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6200000013

第13章 小站班底(4)

严修,字范孙,号梦扶,1883年中进士,1884年任贵州学政,1904年应袁世凯之邀,任直隶学务处督办,学部侍郎。1909年,袁被罢官时,严修曾上奏为他鸣不平。1911年,袁世凯把儿子数人送往天津,请严修教授。1913年,严修又受托为袁子克权、克桓、克齐办理留学英国事宜。1914年,在北海为袁子授课。袁世凯称帝时,严修曾经苦谏。袁世凯死后,严修前往彰德为袁送丧,并为袁题写灵主牌位。

历史证明,袁世凯延揽人才进入他的集团,是袁氏从当时社会需要出发的,这为扩大和巩固以封建感情与利益为纽带的袁氏集团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反映了袁世凯遴选人才的现实性。

当然,从小站练兵时期到北洋时期,加入袁氏集团的成员远不止上述这些,这里提及的只是在袁氏集团中起着骨干作用,与袁世凯个人关系最为密切并在当时官场社会中有着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人物。他们走到一起,为了个人的私利聚集在“北洋团体”这面旗帜下,团结在袁世凯的周围,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地方到中央,在清末社会急剧动荡、社会迅速转型的情况下,最终走上了全国政权的大舞台,对清末民初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鸟瞰“袁家军”

曾经有人问袁世凯:“总统的辅弼人物,谁最信?谁最才?”袁回答:“予最亲信者有九才人、十策士、十五大将。徐菊人(世昌)雄才,杨杏城(士琦)逸才,严范孙(修)良才,赵智庵(秉钧)奇才,张季直(謇)槃才,孙慕韩(宝琦)隽才,阮斗瞻(忠枢)清才,周缉之(学熙)长才,梁燕孙(士诒)敏才;杨皙子(度)善辞,王一堂(揖唐)善谋,张仲仁(一麟)善断,曹润田(汝霖)善计,陆润生(宗舆)善策,章仲和(宗祥)善治,汪衮甫(荣宝)善政,金伯屏(邦平)善文,顾巨六(鳌)善道,施鹤雏(愚)善事;福将王聘卿(士珍),主将冯华甫(国璋),重将段芝泉(祺瑞),儒将张金波(锡銮),老将张子志(怀芝),猛将张绍轩(勋),守将田焕庭(文烈),勇将曹仲三(锟),大将倪丹忱(嗣冲),战将段香岩(芝贵),健将雷朝彦(震春),胜将陆朗斋(建章),强将江宇澄(朝宗),骁将田韫山(中玉),武将陈二庵(宦)。”袁世凯一口气报了34位北洋集团核心干部的名字,并把他们区分为所谓“才人”、“策士”、“大将”三大类,这是袁世凯的分法。

实际上,袁氏集团成员大体上可分为军人、官僚、文人三类。这个团体庞大的成员群有着明显的层次区别。若按重要性分,有核心成员、次核心成员、高级成员和重要成员;若按亲疏关系分,有心腹成员、亲信成员和一般成员。这样划分集团成员的层次可能是不准确、不全面的,因为,集团成员的重要性和亲疏关系对袁世凯而言是一个既稳定又不稳定的变化因素;在集团成员的核心、次核心、心腹、亲信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界线。在集团成员群中虽然有妨碍区分成员层次的不确定因素,但集团中成员在晚清时期的历史活动所保持的相对稳定性,却利于进一步了解以袁世凯为中心的北洋集团成员群体的内部构成。

按重要作用和亲疏关系划分的两种成员层次,在关系上大致对等,其中核心成员与心腹成员的对等关系特别明显。也就是说,只要是核心成员,就绝对是心腹骨干,反之亦然。处在这个层次的成员是比较稳定的,主要有徐世昌、唐绍仪、杨士琦、阮忠枢、赵秉钧、梁士诒、周学熙、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这些人物的特点和作用,主要表现为追随袁世凯,以北洋圈子为中心紧紧维系在一起,参与集团中枢的决策。袁氏集团的巩固、维持和发展是靠这批人物起支柱作用的。

处于次核心和亲信层次的骨干人物较多,如军界的曹锟、李纯、张勋、姜桂题、吴凤岭、何宗莲、王占元、鲍贵卿、吴长纯;政界的杨士骧、朱家宝、陈璧;袁幕的张一麟、金邦平等人。他们也经常参与集团中枢的决策,与袁相交也较深。这批人物的地位作用因各种情况而发生变化,政治需要、个人素质的高低都可能使他们的地位发生或好或坏的变化。如1905年以后,立宪问题成为政治上的热点,袁世凯欲以此为突破口,以期在朝廷中掌握更大的权力,张一麟、金邦平、杨度等作为懂得了解宪政法律的专家,其地位作用就突出起来。而曹汝霖则因亲日,造成不良的社会舆论,在辛亥革命前夕而被袁一度疏远。

