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7900000010

第10章 别再做梦了,知识不会飞……

不靠谱的“速成宝典”

现在,一切都很快,世界仿佛已经停不下来。硬盘的转速、步行道的移动速率、上网带宽……我们已经活在速度为王的世界里了。连阅读和学习都不能幸免,大概我们都读过几本和所谓效率相关的书吧,《××天摘掉眼镜恢复视力》、《××天突破日语》、《减肥只要××天》、《×分钟读完×本书》这类以高效为主打卖点的图书,在任何一个图书大卖场里都铺天盖地。从学习到减肥,从阅读到背单词,永远有你想都想不到的速成法,极度压缩你的时间,帮助你高效掌握知识。看样子,速成已经成为了我们最直接的选择,如果你××天突破了日语难关,也许就在申请出国留学的道路上多了一种选择。如果你能够×天读完×本书,没准你可以提前一年从大学毕业,那时候也许工作还很好找,你兴许还赶得上创业优惠政策的末班车。

但是现实却是那么残酷,这一切可能都只是痴人说梦。

也许麦当劳之类的餐厅可以做到高效并且质量还不打折,但因为它贩售的是一次性产品,吃完手里的汉堡,填饱你的肚子,产品的使命也就结束了。但学习不是这样,速成是不可能的。一切以高效为卖点的书籍不过是让你内心深处投机取巧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它也许真能提供一些还算实用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对于掌握知识和技能本身来说,这样的书籍应该统统都放在标签为“忽悠”的书架里。无论是掌握一门外语还是要消除身体上的病痛,技巧和方法固然能够让你更加快捷地到达终点,但如果你把所有原因都归结在完全客观的东西上,放弃主观的努力,也是毫无意义的。

成功的过程中,吃苦是一个常量,没有量的积累就试图达到质变的侥幸念头,本质上就相当于你仅仅投入了一包零食的钱,却希冀从便利店买来所谓的长生不老药能发挥疗效一般愚不可及。

在这个快餐文化的社会中,速食食品都是最没有营养的物质,我们因为自身的懒惰和侥幸的心理,吸收了太多没有营养的东西,反而会对真正的营养物质反胃了。

学习也是一项风险投资

在最精于计算的银行家眼里,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任何风险,都是可以量化的。他们甚至把人都分成各种程度的“风险爱好者”或者“风险规避者”,并且依照客户对风险的偏好规划产品。但是,哪怕是最稳妥的定期存款都不是完全无风险的——每一次金融危机里,都难免有一大批银行倒闭,其中那些最倒霉的,可能连储户的存款都打了水漂。

我们做任何事,风险永远如影随行。哪怕倒霉事件发生的几率是千万分之一,对于那些不幸赶上的人,就是百分之百。就算是坐在安全的家里什么都不做,可能发生的意外依旧千千万万。

既然未来不可测、测不准,那么,为什么还有“风险爱好者”这种生物存在呢?难道生物的本能不是趋利避害、风险回避的吗?

“避害”当然就是包括人类在内一切生物的本能,但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存,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也会本能地“趋利”。多数时候,风险和可能获得的收益总是呈正比,即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大。为了以小搏大,数百年前的欧洲人远渡重洋,去非洲挖钻石,去美洲找金矿。在交通还不怎么太发达的时代,太多人死于长途旅行中的意外、瘟疫,太多人终其一生也再没机会回归故土,然而依然有人趋之若鹜。只要有利益和机会,就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愿意赌上自己的一切。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都赢了。

学习时,不妨也参考一下风险爱好者的心态,我在高一的时候,几乎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课后的物理竞赛辅导班,那时候的我,也并不是最出色的,几次比赛,照样折戟沉沙。但我却坚持了下来,我心里想的是,反正又不损失什么,大不了就是搭上一些时间。一学期以后,辅导班只剩下一半的人,再后来,只剩了寥寥数人。结果是,剩下的所有人,都夺得了令人羡慕的名次,并凭借竞赛成绩,免试进入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读书。

