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9400000033

第33章 萧条时代的军机处(1)

死水中沉淀的曹振镛

虽有早期波澜壮阔的五省白莲教起义,后期直击中枢的林清事变,嘉庆小心翼翼操控着大清这艘巨舰,总算在风浪之中停泊靠岸,将它顺利交给了儿子。

嘉庆二十五年,皇帝前往木兰秋狝,七月二十四日抵达热河。次日嘉庆照常批阅奏章,接见群臣,不料当晚在避暑山庄突然病死。随后旻宁接位,是为道光皇帝。

道光接班后,面临着千疮百孔的局面,民间普遍贫困,“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财政岌岌可危。中国经济在19 世纪出现重大逆转,从18世纪的长期繁荣转入19世纪中期以后的长期衰退,此逆转始于道光朝,因此被称为“道光萧条”。

道光朝萧条原因复杂,根据李伯重教授的研究,道光时代,全球气候剧降,气候变冷,低温导致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季风停留并交锋,导致降水量增加。频繁的水灾,既使得政府在河工上的开支激增,也使得农业产量下降,这又加剧了萧条。焦头烂额之际,道光帝还得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那就是跨海而来的欧美列强。

君王们留给儿子的除了江山,还有帮助打点江山的老臣。嘉庆帝在位二十五年,也培养了一批可以重用的大臣,并指望他们能辅佐儿子,挽回颓势。老臣们的名单可以罗列出很长很长。这长长的名单之中,一名外表木讷,战战兢兢的安徽人,却最终博取了道光的宠信,执掌军机处十四年,他就是曹振镛。

今日的安徽歙县雄村,以绮丽风光而闻名于世,吸引着一批批的游人。曹振镛家族就出自雄村,以盐业起家,成为巨富。曹振镛的曾祖父曹堇怡却不满足于拥有的财富,还希望家族能在仕途上有所突破,临终时嘱咐儿子要修书院,培养子弟读书。

乾隆二十四年,在扬州经商的曹景廷、曹景宸兄弟捐资建造了竹山书院。书院规定凡曹氏子弟都可入内就学,并免除一切费用。竹山书院造好的次年,曹文埴考中进士二甲第一,之后曹振镛也考中进士。曹家接连出了两个进士,竹山书院自然也得到了更多捐助。

曹振镛出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后到翰林院任职。曹振镛得到乾隆赏识,此后一路高升,历任侍读、侍读学士等职。曹振镛的父亲曹文埴,在乾隆朝也是一方大员,在刑兵工户四部先后担任过侍郎,也在南书房行走。但夹在阿桂与和珅中间,曹文埴左右为难,于是申请退休。

到了嘉庆朝,曹文埴的辞职,被视作是对珅专擅的抗拒,成为了政治资本,儿子曹振镛得到重用。在吏部、户部、工部,曹振镛都担任过要职。从嘉庆十六年,到道光十五年去世时,曹振镛一直担任户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是清代任期最长者。

嘉庆十八年,曹振镛授协办大学士,入内阁。曹振镛入内阁之时,适逢天理教林清之乱,曹振镛在京内一无所为,而陪同嘉庆木兰秋狝的董诰则痛哭流涕。时人嘲讽云:“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太师。”董、曹二人听到后,相视苦笑:“此时之庸碌、啼笑,颇不容易。”

道光登基后,军机处元老众多,如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等人,均久历政事,在军机处多年,暂时也轮不到曹振镛出头,不想军机大臣们的一个小错却让他脱颖而出。

七月二十五日,嘉庆死前,让军机大臣们拟定遗诏。遗诏拟好之后,道光伤心欲绝,也无暇细看,以为军机大臣们在军机处混了多年,断不会出错,就在八月初五向全国人民公布。到了九月,道光静心下来之后,再审读遗诏时,却发现其中有个错误。原来几个军机大臣把乾隆的出生地给搞错了,乾隆出生在雍和宫,在遗诏中变成了出生在避暑山庄。

道光一看大惊,赶紧让曹振镛去查核。结果不管查乾隆朝实录还是乾隆御制诗集,乾隆都是出生在雍和宫。将皇帝出生地搞错,放在任何时代都是严重的政治问题,且所拟遗诏已颁行天下,无可挽回。当年的军机大臣共有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四人。年轻点的卢荫溥、文孚被连降五级,仍留在军机处帮忙辅政,年迈的托津、戴均元则被连降四级,赶出军机处。

