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100000029

第29章 创新思维修炼 (3)

当我们站在十字路口准备过马路时,在人多的情况下,我们经常会跟随多数人一起行动,认为这样比较安全,以致有时候尽管你清楚地看到前方亮着的是红灯,心中也很明了闯红灯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可是当看见一大群人都在横穿马路时,我们很可能也会跟着大伙一起去闯红灯。这种惯性的行为方式,其实所折射的就是人们的一种很普遍的心理——从众心理。

很多人都会有从众的习惯性思维,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很多时候,往往都习惯于随大流,跟着大伙一起行动,像刚才前面所说的闯红灯的这种现象,就是一种极其典型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利也有弊,积极的从众心理可以激发我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而消极的从众心理则可能会束缚住我们的思想,使我们的行为变得懒懒散散不加节制。在培养和训练创新能力这个方面,我认为从众可能会给这一过程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

喜欢从众的人其实可以说是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观念的。这样的人在认识事物或是遇到问题时,不是进行独立自主的分析和判断,而是总喜欢跟随别人,人云亦云。长期的生活经验会给我们传达这样一种信号——为人合群才会有好的人缘,而想要合群,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尽量做到与大家的步调想法保持一致。这样久而久之,多数人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从众定势”,认为跟着多数人走,准没错。实际上,这种想法会严重地束缚了我们自身创造力的发挥,而且有时还会将我们引向错误的方向。我就曾经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个人要穿过一片尚无人通过的沼泽地,因为没有路,便试探着自己寻找,虽然艰险,但他凭借自己的聪明和坚持,竟也找到了路,就这样安全地走了很长的距离,可一不小心,还是踏进了烂泥里,沉了下去。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这片沼泽地,看到前人的脚印,便想:这一定是有人走过,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一定不会有错,于是他用脚试探着行进了一段距离,果然没有危险,于是便放心走下去。最后也一脚踏入了烂泥。

又有一个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两个人的脚印,想都未想便沿着走了下去,他的命运也是可想而知的。

…………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众人的脚印,心想:已有这么多人从这条路上走过了,相信它就是能通过沼泽的正确之路,沿此走下去,我们就能走出这片沼泽了。于是,他大踏步地走去,最后也沉入了烂泥。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在笑过之余,还要认真地领悟这样的道理:留下了多数人脚印的道路未必是正确的。这世上的路不是走的人越多了就越平坦越顺利,有时候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不仅走不出新意,可能还会跌进陷阱。

别人的路永远只是别人的,别人的判断始终也无法代替我们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我们可能都听说过一句很讽刺的话:“谣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这就是说即使是谬论,重复的次数多了,相信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结果谣言就被多数人当成是真实的了。但请你在感慨的同时也别忘了这样的道理,有时候真理只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这个世界上,衡量是非的标尺并不是具体的某种事物,而是植根于我们内心的判断,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思考和辨别能力,只有保持这种品质,坚持自己正确的独立见解,我们才能真正走上创新之路。

书本和权威,未必能全信

在与广大青少年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在与别人争论问题的时候,为了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总喜欢拿书本、父母或老师的言论说事,比如“这方法是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讲过的,肯定不会错。”“书上白纸黑字都写着呢,你还怀疑什么?”“××是这方面的专家,经常见报的,他说的观点绝对是值得信服的。”听了这些,我既为同学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感到高兴,但同时又为大家对书本和权威的过于顺从感到焦虑。

人类社会,总是少不了书本和权威的存在。只要有人,就会有权威,只要人类还要传承知识、还要进步,书本就不会消亡。从小到大,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接受着来自父母、老师的教育,学习已经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久而久之,这些外在力量就构成了一个个的权威,指导着我们应该怎么做、必须怎么样、不能做什么,而我们的生活经历也在不断验证着这些权威的言论,最后就固化于我们的思想中了。比如我们在小时候会受到这样的教育“糖是可以直接吃的,但和糖外形很像的盐却不能直接放进嘴里,洗衣粉是绝对不能吃的。”如果是听从教育的孩子,就会谨记这些话语,吃糖而不吃其他的,果然尝到了甜滋滋的味道;但如果是调皮一些的呢,则会故意试试把盐或洗衣粉放进嘴里,结果自然是尝到了苦头,于是也会在心中形成顺从的意向。经过一次次这样的成功和失败尝试,我们就会越来越相信权威的教育,逐渐习惯于服从权威的是非观,这样做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不利的影响。好的就是我们在很多时候会少走弯路,不利的影响就是长期形成的权威思想会固化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对权威不加思考就盲目尊崇和信服,这样就会严重地束缚我们的创造力。

