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7000000032

第32章 剜肉补疮(1)

1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这是唐代聂夷中《咏田家》中的诗句。由此也诞生了一个成语,叫作“剜肉补疮”。

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朋友,也许会把它和“亡羊补牢”混为一谈。

实际上,它倒是和“杀鸡取卵”算得上同义词。只不过“杀鸡取卵”表现的更多是短视而无远见,而“剜肉补疮”则是无奈与悲哀。

诗词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农民二月五月就把新丝新米都给卖了,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心眼,而是为生活所迫,没办法的举动。眼前倒是得了些钱财可以为生,可以后的生活就没了着落!

因此,这个“剜肉补疮”也多少有点无可奈何的意思。

艾西很懂得这个成语的寓意,却无奈地发现自己正要做一个剜肉补疮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虽然他不了解告密者更深层的动机,却能想出他大致的行动模式和原则。

正像他之前分析的那样,告密者本身处在一种很微妙的位置——他既是告密者,又是保护者。假如他只肩负其中的一重身份,那情况就会简单得多了。如果只是告密者,他应该去找警方,揭露凶手的身份;如果只是保护者,他大可不闻不问,装作毫不知情,也不至于闹成现在这样。

可见,告密者同时作为保护者,既无法容忍凶手的所作所为,又不愿直接告诉警方,弄得凶手身陷囹圄,甚至被判刑。这说明二者关系非同寻常。从年龄上推断,艾西认为这是一对兄弟。

按照告密者最开始的逻辑,他大概认为自己的兄弟患有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或是心理变态,想要找人帮忙解决。可是他不能明说,明说了也没有用,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因此,在心理中心,他那么做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此一来,告密者的计划泡了汤。他不得不铤而走险,试图劫持一个咨询师。这个举动展现出告密者的心智也不很成熟。姑且不说会不会引来警方注意,从这样一个安保措施严格的大厦里劫走人质本身就很扯淡!

也许,他真的只是想引起注意?

在被警方带走之后,他继续装疯卖傻,警察拿他也是无可奈何,加上本市连续出现大案要案,更是没闲工夫去搭理他。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将他移交给精神鉴定部门或心理诊所。而他之所以能回到艾西的心理中心,这倒是个巧合。也就是说,自己绝非告密者精心策划的目标,只不过是歪打正着而已。

接下来,告密者要成功吸引咨询师或医生的注意。这是个极小概率事件,毕竟不是每个医生都具有艾西这样的冒险精神。艾西认为,告密者这样做,正表现了他已濒临绝望,才会出此下策。

然而,不惜自己被警方抓获也要这样做的决心,倒也叫人钦佩。

接下来,他会如何行动呢?

艾西明白,真正的决策权在自己手中。

自己有把握调查的能力,要么通报警方,要么选择和告密者合作。无论如何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两者都存在巨大的风险。

与告密者合作的风险在于,首先他将把自己置身于陷阱。告密者的算盘到底是怎么打的,他不敢断定,可交给警方又会怎样呢?不怎么样。告密者做到如此弹尽粮绝的地步,说明他已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想突破他的防线可谓痴心妄想。时间紧迫,毕竟外面还有个凶手逍遥法外、伺机出手,拖的时间越长,被害人就越多。

何去何从,艾西没个准主意。

他只知道,接下来与告密者的会面,将会是一场波澜壮阔、尔虞我诈的心理斗争。

当然,眼下他需要好言安慰茫然的方茗。在无法实施治疗方案的前提下,不让病人情况恶化的最主要手段,就是干脆什么都不做。

于是,艾西只是好言安慰方先生,请他放心,又说了说梦境的形成,差不多等于作了一场讲座。末了,艾西请他今后来面谈的频率再频繁一点,从一周一次变为一周两次。反正他心里清楚,局里要给这位精神状态不稳定的法医放个长假了。

对于这样的安排,方先生也表示同意。他今天的精神状态还不错,至少没有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也许关于女儿的那个梦,让他把注意力从杀妻幻想中解放了出来。

也许吧,艾西什么都不确定。

送走了方先生,艾西坐在沙发里沉思了一会儿,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来。等等!会不会是警方弄错了,方先生女儿的失踪案,本来就与少女杀手无关?因为少女杀手的受害者,至今无一幸免,而方先生的女儿只是失踪,并未找到尸体。也许……也许这本来就是截然不同的两案,只不过是因为时间巧合,案件接连出现,被弄混了?

也许吧,管它呢,这不是重点!

艾西在办公室发呆的这个光景,麦涛可是没闲着。

今天早上,他又驱车赶向了事发现场,也就是谷仓附近的那片棒子地。为什么执迷于这里呢?因为他没弄清楚一件事。

众所周知,要把尸体运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必须用到车辆。没有车辆,这是万万办不到的。总不能背着尸体走这么远吧?