随后道光命曹振镛入军机处,三个月后又担任首席军机大臣。在道光朝,曹振镛以首席军机大臣兼内阁首揆,前后长达十四年,权倾朝野,恩眷之隆,当世无匹。

道光当政之后,英和与曹振镛同入军机处,一满一汉,共主朝政。但英和入军机处没有多久,就被赶了出来,此后再没入军机处。如果英和在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也轮不上曹振镛长期担任,而道光朝的政坛也不会如此沉闷。英和被赶出军机处,与他主持废除“陋规”有关。

清代官员账面工资极低,以致有人称是“亘古未有”。其实历朝历代,官员们的账面工资都不是很高。中国古代不奉行高薪养廉政策,主要在于儒家奉行以德治国,当官的目标在儒家典籍中被描述为庄严无比的“治国平天下”。但当官不能不吃饭,要吃饭就得向现实低头,理想与道德之间的冲突常使初入官场的书生们困扰不已。理想终究敌不过现实,面子比不上肚子,脊梁还是得向稻粱弯曲。有道德洁癖的官员,最终会被视为异类而淘汰。

清代官员账面上的工资,一品大员每年不过一百八十两,每月只合十五两。七品知县更是可怜,每年薪水只有四十五两。为了补贴官员,雍正朝开始给官员发“养廉银”。“养廉银”督抚每年所得较多。乾隆得知宠臣李侍尧贪腐后,大骂他:“每年养廉银都有万两,你怎么还贪污?”知县的养廉银较少,从几百到一千两不等。“养廉银”等于是补贴给官员们的生活费,但各级官员开支繁多,这点银子根本不够花。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都要靠“陋规”,才能过上滋润日子。

“陋规”的种类很多,外省的官员逢年过节都要给京官送上各种孝敬,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炭敬”。根据自己的人际关系与官场人脉多少,外官每次孝敬的京官人数从十几人到上百人不等,数目从几两到几百两不等。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礼”,如岁金、节礼、程仪、贽礼、赆礼、贺仪之类,礼仪种类繁多,从地方特产到古玩字画,无所不包。逢年过节时,各地官员送礼物入京的车子络绎不绝,所幸当日还不致导致大面积交通堵塞。

至于地方官员,也是广开财源。每逢各种节日及官员生日之类,下级要过来送门礼,如春节、端午、中秋、官员及官员老婆生日时的“三节两寿”礼之类,也是名目繁多。

这些礼节性的陋规,只是小头,对官员们来说不过是零花钱而已。陋规中的大头,则来源于火耗、关税、盐课、漕运等。以火耗为例。地方州县在征税之后,要将碎银铸造成五十两一个的大银锭。在铸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损耗。正常铸银的损耗不过百分之一二,官方就将这些损耗额外摊派到民众头上。

对于征收火耗,政府没有明确规定,地方官员就将火耗加派到十分之一二,或者十分之三四,捞取巨额利益。州县一级捞到钱了,自然要孝敬督抚,督抚们则孝敬京官,彼此共享此项巨利。火耗之外,在盐业,漕运、驿站等领域,官员们通过各种手法,也捞取巨额陋规。

陋规收入在正常工资的十倍,乃至百倍以上。根据地区不同,陋规的收入也不同,但即使最偏僻的地区,陋规的收入也很可观。

与京官相比,地方官获取陋规的机会更多,所得更为丰厚。如雍正元年,河南巡抚一年各项陋规不下二十万两,素称贫瘠的贵州巡抚每年的陋规在二万两左右。道光年间,张集馨担任以“肥缺”而闻名的陕西督粮道,每年陋规有三四十万两。京官刘彬士得知自己被外放到浙江任巡抚后,踌躇满志地道:“老夫穷翰林出身,在京二十余年,欠下一屁股债,今番须要还债了。”浙江人闻听后,惊呼刘彬士如“饿虎出林,急不能待”。

陋规拿不上台面,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存在,且都分了一杯羹,达成利益共享。陋规的危害极大,它既造成了国库的损失,也加重了民间的负担。嘉庆年间,尹壮图曾提出将陋规的数目明确、合法化,以杜绝弊端,嘉庆批复“实不可行”。