书本是我们在学习阶段碰到的“权威”的代表,我们总是通过书本来接受各科知识,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被灌输着这样的思想:书本知识是全面而系统的,是经过了很多代人思考和验证过了的。其实,书本知识也只是经过加工的一般性知识,它往往是一种理论化、理想化的状态,但并非总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比如从我们家到学校的距离是确定的,假设是六公里吧,那么,我们上学是骑自行车快呢还是坐汽车快?根据一般人的经验或是书本知识,我们想都不用想就能轻易地判断出,当然是坐汽车快了。确实,按速度来说,汽车要比自行车快得多,可从具体的情况来看,也可能是骑自行车要快得多。我们应该把问题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考量,比如说要是在北京,住在城中心的话,上下学的时间交通拥堵,汽车只能排着长队,在车流中慢慢行进,这样的速度显然比起骑自行车来要慢得多。

因此,我们即使是在面对书本知识的时候,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能对书本知识就照单全收、偏听偏信。“纸上谈兵”的故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英勇善战,建立了赫赫战功,受到赵王的重视和提拔。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说起来滔滔不绝,没有几个人能辩得过他,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他仗着自己的聪明和读书多,就很骄傲。可他的父亲却为他感到担心,认为他是一个尽信书却不懂灵活运用的人,不能承担重任。

果然在他父亲死后的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老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对自己很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抵挡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完全采用书上的制敌方法,死搬兵书上的教条。结果,秦军偷袭赵营,还截断了赵军的粮道,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赵括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赵括尽信书,结果落得个兵败身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后应该引以为戒。有句俗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知识本身并不能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盲目相信和屈从对我们的成长和进步来说是于事无补的。

我们要接受教育,但更要有自己辨别能力,要知道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要想创新,就不能被书本和权威牵着鼻子走,对其一味地屈从,从而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要知道,书本和权威也不一定处处皆正确,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辨别,我们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才能真正称得上有所收获。

创新需要扩展思维视野

在交流的时候,很多同学对我说,自己不是不明白创新的重要性,而且也一直想着要创新,但就是总也做不到。对于此,我也是深有感受的。创新说简单它也简单,说它难它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创新的重点在于“新”,这就意味着我们是在走与别人不同的路。一个点子,如果人人都能想到,那肯定就不能算是有新意的了,所以创新的路是要自己找的,要创新,就得扩展思维视野。

创新的关键是思路。下面我就简单地说说几种比较能创新的思维方式。

1.质疑思维。

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总鼓励我们要“好学存疑”,因为带着怀疑的精神去学习会让我们产生更强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我们更积极地去解决学习上的疑惑。对于一个想创新的人来说,质疑思维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总是无法实现创新的一个原因就是被现有的惯性思维束缚住了,但事实上,很多事情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理所应当,可能还存在着很多变数。创新意味着要做前人所未做的事、走别人没有走的路,因而,对前人的想法加以怀疑,从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努力去解决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锻炼是很有帮助的。

需要注意的是,质疑思维不等同于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现为固执偏激,无法客观地认识事物的真相,总把与别人“对着干”作为彰显自己能力的方式,而质疑思维是则建立在认清了客观情况的基础上的。只要能对已有的事物提出疑问,就说明你是用心思考了的,这是实现创新的重要步骤。如果只是不加怀疑地全盘接受别人的观点,那我们顶多只能算是被灌输的机器,不仅不能真正掌握知识,还会离创新越来越远。

2.发散思维。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总能想出新主意的人在思维的跨度上是很大的,他们总是能很快地打开自己的思路,海阔天空地联想和想象。这样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散思维。虽然我们的思考都是围绕着某一具体对象来的,但思索的程度和范围却可以很不一样,有的人只是根据眼前的情况或是自己的经验随便想想,所以就只能得出浅显的观点,这是无法创新的。而一旦我们能够开阔思维,在把握事物联系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联想和想象,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和体悟,得出新的点子。

