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3200000004

第4章 卷一(2)

【译文】

梁朝大司马王僧辩的母亲魏夫人,生性严厉秉直。王僧辩驻守湓城时,已经是一位统领三千人的将领,且年纪过了四十,但他的行为稍有令母亲不满意的地方,就要遭到母亲棍棒的责罚,也正是因此才成就了他的勋业。梁元帝时,有一位聪明而有才气的学士,被父亲宠惯,疏于管教。他有一点成绩,其父就说个没完,恨不得让满街的人都知道;而他要是做了错事,其父就百般为他掩饰,指望他能自己改正。等到这位学士成年以后,凶暴傲慢的习气越来越重,后来因为说话放肆,激怒了比他更骄横、更凶恶的周逖,结果被活活打死,连肠子都被抽出,把血涂在战鼓上。

【原文】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

【译文】

父子之间的关系要严肃,不可以轻忽怠慢;骨肉之间要有爱,不可以简慢。简慢了,就难以做到父慈子孝,轻忽了,晚辈对长辈的怠慢之心就会产生。命士以上的官,父子分开居住,这就是父子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亲狎的方法。至于晚辈为长辈搔痒抚痛,给长辈挂被子,帮长辈把枕头放进箱子里等,都是在教育骨肉之间不能简慢的道理。

【原文】

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译文】

有人问:“孔子的弟子陈亢很欣赏君子疏远自己的孩子,这该怎样解释呢?”回答说:“这是很有道理的,品德高尚的人不亲自教导自己的孩子。《诗经》中有些言辞是讽刺君王的,《礼记》中有些告诫是回避嫌疑的,《尚书》中讲的事里有些是犯上作乱的,《春秋》中对不正当、不亲睦行为的指责,《易经》的卦象包容阴阳万物,这些都不是父子之间可以直接交谈的,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不亲自教导自己的孩子。”

【原文】

齐武成帝子琅琊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尝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知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译文】

北齐武成帝的儿子琅琊王高俨,是太子高纬的同母弟弟,他因生性聪颖而受到父王和母后的宠爱。他的衣服饮食都可以与太子相比照,与太子同一个标准。而且武成帝总是当面夸奖他:“这孩子非常聪明,以后一定有所作为。”太子高纬即位后,琅琊王移居别宫,他仍与诸王不同,受到优厚的待遇礼数。尽管如此,太后还嫌不够,常常在高纬面前抱怨。琅琊王十多岁时,傲慢任性,没有节制,他的器用服饰,珍奇玩具,都要与当皇帝的哥哥攀比。

一次,他到南殿朝拜,看到典御官和钩盾令向皇上进献新到的冰块和早熟的李子,回府后因索要这些供品不成而勃然大怒,骂道:“皇上已有的东西,凭什么我没有?”他不懂安守本分,做事没有分寸居然到了这个地步,当然在其他事情上也是这样。熟悉他的人,背后纷纷用叔段、州吁来讥讽他(叔段、州吁都是春秋时因从小被宠坏,最后招致杀身之祸的人)。后来,他又假传圣旨,将与其发生摩擦的宰相杀掉了,当时他因担心会有人前来相救,居然命其部下守住了殿门。尽管他并没有反叛的心意,并且在受到了安抚以后撤了兵,但后来还是因为此事而被秘密杀了。

【原文】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译文】

人们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能做到一视同仁的却少之又少。从古至今,因偏爱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可谓是数不胜数。聪明俊秀的孩子固然值得赏识和疼爱,顽皮愚笨的孩子也不能被忽略,他们也应该得到同情和怜爱。那些喜欢偏爱的父母,本意是想对某个孩子好,但结果反而会给他招致祸殃。母亲造成了共叔段的死;父亲促成了赵王的被害。同样,刘表的宗族倾覆,袁绍的兵败地失,都可作为灵应的龟兆和明亮的镜子,供后人借鉴。

【原文】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译文】

北齐有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的一个儿子,已经十七岁了,很会写奏札,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差不多都学会了,用这些本领来服侍三公九卿,一定会被宠爱的,这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啊。”我当时听了低头没有回答他。真是太奇怪了,这个人居然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用这种办法当梯子,去取媚于人,即使做到卿相,我也不愿让你们这样做的。

