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0100000011

第11章 社会管理与社会事业研究(10)

[6]江立华,符平.断裂与弥补——农民工权益保障中的法与政府角色[J].社会科学研究,2005(06)

[7]李强.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社会冲突问题[J].社会学研究,1995(04)

[8]孙立平.迈向实践的社会学[J].江海学刊,2002(03)

[9]唐灿,冯小双.“河南村”流动农民的分化[J].社会学研究,2000(04)

[10]王春光.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变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04)

[11]阎德民.当代中国农民工阶层特征分析[J].河南省社会科学,中州学刊,2004(05)

[12]周晓虹.流动与城市体验对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影响——北京“浙江村”与温州一个农村社区的考察[J].社会学研究,1998(05)

[13]周运清,刘莫鲜.都市农民的二次分化与社会分层研究[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1)

[14]郑杭生,陆益龙.城市中农业户口阶层的地位、再流动与社会整合[J].江海学刊,2002(02)

[15]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06)

实现社会责任的多元复合路径

程关松

摘要:社会责任是反思现代性后社会面临的重大主题。将责任与义务对等对待后社会责任集中于法律责任问题,这对于负责任的社会来讲是必要但不充分的。社群主义的善治理念致力于提升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与社会责任以克服现代性危机,它提升了责任的品质,丰富了责任的内涵,扩大了责任的范围。本文探讨社会责任的实现方式,阐释了美德、法律责任与责任伦理的实现路径,目的在于阐明负责任的社会对于共善生活的重要性,也表达了负责任的社会具有多元复合的责任实现路径。

关键词:社会责任;负责任性;实现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研究”(编号:07AFX007)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府选择性社会管理创新权的行政法学研究”(编号:11BFX095)的阶段性理论成果。

现代法治理念将责任与义务紧紧关连在一起,从而降低了责任的品质,淡化了责任的内涵,克减了责任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责任性的流失,引发了现代性危机。欲构造负责任的社会就必须提升责任的品质,丰富责任的内涵,扩大责任的范围。负责任的社会可以通过美德的践行、法律责任的履行和责任伦理的规范化等多元复合路径实现。

一、美德的践行

社群主义者认为,仅有法律责任是不够的,必须凸显美德意义才能从根本上矫治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所导致的现代性危机。因此,他们特别强调每一个道德主体负责任性的积极功能。

美德是社群主义者共同的追求,社群主义突出忠诚、友谊、公道等美德的价值,倡导现代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社群成员和负责任的积极公民。但是,令人不解的是,除了沃尔泽以外,社群主义者几乎都没有专门讨论美德与教育的关系问题。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麦金太尔致力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提炼出他所自称之为美德的谱系。在他的视阈中,如果承认他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他所担当的角色的确是一个导师的角色——他试图按照自己的理解教育其所有成员符合他的美德要求。实际上,他充当了一个教育者的角色。这种角色类似于我国儒家圣人的地位,基督教教父的角色。他在政治哲学中必然是精英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只承担美德供应商的职责,既不批发美德,也不零售美德。麦金太尔似乎没有一个真正的道德教师那么有耐心。

泰勒致力于从哲学人类学中找到个人与社会相互承认过程中自我教育结果所形成的形象。类似于杜威所说的“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他似乎没考虑道德养成中的慎独与专门教育之间的功能派分问题。在他的视阈中,道德只是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泰勒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考察自我的根源来源于社会认同。所以,他特别强调日常生活的意义。在道德领域,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他的杜威来源。泰勒之所以以学生的身份出现重述自我的根源——就像一个学生向老师汇报一样仔细讲述自己成长的经历,乃是由于他对道德主义背后潜藏的危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这一点上,他的确没有麦金太尔那么盛气凌人,更没有桑德尔那么粗俗和鲁莽。他始终保持一个哲学家的冷静和自我反思精神。