举一个很平常的例子来说吧。铅笔是我们常用的学习工具,一般人都知道它的用途是写字、绘画。这是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可是如果你打破这样的思维格局,发散思维想一想,或许还会有很多新的发现:铅笔不仅能用来写字和画画,必要时还能用来做尺子画线;演出时可临时用于化妆;铅笔的芯磨成粉后可以用作润滑粉;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装饰画;一支铅笔按相等的比例锯成若干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还可以用来做成其他的玩具;抽掉笔芯后,铅笔可以当吸管用;在遇到坏人时,削尖的铅笔还能作为自卫的武器……如果思维扩展了,你就能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出很多与别人不一样的结论,这样,你能想到铅笔的用途可能就不止20种、200种了,而且,你很有可能不仅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还会找到成功的机会。

在我们的人生中其实会碰到很多这样的问题,有时看似很难解决的问题,只要打开思维,换个角度,我们就能想出很好的解决办法,要记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没有唯一答案的,只要思维展开了,我们就不会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

3.逆向思维。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从平常角度来思考和解决,往往不得要领,但要是从相反的方面入手,本来棘手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对常规的一种挑战和反叛,这种思维方式的出发点就决定了它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如果能好好地运用它,我们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吸尘器,它的发明就利用了这种“倒过来试试”的思维。在吸尘器被发明以前,人们一直用的都是“除尘器”。这种“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就是用风把灰尘吹走,所以在进行除尘工作的时候,不仅是劳动者自己,就连周围的人都会被吹得满身是灰尘。很多人对此很习以为常,但有个叫布斯的人就想:吹尘看来不行,能不能换个办法。把吹尘改为吸尘呢?于是,布斯在家里就试着用手帕蒙住自己的嘴和鼻子,趴在地上用嘴使劲吸气,结果灰尘不再到处飞扬,而被吸附在手帕上。后来的吸尘器,就是据布斯的这个设想制造出来的。

这就是布斯的“倒过来试试”的智慧。正是因为这种逆向思维的“出奇”,才经常让它取得“制胜”的效果。所以,在生活中,你要是遇到了一些凭正常思维很难解决的问题,不妨也试试这种“倒过来想想”的思维方式,或许它就能给你一些意外的惊喜。

除了这些思维方式外,及时捕捉和记录自己的灵感,经常与别人互动交流,多开发右脑,注意事物之间的比较、事物纵向与横向的连接等思考方式也能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总而言之,如果用心思考,加以灵活运用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实现创新的。

守住你的创造力,让“金点子”飞起来

同类推荐
  • 西点责任课

    西点责任课

    在西点军校200多年的历程中,她培养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其中有3800多人成为将军。仅1915届的164名学员中,就有59名成为准将以上军官,其中3位四星上将,2位五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1名当了美国总统。从此,西点成了成功教育的代名词。本书将告诉你西点如何培养你的责任感。
  • 生气不如争气(大全集)

    生气不如争气(大全集)

    气是由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理它时,它就会消散。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未必都来得及享受,哪里还有时间生气呢?因此,做人以消气为上策。水中鱼编著的《生气不如争气大全集》正是为您顺心气、解怨气、化怒气的好助手。《生气不如争气大全集》把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气全部收纳进来,用志气、勇气、朝气、和气、才气、大气、运气、福气,来化解和取代闲气、闷气、怨气、怒气、傲气、泄气、赌气、小气、窝囊气,真正地帮助我们完成从生气到争气的改变,收获一个宽舒的人生和幸福的心态。
  • 像水一样的生命流过

    像水一样的生命流过

    (1)我认为能否对得起自己的一辈子,绝对不是一个名次的问题,而是一个你到底有没有勇气继续走下去的问题:有没有勇气在别人讽刺你、打击你的时候走下去;有没有勇气在整个社会都看不起你的时候依然走下去。(2)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冠军在未来都有可能被人超越,任何人跑出的速度在未来都有可能被另外一个人以更快的速度超越。但是,任何一个人的精神,另外一个人是不可能取代的。每个人的精神都是一种人格,每个人的精神都是一种坚强,每个人的精神都是一种勇气。(3)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如果仅仅是公立大学,还缺乏一些挑战。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会像狼一样跟在后面,能把北大、清华的速度真正提起来。
  • 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为此,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编成了《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外交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做人要有心机全集