这批骨干人物虽排列在同一层次中,但实际上仍然存在着差别。如张一麟与傅增湘相比,傅的地位与作用在袁幕中是不能与张相比的;同样的道理,姜桂题与鲍贵卿在北洋集团军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的官员具有次核心地位,而与袁的关系则可能不甚亲近,如张勋;有的成员虽属于袁的亲信,但不可能具有较重要的地位,如唐天喜等。

处于第三个层次的成员,是既有高级地位,又和袁关系一般的人员。该层次数量众多,其作用一般表现为庞杂无序,可能是办理日常事务,也可能是从事军事政治情况的研究。如被称为“小诸葛”的段祺瑞的军师徐树铮、交通系的二号人物叶恭绰等就属于此种层面的北洋骨干。这类高级成员的地位作用虽不显要,但常常能够提供咨询建议,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决策。袁世凯在接到朝廷发来的署理直隶总督的任命后,在考虑是否愿意离开已经经营的比较满意的山东地盘时,段祺瑞与徐树铮就同时参与决策,即为一个有力的例证。

处在清末转型期的袁氏集团是一个新旧杂糅,政、军、经混合一体的社会群体。成员阶层中良莠并存,从目不识丁的文盲、科举出身的士人到喝过“洋墨水”的留学生;从名门望族上流绅士到偷鸡摸狗、杀人越货的盗匪恶棍;从“师儒”的旧式官僚,到“西化”的趋新学人,流品驳杂,志趣各异。官员群体虽然情况复杂,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划分为科举出身的“士人型”、“起于兵间”的“行伍型”和新式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技术型”三大类型。

在湘、淮军兴起之前,清朝士人的上升基本上都是以科举出身为正途。而在军队中,清军军官阶层基本上都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生科员向来为士人瞧不起。这种认识的转变是在湘、淮军“强制替代”以后的事情。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一部分士人流入军界,成为清军军官阶层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变化在甲午战争以后才蔚然成风,以袁世凯小站练兵为契机,逐渐彻底地来了一个大改变。

旧式科举出身的“士人型”成员受过比较严格的封建教育,他们有文化、有思想,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安身立命的要义所在,也是“士人型”官员所具有的一个基本特征。传统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许多“士人型”北洋成员身上亦有突出表现。这类人认识到传统的老路已经不能再走下去,随着时代的变革和角色的改变,他们与传统士人阶层日益疏远,最终成为清末能够赶上时代发展潮流的不落伍者。换言之,这种“士人型”成员已经认识到了清末社会攫取权力的基本途径,那就是有军就有权,军多则权大的道理。他们既崇尚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也吸纳了近代西方军事、政治、经济一些适合潮流的价值观念,不再重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价值观念的传统求仕之道。在这方面,袁世凯、徐世昌等人大概可以算作一类典型。

北洋集团领袖袁世凯出身于一个地主官僚世家,其祖辈父辈都受过比较系统的传统教育,并中过科举,任过官职。少年时代的袁世凯也曾打算以科举博取功名,并捐有“中书科中书”的虚衔。但他“不喜为章句之学,潜求经史大义,尤好读兵书”,因而屡试不第,遂将诗文付之一炬,决心以武功立身,以此表明了他与传统士人相左的价值取向。袁投笔从戎后,利用其官宦世家的关系网及其“知兵”的才干,一路仕途风顺。22岁从军,25岁便成为驻朝鲜清军的重要人物。36岁受命编练新建陆军,成为北洋军阀之父,后来更以北洋军系为资本,当上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说袁不是文官而是武将出身,似有充分依据。

袁世凯虽自诩“一介书生”,但在他身上几乎嗅不到什么书生气,倒是投笔从戎升官发财的经历,使他深谙“有军便有权,军大则权大”的军阀哲学。他笃信“乱世以兵为先,无论何种德望、学识,一至彼时,均不足为资格,唯有兵权乃为资格”。因此,他把“兵权”视为命根子,自其从军带兵以后,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军队,一身洋式戎装更增添了袁世凯的军人气息。袁氏以儒生而为名将,却不回归为儒生,而是掌握新军到底,成为一代枭雄,这是他与曾国藩一类早期军人化士绅的显著区别。正如他自己所说:自****风靡全球,公法非御人之具,铁血为经国之谋。吾自握兵符,常持此旨。

作为武力强国论者,袁世凯主张以练兵为第一要事。他认为:自强者,非凑饷百十万,募兵数千人之谓也。必须放手经营,酬饷数千万,练兵数十万,然后可语自保。以军立国之势不可谓不大。客观地说,袁氏编练的北洋新军确实是清末军事近代化的一个典范。但这支军队却从未对外国侵略者放过一枪,而是转做了北洋系在清末攘权的资本与民初军阀混战的工具。

同类推荐
  •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学为人师的教育家(1)》本书分为陶行知、陈垣、晏阳初等部分。
  • 咏远有李

    咏远有李

    李咏生前唯一自传作品,出版于李咏四十岁时,四十不惑的李咏在本书中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趣事,道出了一切绕不开的经历、感悟、感恩,当然还有痛苦和牢骚,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咏。
  • 十八学士

