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9400000004

第4章 创设军机处(3)

由于雍正的努力,《大义觉迷录》成为当年中国最畅销的书籍。通过此书,雍正希望消弭谣言,让世人知道,他的帝位是光明正大得来的。但谣言的吊诡在于,面对谣言时,你不理它,不解释,谣言会自己退潮。你越是解释,越是要澄清,这谣言看起来就越真实,波浪也就越汹涌。各种有关雍正的传闻,从皇宫恩怨,杀父杀兄,再到吕四娘报仇,遍传民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而雍正言辞真切的自辩则被忘得干干净净。幸好,他的儿子意识到了父亲的错误,并及时加以挽回。乾隆登基后,立刻下令在民间查禁《大义觉迷录》,并将曾静、张熙师徒处死。

顺治、康熙年间,各类高举反清复明旗帜的闹事者频现。在清廷残酷的武力镇压下,此类闹事在渐渐绝迹。到了雍正朝,斗争已走向无声的战场,争夺的是人心与思想。朋党之争不过是官僚集团内部的斗争,不会威胁到清廷的统治。而思想之争中,如“华夷之辨”之类的造说,则从根源上质疑清廷统治的合法性。曾静一案的意义在于,它使雍正意识到思想必须加以打击和控制。而要加强对思想的控制,就必须集中皇权,创设一个专为皇帝服务的私人机构。

皇权必须独尊

对于雷厉风行,刚猛迅疾的行事风格,雍正自我解释道:“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朕就是这样皇帝”。

“秉性汉子”雍正登基之后,整顿吏治,肃清朝政,禁止官员勒索骚扰地方。几年内风气为之一转,各级官吏无不战战兢兢,唯恐怠慢了政务,招来天子的训斥。雍正朝的新气象,连朝鲜也能体验到。往昔派往朝鲜的使者,总是大肆勒索,让朝鲜人头痛无比,雍正登基后,派往朝鲜的使节也收敛了许多,朝鲜人对此评价道:“雍正新立,操切亦严,因而来使亦意在律己。”

面对着朝廷内的新气象,雍正却是思绪连连,回想起康熙四十二年的往事,那时康熙正当壮年,英武逼人,带了几个儿子从京师出发,游历江南。江南的繁华,让人留恋,皇子们都爱上了这里的迷离气息,然而胤禛却对此毫无兴趣,作诗云:“茫茫吴越事,都付与东流。”

南巡的终点站是金陵,康熙命从行的大学士马齐去明孝陵祭拜。早在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第一次南巡到达金陵时,即亲自前往祭拜明孝陵。在明孝陵前,康熙行三拜九叩首大礼,其礼数极尽尊崇。康熙对明太祖之崇敬,让当时的金陵人无不惊讶,“父老从者数万人,皆感泣。”

太子允礽,对康熙尊崇朱元璋很是不解。

康熙解释道:“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

胤禛口中唯唯诺诺,心中却不认可,在他看来,明洪武创设的政治模式,在实际运作时流弊多多。

明开国之初,皇帝与大臣们刚刚齐心协力开创天下,因此在职权的分配上集权专制的色彩并不十分强烈。明初中央设左右丞相,地方设行中书省。朝中大小事由丞相处理后奏闻皇帝,行中书省总管一省军、政、司法。

胡惟庸拜相后的一段时间内,君臣、帝相之间相安无事,但在胡惟庸任久熟练之后,即开始与朱元璋产生分歧并引发冲突。胡惟庸权倾朝野,朝廷大政,不经过皇帝之手就自做主张,趋炎附势之徒也纷纷奔走于其门下,声势日隆。忍耐良久之后,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果断出手,以“谋不轨”的罪名,迅速杀掉胡惟庸。

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尚书执行皇帝命令,直接对皇帝负责。随后朱元璋宣布不许再议置丞相,大臣如敢奏请者,处以重刑。明朝还实行特务统治,对臣下进行监控。太祖时设锦衣卫,成祖时设东厂,宪宗时设西厂。三者只对皇帝负责,无须经司法机关批准即可随意缉拿官民。

在地方上,朱元璋首先废行中书省,在全国设十三省,置左右布政使司各一人,主管一省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刑法,都指挥使司管军队。三者合称“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这种权力分散,条块分割的机构设置,利于皇帝集所有大权于一身。

其实朱元璋与胡惟庸的矛盾,只是皇帝看着丞相运用权力时如鱼得水的姿态,在心理上产生出的权力失落感。皇帝担心臣下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统治,于是便急急对官僚体系加以整肃,以维护自己的无上权力;而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臣下唯有俯首被戮的份。

