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7100000019

第19章

所以说“了心悟性,俗即是僧”。由此看来,人是可以决定自己的苦乐悲善的,这一切完全依凭心念的清净与否,俗世与净土的距离只在心间。

修行绝尘悟道涉俗

【原文】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吾静体;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译文】

当内心的修养还不够坚定的时候,就应该远离尘嚣,使心不会受到物欲的引诱,就不迷乱,这样才能领悟清明的本性;如果操守已经坚定,就应当回到熙攘的尘世,使心在物欲的引诱下仍能不迷乱,好来修养圆通的灵机。

【人生智慧】

虽然说只要心静,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获得真正的平静,但这是针对操守已经坚定的人来说。对于内心的修养还不够坚定的人而言,先应该远离尘嚣,以助其领悟清明的本性。两者的目的不同,所以采用的修身方法也不同。对操守已坚的人,要考验其除了了悟清明本性外,是否也有定力,所以要让他在尘嚣中接触物欲的引诱,通过进一步的磨砺才能培养出圆融质朴的灵性。

至于修养还不够的人,例如思想尚未成熟的年轻人,由于心浮气躁,如果不将其与物欲横流的环境隔开,他们就很容易迷失在灯红酒绿的声色场所中。

福祸苦乐一念之差

【原文】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航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译文】

人生幸福的境遇和灾祸的局面,都是由自己的欲念所造成。所以释迦牟尼说:“对名利的欲望太过炽热就会掉入火坑,贪婪之心太过强烈就会陷入苦海;只要有一丝清净的念头便可使火坑变成水池,有一点觉醒的念头便能脱离苦海到达彼岸。”可见念头略有不同,人生的境界就大不一样,不能够不谨慎啊!

【人生智慧】

一个人表现在外的言行举止和对事物的看法以及人生观等,全都起于一念之间。换言之,人生的祸福苦乐全是自招,所以人要随时保持平和常喜的心境,这就必须从平时的养心功夫做起。古人说“养心莫如寡欲”,一般人常有的欲念,例如追求名利、物质享受等,都是妨害养心的最大障碍,而欲求不能得到满足是陷自己于苦海的罪魁祸首。要想摆脱这种煎熬,重新找回心的自主力量是唯一法门,只要心中的欲望减少一分,心的自主力量便增强一分。

所以,要想拥有幸福的境遇,就先从寡欲做起吧!

栽花种竹心境无我

【原文】

损之又损,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

【译文】

把生活的私欲减少到最低限度,栽花种竹的风雅事都不需做了,将一切都交还给物我皆空的乌有先生;把烦恼忘到不能再忘,每日烧香煮茶,连送酒的白衣童子是谁都不去过问。

【人生智慧】

能够淡忘一切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人生在世所遇所求本来都是虚无的,该离开时总会离开,该放下的终要放下,又何必想不开呢?私欲凡心都是拖累世人的包袱,人们却把这些当作财宝紧握在手一时不放,并且不断添加一刻不闲,生怕失去了它们就会失去人生的快乐。直到行将就木、再也不堪重荷之时才不得不含恨作别。殊不知,这些才是人类烦恼的祸根。明智之人,不会为其所累。他们会把物欲降到最低,把该忘的统统忘记,既拿得起又放得下。他们身处凡世却远离尘嚣,使自己变得潇洒通脱,自然能够怡然自得。

佳趣妙境非在物华

【原文】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亦要有段自得处。若徒流连光景,玩弄物华,亦吾儒之口耳,释氏之顽空而已,有何佳趣?

