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1700000007

第7章 需求和供给:只因为多收了三五斗

“博古论今”

按照道理说农业丰收了,农民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些。但是,如果全体农业都丰收了,就会造成了粮食产量的增加,供给上升超过了需求量,那么粮食的价格就会下降,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便是叶圣陶先生在《多收了三五斗》里描述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农业生产周期性造成的。

由于当时农产品的储存、加工、保鲜等技术不高,使得农产品一般都不能存放太长时间,所以在市场交易时,农民就处于讨价还价的劣势。消费者会认为这些农产品肯定是急着卖出去,否则就会坏掉,那么农民对交易的要求比消费者迫切,所以消费者会利用这种心理,拼命地压低价格。如果在供给量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农民达成交易的需求就会更加迫切,那么价格就会被压得更低。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倒牛奶”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在前些年,最初是由于奶站拒绝收购奶农送来的鲜奶,于是南京奶农选择把鲜奶倒掉。然后是成都市的一家乳制品加工企业,由于收购过多,就把那些来不及加工的2吨多鲜奶都倒入了下水道。听到这样的新闻,会让人们以为我们现在所生产的牛奶已经到了“喝不完”的境地。但事实上,据统计去年我国奶制品的年人均消费量还不足7公斤,每天平均消费量不足20克。在未来10年内,中国仍是“贫奶国家”。出现“倒奶”现象只能说明,这是牛奶生产的地区性、局部性、暂时性的过剩。

面对倒牛奶这种现象,许多人会认为牛奶可以分给那些还喝不上牛奶的人们,但是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他们选择把牛奶倒掉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们把牛奶无偿分给了居民,那么,这些人在以后牛奶供给相对平衡时,也许就不再买牛奶了,这就无形中降低了人们对牛奶的需求。除此之外,如果这些人现在无偿地得到了牛奶,那么以后的情况又会怎么样呢?这时候,肯定有一些“守株待兔”思想的人等着牛奶发生过剩,期待着再次喝上“免费的牛奶”。事实上无论是谷贱伤农,还是倒牛奶现象,背后折射出的都是供求关系的法则。

“点睛释义”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市场是由各种买卖关系形成的总和。各种买卖关系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各种力量形成的,也可以说供给和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市场就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买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需求,而卖者作为另一个群体决定了供给。

在微观经济学中,需求与供应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需求是指大众因为需要一件产品而产生的要求;而供应就是指销售者为了响应大众的需求而提供的产品供给。这一概念显示了随着价格升降,但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体在某段时间内所愿意购买的某种货物的数量。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称为需求量。在不同价格之下,需求量会不同。需求也能够说明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市场价值决定着价格,而价格决定着供求;反过来,供求决定价格,并且依靠调节不同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最终决定市场价值的形成。所以说,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价格与市场供求关系形成一种辩证关系。

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

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表现在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决定价格,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是价格形成与运动的内在基础和实体,是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市场价格调节着市场供求关系,而市场供求关系又会反作用于价格,成为支配或影响市场价格形成与运动的基本因素。所以,市场供求与价格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其次,短期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着市场价格偏离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的方向和程度。

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市场供不应求,那么市场价格常常比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要高;如果市场供过于求,那么市场价格常常比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要低。并且,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最终决定着市场价格偏离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的程度大小。最后,长期供求关系会直接影响着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形成的条件,进而影响市场价值。所以说,长期供过于求的情况是很少出现的,而供不应求应该是长期供求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供求法则的实例分析

有这样一篇短篇小说,内容是关于一个画家的。这个画家虽然非常有才气,但总不得志,作品卖不出去。为了帮他打开局面,他的一群朋友策划了一个骗局。有一天,他的朋友们都说画家已死了,并请一些评论家对其作品进行正面评价。很快,那些原本卖不出去的画的价格飙升,他们着实发了一笔财。其实,这场策划非常符合经济学的一些规律,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要想控制价格,必须控制供求。在这个骗局中控制供求的中心是让画家死,换言之,画家之死既影响需求,又影响供给。

让我们从供求出发分析一下这个故事。我们先来看看需求,通常人们购买艺术品源于两种需求:一是欣赏,二是投资。人们对于一幅画的评价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偏好和欣赏时的感受,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别人评论,尤其是评论家的影响。在这个骗局中,画家先“死”,然后再请评论家吹捧,无疑会提高艺术品购买者对这个原本不知名的画家的关注,重新审视他的作品,给予较高的主观评价,从而对他的画的需求就增加了,需求增加自然价格就上升了。

人们对于艺术品的另一种需求,就是投资。其实,很多人购买艺术品并不单纯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保值和增值。在各种投资物品中,有价值的艺术品升值的速度最快。对艺术品的这种投资有很大的投机成分。通常,一位画家死后,人们对他的作品及未来升值前景都会有一种猜测。小说中画家之死引起人们对其作品升值的预期。人们预期该画家的作品未来价格会上涨,这种预期使购买者增加,这就推动了现在价格的上升,现在价格的上升又推动预期价格的上升。这样循环推动就把已死画家的作品炒到了高价。