也许中途离开的人会觉得,在与高考没有直接关系的辅导班里上课,研究课本上没有的竞赛题目,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最后也不一定出成绩,得不到奖的风险很大;而且就算出了成绩,也存在着没加分或者不保送的风险,这么多风险,何必要坚持?犯不着为了不可预测的前景搭上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这样想确实没错,但是人生就是这样,愿意适度承担风险的人往往有机会获得比完全规避风险的人更多的收益。“风险”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吝啬,极其喜怒无常,如果你愿意接受它,它有可能给你超额的回报,然而,就算你把它供在龛上,早晚三炷香,它也仍有可能在你背后,狠狠地捅上一刀。

永远不要怀着侥幸心理去追求风险,那叫赌博,赌博和吸毒一样,毁人没商量。

也永远不要怀着侥幸心理去试图让风险为零,那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固步自封、过度谨慎,同样会毁掉太多可把握的机会。

信息太多,你就瘫痪了

人就像是一台巨型的电脑,身体的触觉、听觉、味觉等感官系统都相当于一个又一个接口。每天从你睁开眼睛,就要开始有意无意地接收许多信息:交通广播、早间新闻、搜索引擎、博客微博、电视、报纸……就像负荷过重的电脑会死机一样,如果你“被接受”的信息过多,你难免会陷入“死机”的厄运。

尤其是,现在的人类获得信息的方式相比以前有了突飞猛进的跃升,除了质量、容量以外,速度是最突出的指标。以前需要靠报纸、电话才能传递的消息,现在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绝对让你有了“身临其境”的新鲜体验,其中,微博和社交类网站充当了不折不扣的主力军。

如今几乎人人都有微博和至少一个类似于人人网的社交类网站的账号,在和亲戚、同学、朋友交往以外,它们还充当了“新闻联播”的角色。

每天打开电脑之后,B同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自己的博客、微博和几个社交型网站的个人主页,更新自己的状态,查看别人的推荐、分享内容,让她忙得不亦乐乎。映入眼帘的是世界各地的各种消息,万物都在眼前,唾手可得的感觉油然而生。尽管已经处理完自己“地盘”里的事务,但B同学仍然没法阻止这类信息带来的诱惑,即使下午学习的过程里,抽空也要用手机来刷新这些网站。

也许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知识、需要海量信息的时代,但是并不代表每一个人都需要全知全能。B同学每天可能会摄取几千条她认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实际上,其中绝大部分都只是暂时停留一下就消失在遗忘的海洋里,剩下一小部分被记住的,也许跟B同学的生活学习完全无关,之所以被记住,只是因为一些感官上的轻微的碰触——这种浅层的接触和学习的过程截然相反。你在习惯了这种过程之后,自然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与是否浪费时间无关,就像让一个习惯了打太极拳的人去参加110米跨栏一样,突然而至的、获得信息方式的转换,不会给你的学习过程带来任何助益。

大脑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脑子中塞满林林总总的五花八门的海量信息,可能我们就会把那些更有用的信息给排除在外了。我们要学会选择性地接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我们的大脑。

不能把希望寄寓于运气

每个人都希望有好运气,所以对于那些马上要上战场、赛场、考场的人,我们一般会自然地送上类似于“祝你好运!”的吉利话;逢年过节给亲友写贺卡,除了“恭喜发财”之类具体的愿景,也会说上一句“开运大吉”之类的吉利话。古今中外,“运气”始终受到人们的青睐,成功的时候归功于它。失败的时候归咎于它,有人抱怨说:“运气比一百个朝秦暮楚的女人更喜怒无常”,这话虽然有些偏激,却在某种程度上命中了问题的实质——运气,从来都是个最不确定的因素,永远不能被精确计算,也不可能被任何人类通常理解的“常理”、“规律”所涵概。

