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6200000006

第6章 书卷多情似故人,词解心中意(2)

公元前99年夏天,汉武帝派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5000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不幸与匈奴单于相遇。匈奴以8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奋战,李陵斩杀了10000多匈奴兵,但终因孤军奋战,弹尽粮绝而不幸被俘。

消息传到长安以后,汉武帝本希望李陵能战死沙场,却听说他投降了,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见风使舵,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迎合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当汉武帝询问司马迁的看法时,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另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不辨是非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对母亲孝顺,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5000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10000多匈奴兵,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敌军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回来报答汉室。”

司马迁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是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将司马迁打入了大牢。

虽然历经磨难,可是司马迁一直坚定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终于写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大部分。该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中国古代3000年左右的历史。生活的不幸使作者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的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画和论赞中都饱含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

笔间波澜

任何伟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任何人在人生中取得的成就,都是不畏艰险,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远大的理想与眼光,再加上点滴的积累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石。

人生皆有苦难,苦难成就人生。面对人生苦难,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微笑面对。这需要一种宽容、博大的心胸,一种坦然、顶天立地的从容。昂起高贵的头,扬起意志的风帆,迎着风雨远航。哪怕风儿报以残枝败叶的萧瑟,雨儿报以举步维艰的迷茫,皆愿以一种强者的风范,一种藐视万难的气度面对人生苦难。任何逆境和困厄都能锻炼人们的意志力,能使人的心性更趋坚强与完美。

以史为鉴知得失——《资治通鉴》

据《资治通鉴·梁纪》记载:梁武帝很注重孝道,待人仁慈宽厚,知识渊博,知书达理。他勤于政务,冬季四更起床处理政务,因天气寒冷,握笔的手都冻出了口子。他生活也异常节俭。

梁武帝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前后三次舍身佛寺,朝中大臣用重金将其赎回。正是因为梁武帝太过宽厚仁慈,地方官员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剥削老百姓。官员以权谋私,行贿受贿公开得如同集市一样。冤枉好人,滥施酷刑的事例数不胜数。即使谋反之罪被发现,他也不忍严惩而含着眼泪原谅了事。犯了重罪的逃犯,一旦躲在王公贵族家里,执法人员便不敢去搜查。梁武帝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但由于他笃信佛教,以佛教慈悲为怀为理论,所以没有采取措施去禁止。

梁武帝一生好学,勤奋节俭,可谓“励精图治”,可是他并没有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相反的,官吏横行,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侯景之乱”,自己也沦为阶下囚。这说明了理论对于实践的重要性。以史实为主体,通过历史事件来阐述道理,是《资治通鉴》采用的方法。《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书中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笔间波澜

《资治通鉴》以史实警示后人,让人们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它就好像是一面镜子,折射着行为的真相。站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我们能够看清楚自己:成功的人能够客观地审视自己,不至于因为成功而产生骄傲的情绪;失败者也可以从中学习,找到错误的原因,积极寻找补救的方法。站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我们也可以发现镜子的污点和光芒。是污点,我们要避免,不要犯相同的错误;是光芒,我们就要照亮黑暗,发挥更多的优点,让它发散更多的光芒。但是事情也不是绝对的。以史为鉴,虽然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但是毕竟年代久远,有些事情已经失去实用性了。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精髓,不要过于局限于前人的思想和经验,要学会在吸取中创新。

德行修养源自启蒙教育——《三字经》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他的母亲费尽了心思!开始时,他家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家的小孩一起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学得像极了!孟母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才满意地点头说:“这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啊!”

“孟母三迁”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典范,人们习惯于用它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表示人应该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到好的习惯。在《三字经》中,有很多都是教育思想的启蒙。《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笔间波澜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学习,就不明事理。因此,历朝历代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读物,更加重视传统教育。“苟不教,性乃迁”指出了教育的迫切性,“教之道,贵以专”对教育提出了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源自书本,“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书可以使人明心、清脑、益智、养气。明心指读书可以开阔人的心胸,涤荡人的灵魂;清脑指读书可以拓宽人的思路,开阔人的视野;益智指读书可以增长人的智力和才干;养气指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自身修养和气质。

很多人抱怨说自己想看书却没有时间,其实无须考虑太久远,只要在朝夕之间去争取时间就好。教育要寓教于乐,而不在于逼迫。让读书变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每天读一点,日积月累就会积淀出博大的学识与修养。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忘本——《百家姓》

《百家姓》为什么从“赵”姓开始?