我们再从供给看,供给增加会使价格下降。而一旦供给不变,价格就只能取决于需求了。小说中画家已“死”,供给自然就不变了。“物以稀为贵”就是这个道理。

同类推荐
  • 主权债务危机和经济可持续性

    主权债务危机和经济可持续性

    我们一直认为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理念创造了全球经济繁荣,以及提高全世界人民生活水平的奇迹,尤其是四十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的经济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在一个全球化和商业化的时代,作者怀疑,我们是否还能继续享受这一理念所带来繁荣,特别是当债务缠身的西方国家发现维持这个繁荣假象越来越困难时。作者不仅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想法,利用市场原则产生公共财政收入来维持现状,还在本书中强调,除了采取新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措施以外,西方国家还应该采取一些规范市场经济的措施。
  • 基于重庆实证的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基于重庆实证的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背景与理论研究;重庆新农村建设现状与问题;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等。
  • 狐狸梦

    狐狸梦

    本书虽然是以童话风格所写,但是所阐述的都是经济学关键性的原理,和当代前沿的经济学争论热点问题。这是一个人情脉脉与人欲难填并存的世界,亦是现实社会的翻版。在这个隐喻的动物王国里,作者表达了极其深刻的理性洞察和永不泯灭的童心。
  • 新自由主义评析(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新自由主义评析(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流派、代表人物各有哪些?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又是什么?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是如何蔓延的,其效果如何?肇始于美国的国际性金融危机是否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破产?本书生动地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对我们对于新自由主义应采取的科学态度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论述和分析,读来如上了一堂趣味盎然的人文课,融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于一炉,值得一睹为快!
  • 北大经济管理课

    北大经济管理课

    经济学和管理学本身都是研究人的学问,是世间最简单也最复杂的学科。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视角,一种方法,人们通过它观察现实、分析现实并生产出现实中所必须的种种观点、策略。管理学是典型的智慧积聚地,教人怎样利用团队的力量完成个人永远只能望洋兴叹的丰功伟业。学了经济学,你应该有自己的观点,而学了管理学,你应该再也不会对现实有所恐惧了。否则你就是还没学到家或者说根本就学错了。北大经济课、管理课实际上就是要达到这两个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的观点”“不会对现实有所恐惧”。
热门推荐
  • 大秦公子君

    大秦公子君

    在秦时三百年前是怎么样的世界? 往后三百年又是怎么样的时间? 上承武庚,下继未来。公子君!何为公子:先秦王储称为公子何为君:一国之主成为君公子君,本不可能出现在历史中的嬴政之子,他为何会出现?他的出现又会带出咋样的恩怨情仇?一切尽在:大秦公子君!
  • 洪荒逍遥侯

    洪荒逍遥侯

    就算穿越成狗,我也要做一个无心无愧的狗。就算被人说三道四,我也要做一只逍遥的狗。不一样的洪荒,不一样的修士,不一样的梦想。不为一切,只为本心!
  • 冥逍客

    冥逍客

    一代冥主陨落,重生穿越到了一名少年身上。他本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借尸还魂,却在一次秘境探宝中惊悚的发现了事关自己的诡异……轮回,亦或新生?命运的齿轮已经改变。一曲莫比乌斯环缓缓的展开……(Pls:简介无力,详情请看正文。这是一个不靠谱的作家,勉强能想出一个稍微有点儿靠谱的简介。)
  • 命中注定高中遇见你

    命中注定高中遇见你

    甩也甩不掉的一见钟情,和命中注定的暗恋成真的故事。
  • 天放战纪

    天放战纪

    自己一个人活在陌生的异界。感觉到的是远离父母的悲伤,还是无人管束的激动。面对这个全新的世界,是无尽的恐惧,还是充满对一切的好奇?看到的世界就是真相?真相背后还有没有真相?跟随某位穿越者的脚步,去看看别的世界,看看他的人生是不是精彩。
  • 鸾凤鸣