    十八学士

    本书是《千古数风流丛书》之一,记述了唐代十八学士的生平事迹和替补队员陈孝孙。语言通俗易懂,人物形象既真实可信,又生动活泼,并配插图,为广大读者了解古代英雄人物提供参考。玄武门之变以后,高祖被迫禅位,李世民终于登上天子之位,他立刻重新组建朝廷,用自己的心腹取代高祖近臣,十八学士也全都受到重用,成为李世民所依赖的朝中重臣。勿庸讳言,十八学士的确是当时杰出人才,李世民慧眼独具,将他们吸收到自己的周围。他在政变成功以后,将十八学士全部吸纳到朝中,与他们一起讨论天下政事,为太宗朝政治的清明以及贞观之治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风云雨雪 光风霁月:陶诗言传

    风云雨雪 光风霁月:陶诗言传

    陶诗言出身于浙江嘉兴一个衰落的大户之家。从小他就学有潜质,中小学两次跳级,后随父在宁读高中。抗战期间流亡到重庆进了四川国立中学,因成绩优秀被报送中央大学,毕业后由恩师涂长望介绍进入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解放前夕,陶诗言决心跟着竺可桢、赵九章领导的中研院气象研究所全部留下迎接解放。解放后陶诗言迅速成长为新中国一代气象科学大家。他是中国当代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的开拓者之一,是国际知名的季风领域专家,曾任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大气委员会首席代表,中美大气合作研究中方首席专家,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本书是“大唐才子诗传”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八章,按照时间的维度记述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坎坷曲折的一生,他出身官宦世家,却屡遭战火摧残和亲人离世之苦,但是他凭借绝世才华和坚强意志,用诗歌倾吐着自己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命苦难的抗争,最终佳作迭出,成就了千古诗名。
热门推荐
  • 快穿万人迷之男神有点甜

    快穿万人迷之男神有点甜

    【甜度五颗星,1v1苏爽宠文】想成为万人迷吗?想勾勾手指就有一大堆人前赴后继吗?叮!万人迷系统666号为您服务!颜欢:“滚。”颜欢绑定了一个万人迷系统,任务很简单:成、为、万、人、迷!奈何男神既傲娇又偏执。(1v1甜宠,精分偏执狂x貌美不羁爱自由女主)
  • 孤星刀客

    孤星刀客

    一场车祸,温玉穿越了,看着自己的小身板,温玉潸然泪下,哀嚎道:“都说穿越的有金手指,我的金手指了,骗子啊,全都是骗人的。”更替兴衰王朝史,血雨腥风江湖路,三代人,恩怨情仇,敢问几时休?新书《窃天之唯吾独尊》已经开始更新。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间一场醉。这是一个魔君成长的故事!
  • 王妃不安于室

    王妃不安于室

    断崖掉下来的穿越女与离家出走的别扭王爷,外加父不详的奶娃,组成一个离谱的家庭,开店、发明、玩的不亦乐乎!情敌蛮横的、柔弱的、装腔作势的,来一个打一个。打不过没关系,俺有后台!她的生意风生水起,财源滚滚,手握王府财政大权,谁敢小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惊天谋杀秘密档案

    世界惊天谋杀秘密档案

    他们是领袖,是轰动一时的大人物,然而却以不为人知的方式被人谋杀,究竟是什么原因?里面又存在什么惊天阴谋?这就是本书欲向读者揭露的秘密之所在。
  • 恶魔手表

    恶魔手表

    恶魔:“如果用你剩下20年的寿命换两个亿,你愿意吗?”恶魔诱惑着林凡。一般人遇到这样的问题都会犹豫,有的人甚至还会花钱购买寿命。林凡:“老子给你40年,你给我四个亿!!!”恶魔:“………………”
  • 时光之洲

    时光之洲

    据探索家的探索可知,大西洋海底有一块大陆,可是这块大陆却于一夜之间湮灭在海底的世界……这块大陆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 晚近的历史记忆:两宋的五代十国史研究

    晚近的历史记忆:两宋的五代十国史研究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也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全书在系统梳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政治架构、思想形态等状况,首次就两宋对五代十国的历史记忆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整体研究,对这一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群体历史记忆的构建与演变、共识与歧见,及其与政治现实和思想走向的互动等问题进行了动态的研究与细致的解读。本书的主要框架大致如下:第一章搜录两宋专述或主要记述五代十国史的著述,同时简要探讨它们的特点。第二章探讨北宋前三朝关于五代十国的研究状况及特点。第三章探讨北宋中后期关于五代十国史的研究状况及特点。第四章探讨南宋的五代十国史研究。第五章进行个案研究。最后是结语与总结部分。
  • 麒麟领主

    麒麟领主

    武之极,战之道。位面之子,大陆之神!定乾坤,破阴阳
  • 万族如潮

    万族如潮

    异族联袂来袭,人族荣光不再。此世人族,丢掉了上古荣耀,被逼迫得风雨飘摇。李震将九变魂身、入道称神!斩异族,破敌阵……当铁血征伐,当光复人道!燃我一身热血,复我江山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