既然运气如此不确定,如此测不准,如此随机,那么如果把宝压在运气上,指望这个喜怒无常的家伙能够站在自己这边,帮忙解决一些诸如高考或者GRE考试的大事,实在是太不靠谱了。好像武侠小说里,段誉指望他那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一旦在关键时刻失灵就会遭来灾祸。

但是人们却还是对运气奉若神明,连地铁里要钱的乞丐说“大吉大利”、“开运发财”的概率也会比其他的吉利话高,可见人们有多指望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了。某种程度上,指望运气跟笃信宗教没什么太大区别,都是人类为了应对焦虑和未知的、没把握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安慰。既然未知,既然没把握,就寄托在神明和幸运之上了。

为了增强这种心理暗示,人们会加工传说甚至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比如,赤壁之战完全因为孙刘联军运气好,大冬天居然刮东风,百年不遇的好运气啊!连著名诗人杜牧都要在《赤壁》中感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就算是整天刮东风,如果没有庞统献连环计,没有孙刘两军的诸般布置,甚至如果一开始东吴军就听从张昭等人的建议,迎风请降,拜倒在曹军的十万旗下,那么怎么会有赤壁之战的胜利和之后数十年的三国鼎立?比起之前长时间的操练和卧薪尝胆的准备,那一阵东风只是太小的因素而已。所以,运气也是基于一定的准备和实力之上的。

不能指望着运气帮自己解决问题,也不能在失败的时候让运气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得学会在思考时摒除诸如“运气”之类的不确定因素,多了解客观世界和客观条件,多从自身找原因,只有这样坚持了,才有可能彻底避免下次的重蹈覆辙。

当然,运气这种东西,被信仰了这么多年,我们也没必要否认它的存在。毕竟,我们永远没法获知所有的信息,如果要给我们未知的那部分因素起个统一的名字,“运气”还是相当恰当的。当我们真的达到“万事俱备”的境地,还是可以“静待东风”的。否则,东风来了,我们也借力不上。

不要拿“宿命论”找借口

有些人经常感叹命运弄人。

有人始终觉得,自己一出生,有一些事情确实被注定了。如果你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可能20岁才买到了人生的第一件奢侈品,但是如果你生在富足的家庭里,也许10岁的生日晚会上,你已经收到了第N件昂贵的限量版礼物。尽管这是物质上的差异,但是绝对会影响你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对于小孩子来说,这种影响是长久的,甚至是一辈子的。这种差异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是会把你和富足家庭成长的孩子截然分开,也许,这就是宿命的一个表现。

很多人因此放弃了努力。

算了,反正我生来就是一个笨蛋。

算了,反正我家不可能出钱让我去读普林斯顿的。

算了,反正我只读了一个二本大学,大概以后就要给人打工了吧。

“算了”,是宿命论能给你的“最好”的礼物。说出“算了”的你,也许很快会安于现状并且逐渐满足,宿命安排给你的并不都是坏事,慢慢地,你会享受这个“被宿命”的过程,不愿意再进行改变。

但是,只是稍微转变一下,如果宿命论不对,如果人生的财富、快乐、成功、机会,都是概率论,如果你和富足家庭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是跑道不同,你愿意就这样放弃努力吗?

多数人会选择坚持。因为差距消失了——自暴自弃的来源其实就是心里那一点点不平衡感,认为别人有了,你再从零开始就似乎亏大了,还不如不比。要知道,如果乌龟不去试图追赶兔子,那么它永远追不上兔子,即使兔子在睡大觉。

所谓宿命论,不过是想逼你承认差距不可弥补罢了,你承认了,就已经输了一大半。也许你没有一个有钱的爸爸、博学的妈妈,也始终没有住进三百平米的大房子、没有考入清华北大,但是在概率面前,你和其他人抽到上上签的可能性完全一致。

但是如果是自己放弃了抽签,你就亏大了,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了。

幸运就是微小的概率事件

我的不少朋友在申请出国留学之前,都会去一次卧佛寺。卧佛寺位于北京西郊植物园内,香火一直非常旺盛,其中年轻的学生特别多,很多人不但带着香烛,而且还有成绩单之类让你想都想不到的东西。