但官僚体系一旦形成,即成为一个客观的存在,它有着自己发展运行的轨道,不完全依君主的主观意愿而存废,它是皇权进行统治不可或缺的工具。以整个官僚体系的中心宰相为例,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

朱元璋废除过相权,但最后不得不以四辅官制代替。明成祖时,因为政务繁忙,选了七人入值文渊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在此基础上,内阁发展出来。初期的内阁并无公开身份,内阁成员品秩不过五品,被视作是皇帝的顾问和机要秘书。

内阁出现后,其地位日益重要,皇帝的诏书谕旨,无不出于内阁之手。此后内阁的品秩也被提高,内阁大学士开始兼各部尚书衔,权势日重。在内阁制度成熟定型后,内阁首辅的地位相当于宰相。朱元璋绞尽脑汁想除去的相权再次出现,且权力日益增强,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

而内阁对皇权的分散,则来自“票拟权”。

明代各级官吏递交给皇帝的公文,首先要送到内阁,由内阁用墨笔在纸条上先拟旨,然后贴在公文上交给皇帝审定。皇帝如果同意,就用朱笔批改,即“批朱”。一般而言,皇帝都是“照阁批朱”。皇帝对 “批朱”这样的差事感到腻烦,于是设立了司礼监秉笔太监来帮助自己“批朱”。这样,只要内阁摆平太监,双方合作,也就能操作一切政务,这也是明代太监得以弄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内阁权势一大,也出现了如张居正、严嵩这样的权臣。

之所以历代帝王不能清除掉相权,因为中国是一个依赖于文官和文书统治的国家,再天才横溢的皇帝,一个人也无法处理繁重如山的政务,批阅无尽的文书。皇权与相权之间,彼此存在着互为利用的关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皇权来不及集中权力,造成相权的膨胀,而引发皇权与相权之争。历史上,相权命运多舛,名字多变,最后变化的只是称谓,相权仍然是君主统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集中了皇权,苦的是皇帝;分散权力给内阁,皇帝却不高兴。在皇权与相权上,清代多有变化,总的趋势是在抑制相权的同时,创设其他机构,以提高军政效率,保证皇权集中。

努尔哈赤初定国政时,有五大臣议政,即费英东、何和里、扈尔汉、额亦都、安费扬古五人。皇太极时期,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议政处”),权势极重,“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

同时皇太极借鉴明朝的政治机构,设立了内阁与六部,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势凌驾内阁之上,相权不复再有明代之势。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廷“会议国家机要事宜”的机关。议政王大臣最初是武职,以适应满清入关时的战争需要。到满清入关之后,开始重视“文治”,相应地文官增多。议政王大臣会议始终为满洲贵族所垄断,人数变化较大,最多时达五十人,康熙朝保持在二十人左右,雍正朝军机处设立后则寥寥无几。

对用人行政,军国大事,议政王会议有议论权,无决定权,最后的决定权在皇帝手中。但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对皇帝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并对皇帝的决策产生影响。皇帝如果得不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支持,其政务也难推行。

康熙年间,为消除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影响,康熙于1677年设立南书房,与议政王会议、内阁三足鼎立。南书房设在乾清宫西南,本意是让翰林院的官员在此间陪皇帝研究学问,吟诗作对。陪伴皇帝,自然得挑选才学优异者入值,这些人称“南书房行走”。

康熙所挑选的都是当世之名士,如王士祯、查慎行、高士奇、方苞、沈荃等。除了名气与才华之外,康熙还要亲自面试入选者,以判断是否可用。如张英入宫面试时表现上乘,康熙极为满意,当即入选南书房。由于汉人读书好,学问高,自然入南书房的占据多数。

招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人在身边,康熙就让南书房根据自己的意思起草各类诏令,拟写谕旨,这样南书房得以干预政务。在南书房重要性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其工作人员的选择标准开始提高,也更注意保密性,南书房渐渐地成为了皇帝的御用秘书机构。南书房这个地方,除了康熙及工作人员之外,绝无外人可到,极其机秘。工作人员也都“慎密恪勤”,注意保密。