据说,这是由于《百家姓》是在宋朝所编,而宋朝是赵家的天下,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赵”成了众姓之首。

根据《姓纂》记载,最初以赵为姓的人,是颛顼帝的子孙造父。他善于驾车,于周穆王的时候,得到了赵城这个地方为封地,就以封地的名称作为自己家族之姓,而世代相传下来。当时的赵城,现在的位置大致是在山西省赵城县西南。后来,这个家族曾繁衍到今甘肃、河南、江苏一带。这是赵姓的由来。而这个家族,从一开始便十分显赫,在春秋时代,自从赵衰辅佐晋文公称霸,赵氏子孙就世代为晋国的大夫,权倾当朝。

到了春秋末期,也就是周威烈王的时候,赵家的权势更大。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就是赵家与同为大夫的韩家和魏家瓜分了晋国,而分别自立为诸侯。

后来,赵国的国势越来越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其都城设在晋阳,大概在现在山西省太原县的北面。可见,现在所有姓赵的人,最早都是山西人,后来才逐渐移居他处,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以赵姓人来说,如果认真地推溯,又岂止是500年呢?

不同的姓氏有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故事结集成了《百家姓》。《百家姓》是我国流传时间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笔间波澜

《百家姓》把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以为意的姓氏集合在一起,追溯其根源,传授知识的同时维持了对知识探寻的趣味性。人为什么要重视姓氏?皆因一个人没有了姓氏,就好像无安家之所一般,终日恍惚,不知自己到底是谁家的人。姓体现人的来源,名代表人的个性,缺一不可,对于人本身来说是再重要不过的了。

怀揣对梦想最初的热忱——《梦溪笔谈》

沈括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发展农业生产。早在他24岁任沭阳县主簿的时候,他就曾组织几万民工修筑了渠堰。这不仅解除了当地人民的水灾威胁,还改变了沭阳人民的生活面貌,开垦出良田7000顷。在任宁国县令的时候,他写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书》等关于圩田方面的著作,积极倡导并且主持在今安徽芜湖地区修筑规模宏大的坚固的万春圩,开辟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良田1270顷。

公元1072年,沈括主持了汴河的水利建设。他亲自测量了汴河下游从开封到泗州淮河岸共840多里河段的地势,采用分层筑堰法,测得开封和泗州之间地势高度相差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这种地形测量法,是把汴渠分成许多段,分层筑成台阶形的堤堰,引水灌注入内,然后逐级测量各段水面,累计各段水面的差,总和就是开封和泗州间“地势高下之实”。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一个创举。在对地势高度计算时,其单位竟细到了寸、分,由此可见,沈括的治学态度是极其认真的。

正是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促使沈括一生注重科学实践,并将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心得结集成册,写下了《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全书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逸事,约占全书的46%。

笔间波澜

《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将自己的见闻与经历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是沈括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坚定信念,用勇气战胜了一切。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同样需要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们熟悉的作家杰克·伦敦,一生经历了许多苦难,贫穷与饥饿是他生活的“老朋友”,流浪与漂泊的岁月也差一点要了他的命,可是他一直不甘心受命运的摆布,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被人们传颂的作家。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只要我们坚定信念,鼓足勇气去面对,就一定可以战胜自己,创造命运的奇迹。

找到“灯塔”,为心指明航向——《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的祖上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徐有勉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15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中。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用来藏书的万卷楼,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渐渐不能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求了,他就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当,把书买下来。