卧佛寺一直被传特别灵,因为它的发音与“Offer至”有些相似,大家都认为,不管信不信,去拜一下好了。之前申请了但是没通过的、考试没达标的,把拒信和成绩单烧给佛祖看一下,表达真心诚意,下次准过。事实上,是否真的通过,也只能求一个心理安慰而已。

B同学烧了她前后三次托福考试的报名凭证,给菩萨磕了头,上了香。走出卧佛寺的时候,B同学发现手机丢了。但是同行的同学都安慰她:“这叫破财免灾,证明你马上要好运连连了。”

果然,B同学从回到学校那一刻起,就和好运“纠缠”在了一起。她去挂失电话号码的时候,营业厅正在搞活动,送了她一只8G的U盘;第三天去考试的时候,天天堵车的路上畅通无阻;考场外面,她碰到了同年级的同学;考试过程里,B同学发挥超常,会做的不会做的题目都努力“摸”向了正确答案。后来,B同学考够了留学的分数,她决定再去一次“Offer至”,这次,她要带足够的香火,希望这种灵验的感觉可以持续到她的Offer真的漂洋过海而来……到后来,幸运果然如期而至了。

有一些学者仔细研究了幸运和行为之间的秘密,并且得出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幸运是“自我实现”的(self-fulfillment)。简单来说,科学家们也认为,你想着好事,好事就来了。

其实,这归根究底还是由于人类是一种情感非常脆弱的动物,导向性的语言很容易就会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情绪,并且引导改变人的观念,让人类做出和预期完全不同的行为来。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人类喜欢获取正面积极的信息。因此,如果你要让自己觉得高兴、有干劲儿,就需要给予自己更多正面、积极的信息。B同学拜佛之后丢了手机,认为自己马上要“否极泰来”,因此干劲十足,一扫之前的懒惰——获赠U盘、碰到熟人、考题简单,这三件事共同发生的概率是非常大的,而B同学因为内心有了积极正面的倾向,因此把好事都联系了起来,自然觉得更幸运了。

这样戳破幸运的终极秘密,你也许明白了,幸运,根本就可以自己制造,给自己正面的、积极的想法,幸运就这样不请自来了。

这其实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而已,但是如果总是做消极的心理暗示,可能在考场上也难以有好的表现了。

大多数花哨的方法都是伪科学

每一本标榜着速成和技巧的图书,其实都会教你一些还算实用的方法,不过,这些核心内容比起它的总字数而言,绝对可称得上九牛一毛。大多数字数都是在凑数或者说是打酱油的。

就拿快速阅读来说,B同学买过相当多类似的书籍,因为她是学习历史的学生,阅读对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浩瀚的史料和笔记令人无所适从。她有一天看到介绍说人类的阅读速度最快可以达到每分钟至少一万字符,实在是太惊人了,她决定学习这门速读技巧。

不过,似乎多年过去,她的阅读速度并没有达到期望值的一半,不太擅长默读的她,仍然无法让速度和理解能力成比例增加,但是凭心而论,她的阅读速度,有那么一点点的提高。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只要智商达到了平均水平,那么你就和学习“牛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差异了。听起来,这像是自我安慰,但实际上,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在人类通用的智商测定标准下,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达到了正常,其中的一小部分人,则具有突破人类测试极限的智商,他们是真正的“异类”,但并不都是“天才”和“牛人”,很多人在发现自己智商超常之前,甚至从事着诸如点钞、看门之类乏味的工作。