总体说来,南书房分散了议政王会议和内阁的权力,而因其形式灵活,依附于皇帝,可控性强,保密性佳等特点,使它备受康熙青睐,也为军机处的成立提供了雏形。

雍正登基之后,培养亲信大臣,打击朋党,整顿吏治,集中皇权,又在思想领域打击异端,争夺舆论阵地,宣传清廷统治的合法性。在此系列过程中,雍正已开始构思创设一个政治机构,这个政治机构专属于皇帝,由皇帝任命,唯皇帝是从。这个政治机构效率极高,又具备保密性,但却没有专属府衙,也没有专门官吏。它既能满足皇帝集权的需要,又能高效地处理军政,控制思想,预防朋党。

雍正七年,带着这个机构的蓝图,雍正一手创设了影响清国国运,主持清国大政一百八十三年的军机处。

创设契机:征战准噶尔

王朝内持续不断的的朋党之乱,各地涌现的反清思潮,刺激了雍正的权力控制欲,而对准噶尔部的用兵,则直接导致了军机处的产生。

有清一代,对于天下大势有着清晰的主线,即要经略中原,就要联盟蒙古各部;要得到蒙古支持,就要控制住藏传佛教;要控制藏传佛教,则须保持对西藏的影响力。

清初,西藏一直处于蒙古和硕特部的控制之下,与清廷关系和睦,彼此相安无事,直到准噶尔人出来争雄。

准噶尔(又称绰罗斯)部本是蒙古四卫拉特(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的一部,在历史上四卫拉特分化演变,彼此争雄(卫拉特在明代音变称为瓦剌)。至17世纪,由于内部人口压力,土尔扈特部转向伏尔加河流域发展,和硕特部则向青海、西藏发展。此时藏传佛教内部的争执,也为和硕特部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藏传佛教的噶举派,面临着新崛起的格鲁派的挑战。在藏语中,“噶举”中的“噶”字本意指口,而“举”字则意为传,“噶举派”即口传宗派。噶举派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又称“白教”。噶举派开创于宋朝,在明代盛极一时。明代,青海藏人宗喀巴进西藏大雪山修行,破关而出后创立格鲁派,喇嘛均戴黄帽,故称“黄教”。至清代,噶举派与格鲁派斗争激烈,噶举派得到了西藏与青海等地方势力的支持,反对以达赖为领袖的格鲁派。

格鲁派在1635年派出“温萨活佛”向蒙古和硕特部求援。和硕特部遂进入青海,以支持格鲁派。在击败西藏、青海地方势力的军队之后,和硕特领袖顾实汗发现青海水草丰美,土地广袤,遂决意将部落的大部分人口迁至青海,由此也奠定了和硕特部对青海、西藏的控制权。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五世达赖去世,权势人物第巴桑结嘉措立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又联合准噶尔汗噶尔丹,驱逐和硕特部。准噶尔入藏干涉宗教冲突,也导致了清廷出兵干涉。此后,与准噶尔的战事,经历了康、雍、乾三代帝王,持续了将近百年。

噶尔丹本来是没有机会走上历史前台的,只是1670年,噶尔丹的哥哥,准噶尔的首领僧格,被同父异母兄弟车臣台吉、卓图巴巴图尔谋杀。正在西藏当喇嘛的噶尔丹还俗,在达赖喇嘛和僧格旧部的支持下,平息了内乱(噶尔丹取自藏文甘丹,意弥勒菩萨的兜率天)。此后,在噶尔丹领导下,准噶尔部日渐强盛,以伊犁为中心,纵横天山南北,控制着中亚的辽阔地域。此时清廷正忙于平定三藩之乱,对准噶尔的崛起与扩张,暂时无暇顾及。

噶尔丹是个魅力型的人物,身材高大,长相威武。他十三岁时前往西藏,跟随四世班禅学经。四世班禅圆寂后,又转到五世达赖门下学经,深得五世达赖喜爱,并被认定是“温萨活佛”的转世。“温萨活佛”是第四世班禅的师傅,曾在卫拉特各部传教,直接推动了1640年卫拉特四部的会盟,在蒙古各部影响深远。

噶尔丹被认定是“温萨活佛”的转世,无疑增加了他的政治与宗教影响力。在蒙古卫拉特地区,噶尔丹被视为“神”。当他刚返回准噶尔部时,“众人审视惊喜,下马罗拜为神。”在平息内乱的战事中,噶尔丹亲自冲锋陷阵,“入其军,莫敢当,皆大惊以为神,弃其弓,下马趋拜降。”

既是宗教地位最高,知识最渊博的活佛,又是僧格的弟弟,且神武过人,诸多条件合于一身,噶尔丹得到万众膜拜,一呼百应。噶尔丹迅速平息内乱,进而统一了卫拉特各部。

在噶尔丹领导下,准噶尔部崛起于中亚。1678年,噶尔丹统一卫拉特各部,建立准噶尔汗国。此后,噶尔丹又将势力延伸至天山南路,并向中亚积极扩充,而喀尔喀蒙古部也成为了准噶尔吞并的对象。