【评析】

颜氏在此篇表明了他“教子当严”的主张,强调对子女必须严加督促训诫,包括打骂等体罚在内。他还以治病救人作比喻,指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颜氏很讲究教育的艺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使孩子们信服,他还举了两个例子进行对比,一个是教子以严获得成功的典型,另一个是教子失败的悲剧。如果说,前者魏夫人靠捶打鞭挞而使孩子功成名就的做法不宜效法的话,那么后者因父亲的过分宠爱而落得剖肚抽肠,以血涂鼓的下场,则值得做父母的铭记在心,警钟长鸣。《周易·家人》卦中也说:“治家严厉,使得家里人承受不了而怨言丛生,这样做虽然有过失,会带来麻烦,但是从长远来看,最终结果会是吉利的。可是如果不能从严治家,听凭妇人和孩子们随心所欲,最终的发展结果却绝不会好。”

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得当,要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出格。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严格并不是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表现,相反,这正是对孩子爱的表现。这样的爱是为了孩子的前途打算,是着眼于长远的。说到这里,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国王赵惠文王死后,由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其母赵太后垂帘听政。一次,秦国要攻打赵国,赵国弱小,不能抵御,便派人请求齐国出兵援救。齐国则要以长安君为人质。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赵太后舍不得小儿子冒这么大的风险。面对众臣的劝谏,赵太后很生气,并说:“谁要是再劝我送长安君去做人质,我就要吐他一脸唾沫!”于是,谁也不敢再劝了。但是,此事非同小可,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考虑再三,左师触龙还是硬着头皮去见赵太后了。他没有一上来就提做人质的事情,而是先以父母爱子女的家常话题,同赵太后聊起天来。

赵太后的女儿嫁到了燕国。那时,诸侯的女儿出嫁别国之后,除非被废黜或亡国,否则不能回到父母身边。触龙知道赵太后每次祭祀时,都要祷告神灵保佑别让女儿被赶回国。触龙对赵太后说:“我以为,您爱您的女儿胜过爱您的小儿子长安君。”赵太后说:“你说错了,我更爱我的小儿子。”触龙又说:“您虽然很想念您的女儿,但是每次您做祷告时还总是希望她别回来。因为您希望女儿在燕国生儿育女相继为王,是从女儿长远的根本利益着想,这是真正的爱她。而对长安君,您却不是这样。您分封给他大片土地,给予他大量的金银财宝,但是他‘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坐享其成。恕我直言:今天长安君有为国立功的机会,您却不让他去,一旦您不在了,他还凭什么在赵国站稳脚?我认为,做父母的要是真正的爱孩子,就必须从孩子长远的根本利益着想。”触龙这一席话,让赵太后茅塞顿开,当即派人送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于是齐国援救了赵国。同时,长安君也为挽救国家的危亡立了一功,大大增强了其在赵国的威信。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孩子更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很多年轻的父母不知道该怎么爱自己的孩子,可谓是捧在手心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他们只想让孩子眼前生活得舒服、幸福,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受委屈,什么事情都由着孩子的性子去做,一味地迎合孩子,对孩子犯的错误也不及时批评指正;长此以往,孩子没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相反,骄奢无礼的气焰却会越来越占上风。这样的孩子步入社会后不会有什么作为,事业上也不会有什么成就,不仅于社会不利,对他们个人来说也不会获得幸福。

古人懂得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知道再教育比教育更难。颜氏在本篇的第一段就提出了“教子宜早”的主张,而且主要是说重视幼儿时期的德育,而不是只重视灌输知识。古人教育孩子从孩子会吃饭说话时就开始了。因为幼年时代的人,心智还没有成熟,没有主见,此时每天对他讲的话,诸如至理格言和权威的理论,等等,耳濡目染,时间一久,这些格言至论就好像是他自己本来就有的想法一样,以后即使有人进谗言,他也不会采纳。而如果没有这种提前的教育,等孩子年龄稍大些后,会思考了,并对某些东西有了一定的偏爱,再加上周围人们不同的言论对其产生的影响,这时候如果再想要他保持纯洁的思想,那就不大可能了。这就是“教妇初来,教儿婴孩”的道理。

对于家庭教育中严厉与慈爱的关系问题,颜氏指出理想的境界就是达到介于严厉与慈爱之间的和谐。子女不能明白做父母的从道理上对他的教导,那是不孝顺;父母不能成全孩子的才能,那是不慈爱。古人认为父子之亲是人伦的根本。父对子应慈爱,子对父应孝顺。但慈爱并非一味地溺爱,贵在教子有方。所以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双方都必须重视,不能怠慢了彼此,即所谓父慈子孝,这样才会将骨肉之间的关爱持续下去。