【译文】

种植花草竹子,玩赏鹤鸟禽鱼,也应该有自得其乐的感受。如果只是贪恋眼前的景色,玩赏它们表面的浮华,也就不过是儒家所说的口耳学问,佛家所说的冥顽不灵罢了,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人生智慧】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能够使心灵获得放松和快乐,然而它只不过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已。真正的乐趣是一种超逸怡然的领悟,它与形式无关。心性自在、潇洒自得,不需要在表面上去刻意追求,真正的修为智慧都是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只有忘却对形的执迷,才能体会出道的真意。

像“栽花种竹,玩鹤观鱼”这样的事,雅则雅矣,但也要有一颗雅的心去对待。若只是流连光景、玩物丧志,忘记了应负的社会责任,再高雅的事也变成了浪费生命、虚度光阴,于人于己都是有害的。

了身外事参心中禅

【原文】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无事道人;若骑驴又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师。

【译文】

刚登上了木筏便想上岸后舍弃这木筏,才是个不为外物束缚的得道高人;如果骑着驴又再去找驴,终究也是个不能了却凡心难以参透禅机的和尚。

【人生智慧】

外界事物只是我们达到目的的工具,太过在意就会成为人生的负担。一个人来到河边本来是想过河的,可是当他留恋起小船的可爱,不舍得放弃,那么即使过了河,也会为自己增加一个包袱。世人肩上相同的包袱难道还少吗?如果都像无事道人那样,过而不留,心无滞碍,人生便多了几分自在与洒脱。“求心内佛,却心外法”,佛家参禅也是一样,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领会精神。酒肉穿肠过不要紧,只要佛祖心中留就可以。

人生与参禅悟道一样,工具与方法是给人用的,不是用来束缚人的。只有不拘泥于外物与形式,才能达到无我无相的至高境界。

若为驵侩生不如死

【原文】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农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浑具。若一失身市井驵侩,不若转死沟壑神骨犹清。

【译文】

山林之中的隐士,生活虽然清苦却充盈着雅逸的情趣;乡野之中的农夫,为人虽然粗鄙却不乏天真纯朴的本性。如果在市井中一不小心沦为市侩污染自己的清名,还不如死在沟壑荒谷以保持精神肉体的清白。

【人生智慧】

品德高贵的人不会去在意生活的清苦,那些外在的物质的贫乏不仅不会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反而会使他们能够体会出一种修身养性的乐趣。对他们而言,如果名利纷扰,却来不及仰望星空流云,此时富有也是贫乏;衣冠楚楚,风流倜傥,只是为了迎合世俗人的眼光,即使表面再伟岸也是卑贱。如果占有了一所房子,却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如果占有了金钱,却出卖了自己;如果拥有了舒适,却丧失了本心;如果拥有了名誉,却变卖了灵魂,那便是对人生最大的亵渎与侮辱。

动失真心静得真机

【原文】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译文】

人心往往是从浮躁中失去纯真的本性。如果一点杂念都不生,清静泰然地独坐,白云升起意念就随之一起悠然消逝在天边,雨滴飘落心灵就随之变得清明透彻,听到鸟鸣便从中欣然领悟自然的奥妙,看见花落依然能够洒脱自得。那么什么地方不是人间仙境?什么东西不蕴含着人生真谛呢?

【人生智慧】

心中浮躁就会失去自然的本真,因为浮躁的念头在心中作祟,人们常常会轻举妄动,而结果却往往得不偿失。静下心后,方能体会雨落鸟鸣花香,心智才能清凉无碍,灵感妙悟才能随时出现。

其实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事物到处都是,关键是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人的本真,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智者圣贤都是相同的,凡夫俗子只因一念之差而丧失本真,当一念不动、心无杂念之时,善恶正邪的尘埃都扬不起来,宛如池水一样宁静澄清。此时,本真便会不期然回到你的心中,真境和真机自会呈现于你的眼底。

为奇不为异求清不求激

【原文】

能脱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为奇而为异;不合污便是清,绝俗求清者,不为清而为激。

【译文】

能够摆脱世俗的人就是奇人,但为了求奇而故意标新立异的,就不是奇人而是怪人了。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就是清高的,但为了显示自己清高而故意离经叛道的人,就不是清高而是偏激了。