泰勒对美德的伦理学保持敏感的警觉,这就拉开了他与麦金太尔之间的距离。他认为:“最高的精神理想和渴望也有给人类加上最沉重负担的危险。人类历史的伟大精神视野也是有毒的圣环,是无数悲惨甚至暴行的原因。”(查尔斯·泰勒,2001,第815页)他不仅对美德的伦理学保持高度的警觉,而且对于无价值的辩证法也极具敏感性。他认为:“无价值的危机意识也可能导致罪恶向外喷射……在政治风景线的极端,这变得尤其刻毒……由于无意义经常伴随着罪恶感,有时他们就呼应强势的极端化意识形态,靠跻身于与黑暗势力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的行列,人们发现着纯洁感和方向感。对对立面越不妥协,甚至暴力地对待之,两极化就表现得越绝对,远离罪恶的纯洁感就越大……这种方式向外指向无法再生的世界,产生着毁灭和专制主义。”(查尔斯·泰勒,2001,第812页)泰勒坚守着道德主义者应有的中庸、谨慎和理性。他认为:“我们所需要的是清醒的、科学的、世俗的人道主义……持续的谨慎教导我们,要降低我们的希望,限制我们的眼界。”(查尔斯·泰勒,2001,第816—817页)正因为如此,泰勒不愿开设一所道德学校并像麦金太尔一样兜售全套教材。

桑德尔没有继承泰勒的冷静,也没有继承沃尔泽的精细,尽管他是批判罗尔斯最尖锐的一个社群主义者,但他的热情多于理性,所以,其成就粗糙而又缺乏推敲。他不可能考虑开设学校、兜售教材的问题。

沃尔泽是唯一将教育纳入其考察范围的社群主义作家。他认为:“每个人类社会都教育它的儿童,它未来的新成员。教育表达的可能是我们最深切的希望:在时间中继续、延续持续下去。它是一个为社会生存而制订的计划。因此,它总是与它所设计的社会相联系。”(迈克尔·沃尔泽,2002,第261页)按照沃尔泽的逻辑,既然他认为教育对于人类社会如此重要,那么他就应该为学校提供一整套教材。实际上,正是在这一关键点上,沃尔泽睿智地保持了与麦金太尔的亚里士多德传统的距离。他认为他有论证教育之重要性的职责,但是没有为学校提供整套教材的权力。他认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教育的目的是在每一代中繁育一种‘情操’(typeofcharacter)以维护政体;建立并维护特定的政体需要特定的情操。但这里也有困难:社会的成员是不可能在亚里士多德的广泛意义上对这个政体实际上是什么,或将是什么,或它应是什么达成一致意见的。他们也不可能统一何种情操能够最好地维护它或那种情操将如何最好地创造出来。实际上,政体可能要求不止一种情操;学校将不仅必须训练它们的学生,而且还得把他们挑选出来;而那肯定是一种引起争论的事情。”(迈克尔·沃尔泽,2002,第261页)沃尔泽之所以花很大篇幅讨论教育问题,乃在于他认为教育最能表达他对于“最深沉的共识”的理解和希望。丹尼尔·贝尔一直没有弄清楚沃尔泽“最深沉的共识”这一范畴的确切含义。(丹尼尔·贝尔,2002,第227—239页)也许我们能够在沃尔泽关于教育的论证中找到某些线索。沃尔泽认为教育系统应该是一个相对自治的“特殊的社会”,那里“倾向于繁育更直接的民间记忆、传统和‘技能’传承。”(迈克尔·沃尔泽,2002,第264页)在沃尔泽看来,多元主义的社群对于复合平等原则的捍卫经常失败,这种失败不得不经常性地邀请国家的介入,而国家在介入后面临退出难的问题,所以,他寄希望于教育培育具有捍卫社群复合平等能力的合格成员,减少复合平等原则失败后向国家发出邀请的机会。只有这样的结果才是沃尔泽所追求的目的。与麦金太尔开设亚里士多德式的学校不同,也与泰勒不开学校的模式不同,沃尔泽既倡导开设学校,又禁止兜售教材,他唯一兜售的是多元主义价值和平等原则。他的学校是一个开放、包容、多元、自治而又满足简单平等和复合平等要求的特殊社会。也许在沃尔泽的内心,学校承载了他所追求的“最深沉的共识”和多元主义及其平等的希望。

二、法律责任的履行

一般观点认为,社群主义的泛道德主义主张会削弱法治的价值。实际的情形是,所有社群主义者并不希望借助于善治排挤法治。相反,他们希望通过法治的中介作用增强个人和社会责任,维护涵摄丰富道德资源的文化根基。