一视同仁的原则对旧时多子女的大家庭来说,尤其重要。当然,这并不是说对今天的独生子女家庭就不适用。对独生子女也切忌偏宠,偏宠同样有害。一视同仁的教育原则同样适用学校教育。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但是教育的原则,同时也是教师的重要职业道德。因此,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父母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孩子当官来光耀门楣,是每个家庭梦寐以求的事情,做父母的更会为此感到欣慰。但是颜氏却宁愿不让孩子去做高官,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靠谄媚邀宠的方式去争取高官厚禄;要想步入仕途,最好的方式还是通过刻苦做学问,不荒废学业等正当的手段。同时,这也是颜氏对子孙进行鲜活的民族气节的教育,读后令人肃然起敬。颜氏重视民族气节的教育,对后世影响深远。以重民族气节而彪炳史册的清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顾炎武,曾给颜氏以高度评价,称之为“昏日独醒之人”,认为其对“媚世之徒”的鞭挞极富教育意义。

兄弟第三

【原文】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

【译文】

有了人类然后才有夫妻,有了夫妻然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然后才有兄弟:一个家庭里最亲近的,就是夫妻、父子、兄弟这三种关系了。由此三种关系延伸发展,直至九代,都是源于这三种亲属关系。因此,这三种关系在人伦关系中最为重要,不能不认真对待。兄弟,是形体虽分而血脉相通的人。当他们幼小的时候,父母左手牵右手携,拉前襟扯后裙,饭同桌,衣递穿,用同一册课本学习,到同一处地方游玩,兄弟中虽然也有荒谬胡乱来的,也不能不相友爱。

【原文】

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译文】

等到都长大后,各有各的妻子儿女,即使是忠实厚道的,兄弟之间的感情也会随之减弱。至于妯娌比起兄弟来,感情就更疏远而欠亲密了。现在让这种感情疏薄的妯娌,来掌握亲厚不亲厚的尺度,就好像用圆的盖子去盖方的杯子,当然是合不拢的了。这种情况只有兄弟之间相敬、相亲、相爱,不因旁人的影响而动摇才能避免出现啊!

【原文】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同类推荐
  •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是何小竹以词典的形式写的一本关于西藏文化与自我思考方面的,集藏文化知识简介和个人随笔于一体的休闲读物。作者从A到Z的顺序列出有关西藏文化的一系列关键词,并给予深入延展的诠释。
  • 桂学元研究

    桂学元研究

    《桂学元研究》以“桂学”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研究视角评述桂学研究发展状况及其研究现状,阐发“桂学”概念内涵、外延及其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与文脉精神,辨析桂学作为广西地方学学科性质、特征与定位及其与百越文化、骆越文化、岭南文化、粤西文化、八桂文化、广西民族文化等关系,确立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学理依据,夯实桂学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桂学学科发展及其桂学研究提供学科基础、文献资源与理论支撑。
  • 舌尖上的西北

    舌尖上的西北

    本书“陕西小吃小识录”这一章节,其中包括了数十种著名陕西小吃的风味特色、历史由来、制作技艺和逸闻趣事种种,风格犹如古人笔记体美文,文字凝练,内容丰富。读来妙趣横生,悦目赏心。第3至19章节是贾平凹先生散文中涉及到陕西各地食文化的精彩篇章。其中有贾平凹对故乡美食的回味,对其行迹所至的陕西各地美食的精彩描述,虽然笔墨不多,但已是色香味具出,令人神往。第20至27章节的题材上则是一种放大的对食文化的解读,但凡入口品食者如烟、茶等等都算入其中,这些文章更有一种对食文化形而上的阐释,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空灵博大,韵味悠长。
  •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系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几十年来在台讲授《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毓老师说孙子兵法》重在告诉读者要懂得变局,知晓为人处世之道;要有智慧,遇事要以智取;更强调,凡事要留余地,得势时不可以赶尽杀绝。《毓老师说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孙子兵法》最终的目的是使人类和平,天下一家,所有人类都同一尊贵,应同等对待!如能用此一眼光读《孙子》,相信人人皆可用智慧,为自己也为家人谋得一幸福的人生。如果社会因为智者多了,大家遇事能以智取,不作无谓之争,和睦相处,社会、国家也就日趋于安宁。大家共存共荣,互不侵害,最终才能达成天下一家的理想。
  • 论语读人