【人生智慧】

超凡脱俗之人令人羡慕,清高磊落之人受人景仰。令人羡慕与受人景仰是世俗之人渴望获得的一种荣誉。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超凡脱俗和清高磊落自然是好的,可是如果只是贪图这样的虚名而故意标新立异、离经叛道,那就不是脱俗而是怪异,不是清高而是偏激了。这无异于东施效颦,只能徒增笑谈。何况中国人讲究神似,行虽近神相远,终究会被人撕掉那层面具而原形毕露。

脱俗清高是一种人格的魅力,学是学不来的。它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丰富自身的内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冷静的头脑、开阔的眼界、宽广的心胸。如果你做不到,还不如顺其自然,至少还能保存几分真实!

去混心清去苦乐存

【原文】

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译文】

水如果不扬起波浪就会自然平静,镜子如果不被灰尘遮蔽就会自然明亮。因此人的心灵根本没有必要去刻意清洁,只要去除心中的杂念和私欲,清澈明净就会自然呈现;快乐不需要刻意去寻找,只要排除心中的痛苦和烦恼,快乐就会自然长存。

【人生智慧】

水不波则自定,心无波则自静;鉴不翳则自明,心无尘则自清。所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人如果能清心寡欲,心中的是非少了,自然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达到出神入化的精神境界。也只有驱除了那些杂念才能减少痛苦和烦恼,快乐自然能回到你的生活中。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上有很多烦恼本来都是自找的。找来的越多、储存的时间越久,就如同水壶中尘垢一样越难清理,彻底的清洗难免会伤及壶身。如果你还不是积怨太深,那就尽快把它们驱逐出境,免得后患无穷。

持身不可轻用意不可重

【原文】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译文】

君子为人处世不能轻率浮躁,因为轻率浮躁就会受到外物的干扰,从而失去了悠闲镇定的情趣。思虑用心不能太过执着,因为太过执着就会受到外物的束缚,从而失去了潇洒活泼的生机。

【人生智慧】

总之,轻率浮躁和过分执着都是不可取的。做事情要讲求方法和原则,除此之外还要讲求一个度。能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才能客观冷静,不为外物所囿。

急躁冒进往往会适得其反,一步跨出三步的距离,不可能加快行进速度,而只能使你跌倒。如果你是个急性子,那你遇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即使已经板上钉钉了,也要慢一点决定,多给大家一点空间思考。

当然,为人亦不可太执着,太执着就会变成固执、偏见,钻牛角尖,难以沟通。试问一个古板偏激的人又有谁喜欢与你共事呢?因此,用意重者就要遇事果断,为人通透,才能不失活泼。

不减求增桎梏此生

【原文】

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愆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译文】

人生在世如果能减少一分琐事,便能多超脱一分凡俗,例如:交际应酬减少了就能免除一些争执纠纷;交谈言语减少就能避免一些过失怨恨;思索忧虑减少了就不会造成精神的虚耗,自作聪明减少了就可以使本性得以保存。那些不追求事情日渐减少却希望其日渐增多的人,真是在束缚自己的人生啊。

【人生智慧】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喊累。怎么会不累呢?房子、车子、孩子,金钱、名誉、地位,有哪一样是舍得不要的?生活总是没有满足的时候,我们像负重爬山的人,身上的东西越来越多,却哪一样也舍不得丢,所以只有越走越累的份儿。其实,回想我们最快乐的时候,反而是童年心无杂念、一无所有的时候。想要来去自由,就要甘于一无所有。无得亦无失,便可无所牵挂。即使不能真的做到割舍一切,那么放下一些私心杂念、杞人忧天、无谓争执总是可以的吧。让自己的生活简单一点,日子就会轻松一点,快乐自然就会多一点。

超越欲望悟得真趣

【原文】

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超越羲皇,亦可匹俦嵇阮。

【译文】

喝茶不讲究最好,茶壶中常有就可以;喝酒不追求清冽,酒杯中不空就可以。古琴缺少琴弦而能在时常弹起时身心舒畅,短笛不成腔调而能在吹起时自得其乐。这种生活纵然不能超越伏羲,也可以和嵇康、阮籍相匹敌。