然而三年前少女杀手出现的时候,他认为是没有车子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第一被害人是在家中被杀害的,而第二被害人是在她和朋友们从KTV出来之后分手不远处的废弃房屋内发现的。假如凶手有车,他大概会选择更远的地方弃尸,而不是如此伺机而动。

三年前主路上的监控录像也验证了这个观点。录像中并没显示被害人上了谁的车子,她是沿主路往下走的,其间也没有人和她搭话,直到离开主路,监控追踪不到。而这时候距离她离家,也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她到底被什么人带走,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如果凶手有车,掳走了她,会将她带来不远处的废旧房屋中吗?这太冒险了!凶手毫无疑问是很有计划性的,这从他杀害受害人湮灭证据上就能看出来。这样的凶手不会太过随意,他应该早就挑选好了目标,甚至是杀人地点。

之所以作案现场和被害者住所那么近,正是由于他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

而三年后,他有车了,这就为作案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

然而这也产生了一个难以解释的悖论:凶手这三年都干什么去了?好好工作,去学车,然后买了辆车,为了更好地作案?这显然站不住脚。

想到这些,麦涛不由得对凶手的作案工具——那辆车子,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他带着几名警员,又返回了昨夜的现场。

夜间棒子地里黑漆漆的一片,难以查找。而今天,他们在距离谷仓直线距离不超过一百米的地方,也就是幸福路第一条岔路口的深处,找到了一片倒伏的棒子地。

有几株玉米是被车子碾轧而倒下的,另外一些却是被人为折断的,看来凶手正是把车子藏匿于此。可是,这样做不是给自己制造了麻烦吗?

尸体要被抛弃在谷仓,凶手背着尸体又不可能走大路,那就势必要穿越这片棒子地。这岂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车子停在谷仓附近也不易被人发现,这样弃尸不是更简单吗?

警员们正在一旁测量车辙的数据,有了这些,就可以分析出轮胎的型号。运气好的话,还能找到车子的种类,甚至追查到车子的主人。当然,这是工作量巨大的繁琐事件,却是警方不得已时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麦涛不懂这些,也没心思理会。他在倒伏的棒子地边若有所思。

将车辆隐藏好不让人发现——弃尸后不离开现场——乃至于伏击艾西。

把这些串在一起,那不就等于说,凶手摆明了知道有人在告密吗!而为了验证这一点,他设好了圈套,直等着有人落网。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告密者一行动,凶手就已经知道了?

为什么告密者会选择将凶案告诉艾西,而不是警方?这到底是为什么?

就在麦涛绞尽脑汁之际,告密者已经被押送到艾西的心理中心了……

2

遗传学家们已经测定出几种生物DNA中的基因数。病毒的基因数最少,人类免疫力缺陷病毒有七个基因,流感病毒有八个基因。它们只有非常少量的指令,像“吸收我”、“复制我”、“设一个保护层”和“打喷嚏”等。细菌是很细小的细胞,然而它们的基因数比病毒多得多。引起梅毒的细菌大约有一千个基因,著名的大肠杆菌有四千三百个基因。大肠杆菌作为地球上被人类了解得最透彻的生命形式,很可能也是基因数最多的细菌了。另一种基因数被计算过的,复杂性与大肠杆菌相当的细菌是酵母。酵母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有氧时酵母用自己的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这时它是面包的酵母模式;而无氧时它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这时候便产生浓度高达13%的酒精——当然,这取决于糖的多少,这时的酵母是啤酒的酵母模式。酵母含有大约六千个基因。

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纤毛虫比酵母更大、更复杂,有1.2万~1.5万个基因,和无脊椎动物的基因数相当。果蝇大约有1.4万个基因,蠕虫有1.9万个,开花植物有2万~2.5万个,河豚、老鼠和人类的基因数差不多,在5万~10万之间。当然,人类的基因数目前还只是一种推测,而最新的推测则比这个数字更低,是3万~4万个。

不比老鼠多,甚至比老鼠还少,不知道其他人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这时候就有人要站出来维护人类的地位了,他们说:“人类基因数比一些脊椎动物还要少,说明人类进化得更加成功,因此也就更为节省基因了。”

当然,这种非常具有自我吹嘘特性的理论,置之一笑也就是了。

3万~4万种基因很少吗?不,其实复杂性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基因来体现。蜜蜂还有社会性呢,何况是人?

由如此众多的基因所构成的可能性实在是千千万万,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排列组合。

然而告密者却是个例外。他采用的策略实在是简单得要死,就像流感病毒的“吸收我”、“复制我”、“设一个保护层”、“打喷嚏”那样直截了当。事实上他想的还没有那么多呢!

