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7300000008

第8章 “同情心”和诗(2)

那是在我国知识界惨遭浩劫期间的阴历癸丑年(1973)十二月初,我到永安燕江畔的坂尾果林场看望蔡其矫老师。诗人住在这果林场第一列平屋的第一间宿舍。一进门,一目了然,四五平方米,住着的是两个人。两张单人小床铺,一左一右各紧靠在墙壁一边。中间各排着一张类似小学生用的破残小桌子,桌子上面,分别堆放着落难者的随身衣箱和日用品。

这夜,其矫老师到另位请假回家的同难者那里歇宿,他的小床铺让我独享。于是我认识了对面这位老学者。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这位老先生借着大概只有25W的灯光,准备修改一部什么巨著。我好奇心一动,想:没桌子,没椅子,他怎样修改作品呢?但很快我便明白,过惯“革命”生活的人,大家无不都有一套“革命”的办法。看一块大约仅有12.3公分宽、30多公分长的小木板,两端分别钉上一块10多公分高的小木头,便成“”形的小板凳,这就是老先生写稿、改稿的坐椅啊!

桌子呢?那块残破不堪、勉强支撑着的小学生课桌,在这充满潮湿之气的四、五平方米斗室中,已被利用作为放衣箱杂物的架子了。写稿用桌,当然要用“革命”办法,委屈自己伏在小床铺沿上(因为这时人家不是请你来写稿啊)。

那个时候我自然不敢多与生人搭腔,只是静观默察。这老先生慎重其事地把手稿分章分节摊排在睡铺上,然后坐在那自制的板凳上,将棉被全身捆卷起来,只露出双手和头脸。接着,在脚尖那端和胸围间,分别用绳带扎好。一切动作,伶伶俐俐,说明这一抗寒御冻的“革命”行动,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之举动。

看到老先生这样几乎坐在冰冻的地板上,我的心为之一震,忘记了白天走路困倦,也忍不住小管闲事的自我警觉,问:“老先生,这样行吗?”

老先生回过头来,心平气和地答:“惯了。”后面紧接着又加上一句非常动情的话,说:“会不会打扰你的睡觉?”

我看到他好像要站起来,忙跳下床,一步跨到先生跟前,请他不要客气。

原来,老先生真健谈,问道:“你和老蔡同乡吧?”

“是的。”

“我是莆田人,本来也隶属晋江地区的。”

“您莆田……”

“祖籍莆田。我叫朱维幹,原在福建师院(师大那时称师院)教书……”他在“福建师院”的前面加上一个“原”字,教我一听感到心酸。接着指那摊在床铺上一堆堆手稿,说:“这些稿已经改了好几次,趁这个时候有空闲,身体还好,想把它定下来……”

这几句简单对话,立即让我明白老先生为人多么坦率。否则,那“空闲”的字眼,绝不会在他口里出现。道理很简单,在这个“革命”时候,还允许人“空闲”着吗?

于是我打消一切顾忌,问:“大作是什么?”

“拙作暂定名《福建史稿》”

“几十万字吧?”

“这堆稿子百余万字。”

“可以借看吗?”

“你是老蔡的朋友,看吧!”

老先生的手稿有贴、有接、有改、有穿插……但字迹却写得清清楚楚,真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这夜,我心绪联翩,不知在什么时刻进入梦乡。

隔天清早,我发现老教授已在宿舍门口一块大约二平方米的菜地上给萱花(俗名金针菜)施肥、浇水。这是老教授自己挖种的菜地。他很懂得养生之道,说:“经常吃些萱花,可以怯烦忘忧,颐颜悦色……”

这天,其矫老师跟我准备上永安百丈岩看风景,朱老教授知道了,扶着拐杖走到我们面前,说:“我也去!”

“好呀,可你走得来吗?”其矫老师表示欢迎后,又关切地问。

“行!”老教授很有把握地答道。

自然有一个红卫兵(或什么的)头目走来过问。但毕竟没有阻扰我们的去路。

翻过几重山冈,来到岩下,但见冰悬峭壁,有如琼楼玉宇,堪称奇观。谁知被一条不知从哪里来又不知道到哪里去的山溪切断上崖路口,那卧溪的石桥显然被“破四旧”的红卫兵拆毁。过不了溪,当然上不了百丈岩。糟糕!三个人在断桥一边流连踌躇……壑谷中听到溪水击礁,湍流呼啸,显得深山多么荒凉可怖。朱老教授深有感怀,立即口占一首七言——

垂老已作三年客,

携筇再到百丈岩;

耕山人去虎犹在,

呜咽溪声下危滩!