道光刚当上皇帝,将颇有创新精神的英和调入军机处。英和一入军机处就建议将各省陋规加以清查,应该革除的就革除,可以保留的就公开、明确。刚当上皇帝的道光还有点锐气,立刻同意,摩拳擦掌,要大干一把。随后十几天,道光接连颁布谕旨,指示地方官员必须清查陋规。不想督抚们却联合起来,给了新皇帝一个下马威。

各省督抚们认为,陋规这种丑事,怎么能明确公开?可以说一套做一套,但是绝不能给民众知道,一旦知道了,怎么进行统治?陋规一禁,官僚怎么维持生活?谁来帮你统治?

道光被督抚们这一逼,顿时没话说了,只好收回成命,下令停止陋规改革。道光尴尬地解释:“朕刚没了老爹,心里乱糟糟,听了英和的瞎话乱搞。朕刚当上皇帝,没啥经验,还请各位多多包涵,多多原谅。”道光在谕旨中还灰溜溜地道:“为君之难,诸臣亦当谅朕之心。”

为了向地方督抚表示歉意,道光不得不将英和作为替罪羊,赶出了军机处。两江总督孙玉庭反对废除陋规最为激烈,却被赐给了“公忠大臣”的匾额,于是群臣叹服,竞相赞叹道光为天下圣主。

既然不能改革,那就保持原状,拖延一日是一日了。道光主政时,清国这艘大船已是锈迹斑斑。道光是个魄力有限的皇帝,他无胆也无力推行改革,也无心将船的内部构造换掉,重新起航,只是想将船涂抹一把,不沉即可。但要想这艘船不沉没,对多年积习总是要有所整顿。也正是这一定程度上的整顿,才给了曹振镛一方天地,以收拾颓败之局。

清代关系国计民生的,不外漕运、盐、国库存银粮之类。在曹振镛辅佐下,道光就漕运、仓库、盐税等,做了系列整顿。曹振镛从政经验丰富,又深得韬光养晦之道,自然不似英和那样咄咄逼人,锋芒毕露,所以能连续担任首席军机大臣十四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弊政加以整顿。

漕粮弊端,首在浮收,根源在旗丁。运送漕粮的旗丁,在各州县索要帮忙的小费,不然就在漕粮上捣鬼。各地官员为了应对勒索,不得不多征收漕粮。由于漕粮“浮收”严重,各省督抚不堪重负,打报告给中央请求将漕粮打折。

漕粮运输途中,旗丁也暗中捣鬼,比如将石灰撒入米上,再将温水灌入舱底。待米粒发涨后,每石米可以多出数升。多出来的米就被旗丁盗出贩卖,至于入库的漕粮,因为受过潮自然容易发潮霉变。经过千里运河,江南漕米运抵京仓。一路上各种开支,导致米价暴涨,一石漕米需银十八两,是正常价格的十八倍。

曹振镛建议从源头上着手,各省督抚及漕运总督,打击旗丁勒索州县,一旦查出即从严处理。但曹振镛的办法,不过是周期性的严打运动,时间一长,旗丁照样。所以道光六年,英和主持了漕粮经海路运输北上的试验,效果极佳,成本更少,运输更快。不想各地反对声四起,因为无数人的饭碗将要被断送。屈从于压力,道光最后还是选择了走内河运送漕粮。

在清代,盐枭始终是难以消除的叛逆力量。由于官府垄断盐业,导致各省官盐价格、质量不一。官府所制的盐,虽然质量较好,但价格高,且在售卖时,或被渗入杂质如土粒,或被克扣斤两。无奈之下,民众只好去购买私盐。私盐有两种,一种是各地民间私制的盐,此类盐质量较差,但价格低廉。另一类则是越界盐,即盐是官方制作的,被从质量高、价格低的地区,运到价格高、质量低的地区。

安徽淮北及河南南部一些地区,所食用的是两淮盐。两淮地区所制的盐,每斤要五十文,而在北方所售卖的长芦盐,每斤只要二十五文,有的地区差价更大。此外,长芦盐味鲜且口感好,淮盐味苦,人们更喜欢食用长芦盐。巨大的差价,广阔的市场,刺激了淮北地区的人外出贩卖私盐。贩卖私盐利润高,风险也大。清初就规定:“凡贩卖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若有军器者,罪加一等,拒捕者斩。”但巨额利润的吸引,使无数青壮年走上了贩卖私盐的亡命之路。