众所周知,中国的数学教育水平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的高中生刚刚开始计算一次函数的斜率的时候,中国孩子中的一大部分,已经懂得了积分、导数等“高深”的概念。之前普遍的认知里,比较受欢迎的结论是,这是因为中文和英文在词语构成和发音方面的差异,造成了数学上的水平差距,但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对美国学生做了一次相关试验后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在同等智商水平下,他坚信美国孩子一样可以达到中国孩子的学习水平。于是,他随机选取了一名美国女孩,确定她没有学过直线斜率的相关知识,让她完成一道同龄中国孩子可以轻松做出的数学题。结果令人惊讶,因为时间没有限制,美国女孩在摸索中很快找到了规律和答案,并且认为“这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那么为什么绝大多数中国孩子比美国孩子的数学水平高?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理论相当有趣:他认为,中国人以米、面为主食,而栽种水稻获得食物是一个艰苦的、需要勤劳和细致的工作,长久以来,中国人在种植水稻中铸就的个性不断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包括学习数学。因此,并不是中国人比美国人聪明,在智商均达到了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中国人数学好的解释是——他们足够勤奋。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朋友的阅读水平无法达到传说中的一万字符每分钟——过于相信花哨的技巧,而忽视了勤奋。技巧确实能够小幅度弥补你天赋上的不足,但是却不能够大幅度提高你的智商直到最高值。

关于学习,也许我们欠缺的仅仅是老祖先种水稻一样的勤奋和细致。如果完全迷信那些所谓的花哨技巧和方法,忘记了勤奋和细致,只会让你的学习步入歧途。

不要在考试前惊慌失措

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开篇这样写道:“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作为学生,考试前或者考试中难免都会经历这样的情绪起伏,但仔细想想,“惊慌失措”和“慌不择路”都是非常悲剧的状态,惊慌、着急之类的情绪,往往会让我们丧失正确的判断力,水准大跌。在“惊慌”或者“着急”的情绪影响下,我们往往会做出局外人看来“愚不可及”而事后又让我们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来。

如果说能让人保持紧张状态的“焦虑”还有好的一面的话,“着急”就是一种彻彻底底的消极情绪,除了负面的影响以外,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然而就像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一样,我们也没办法让自己不着急上火,不惊慌失措。

尽管未来是预测不准的或者不可测的,但是人们仍然倾向于规划每件事——小到明天早晨吃什么早餐、体重要控制到多少公斤,大到要读什么样的学校,找怎样的工作……我们都喜欢事先设计好,然后像离站的列车一样,沿着铁轨轰隆轰隆地直奔目标而去,中间不要曲折,不要遭遇暴风雨和临时停车,我们总是想要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到达理想中的目的地。所以,开车前我们就开始焦虑,开车以后我们为一点点计划之外的事着急和担心,这是很正常的、人人都有的情绪,虽然这是精力的无端消耗。

可是,意外真的很难办,我们常常被从既定的轨道上脱轨,还落在交叉路口,有可能不知道哪一条路是通往成功和幸福的,不知道选错了会不会万劫不复。怎么办呢?要不要停下来探查一番,画张地图再走?甚至想办法,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去?

可以画,如果还等得起,如果确信能够收集到足够的、完全的信息的话,真的可以停下来,看风景,画地图,然后重新起航。但是一般情况下,随机选择一条看起来最美的路线其实反倒是最优选择。毕竟,这个世界充满了随机性,任何人都没法获知完全的信息,随机选择往往优于其他任何方式做出的选择。

所以,既然世界是随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所有的事件都是突发的,那么就这样吧,坦然接受所有的意外,尽人事,等结果。

收起你的虚荣心,输不起就别玩了

在评选出的“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里面,位居榜首的是“你看别人家的××学习多好”。几乎90%的孩子都认为,爸爸妈妈这样的话语,不管是不是故意拿××来和自己比较,都让人觉得委屈、生气。尤其是,孩子嫌弃家长“你看××的爸爸给他买了变形金刚”的时候,家长会反驳:“那你去××家当小孩啊!”可是孩子却不能在遭到同类批评的时候说出:“那你去当××的爸爸妈妈吧!”这样的不公平,从小就在很多同学心里烙下了伤疤。

“人比人,气死人。”尤其是在中国的教育体制里,比赛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从测验到大考,成绩榜就是最好的赛场,高下立见。在你痛苦地憎恨这个体制的时候,总会有“过来人”告诉你,高考,将是你人生中遭遇的最后一次最大范围的相对公平的考试。这是真理,在日后的大学以及深造过程里,你遇到的不公平将远远超过“××肯定在考试前就做过这套模拟卷”。