我正低头记录这位流放者的心境感怀,只听到他突然兴奋高喊:“梅花!梅花!”

啊!梅花,这霜冻冰封的梅花,我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有在断桥头,有在峭崖上,冰中展容,霜间开靥,临溪照影,洗尽铅华……太美了!好像我们越认真去意味,它越抖擞其精神来。朱老教授诗心像梅花怒放,又朗朗口占一首五言━━

蔓草埋荒径,

寒梅岩半开;

孤芳谁欣赏,

留待少年来!

诗最后一句,好像在对我提出的咏和“挑战”,其实有它更深的含义。不过我这斗箫之人,总也想玩弄两句,好让老先生开怀开怀。因质薄学浅,搜肠索肚,揣度不出一句来奉陪老先生在这高寒荒谷中的诗兴。

为了不虚此行,不怕山溪断了我们攀崖的去路。在诗人其矫老师的倡议下,一同绕道登跻到大山之背,直上明朝旅游家徐霞客赞叹过的“一线天”。

“一线天”岩壁峭立,最窄处人要侧身攀登,深邃高远,真是罕见。我们艰难地走完这段奇景,到达山顶,然后转西南向,来到一处叫“天池”的地方。这时,迎面又是千丈悬崖绝了去路!那悬崖底下是深溪。风啸雾掩,云封冰锁,看不见溪流面目,而通达“百丈岩”的路,分明是古人在这奇崖绝壁穿凿出来的窄险小径,虽然其长不过10公尺左右,但其宽度却不足20公分呀!因为长期云封雾锁,无人敢从这里经过,所以峭壁路面尽都生了青苔,加上腐叶干枝参差覆盖,足一踏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令人胆战心惊!

那时,我近不惑之年,比诗人、教授年轻多了,一心想开道走前,可是步没开成,见那危景象,心萎缩了……

其矫老师见我胆怯,鼓气说:“让我先来!”我阻止不及,他三步两步,如走平坦大道过了。朱老教授接着也举步要过,我下意识想搀扶他,可这仅有20公分左右宽的狭窄壁径,根本容不下搀扶的余地呀!便改口阻劝:“算了,不要去了!”

朱老教授笑着,笑得像峭壁上那怒放的梅花,说“今天是我八十诞辰,我吃了两个鸡蛋来的,没事……”手扶拐杖啅啅啅……根本不将峭壁绝崖看在眼里,步履稳健,也过去了。

最后就剩下我这“年轻”的,却始终开不成步。当即下了最大的决心要走上去,脚酸软,头眩昏,心惊肉跳;蹲下来想摸壁横进,背后空空荡荡的深渊在等待,万一脚跟稍站不稳,马上就后仰翻滚下去等种种姿势,都觉得对生命威胁太大。如此欲过不前,折腾了大半天,终于被朱老教授喝止了。

诗人和教授同瞻百丈岩,我孤零零留在“天池”这边打转等待。遗憾、惭愧……兼容并包。就在这个时候居然萌发诗思,依老教授在断桥那边咏梅的韵脚,步了一首——

古洞云深锁,

天池雾里开;

冰悬岩百丈,

直向险巅来!

待老教授回过来,斗胆献丑,朱教授先微微一笑,继后朗朗吟来,接着点了点头,严肃中带着慈祥,说:“遇到这种险境,只要灵台一丝不挂,便坦然得大自在!”

聆听教诲,一种把握中毫无畏怯的形象,不但让我赞叹不已,也让我敬佩不已!

十年后的1983年,我出差到省城,特地往东门外塔头街塔头村8幢2号(当时先生寓所)拜访。闲叙中,知道老教授的巨著,《福建史稿》的出版有了着落,深为高兴。老先生还告诉我说:“过几天,要到太原参加全国方志会……”

“您今年九十了吧!”

“对对,你记得很准。”老先生好像看透了我想再说什么,又道:“我身体还行,坐飞机,又有一位随行……”

转眼间,又过了一个十年,在报上得知先生作古噩耗,屈指一算,老先生,您过了期颐百岁啊!

这时,您在我的眼前,謦欬如生!