除了盐枭贩卖私盐之外,一些经过官方许可的盐商,也暗中贩卖盐引。清初发行盐引时,好比发行原始股,招商购买,买到盐引的盐商,将名字及盐引数目登记入册,然后按册派给盐引。盐商手中的盐引,可以世代相传。当年没有买原始股的人,眼红于盐业的暴利,就从盐商手中再买盐引。如同股票一样,买的人多了,价格自然被推高,盐价也跟着走高。官府卖的盐价格居高不下,民间贩卖私盐的人自然也就更多,导致官盐卖不掉,政府税收减少。

道光十年,两江总督陶澍整理盐务,决定打破原先盐商对盐引的垄断,开放盐引,让资金涌入。陶澍的改革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遇到了极大阻力。曹振镛家族很多人在扬州从事盐业交易,陶澍本人则是曹振镛的门生,一时间投鼠忌器,难以下手,就写信给曹振镛讨教。曹振镛看了信后,回复他道:“只要有利于国家,你就放心去做,不要担心我家,世上有饿死的宰相吗?”曹振镛这样表态了,陶澍遂一展身手,整顿盐政。

同类推荐
  • 北齐帝业

    北齐帝业

    一个政界新星因为一场意外,重生成为那个北齐历史上著名废柴高纬,此时天下三分,朝廷腐败,外面还有一个北周虎视眈眈,地狱级别的难度,怎么破?
  • 闽侯简史

    闽侯简史

    《闽侯简史》是一部简明介绍闽侯历史的通俗读本,面向青少年读者以及文史爱好者。记述时限,上溯远古,下迄1949年。按历史编年体例,划分若干发展阶段,分专题纪事。本书记述重点是史事及其相关人物,包括各时期重大政治活动、军事事件、经济贸易与文化成就等,并根据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特点而有所侧重。本书由曾江主编。
  • 夜郎帝国

    夜郎帝国

    遇见就是缘分,庞大如帝国般的存在,从出现到消失,没有留下一点的踪迹。 夜郎国在西汉才开始有记载,可夜郎非夜郎,而是耶族和狼族。 于云因为巧合,突然来到了一个叫做狼族的一个地方,这里的时间有些奇怪,回去的路已经找不到。 更加有意思的是,于云出现时的样子和场景。有记载:古之狼族,后世夜郎者!
  • 秦亭

    秦亭

    本书是一部严肃的历史文大抵分为两部分——幻想篇与史实篇。本书为幻想篇,史实篇搜索《秦亭纵横篇》幻想篇中为架空历史以及仙侠元素,是作者的一次尝试,内容较为晦涩。史实篇为纯粹的历史文,没有任何杂乱的元素掺杂在内。本书有书生北地茫茫踩雪,丽人寻夫身死他乡;亡国公子一怒杀破天下,纵横策士斡旋邦交漩涡;铁面君王卧薪尝胆蓄意东出,白衣雅士呕心沥血投命变法;文人墨客舌战学宫,关山将士生死沙场;迁客骚人天涯悲歌,穑夫农士井田高唱;还有威武雄壮的铁军锐士喋血北望,那声威显赫的贵族世家惨遭流放。
  • 锦衣卫创始人

    锦衣卫创始人

    (武侠新书,《盛世男儿歌》现已连载,请各位多多支持!仍旧是在明初的历史背景下勾画出的故事,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却意外来到了这个遍地狼烟的元末乱世。这一年,蒙元朝廷与各路起义军火拼正猛,朱元璋在郭子兴的手下刚刚展露头角。后世让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系统,还没有建成。而他凭借着自己一个后来人对历史的点滴了解,将要在这个时代下,亲手创立一个锦衣卫,成就万世功业……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推销老婆的人

    推销老婆的人

    一大早起来,窗外堆着雪。雪悄悄下了一夜,没有一点声音。世界好像死了,身上裹着白色的床单,躺在窗外僵硬。不,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肥肉叹了一口气,担心恶劣天气会影响他摆脱妻子的计划。他穿好衣服,从自己的房间走出来,妻子的房门还关着,儿子熟睡在过道里。这是一套四十多平米的经济适用房,儿子出生那年拿出所有积蓄、又借贷三万元买的,现在已经显得陈旧、逼仄,犹如车站附近加铺的旅馆。他与妻子离婚八个月了。儿子已满十八岁,无需商量判给谁,准备让他自己找食去。存折上只有两千块钱,也无需争论怎么分割,他全给了妻子。现在麻烦的就是这房子,没办法掰成两半。
  • 修真大工业时代