比赛带来的虚荣心,基本上是每个学生都无法避免的。这次考了第五,下次就只想考第四,如果落到了第六,世界就坍塌了。老师会批评你退步了,同学也会觉得上次考试,你也许有什么猫腻。心里想得越多,考试负担越重,对虚荣心的需求越膨胀。最终,虚荣心会让你对考试产生两种极端情绪,要么恐惧,要么狂热。但无论哪种,都对你发挥出自己最强水平有害无益。

虚荣心膨胀到一定级别,就只能爆炸了。爆炸之后,绝大多数人会自暴自弃地碎成粉末随风吹走,只有绝少数意志力足够坚定的人,才会重新开始。和任何一项体育赛事相同,心理素质也是比赛的一部分,因此,考试的公平在于,它也考察了你的内心,你是不是能够顶住压力,是不是能够完成对自己的超越,意义远远大于你是不是做出了这道压轴题。如果你是一个患得患失、觉得一旦输了世界就崩塌了的人,那么,这场比赛一开始,你已经注定要输。

成绩的赛场其实是相对公平的,在有限的时间和学习范围里,只要你的方法正确,付出和回报绝对呈正比。能承受多少因为成绩而带来的压力,很大程度决定了你能在这场比赛里走多远。

同类推荐
  • 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

    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

    作为当今中国大众审美文化的一种重要艺术的电视剧,因其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在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别的文艺样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本书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对中国电视剧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史及其标志性作品作出独到的分析,注重探索电视剧艺术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其他文艺发展的关系,注重阐明电视剧艺术发展自身的独特规律,观点鲜明,材料翔实,史识兼备,是研究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和高等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的合适读本。
  • 机智善辩的故事

    机智善辩的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故事丛书:机智善辩的故事》选取了历史上爱国人物的故事,这些精品故事展现了我国人物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使青少年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瑞典南部一个村庄里的小男孩尼尔斯不爱读书,调皮捣蛋,在捉弄小精灵时被小精灵用妖法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为了阻止家中的一只雄鹅跟随路过的大雁飞走,尼尔斯紧紧抱住鹅的脖子,不料却被雄鹅带上高空。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走南闯北,漫游瑞典各地。他在鹅背上饱览祖国的奇峰异川、旖旎风光,学习了地理知识,听了许多故事和传说,也经受了不少风险和苦难。在漫游中,他从旅伴和其他动物身上学到了不少优点,逐渐改正了自己淘气调皮的缺点,培养了勇于舍己、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
  • 中华美德:舍身求义

    中华美德:舍身求义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早在几千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庄子就给后人阐述了舍生求义的人性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奠基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价值观。
  • 明智权变的故事

    明智权变的故事

    本套丛书图文并茂,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是中小学生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配套系列读物,非常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收藏,也是各级图书馆收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空之书

    空之书

    没有任何言语,最终突然的分别。而最后..空之书:因为最终空无一物
  • 言律师的小可爱

    言律师的小可爱

    【法律题材】【搞笑】【欢喜冤家】 西政才女安若晴为还债务嫁给陆氏集团总裁陆琰臣,某天,她突然提出离婚。“你可以离开,但十年内不准与别的男人暧昧,恋爱,结婚!”她咬咬牙,应了下来。“我严重怀疑你的智商因为欠费而变得愚不可及。” 沈言翘着二郎腿叼着雪茄毫不留情地骂她:“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别人的婚姻自由,你答应他的条件,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你跟我结婚,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我嫌弃你怎么办?”她才不会跟一个自恋自私满嘴跑火车喜欢装逼又常常打脸的律师结婚 沈言虽然一无是处,但在欺负她的这件事上,十分具有天赋,两人拌嘴互殴是日常,夫妻双打是默契。 最天才的男人和最正义的女人—— 【毒舌律师vs全能女主】 【霸道总裁?哈?统统给我滚开!】 “言律师,你为啥总是叼着雪茄不吸呢?” “因为我不会抽烟……” “言律师你家那么多的豪车怎么不见你开呢?” “我……我没驾照……” “言律师,你为什么会喜欢我?” “因为我不挑。” 认识他以后,安若晴发现自己越来越逗比,也越来越开心,过去的悲伤不见,往后的日子里,幸福,才是生命的主题。 “我爱你”笑着说,才更有意义。
  • 电竞狙神是女生