关于法律责任的定义,“在中国法学界乃至世界法学界尚没有一个能被所有人接受并能适用一切场合的法律责任概念。”(张文显,2007,第167页)法学一般倾向于将责任界定为义务的消极后果。法律责任是一个很难分析的概念,即使是分析法学的重要法学家霍菲尔德给我们提供的仍然是一个有关法律责任的极其模糊的镜像。他认为,法律责任与权力有关,与豁免(或免除)相反,有时它能产生义务,而不仅仅是法律义务的消极后果,法律责任在公法领域常常是“职责”的代名词。决定法律责任的是选择权。(霍菲尔德,2009,第52—70页)尽管霍菲尔德列举了很多有关法律责任的判例与观点,但是他没有给法律责任任何确切的定义。我国通常说的法律责任定义为:“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者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义务而引起的第二义务。”(张文显,2007,第167页)我们认为这一定义对于私法责任可能是有效的,但是用于讨论公法责任存在很大欠缺。公法责任中的很多法律责任是一种约束选择权的责任伦理,它不一定必然引起损害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法律惩罚的特殊义务。

规范法学一般是从具体责任主体角度考察法律责任本身的,社群主义对责任的考察主要关注四个方面:一是在具体制度设计中要求增加更多的责任内容和分量;二是法律责任必须考察责任与他人的关系,法律责任的公共性,而不是主体自己的责任性;三是如何理解法律制度中责任设置的总量与提升个体和社会负责任性之间的关系。四是法律责任的增量如何维护社群传统文化根基的重要性。

首先,在设计具体法律制度时,必须克服权利本位论,保证权利与义务之间的配置平衡。

社群主义者认为,自由主义在具体法律制度设计时取向承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弱化或者遮蔽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他们在考察这一问题时,主要批判的是自由主义的权利本位论。塞尔兹尼克认为,社群主义赞成权利和义务的结合。但是,必须区分适度的权利观和无限的权利本位论。社群主义认为,权利是作为道德上或法律上或在两方面都被证明是正当的个人或者社群所要求的自由、权力或利益。权利是社会秩序必要的基础。权利本位论的精神漠视合作,合作调和利益并寻求对理性的与目的的共同义务。在公共生活中,权利本位论造成了社会分裂、僵局和扭曲的优先权。从义务的角度行使权利或从关怀他人的角度行使权利,和利用权利保护狭义的利益之间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差异。当我们考虑后果,尤其是社会和谐与合作的后果时,我们可靠地断言权利。(菲利浦·塞尔兹尼克,2009,第67—69页)因此,塞尔兹尼克主张在具体制度设计过程中必须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平衡配置。

其次,每一个法律责任主体在履行自己的责任时,都必须认识到自己是社会责任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严格恪守自己的责任就是为社群的和谐与共善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必须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只是个人责任,而是贡献于责任的公共性。他必须认识到,恪守自己的法律责任也就是贡献于他人权利的保障。

同类推荐
  •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往事越千年,几经沧海桑田,多少文学著作依旧影响着现今的人了?且听情人轻诉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时的动人;品味古希腊人的智慧结晶;看那悲喜剧间的悲欢离合……读《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从精彩的篇章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
  • 蒲公英的种子

    蒲公英的种子

    青春美文系列丛书已出版五本,精选五位中高考热点作家的美文佳作,每本书内附阅读试题详析详解。丛书所收文章立意深刻,引经据典,或独具匠心,启迪思考;或充满正能量,使人砥砺前行;或优美细腻,给人温暖和力量;或饱含哲理和学识,助人开拓视野。可谓提升青少年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金钥匙。本书分为“回望故乡”“人在京城”“边走边想”三辑,记述了作者20多年间对于人生的感悟。在本书中,作者的目光和文字共舞,心灵与行旅同程,描摹了山河之秀丽、花木之葳蕤、四季之大美、历史之悠远。
  • 优美的哲理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哲理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论京派文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论京派文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京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目前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形成了一个百舸争流的话语场。本书试图通过与各种话语的比较分析中,在历史与时代、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立体坐标中,阐述京派文学的叙事立场、叙事策略与叙事方式。京派作家审视历史应当如何实现现代性叙事转换时,对传统和西方始终保持一种文化清醒的态度,故而他们的作品在审美上呈现出一种忧郁的诗性。京派文学的文化反省意识充分汲取了五四文化的积极营养,明显区别与当时流行的实用主义功利观,而有一种深长的袅袅不绝的文化觉醒的意味。
  • 千家诗