同类推荐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韩非子公开课

    韩非子公开课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直是唯物主义者研究历史所提倡的观点。对于韩非子的思想,今天的我们一方面需要了解,同时更加着重其对于现代的意义,寻找其中的积极因素,为我们所用,这才是我们研究韩非子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编辑此书的目的所在。由于时代的进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现代的依法治国存在着本质差别,前者的立足点是为君王服务,重在御民和保持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势,与今天保护全体人民利益的依法治国不可同日而语。从当代人的立场出发,我们当然不能接受韩非子的一系列与当今时代已经格格不入的思想,但当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时,我们依然能够理解这位思想大家的智慧所在。
  • 人学与人的发展

    人学与人的发展

    长期以来,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一度被淡化甚至遮蔽了,人们谈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既未对人的发展思想做出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挖掘,也未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维度。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和人的发展问题才回归哲学视野。本书从人的发展理论研究、唯物史观与人的发展关系研究、现代化进程的人学思考、可持续发展的人学思考四个方面对人学和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释。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范式,以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文化自觉为基础,从文化存在的多维理论视野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文化研究上的创新,梳理了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依据历史脉络的层层揭示,提炼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点和价值诉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内涵和发展线索,并在比较学视野中凸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特殊价值。
热门推荐
  • 谢府风云

    谢府风云

    这是一个在谢府大宅里勾心斗角,争权夺势的故事
  •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积淀的形象化表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消费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了解茶道,才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对茶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也将自己的生命意识灌注到了茶香、茶话、茶情之中。从茶杯中氤氲飘起的水雾,就像中国人轻松自如的处世状态;浸泡在茶壶中的芬芳,就像中国人淡雅闲适的生活情怀。这便是茶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艺术之道。
  • 山意未离云

    山意未离云

    我编了一个故事,有神仙,亦有凡间;有爱,自然也就有了恨;从上古至魏晋,再又到大唐、大宋……,故事里的神仙们,人儿们,被命运的绳儿牵着,被执念的意识驱使着,而这一切最后都消散了,化作虚无,甚至连记忆都不被允许的空……!
  • 小江驿送陆侍御归湖

    小江驿送陆侍御归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去冰半糖我洛爷

    去冰半糖我洛爷

    都说戚家二小姐懦弱无能,跟名媛两字搭不上边,又说斯家那位爷冷酷无情,杀伐果断。—————————————————斯:我想和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柒:三餐四季酸甜苦辣只想与你共享。【放心,无虐,往死里甜,齁死人不偿命,吧唧~】
  • 现代女性应该注意的100个生活细节

    现代女性应该注意的100个生活细节

    现代女生崇尚独立自主,自尊自立。她们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她们注重个人修养与常识;她们为自己设定理想与目标;她们思维敏捷,聪明智慧,干练精明,谈吐优雅;她们善解人意,对所爱的人体贴有加;她们具有个性又保持女性的温柔本质;她们热爱生活,把生活当成一项艺术来经营,在工作与休闲中拿捏着美感的平衡。可是在这个一切都快餐化的时代,女性民开始变得烦躁不安起来,失去了把握生活细节之美的细腻与耐心。千万不要以为生活的细节枝末节无关紧要,其实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出一个女性的修养和品质。现代女性更不能不拘小节,也许一个不当的举动和一句欠妥的言谈,就会使你魅力大打折扣,也会使人怀疑你的能力。
  • 不迷茫!我的第一本职场指导书

    不迷茫!我的第一本职场指导书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惑:面对海量的校招社招信息无从下手;确定好了职业规划,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公司?总是面不上自己理想的岗位?工作一段时间,但反而越来越迷茫;不喜欢现在的工作,犹豫是否要跳槽;……本书作者为从事人力资源领域十数年的资深HR,在实现自身职业成长和成功的同时为职场人士提供咨询服务,累计解决了上万个职场困惑,在书中,他将教你如何摆脱以上困惑并在职场风生水起——N种方法慎重择业!
  • 爵神之眼

    爵神之眼

    少年拥有与常人有异的红色瞳孔和神秘的血统……从小在兽人族里长大的雷尘,是个非常善良的孩子,可等待他的确是奥丁大陆的风起云涌……这时候爷爷给了他一个选择:面对强敌为父报仇,还是隐忍在村里,一辈子……我是一个有才华却没有朋友的人,QQ群:698848854,欢迎与我一起讨论写作。
  • Volume Three

    Volume Thre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