同类推荐
  • 大明救亡攻略

    大明救亡攻略

    跪求走过路过的男频大哥们把手中宝贵的女频一票投给八折最新的女频书《清翡传》!!!第一步:干掉系统!!第二步:珍爱生命,好好活着!!!
  • 中国美学通史8(现代卷)

    中国美学通史8(现代卷)

    《中国美学通史(8现代卷)》是叶朗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美学通史》的第八卷即现代卷。主要是阐述传统美学面临西方文化冲击的应对与调适,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张力。论述了东西方美学相互碰撞,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其各社会阶层对美学的审美要求。对当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 三国之星命

    三国之星命

    乱入三国自成星命辅粥耀世挽大厦于将倾帝王?谋臣?猜不透的扑朔迷离数不尽的风流人物
  • 新唐厨

    新唐厨

    唐明在品尝徒弟的菜时而因为食物中毒,然后借尸还魂来到了唐朝。凭借自己高超的厨艺和一把菜刀做出一道道美味佳肴,无论是绿林好汉还是初唐英雄甚至皇室贵族,在吃了后都赞不绝口。
  • 历史与个人

    历史与个人

    本书介绍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历史个人作用的前提,历史个人作用的机制,历史个人作用的方式,个人历史活动的动机与效果等内容。这本书的篇幅不大,但涉及的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热门推荐
  • 红骨:黄励烈士传

    红骨:黄励烈士传

    黄励(1905-1933),化名张秀兰,湖南益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随瞿秋白到柏林出席世界反帝大同盟会议。1929年到海参崴参加太平洋地区职工代表会议,并留会议书记处工作。1931年秋回国,任全国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1932年7月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1933年4月在上海被捕,解来南京,7月牺牲于雨花台。
  • 千年狐录

    千年狐录

    这一生,我们注定被某些人,某些事,一直牵绊着,一开始总以为可以忘记。到最后,猛然涌起在心头,终是心中的结,解不开,断不了。斛姝的这一世,经历了三次生离死别。她最信任的,一心要她的妖丹。而最爱的,因她而死。众人这一世的恩恩怨怨,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 自由鸟与笨笨树

    自由鸟与笨笨树

    有的人一出生,高度就仿佛在金字塔顶端,如张木散。有的人一出生,能看到的极限却是金字塔的底端,如叶瑜舟。爱采花的叶瑜舟收了个花徒弟张木散后,发现自己的感情从朋友的层次上升到了自己不敢想象的地步。步步退却,却步步痛苦。确认心意之后,她勇敢地奋起直追,誓要打破门当户对的传统,与他肩平肩,游遍这个大千世界。社会的冷漠,人性的拷问,终将助长她的成熟。其中会发生什么有笑有泪的事情呢?欢迎收藏观看。
  • 超乎想象的一天

    超乎想象的一天

    一个退休以后再去工作的人,在一天工作中的所见所闻。
  • 快穿大佬过份迷人

    快穿大佬过份迷人

    宴桑不幸被斗法的大妖误伤,卷入了小世界,只有不停地穿梭世界靠做任务方能回到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开启了无限被一个精分大佬撩的日常1v1甜文
  • 你所希望的,终有一天会实现

    你所希望的,终有一天会实现

    这是一本关于爱、梦想和未来的温暖读物。有时候,我们外表看似坚强,但内心却无比脆弱。我们会为了身边人的一句话,而觉得倍受伤害;我们会因为工作一时的不顺,而对未来产生怀疑。
  • 我成了一款游戏

    我成了一款游戏

    我成了一款游戏,亲爱的玩家哟,你们要来玩我哟!大爷,快来玩呐!原创副本,欢迎品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女配之登仙

    女配之登仙

    天恩缈缈,天路杳杳。一女子从小城而来踏这登天路。
  • 斗罗之血

    斗罗之血

    武魂到底来源何处?是量子级别的意识反应,灵魂的波动,还是基因层次的突变?人与魂兽为何能诞下子嗣?是人性的扭曲还是兽性的畸变?而武魂和魂导器又将走向何方?这是一个拥有血武魂的男人在斗罗改变世界的故事。书友群:1076330369Ps:新人新书,求收藏,投资,票票本文有大量二设和魔改,不喜欢我也没办法本书重写,详情请见血武魂斗罗见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