【人生智慧】

事物的形式是次要的,根本的是它的内涵。饮酒品茶,味不在于浓,在细细回味中,清香悠远便得真趣。茶非壶中之茶,而是心中之茶,酒非杯中之酒,而是心中之酒。心中有了茶的清淡,何物不可以品味;心中有了酒的醇香,何物不可以迷醉。无弦琴、无腔笛,音出无声同样能领会自如。弹有弦琴,常人都可以听见,无弦琴却只有心存琴韵的人才可以倾听。身处大自然的清静中,便可以体验大自然的真趣。

故对茶酒琴笛等雅物,不管外形怎样,只求其中趣味。若能味淡情真、自得其乐便可超脱潇洒,与世外高人匹美了!

动中真静苦中真乐

【原文】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译文】

同类推荐
  • 戴建业精读老子

    戴建业精读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抽象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被誉为“万经之王”,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戴建业教授以深厚的学养、风趣的文笔、独到的视角,用随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大众阐释老子的思想,解读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逐篇精讲《老子》,讲透老子智慧。为读者解答:为什么高者应就低?为什么柔能胜刚?为什么拙能胜巧?……戴教授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这个时代发言,拂去我们的孤独、焦虑、痛苦,帮助我们找回心灵的宁静。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忏悔录

    忏悔录

    托尔斯泰《忏悔录》与奥古斯丁、卢梭《忏悔录》齐名,并称“世界三大《忏悔录》 ”。“我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从而永恒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在凌乱的书桌上写上重重一笔。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将结束时,因不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托尔斯泰思想出现巨大困惑。他追溯自己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寻找生命意义,并记录下这段精神活动的过程,取名《忏悔录》。托尔斯泰《忏悔录》深刻探讨生命意义,与人生、命运、信仰有关。生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如何坦然面对死亡?如何让短暂的人生具有永恒价值?这些有关人生命运的深刻问题,都将在阅读本书中得到启发。
  •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在中国属于正在建立的一门学科,本书作为一部探索性的学术著作,许多观点与传统美学相左。作者强调:审美的秘密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审美现象即主客互动关系所生成的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本书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论证了审美现象属于价值范畴的历史根据和逻辑根据,指出以往美学的重大误区正是在于价值范畴之外找美。作者以审美价值为核心,从多方面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特性,并对审美价值的发生学进行了考察,对审美价值的生产类型和规律、审美价值的消费、审美价值的评价以及审美接受中的共鸣与观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热门推荐
  • 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

    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

    李长声著的《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系旅日华人作家李长声的三卷本自选集中的文化与历史篇。“知日”渐成潮流,然而大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几乎只从一个位置、一种角度去品评这个邻居的种种,作者则建议我们动动步子,调适距离。此书汇集了作者关于日本文化众多切近又深远的描摹,从幽玄的枯山水到别具一格的赏花姿态,从能乐的变迁到日本人的审美与自我反思,将文化与历史熔于一炉,同时阐释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繁复的历史勾连,也澄清了诸多误会。文字之间,作者自身的文化史观也恍然可见。
  • 班助是只刺猬

    班助是只刺猬

    又名《如果我们不曾相遇》。假如青春是一场短暂而璀璨的焰火表演,那盛瑾临一定是顾芫的烟火中,最亮最大最久的那一朵花火。可纵使是最亮的花火,最终也要从夜空中谢幕。少女素净的面容在晚霞中染上浅浅的绯色,那双清亮的黑眸弯成了月牙状,温软的嗓音如清晨拂面而过的微风:“听说你要结婚了,恭喜恭喜。”……
  • 一个被修仙耽误的人才