他想得到艾西的帮助,或者说一个心理学者或精神病学家的帮助,仅此而已。所以当面对他的时候,告密者表现得很正常,而对于其他人,他是惯于装疯卖傻的。被带到警察局之后,他就从来没有正常地和人交谈过,这也是警方拿他没辙的原因。你能把一个疯子怎么样?吊起来打一顿吗?哦,这可不是设有死刑的年代,也不需要拷问恐怖分子的手段。

告密者虽然年轻,却也是读过些书的,至少看过电影。时下不少作品常拿精神不健全人士说事,因此他多多少少也从上面看到了一些值得模仿的东西:他不开口讲话,只是直愣愣地看着别人,黑白颠倒,不正常吃饭。也许这些在敏锐的病毒学家面前撑不了太长时间,但糊弄一般人绰绰有余了。

贵在坚持嘛!

这已经是他被抓起来的第三天了。起初警察们还不相信,哪有这样的好事啊,劫持了人质就开始装疯卖傻,照这么做,所有的凶手都是精神病了。然而两个昼夜过去了,他的表现依旧不同于常理,这就渐渐地打消了人们的怀疑。留着他自生自灭吧,他们想。当然他们不能真的这么做,可在眼前连出大案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得不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要有人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不管是疯了还是傻了,移交给相关部门就算结案。

又何况,受害者家属及单位并未提起诉讼,这案子看似也没有公诉的必要了。

告密者因此而得了逞。

但是他也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问题:艾西当真愿意和他合作吗?

这他可猜不透。他还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来分析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更别说他还谈不上了解艾西的为人。然而他却知道,假如艾西不合作,那这事也只能拉倒算了,他没有机会再去求助下一个人了。

为此,他的思想就更为简单——不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说服艾西。

可是当他被警察带进办公室与艾西面对面的时候,他的心开始往下沉。

艾西,这个中等身材、既不算帅气又不算丑陋、既不乖张又不面善的家伙,跟昨天完全一样,仿佛不曾发生过任何事那样,见到他,缓缓地站起身,请他坐下,然后掏出一支烟递过来:“抽吗?反正我想抽一根。”

于是,告密者接过烟,艾西凑上前为他点上火。

艾西什么表情都没有,既不高兴,也不惊讶,更不恐惧。点上烟,他回到办公桌后的转椅上坐好,就那么看着告密者,一语不发。

告密者不懂得谈判的策略,不过他了解,越是让人捉摸不透的人,就越是难以对付的人。

两人僵持了好一阵子,艾西慢条斯理地喷了个烟圈,说:“朋友,你打算保护你那不成材的兄弟到什么时候?”

告密者一惊,转而又释然:“哦?你已经知道了!我果然没有找错人。”

“嗯,这不难猜。”

“那么,现在你愿意帮助我了吗?”

“帮助?”艾西冷冷地哼了一声,“我不懂这种事该如何提供帮助。我认为你的兄弟应该被判死刑。”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既然咱俩的想法一致,那就好办了。我现在请外面的警察进来,你把实话告诉他们,然后大家一拍两散。如果你愿意带着他们去抓人呢,绝对是立功赎罪;如果你不愿意,也没什么亏吃。”

“你就是这么劝说别人的吗?”告密者反问。

“哦,对于工作,我有我自己的步调。”

“哦。”告密者紧接着说,“你说得对,凭他的所作所为,他应该被枪毙才对。不过,那是因为现在的他做了许多错事。”

“嗯?你想表达什么?法律不讲什么过去、现在和未来,就像历史没有假设一样。你能想象没有希特勒和斯大林会怎样吗?提出这个问题很简单,回答这个问题却非常困难。你的兄弟杀了人,还不止一个,这是非常单纯的事实。”

“可那是因为他有病,他不正常。如果你帮助他,也许能拯救他的灵魂。”

“算了吧,朋友,你高抬我了,我没这个本事。”

同类推荐
  • 柔软的一团

    柔软的一团

    《柔软的一团》是短篇小说怪杰劳马继《潜台词》之后精心创作的一系列优秀短篇集。内容包含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色各式各样。作者以惯有的幽默、犀利之笔,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层层剥开,让人在笑中体略一种辣呛的味道,发人深省。正所谓“带泪的微笑,含笑的讽刺”。
  • 地平线:老炮儿是怎样炼成的

    地平线:老炮儿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讲述一个80后北京小顽主如何从一个名不经转的小混混如何一步步炼成情动四九城的老炮儿的。故事中随着主人公从80年代一直到2000年历经的各种腥风血雨的江湖事以及在影视圈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最终成为四九城的一位老炮,经历友情、爱情、基情等情缘孽债最终百炼成钢成为叱诧风云的一代江湖顽主。
  • 大茶商

