟同学出来玩的机会并不多,同学们只好选择打电话跟她聊天。可令菲菲烦恼的是每次同学们打电话给她的时候,妈妈都会先“面试”一番,然后才让她接电话,有时还没那么简单,妈妈还会在自己的房间里用另一个电话听他们“聊天”。她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觉得可能是父母担心她谈恋爱。但是她却从来不敢和妈妈提意见,是因为害怕妈妈责骂。她很不喜欢妈妈的这种管束方式。她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需要有自己的隐私和自己的空间,她不想一直生活在妈妈的“阴影”下。

很多母亲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孩子有话不愿意和自己说,但却可以和朋友煲几个小时的“电话粥”?其实,现在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大部分都会存在着一种“逆反”心理。他们不愿意接受父母亲或者老师长辈的教诲,而倾向于接受同学或朋友之间的建议。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他们都互相了解,都能感受到彼此间所处的困境。而家长多数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做事情或接受意见,通常以自己的经验来教导或命令孩子。而从长远的目光来看,这样做是不合适的。

同类推荐
  • 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方向,也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中国家教学会理事、青少年教育专家、 平行教育创始人崔宇用最家常的话告诉你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重视素质教育,然后从家长、学生、教师、媒体这四个角度,与这四类人群中的代表对话,三言两语,解读孩子的教育问题。
  • 让孩子学会做人处事的50件事

    让孩子学会做人处事的50件事

    本书从孩子做人处事的细节入手,选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50件事,论述了做人处事的重要性以及方式方法。
  •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内容:父母对于孩子多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都于儿童有害。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 当妈第一年:贝塔妈带娃日记

    当妈第一年:贝塔妈带娃日记

    这是一本真正理解新手妈妈的书,记录当妈第一年的蜕变与成长。养孩子是如此考验妈妈的工程。每天满满的拧巴事儿,生活再也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简单的上班工作下班休息。生活中突然变了样儿,每天的日子都是一手搂着矛、一腿夹着盾地向前疯跑。但日子总是会时不时带给我些温暖的情怀,比如贝塔生日蛋糕上的烛光带给我的温暖与感恩。我在贝塔身上看到他们对待感情直接又坦白的方式,看见贝塔对我的爱,看见贝塔探索未知世界的努力,感受得到贝塔对我的治愈。我通过贝塔的成长过程品味亲情、体会友情,通过贝塔的成长认识和体会生命的精彩,进而也会更多地感悟人生。我因为贝塔的成长接触到了很多善良的医生、好心的技师、热情的妈妈,这些都值得我心怀感恩。宝贝,感谢你让我做你的妈妈。在这段同行的时光中,我愿坚强微笑前行,直到你以后可以独立生活,挥手向我告别。
  • 儿童教养课

    儿童教养课

    一般来说,教养与知识学养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你会看到成绩好的孩子也会乱扔垃圾,而成绩差的孩子并不一定不会孝顺父母。而在这个强调综合素质的时代,不仅需要技能型人才,更需要有气质、有风度、有内涵的人才,即有教养的人才。为此《儿童教养课》分别从礼仪、社交、自控力、规则意识、习惯、性格、气质、品质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必备的素质,并给予了科学的建议和指导,旨在帮助父母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养土壤,帮父母把孩子培养成有教养的孩子。
热门推荐
  • 第四嫌疑人

    第四嫌疑人

    世界就是一面镜子,人们生活在镜子的这边,认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可实际上,镜子的另一边,才是真正的世界——真正黑暗的世界。当人性爆发,当真理不再是真,当眼见并非为实,你,将会如何选择?真正的凶手,又是谁?【长篇推理小说】
  • 20几岁一定要悟透的50个成功智慧

    20几岁一定要悟透的50个成功智慧

    本书的50个关键问题,都是日常生活和工作、感情中随时会面对的,你一定知道它们的存在,但是你可能并不知道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它们,只有透彻领悟关于它们的智慧,才能获得真正的利器,并利用这些利器,去开辟自己的天地,为你的一生储备足够的智慧,让成功水到渠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家庭变迁