    鸾凤鸣

    ★※【轻松版文案】※★上帝给了她一个公主的身份,她却带着它住进冷宫俗话说的好,是祸水,总会祸害人间的冷宫怕什么,她照样混的风生水起隔三岔五骗骗皇帝老爹的三千老婆,有事没事耍耍瓜田李下的宫女侍卫闲了就躲到龙床下听听那啥…闷了就出宫溜达溜达听老娘的旧情人念念经说说佛,好不惬意但是——古语云,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又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再云……总之,诸多原因导致一个事实——某女在皇宫混不下去了于是乎,桃之夭夭,转战江湖蒙上帝照顾,一不小心认了个老顽童师傅然后,便宜接二连三,玉面神医是大师兄,武林盟主是二师兄……最最最重要的是,还有个天下第一公子罩着自己,某女奸笑,这下,她可以在江湖上横着走了只是,这两师兄怎么没有一个和自己对盘的?而冷冰冰的天下第一个公子,似乎就是她认识的那个‘他’可是,他干嘛装作不认识她!虽然她骗了他几千两银子,也不至于对她这么冷淡吧她一定要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而且,还要让他负责。谁让他倾城一笑,把她的魂给勾走了呢?…………且看冷宫之凤与江湖之鸾如何演绎一场精彩绝伦的爱情盛宴【看完本文正文只需4.5元,番外0.7元】现半价回馈读者,一次性订阅全部章节,五折收费。广而告之————————穿越文《财迷王妃》【5.5元】架空文《凤戏东宫》下面推荐好友文:南乔妹妹的文《青丝引》玲珑天心《蛮妃的契约》
  • 腹黑王爷的天价弃妃

    腹黑王爷的天价弃妃

    一朝穿越,医术精湛的医生变成了宁王府里不受待见的弃妃,住破旧的茅屋,吃馊臭的食物,小妾任意欺凌,夫君冷眼旁观。她怒了,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小妾张扬,仗着王爷的宠爱要打断她的腿?直接将她扔到池子里喂鱼,看她还敢嚣张!夫君残暴,想要毁她清白以迎娶新人?让他染上恶疾成为京城所有人的笑柄,再也抬不起头来!庶妹恶毒,设计将她嫁给六旬老翁为妾?弄臭她的名声,把她送给七旬杀猪匠,让她尝尽苦楚!她不是善良的圣母,而是从地狱归来的恶魔,谁伤害她,她一定让那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她冷血嚣张,她清冷高傲,从没想过这辈子还会嫁人,可是什么时候招惹了那条腹黑的大尾巴狼对她穷追不舍,实在躲无可躲,还是赶紧逃吧。片段一:男人通红的双眸中迸射出刻骨铭心的仇恨,咬牙切齿的指着面前笑容灿烂如花的女人,“钟晴你这个恶毒的女人,陷害本王的爱妾,害死本王的儿子,刺伤本王的母亲,宁王府容不下你这样心狠手辣的当家主母,拿着休书有多远滚多远,再让我看见你,本王一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清丽无双的女子微微翘起绝美的唇,气死人不偿命的话语如叮咚的流水倾泻而出,“我自然会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地方,不过,不是你休我,而是我休你!”绚烂的笑容陡的转变成冰冷的寒霜,纤纤素手干脆利落的将一纸休书扔到怒气冲天的男人脸上,“东方鸿你这个卑鄙无耻丧心病狂的小人,不是你不要我了,而是我不要你了!以后你再敢招惹我我一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白纸上清晰的“御赐”二字让怒火滔天的男人傻了眼,不可置信的瞪着咄咄逼人的女子,下一刻“噗”的一声,一大口鲜红的血吐了出来,再也支撑不住昏死过去。片段二:夜黑风高,一道人影鬼鬼祟祟的从幽静的角落爬上围墙,喃喃自语道,“都说婚姻是座坟墓,好不容易从一座坟墓里爬了出来,我脑子坏了才又要爬进另一座坟墓里面,还是一个人自由自在,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纵身跳下围墙,一道颀长伟岸的男人挡住她的去路,在月色下露出亮森森的白牙,女子得意洋洋的笑容顿时僵硬在了脸上,脊背阵阵阴风扫过,撒腿就跑。俊美如同谪仙的男人轻而易举的拽住了她的手腕,狐狸般的眼睛笑得异常危险,“晴儿这么晚了想要去哪里?难不成是想逃婚吗?”“殿下说笑了,我只是觉得月色很好想出来逛逛。”钟晴狗腿的笑,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虽然婚姻是座坟墓,但是能够入土为安总比暴尸荒野要强,晴儿还是跟着本王入土为安比较好。”
  •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5月14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芜有子期

    芜有子期

    一支桃木簪,环系一段情;一个不经意,连接两时空。有缘来相会,无缘伴余生;错乱情缘结,终被老天更。番外篇简介:他和她本就不是一个时空的人,一场意外让他来到唐朝遇见了她,但是两人终究是逃不开命运的桎梏,她不甘心,于是和上天打了个赌,最后,是她输了。
  • 时间

    时间

    本书以一个名为陈英谛的中国人的口吻叙述,采用日记体的形式构成。整部作品展开的背景,是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后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作者在如实、真切地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的同时,更多地给人们提供了关于人性、战争以及日本与中国乃至世界的思考。作者本人出于对这段在中日近代史上刻骨铭心的历史的反省和思考,在对大量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准备的基础上,他“倾注了自己最大的生命力”,写出了这样一部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