    大茶商

    民国初年,湘鄂交界之地的南北镇匪患丛生,曾经名震全国的泰和合茶庄惨遭山匪洗劫,一夜之间由盛转衰。在这次变故中,鹤峰容美镇人张六佬因救了泰和合老板卢次伦的女儿卢玉莲而备受赏识,被招为婿。入赘卢家不久,泰和合茶庄倒闭,张六佬带着卢玉莲来到鹤峰自立门户,在他的努力下,宜红茶起死回生,重新打通英俄市场。然而正在张六佬春风得意之际 ,茶庄又遇到新的变故。英国人无理压价,日本间谍为取得宜红茶制作秘方“玉茗图”不择手段……一场保护“玉茗图”的爱 国战争就此打响。
  • 梦想与疯狂

    梦想与疯狂

    三个典型人物:孙和平、杨柳、刘必定的精彩亮相,使这部惊心动魄又光怪陆离的长篇小说,下面接触了中国变革中的一系列敏感问题:国家发展和社会正义的博弈,各种社会力量(能量)在利益和精神两个层面上的博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与博弈,财富欲望与道德坚守的博弈,给读者呈现出一幕幕既陌生又熟悉,既勾心斗角又波澜壮阔的深度现实场景。
  • 光昭日月十二枪

    光昭日月十二枪

    古道人烟稀。官道口,茶亭外,一名儒雅的刀客正向卖茶老人问路:“老人家,往鸡鸣驿去,可是走这条道?”说着,指了指左边的一条宽阔道路。卖茶老人看了对方一眼,点了点头。未等儒雅刀客踏上鸡鸣驿古道,一匹白色骏马急驰上前,挡住去路,一人喝道:“且慢!”儒雅刀客微微一惊,抬眼打量对方。马上端坐着一条大汉,红脸膛,扫帚眉,神情威猛。儒雅刀客冷冷问道:“阁下有何贵干?”红脸大汉道:“你可是要去鸡鸣驿?”儒雅刀客道:“为何要告诉你?”红脸大汉冷笑一声,霸气十足地说:“非说不可。”
热门推荐
  • 昨天的涛声

    昨天的涛声

    本诗集是作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半个多世纪时间所创作的诗词的选本。诗集共分为九部分。前五部分均为按年代创作之诗词。这些诗词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真实记录了作者自身在变迁社会中的各种遭遇。后几部分则是对前面诗词意境的补充,也有退休后闲逸的兴趣之作。
  • 帝王传说

    帝王传说

    一张太乙星图,一部天鉴秘录,指引了通天之径,纷纷扰扰的世界当中,且看一个失忆少年如何称雄乱世,万众伏诛,美人怀抱……
  • 藏珠记

    藏珠记

    大唐天宝年间,长安城的一个女孩在自家的客栈里收留了一位生命垂危的波斯人,波斯人感其善好,临终时赠其一灵异之珠。此珠能葆她青春且长寿,前提是不能与男人情爱交合。一千多年来,她始终恪守着这条与自己性命攸关的戒律,直到遇到了一名烹饪世家之子,其父因精于厨艺而晋阶仕途,反腐风潮到来时,因不堪压力而自尽,擅自留给他一份特殊的“遗产”,引来曾经的合伙人对他虎视眈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2017中国年度短篇小说

    2017中国年度短篇小说

    由中国作协《小说选刊》选编的2017年度短篇小说,是从全国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中精选出来的,旨在检阅该年度短篇小说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短篇小说。
  • 好妈妈从讲故事开始

    好妈妈从讲故事开始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本社会之书,每一个孩子也都是一本生命之书。本书精选了许多通俗易懂、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些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切合孩子的心理。而故事以外的悟语,更像是一盏盏智慧的明灯,把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技巧、人生的建议通过妈妈之口娓娓道来,引导孩子去思索、去感悟。而且,本书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一篇文章的后都配有一个“妈妈锦囊”,为每一位妈妈提供切实的解决技巧。愿在那些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妈妈种下的是正直善良的品格种子,结出的是令人欣喜的美德之果,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台夜话

    云台夜话

    一把剑,名为末日天使,两座城,生化人建城云台,不死者居于夜话,而人类,只能散落在荒野。废土之上,妖孽横行,是新人类的绽放,还是顾有的沉沦。
  •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旨在简明扼要地论述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其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的实践探索及其丰功伟绩为基础,而在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的运用、发展和创新,力求重点阐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进行的先行探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道路、所奠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世世代代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是完全一致的,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发展和弘扬。
  • 武道遮天

    武道遮天

    这是个酣畅热血的时代,拥有斗灵阵,便能获得荣耀!一心想出人头地的普通少年,得到一颗可以存储无限能量的水滴石后,一路前进不止!所过之处,皆是一段铿锵有力的热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