    论语读人

    江苏名师黄厚江经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对《论语》进行了极有见地的诠释和解读,为阅读《论语》这部经典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和全新的解读方式。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圣人本心。以常人的眼光,从九个不同具体角度解读孔子,圣人既不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伟人形象,又具有常人的可亲可爱之处。第二辑:十哲风德。尽显孔门弟子十位最为杰出者的风范德行。第三辑:贤人俊采。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示孔门“七十二贤”中代表人物的风采气度。二十一个人物,音容犹在,个性鲜明。作者把《论语》读成传记,把文化经典读成故事。全书选取《论语》经典篇章,准确译注,合理描写;既有学术价值,又无学究气味;既轻松有趣,又耐人寻味。
热门推荐
  • 林真君

    林真君

    天地寂灭我不灭,天地重开再度人。跳出三界外,不入轮回中。这是一个超脱轮回的林真君的故事。
  •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本书以戴高乐将军奇峰迭起的一生传奇为主轴,通过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种种亲身经历的逼真摹写,全景式再现,并充分塑造了戴高乐将军坚忍不拔、锋芒毕露的“军人政治家”形象。
  • 封神双龙传(全十册)

    封神双龙传(全十册)

    商纣无道,群魔乱政,两名身份卑贱的少年奴隶,被偶然卷进神魔争霸的洪流之中。他们一个性格沉稳、温文尔雅,有着超凡的感悟力;另一个古灵精怪、活泼机智,满身的市井顽童气息,却聪明绝顶。二人由魔入道,亦正亦邪,却又非正非邪,不断完善自身的绝伦武艺与玄奇法术,并得到了上古神器龙刃诛神与轩辕圣剑,终成一代伟业,被三界众生奉为人皇、天帝,傲然封神。
  • 性格决定你的人脉圈

    性格决定你的人脉圈

    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现代人的成功方程式,是“99%的人际关系+1%的专业能力”,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细数那些社会名流和成功人士,他们哪个不是社交高手,哪个没有网状的人际关系?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人际关系呢?为什么有的人在某些人面前可以侃侃而谈,在另一些人面前却无话可说呢?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和一种人相处愉快,而和另外一种人相处却总是出问题、惹麻烦呢?本书的作者认为,决定人际关系的不是方法,也不是所谓的什么技巧和宝典,而是人的性格。
  • 老板的九型人格

    老板的九型人格

    《老板的九型人格》将为你指出性格中的先天优势,找到你的“长板优势”和“本我短板”,解剖你在事业上的闪光点、局限点以及人际交往上的优劣势,并且为你指出与不同类型人合作的技巧,从而让你了解到事业之所以前进或者滞行的真正原因。
  • 遇见你刚刚好

    遇见你刚刚好

    90后旗舰小说家,讲述最有诗意最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一个中英混血儿和一个美籍小提琴家,由一次街头的偶然相遇并一见钟情,到互相克服各种阻碍,最终走在一起,成为恋人……整个故事有如童话一般,简单又纯真,充满诗意和张力。这世上真的有爱情吗?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此书告诉我们,这世界不但有爱情,还有纯粹的爱情。你要相信,总有一个人,正在人海中焦急地寻觅着你的踪迹,兴许明天就会带上一颗赤诚的心与你相遇。你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 千帆过尽为伊人

    千帆过尽为伊人

    她是活了上千年的一缕幽魂,一朝得以重生成为魏伊人,竟发现身上隐藏了许多秘密——神秘的手镯、莫名的桃花印记,阴谋一个个接踵而来……
  • 民俗实用对联(下)

    民俗实用对联(下)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民俗对联则是最具实用性的对联。本书从工商百业中选取名联,又选取一些妙联趣事以飨读者。
  • 外科疠疡癜风门

    外科疠疡癜风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嫉妒滋长

    嫉妒滋长

    李暮春来自农村却因为其舅舅的关系与富家女苏流年同在一所大学读书。一开始苏流年就招惹上她,随后,两人成了死党。苏流年喜欢李暮春,喜欢跟她玩。但是心里因为受其母影响,又有一种别扭的心理状态,经常神经性的嫉妒李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