——原载《福建乡土》1993年第1期,又载《晋江散文四十家》1994年出版

同类推荐
  • 真话实说:实践的感悟

    真话实说:实践的感悟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随笔集。分为人生篇、社会篇、工作篇、党建篇、家庭篇共五辑,是作者近七十年人生经历的真实、真切的感悟。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真实、真诚的吸引力,每一句话,包括党建篇在内,都是一种发自肺腹的言说。他的真有一种感染力,令读者不由得也真起来。
  • 请说我美

    请说我美

    痛快并细腻,热烈而温情,情感记录者琦殿七年成长倾情书写,给失意者力量,令伤心人不孤独!这个世界被胖瘦限制、被外表主宰,但不管外貌变成什么样子,永远都要觉得自己是美丽的、自信的、充满能量的。无论你是谁,有着一张怎样的脸和如何的社会地位,我希望你永永远远爱护自己,而非鄙薄自己,拥抱自己,而非离弃自己,不要被轻易地规定和物化,不要从受害者变成施加暴力的人。
  • 我的灵都:一位奥地利学者的北京随笔

    我的灵都:一位奥地利学者的北京随笔

    本书是奥地利学者、古典语文学家雷立柏的破执之作。雷立柏扎根北京二十余载,在这本书中,他以“世界公民”与“文化桥梁”的视角,将自己对北京深沉的感情倾注于文字,并凭借其学贯中西的学识,旁征博引,纵论古今,或从语言、文字、历史、艺术、宗教等诸多细微之处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被淹没的历史,或以全新视角解读那些为人熟知的历史,在文化的相遇与碰撞中破除迷执。
  • 四川曲艺史话

    四川曲艺史话

    本书给了四川曲艺一个简洁、明快的艺术定义,对众多曲种进行了三级分类法,介绍了从汉代到近代四川曲艺的发展情况等。
  •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高建群,当代重要西部小说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中篇小说《雕塑》、《大顺店》、《刺客行》、散文集《新千字散文》、《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等重要作品问世。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重量级作家。本书收录了《我的饥饿记忆》、《陕北猎奇》、《我家的小保姆》等数十篇高建群散文佳作。
热门推荐
  • 农家欢喜世子妃

    农家欢喜世子妃

    一朝穿越来,外界传她命硬,遇谁克谁,十岁丧父,十一岁丧母,十二岁脸上突长诡异红斑,十三岁被退亲,人人见她避之如毒蝎。什么?命硬,明明处处遭人算计,还身中剧毒,命硬个屁啊!她岂是任人宰割的包子,撸起袖子,赚钱,解毒,虐渣。欢脱的人生路上,还有不少的好友相伴,逗趣的小王爷,贪吃与霸气并存的闺蜜团,帅气多金的便宜哥哥,最最主要的是还有冷漠的夜世子爷,从此人生被暖阳笼罩,美滋滋。
  • 漫漫余生皆为你

    漫漫余生皆为你

    重生,她回到十年前新婚前夜。面对阴狠的闺蜜,绝情的前夫,她微微一笑……一切似乎和从前没什么两样,又似乎大有不同。结婚前夜出个轨,她再不想把最珍贵的东西留给那个负心汉,却招惹了最不该招惹的人!“父母死了,我是你十年监护人,你心智不全,智商不够,以后……一切都要听我的!”毫无血缘关系的“家人”开始纠缠不休。她努力不让自己的心再次沦陷给爱情,只为了这一场复仇能畅快淋漓……“笨蛋,你躲什么躲!复仇是人多力量大的游戏,我要入股!”无可奈何,她只能装出高冷,两手一摊双肩一耸“可以呀,但是……你拿什么入股?”“真心,还有……孩子!”
  • 还金传

    还金传

    他骨肉离散,苦寻亲人不得,她却抛下家人,离家出走;她苦守旧约,老死不嫁,他却一见钟情,非他不娶……几位年轻男女流落江湖,最后因缘际会,相聚在一起。他们虽然身处社会底层,但是身怀侠义之心,共同上演了一段幽默诙谐的江湖传奇。
  • 天无飞鸟河无鱼

    天无飞鸟河无鱼

    暮春的阳光已有了几分灼热,钱海仁敞开衣衫,挥舞着一根竹鞭,赶着公猪,沿着垂柳成荫的桃花河堤,兴冲冲地往回走,他爹钱包大慢腾腾跟在后面。父子俩一大早出门,走村串户,配种骟猪忙乎半天,在主人家好酒好菜吃了一顿,到现在酒还没全醒。钱海仁想到兜里刚进账的一百多块钱,美滋滋地亮开嗓子唱了起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嘀嘀嘀,忽然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汽车喇叭声。钱海仁不用回头,就知道是桃花山化工厂厂长钱有真那辆红色桑塔纳。他以前在厂里上过班,几次夜赌不归,被钱有真开除了。钱海仁一见他就来气,就故意装醉,东倒西歪地走着S步。
  • 斗破苍穹之无上巅峰