    电竞狙神是女生

    新书《大神你还缺挂件吗》请大家多多支持!群号码:746659388一夜之间,电竞界横空出一位吃鸡大神。直播时从不露脸只露出一双操作键盘的手,就这样还是有人为这种神仙操作手法而观摩。再后来军训遇到一位十分强势的男人,容不得她身边有任何一个异性朋友,连女的都不行。池夏表示这男人占有欲强的她不敢轻举妄动,分分钟就吃醋给你看!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8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短诗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成功人士99个销售细节

    成功人士99个销售细节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销售员要培养阿基米德这种巧干的“销售技巧”和“销售心态”。重视细节是成功销售的支点,作为一名销售员,应该从多方面进行细节修炼。
  • 最强霸道升级系统

    最强霸道升级系统

    主角:我叫庄风,我要吟诗一首“魂穿异世得系统,装逼升级打天下!逍遥之路万里长!唯有老子最疯狂!”作者:“2018都市巨作,嗯,是吹牛的味道!……不需要细品,咸淡适中!”读者:“确认过眼神,看就完了!”
  • 红狐

    红狐

    血、鲜红的血、点点滴滴、若断若续地在凝着薄霜的草丛中蜿蜒曲折而去,地哑屏息蹑足循着血迹一路跟踪而行。其时林中还不甚明晰,丝丝晨雾梦幻般在阔叶株树林间萦绕。地哑因兴奋而颤抖的大脚把覆地的腐叶碾出一阵的春寒,喉管有些发痒却不敢咳。地哑不想让恐慌逃命的猎物再受惊吓。捕兽夹是昨日傍晚下的,下夹子时那种期待的喜悦一直延续了整晚的梦境。地哑却始终没有料到运气比做梦还要令人惊喜:夹住的绝不是只野兔。钉夹子的竹桩很深,野兔是没有这么大的力气拔起的,只有像狗獾子一类的小兽才有拖走兽夹的体魄,何况还是在被狠狠夹咬了之后。
  • 婚久情深:总裁情难自控

    婚久情深:总裁情难自控

    男友劈腿继妹,外婆病重急需用钱,父亲下药将她送人,在她孤立无援最绝望的时候,他犹如天神般降临,救她于水火。“嫁给我!当不成夫妻,就做他婶婶,反正都是一家人!”
  • 口是心非之帅气坏校草

    口是心非之帅气坏校草

    三年前,全上流社会皆知,舒家小女儿以打不死的小强般的毅力追求夜家的独生子夜子承。最终,以失败告终。三年前,全上流社会皆知,舒家的小女儿把舒家的大小姐推进了泳池,差点儿溺水而亡。最终,以出国告终。三年后,也就是今天,夜家独生子夜子承和舒家小女儿联姻了,一个月后,举行订婚仪式。最终……?不!暂时还没有最终,因为,这是现在……
  • 星际元素魔法师

    星际元素魔法师

    你知道什么是机械人吗?他们有着人的大脑,人的神志,人的思维。但身体的某些结构却和机器人别无二致。神秘的女主角突然降临与地球十分相似的迦洛星后,发现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体质。为了回到地球,她不断找寻出路的线索,在归家之途有了一系列奇妙的冒险。在冒险中找寻着分布在宇宙各处的回家的钥匙。等等,还有长这样的外星人呢?迦洛星的过去竟然和地球似曾相识,她究竟来到了个怎么样的星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