    千家诗

    本书汇聚《千家诗》的各种今注今译成果,按照七绝、五绝、五律、七律的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编排,每部分篇目保持原有顺序。除订正讹误外,还作了详尽的注解,加入丰富的译文,使之更加通俗易懂,并尽量体现诗歌的韵律美。同时配以古典雅致的画作,使读者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更直观形象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浑然天成。本书为每首诗都标注汉语拼音,为孩子们扫清阅读障碍,更易诵读。
热门推荐
  • 我怎么可以这么美

    我怎么可以这么美

    简介我就不写了,自己进来看吧!!!﹋o﹋
  • 关于穿越那件小事

    关于穿越那件小事

    这是一个正在进行着工业革命的疑似战国时代……系统你还行不行,老是内存不足是闹哪样?
  • 穿越远古:吾爱未迟

    穿越远古:吾爱未迟

    苏雅穿越到远古,在原始社会努力生存,融入,并找到迟来的爱,恬淡温馨的原始文。文笔手法不好之处,见谅。每天晚上更新。
  • 我真不想当大侠

    我真不想当大侠

    你以为我想当大侠吗?要不是被该死的任务系统胁迫,你真以为我想当大侠?笑话!当条咸鱼才是我的梦想!别人走江湖靠的是货真价实的武功,而我……靠的全是装备啊!
  • 魅生(凤鸣卷)

    魅生(凤鸣卷)

    他是天下最好的易容师,优雅地操着刀,焚香修改他人容颜,无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均由他随心妆扮。声、色、形、影、态,皆如海市蜃楼般空幻迷离;绝美的容颜和惊艳的技艺,都足以颠倒万千众生。人之于他,不过是一段又一段可供赁香的故事;他之于人,却直如主宰命运的翻云覆雨手。他神秘,他美丽,他古灵精怪,他倾国容颜下有一颗慈悲、坚定、从容的心。那是隐在暗处、没在眉眼间的力量,那是与强大的朝廷及江湖邪恶势力对抗的豪情,那是紫府那些神秘人们一直努力跟随的原因。
  • 爱情故事(译文经典)

    爱情故事(译文经典)

    在传世爱情经典《爱情故事》里,名门之后奥利弗撞上他的“刁蛮女友”詹尼,两人一见钟情,口角不断却又愈爱愈深,但这深情的爱,却因詹尼魂归天国而陷入无限凄凉……小说谱写了一曲纯如秋水的爱情,有如一棵清嫩的小草,触动了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拨动了埋藏最深的心弦,令人刻骨铭心。图书甫一出版,立刻被千百万美国人争相传诵,连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也感动得向全国人民倾情推荐。该书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长达41周,精装本在一年内重印21次;以30种文字在全球出版,累计销量超过3000万册,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20世纪10大经典爱情”之一。改编的同名电影,荣获美国全球奖和奥斯卡大奖,亦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
  • 抓住细节看人心全集

    抓住细节看人心全集

    本书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并结合大量实践例证归纳、总结而成。不仅内容翔实,而且结构严谨,既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妖言之术,而是具有科学依据的观人、识人宝典。《抓住细节看人心全集》切入角度好,以人的相貌、言行、衣着、习惯、血型与星座、交际、职场等为主线,由表及里解读人的性格特点、气质修养与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使你在把握现实基础上,对未来的人与事有一种先知感,同时对自己的成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三角形太阳

    三角形太阳

    本书是著名作家刘兆林的作品。刘兆林,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辽宁作协名誉(原)主席。有《不悔录》《啊,索伦河谷的枪声》等小说、散文作品集四百多万字。曾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冰心散文奖、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系国家特殊贡献专家奖获得者。
  • 薄语复薄言

    薄语复薄言

    秦恪二十二岁时在初春的雾水旁边第一次见到她,一见难忘。二十四岁的仲冬得偿所愿娶了她,他掀开盖头却看见一张泪痕斑驳的脸,他的心沉下去,手一抖秤杆跌落地断为两半……映着廊下的红灯,他醉酒昏沉,而她却在红烛之下哭到天明……
  • 有一种智慧叫忍耐

    有一种智慧叫忍耐

    本书从忍耐是一种智慧谈起,继而从哲学、生存、理想、亲情、成功等各种人生角度,与读者交流忍耐这一智慧的心得,并力图真正认识个中三昧。因为人生的漫长、复杂、曲折,所以忍耐是生命的常态。既然是常常相伴,那就要了解它、把握它、运用它。既然是智慧,那就要让它淋漓尽致地发挥效能,以使我们的人生更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