    斗破苍穹之无上巅峰

    斗气大陆,帝王为尊,传承血脉,无上永存!为了自己的后代,为了拥有更强的实力,还有自己的身世,一代帝王,飞升异世。斗帝变成斗低,真正的强者,无上之巅峰。术,并非武术武技,它是一个特有而让惊叹的字,术者,代表一个超越斗之帝的强者!无上,触不到,摸不着…然而,我们的主角,他却做到了,萧炎再创辉煌……
  • 余生清欢皆是你

    余生清欢皆是你

    心无旁骛,一心暴富的甜心少女裴清欢在游戏中结交了一个可爱的新手小哥哥。☆★☆★☆★☆★“小哥哥一起玩吗?带你飞!!”小哥哥总是被敌方蹂躏肿么破?!敢欺负小哥哥,虐!必须狠狠的虐!!小哥哥总是被敌方骂坑肿么破?!呵,让你在泉水空闲的骂个够!!小哥哥负责貌美如花,她负责打打杀杀!直到一天,她才发现那哪儿是可怜兮兮的小哥哥,根本是五年前带她飞起的大神啊……☆★☆★☆★☆★某天,裴清欢对着屏幕傻笑许久,在键盘上敲出几个字,“小哥哥,网恋吗我超甜!”刚发过去,就被某人堵在墙角,低沉撩人的嗓音在耳畔响起,“不用网恋,我过来了。”☆★☆★☆★☆★☆★他步步为营,一点一点进入她的世界,成为她的全部。“五年了,还愿意再说一句喜欢我吗?”[网瘾俏皮少女×暖心邻家小哥哥]——我见众生皆草木唯你是青山——[推荐梦儿连载校园文《一见倾心:甜心,宠上瘾》,甜宠恋爱?][不定时更新,慎入]
  • 重生学霸女神逆袭忙

    重生学霸女神逆袭忙

    重生自带金手指?可她重生后却悲催发现,金手指真的只是金光闪闪的手指,只能照个亮儿怎么办?自然是照亮你的美,逆袭学霸女神!渣男?踹飞!心机婊?虐扁!
  •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你为所在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发愁过吗?参加工作几年了,你对自己的职位和薪水满意吗?当初离开家乡或是走出校园时,你梦想着要干一番事业,现在成功了吗?你曾经心仪的对象,跟随于你,还是成了别人的眷属?你想要结束单身生活,可又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怎么办?……生存难、发展累、梦想远,有时候忽然心灰意冷,自己看似像哲学家一样解答着人生的重要课题,可你却是一个很累的哲学家。面对锋利的生活场,是听天任命、得过且过,还是想方设法走出困境。其实,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 世界原来如此美丽

    世界原来如此美丽

    黑暗里,她摸索出了门,一出门,她就顺溜多了,出村口,拐上山道,她感到无比的清爽,像她平日去上工或去厂里上班一样,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只要踏上这路,人就轻盈多了,她不紧不慢地走,沿途的风景因为天还黑着,她看不清,但她知道路的左边是山还是水,路的右边是沟还是渠。她来到茶林,停住了脚,她弯腰闻了闻开得正旺的茶花,真香!灰黑灰黑的夜里,她看得见这些花们是如何地舒展、鲜润。她开始摸索进了一块儿棉地里,扯了半捆棉秆,用石头捶打它们的杆,将皮撕了下来,然后拧成一根绳子,她拿着拧好的绳子来到一棵靠岸边的大茶花树下,坐下来看着东方。
  •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在我和原《新华日报·华北版》、《晋冀豫日报》(包括其前身《胜利报》)等新闻单位编写报史的老同志接触和阅读他们编写的史料中,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他们认真负责、下笔严谨、亲自动手、善始善终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他们不顾年老和多病,亲自查访、回忆、翻阅、考证当时的报道、通讯、文章、社论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评论其影响和作用。二是认真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经验。他们编写出来的大量史料可资借鉴之处很多,真如“庾信文章,老年更好”。每读一文,既有置身于当年战争烽火的体验,又有置身于根据地建设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