    做人要有心机全集

    本书是在作者2004年出版的《做人要有“心机”》的基础上,用更理性、更深刻的思维去把这个论题扩展到了人生的方方面面,而且增加了当前人们最关注的现象和问题,估计是目前最全面最中肯的书籍了。
热门推荐
  • 笑意暖暖

    笑意暖暖

    千容雨转过身,准备离开。可刚抬脚,便被一股劲拽住了长裙后摆,整个人往前趔趄。千容雨赶紧拽住胸口的那点布料,堪堪防止走光危机。澹台宋!千容雨愤恨地转头,往回看去,如刀子一般狠厉的眸光朝着澹台宋射去。后者却若无其事地松开踩住她裙摆的脚尖,面色如常。幽黑的眸子静静地回望她,仿佛此事与他无关。“你......”千容雨咬牙切齿。这个人怎么能这么厚脸皮!澹台宋(理直气壮ing):“还不走吗?想继续被拍?”总的来说,就是人前天使、人后宅女的过气歌手千容雨和人前人后都本色面瘫的大势演员澹台宋的美丽爱情故事……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

    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

    央金拉姆,禅修大师,世界级的心灵音乐家,2011年,获得格莱美音乐奖,是首位获格莱美音乐奖的中国籍歌手。她曾是奇正藏药的创始人,事业巅峰之时,毅然放弃事业,潜心修行;她曾是坚定的不婚族,却用600秒定下婚约,从此缘定今生。她独创“央金玛歌舞觉醒法”,把音乐、舞蹈和修行融为一体,通过古老的“观音法门”,使观者快速进入觉知的境界,深得弟子和观众欢迎。《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是央金拉姆修行经历和体悟的整合,是一本专为现代忙碌女性而写的觉醒手册,帮助女性战胜内心的烦恼,找回温柔慈悲智慧,蜕变为圆满的女人。
  • 带条锦鲤打篮球

    带条锦鲤打篮球

    当余欢带着锦鲤走进nba的时候,他开始专业承包各种老将躺冠,新秀带刷服务。“老家伙,在病床上躺好,冠军戒指快递到你家。”“小子,你差两分职业生涯第一次得分上双?去篮下站着,站好别动就行了。”杜兰特:“内个,能带我躺个冠军吗?我能输出,会喊666~”余欢:“滚!你不是新秀了,等过些年你老了再说。”
  • 奋迅王问经

    奋迅王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元修身

    万元修身

    一次意外的穿越,让地球上天道门的修炼天才柳天赐,莫名其妙地来到了天衍大陆。一部无人问津的武学经典,为何会在来到异世后大放异彩?而那一颗造成主角时空穿行的师门重宝,无名的宝珠,又会在陌生的世界中,为刘天赐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变故。神奇的魔兽,奥妙的武学,绚丽的魔法,精彩绝伦的神奇际遇,即将会在天衍大陆上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
  • 世纪三部曲(全9册)

    世纪三部曲(全9册)

    全球读者平均3个通宵读完的超级小说。火遍全球的20世纪人类史诗“世纪三部曲”!横扫全球榜单!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从充满灰尘和危险的煤矿到闪闪发光的皇室宫殿,从代表着权力的走廊到爱恨纠缠的卧室,来自美国、德国、苏俄、英国和威尔士的五大家族,他们迥然不同又纠葛不断的命运逐渐揭晓,波澜壮阔地展现了一个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如此真切感受过的20世纪。
  • 凰落九天,罚主是吃货

    凰落九天,罚主是吃货

    玩世不恭,懒散随性,她是地球最后一个修真者,化神期大能,离羽化登仙一步之遥,却因为一个戒指,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这里有幻灵师,有魔兽,这里大陆九分,强者为尊。
  • 草莓味雪糕

    草莓味雪糕

    沈淼阅男人无数,倒追从未碰过壁。可是人在江湖走,哪有不踢铁板的道理?!沈淼觉得廖言墨简直就是她人生中的一个大BUG粉碎了她的不败神话!哼,男人!看姐姐我怎么收了你们!饭堂“偶遇”广播表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冰山给暖化了,人却突然跑了?什么鬼?久经情场小迷妹+腹黑闷骚冰山男=草莓味的校园剧(作者自恋自夸),还你们一段甜甜的恋爱?不喜勿入?!
  •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早朝仪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早朝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