    修真大工业时代

    新书+新马甲:无限末日玩家。老马甲包袱太多,准备二次创业^_^,联系方式不变。
  • 任君独孤天下

    任君独孤天下

    书籍情节虽然脱胎于南北朝,却又不完全等同于历史。作者塑造的主人公成了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缔造者,能将历史如此完美的融合到剧情之中,成为推动主线发展的情节,环环相扣、伏笔连连,作者的构思堪称独具匠心。简约干练的对话方式,入目三本的人物刻画,美轮美奂的场景描写都是一魔温婉文笔逐渐成熟的标志。除了精彩的剧情,精致的文笔也将是一大看点。
  • 重生之决战白莲花

    重生之决战白莲花

    有一种你无法理解的神奇生物:她有一双如雾如梦的眼睛,如屎一般的浪漫情怀。小强一样打不死的精神,杂草一样令人忧伤的命格,周围只要是雄性生物都会爱上她,没爱上她的一定是恶毒的男配女配,总能在“无意”间将她对立面的人弄的生不如死,凄惨无比。不幸的是,苏瑾就没爱上她。幸运的是,苏瑾决定主动出击。
  • 御用刁奴

    御用刁奴

    她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绝世容貌,仅凭倔犟坚强的性子和那抹浅浅笑意在人潮中挣扎。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后宫三千,无爱无情无心。她却总是想办法离开,可是他不许,她是他的,就算禁锢,也在所不惜。他霸道的将她拉在怀里,靠上去,从后面握着她的手,一横一瞥一折弯,又一点一戳刀,下面四个点滴,殷红如梅的朱砂笔,天下唯一人御用,此刻却握在她的手里,那一笔一划,触目惊心的似是要刻到她心里,她的手腕冷不丁的一抖,他却紧紧捏住,似要将她的手捏碎了。他低下头,便见她早已惊的苍白的脸,殿外夜色如墨,里面却是灯火辉煌,那烛火映到他深邃的眉目里,只见幽蓝的森寒冷意。借着她的手,他不急不缓,又在那纸上写下八个大字: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她终是倔强抿起了唇,他低头盯着她,半晌却是森然笑了,优雅的俯下身,在她耳畔低笑着轻启薄唇:“你看,凭你再怎样逃,你也逃不出朕的手掌心!”^………………………………………………………………………………梨花雨落,周围花香萦绕,抬头,那男子背着阳光对她温和而笑,勾起的淡粉唇角散发着梨花的清香,身后蓝天白云,梨花飞舞,可是,她俨然发现,这些美景,远没有眼前的男子好看。男子禁不住笑起来,将她放到地上,脸上带着清凉的淡淡笑意:“姑娘可是伤到没有?”敛了敛神色,换上小弥式的招牌笑容,伸出尖尖十指,昂头道:“赔偿!”………………………………………………………………………………………梦某回来了O(∩_∩)O~另外声明,此文不是穿越,虽然上面这样写着~~~~
  • 超神武道之狂暴兑换系统

    超神武道之狂暴兑换系统

    这个世界,朝廷与宗派共治天下!这个时代,武道神通与妖魔力量并存!神功,绝学,秘典,血海沉浮;神女,妖女,魔女,魅惑苍生。人心诡谲,你死我活;天才争锋,风云争霸!曾经妖魔时代,第一个领悟终极奥秘,登顶武帝之位的燕风,重生新世界。面对曾经害他的存在,一个又一个登顶武帝之位,凛然无惧,横起掌中战刀,凭借狂暴的妖魔兑换系统,逆境而起!
  •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生三境界:淡定从容舍得

    人生三境界:淡定从容舍得

    本书共分为三章节,分别从淡定,从容,舍得三种生活态度出发,都会人们对事要学会从容,对各种遭遇要保持淡定,为人处事要学会舍得之道。书中通过许多富有寓意的故事和事例,深刻详细地了一 种豁达的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