    一个被修仙耽误的人才

    一个被修仙耽误的小子却被神尊选中,他不甘命运.……
  • 晓风书院的八卦事

    晓风书院的八卦事

    盛世太平,朝中无事,能引起些许波澜的,无外乎一些八卦。某日,号称天下第一才子、第一美男子、第一风流子的白晓风,办了家晓风书院。一时间,什么公主、郡主、才女、千金……蜂拥而至,各个醉翁之意不在酒。史官程子谦蹲点晓风书院,各种“子谦手稿”流出,流到街头巷尾又流到皇宫内院……
  • 游戏高手大比拼(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游戏高手大比拼(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温暖的小窝

    温暖的小窝

    曹潇,1988年生,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86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现在鲁院第15届高级研讨班学习,在《山花》、《文学界》等刊物发表过小说作品。窗外,风裹着雨,飘飘洒洒,雨点细密而连绵,就好像竹子说话时微微有些拖长的尾音屋里,门窗紧闭,把潮湿和阴冷锁在了外面,留住了一方干燥而温暖的空气小屋里有一个很大的内置阳台,地是普通的水泥地,屋子里只有一张床、一个衣柜和一张桌子,简简单单的布置惟有阳台上晾着的衣服和桌子上散放着的书籍,显出了一丝家的味道这就是我租住了两个月的小窝,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空间。
  • 爱情只剩七秒

    爱情只剩七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金青林对任何事物都只能记忆七秒钟,七秒钟对人来说真的是太短太短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先婚后爱,旧爱请止步

    先婚后爱,旧爱请止步

    他是霍家风光无限的长孙,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他不抽烟,不喝酒,但凡一切能令人上瘾的东西,他都坚决不碰——惟独,他对她一人上了瘾。相爱三年,转眼,她却成为众人眼中拆散他婚姻的坏女人。责任,权力,地位,为了他梦寐以求的一切,他将她渐渐推离他的世界。她心灰意冷,转身投入一段全新的婚姻。他娶了她姐姐,她嫁给了他二弟,霍家的二爷——从那一天开始,霍二爷怀揣结婚证,前面渣男、渣女对他女人放狠招,他在后面加血加血再加血!“二爷,肖总监让夫人亲自给客户送文件,夫人累得一整个上午没喘过一口气——”霍二爷笔尖一顿,抬头勾唇轻笑,“去,为咱们公司的女性高管报一个魔鬼瘦身营,一礼拜瘦不了三十斤的咱不要——记住,费用我报销,算是爷我体恤下属了。”秘书一怔,“可咱们公司女性高管就肖总监一个人……”忽然,秘书明白了什么,爷,您真够体恤的!*“二爷,夫人感冒了,肖总监说怕传染,让夫人搬去那个没有暖气的办公室工作了。”霍二爷黑眸一沉,“让肖总监去楼下大厅工作,我老婆感冒了,我自然也传染了,肖总监那么娇气,我怎么能传染了她?”秘书抬手扶额,“夫人不让您假公济私、滥用职权……”霍二爷眉梢轻挑,“那就让她上来骂我好了——去冲一杯板蓝根放那儿等着她……哎对了,上次爷的围巾你给我放哪儿了?”“……”秘书眼角一抽,某人这是腆着脸求宠爱呢吧!*“二爷,肖总监怀孕了——”霍二爷怔了怔,他还没孩子呢,那两人怎么就先怀上了!于是乎他一个电话拨到自家老婆那儿秀下限,“老婆,我听说那对渣男贱女有宝宝了……”手机那头,女声慵懒,“心痒痒了?”某男拼命点头,女声悠悠然响起,“那你跟她生一个去呗,我想她一定乐意替二爷您生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某男被自家老婆嫌弃,正无语中,手机那头传来另一个激动的女声:“二哥你别听嫂子胡说,我刚刚陪她去医院了,她怀孕两个月了,你要当爹啦!”某男喜出望外!他就说嘛,那两人都有孩子了,他不可能那么无能!
  • 隆兴编年通论

    隆兴编年通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