    家庭变迁

    如今世上有很多重组家庭。其中承受最多的是孩子们。本书讲述了生活在破碎家庭的两个孩子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感受。他们的想法和感觉与世上大部分的孩子相差无几。这个故事适合孩子们及其继父继母阅读,目的是让他们知道,好的行为总会带来好的结果。他们来自破碎的家庭,不过没关系。破碎家庭、单亲家庭和高离婚率已经成为全球现象。大多数时候,孩子们是受害者,他们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离婚虽然未必是解决的办法,但在当今社会已经非常普遍。不管怎么说,家庭事务总有办法向好的方向发展。
  • 娱书堂诗话

    娱书堂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记忆感应师·冰九

    记忆感应师·冰九

    清晨,爱蜜莉还半梦半醒间就被一个男人掀开了被单,她惊吓得瞬间清醒。原来是她那个外表英俊,内心狠毒的男主人弗洛斯特。“赶紧起来整理行李!”他冰冷不带感情的语调说,“等一会儿飞机就要起航。”“什么飞机?”爱蜜莉把被单抢回来,盖住脸说,“难得周日放假,干啥吵我起床?要去旅行,自己去就行了!”“不是去旅行,是去找一个我的老朋友,唐博士的学生。”听到是她父亲以前的学生,爱蜜莉整个精神都来了。
  • 魔君很嚣张:七擒小逃妃

    魔君很嚣张:七擒小逃妃

    穿越的女人为啥非得智谋过人、看破红尘、打遍天下无敌手后,再一头撞上一段孽缘,历经生死纠缠?丫的,摆着一张漂亮脸蛋是干啥子用的?美人计多好使,为啥非要辛苦自己操劳一辈子?如果你穿越后的世界是个变态集中营,不论男女,每一个华丽丽出场后都能把你用榨汁机炸了吃,你是会在沉默中爆发?还是会在委曲求全中死亡?不,这都不是颜小沫同志的为人宗旨,咱老祖宗孙子可有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乃上计。不过,在走之前,她完全不介意搅出一个比一个烂的摊子!
  • 战帝系列(三)

    战帝系列(三)

    石敢当强忍内伤剧痛,沉声道:“阁下如何称呼?”“小野——西——楼!”异服女子一字一顿地道……
  • 打死你也不准笑

    打死你也不准笑

    天空是有点阳光就灿烂,河流是有点雨水就泛滥,日子是有点快乐就传染,生活是有点幸福就弥漫,疲惫是有点笑话就烟消云散……本书涵盖许多让人神经瘫痪的冷笑话,从古代到现代、从儿童到成人、从动物到人类,冷得让你意想不到。如果你想一网打尽,看完这本就够了。
  • 渔民农女

    渔民农女

    飞机坠毁,重生在古代一个小渔村。成了小渔村中一个为家计操劳的小女娃。一家之主的秀才爹变木匠,还摔断腿,让这个家雪上加霜。瘦弱貌美的娘是一个哭包,还有三个面黄饥瘦的弟妹。谢冰林只能拿起抄家本领带着全家发家致富,一不小心开启了航海贸易。民不与官斗是她历来的人生准则,生意做大了,自然要找个靠山了,这不,靠山来了,连带相公也有了。……世子问道:“你说这树是你看中的?有写你名字吗?”谢冰林怒瞪:“没写我名字,但我和它抱在一起了,自然就是我的了!”内心却是崩溃的,这么幼稚的话,她真的一句也不想说出来。世子笑了,“哟,抱在一起就是你的,那我抱你,你不就是我的了?”作势要抱上去的姿态。“……”小脸气的通红,她居然被调戏了!“登徒浪子……”最终落荒而逃,第一回合,谢冰林没人家脸皮厚,输了!----人要脸树要皮,她这辈子加上辈子都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世子爷,你的脸呢?”谢冰林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儿,轻声问道。“还在呢,你要不要摸摸,挺嫩的,保证你爱不释手!”话落就把脸往上凑了凑!“……”她能把这个不要脸的家伙一脚揣到大海里吗?------经过慢慢长路,世子终于抱得美人归,但却争不过一张图纸。一天,世子怒气冲冲的从外面走进屋内,用力扯过谢冰林手中的炭笔丢在一边,铺上一张上好的宣纸,三两下把自己给扒光往罗汉床上一躺,霸气的说道:“画我!”谢冰林傻愣住了,手还维持着握笔的姿势,“……”随即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