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0400000016

第16章 保卫胜利果实(1)

利益面前

1944年,11月20日至12月7日,头扎白毛巾、身穿对襟袄、脚踩新布鞋的李顺达来到黎城县南委泉村,出席了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民主政府召开的第一届群英大会。他心情格外激动,这不仅仅是一种光荣,还开阔了眼界,山沟之外的景致叫人振奋。邓小平、滕代远、李雪峰、李达等党政军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李顺达恨自己没文化不能用笔在小本本上记下来,只能凭脑瓜认真记,记多少算多少。会上奖给李顺达大犍牛一头,奖章一枚,毛巾一条;奖给李顺达互助组鲜红的锦旗一面。旗上写着金光闪闪七个大字:“边区农民的方向”。

李顺达被评为“生产互助一等英雄”,大会安排他发言。他心中像在擂鼓,咚咚直响,走上台说:“俺原来是一个在山沟里租种地的庄稼汉,是毛主席共产党把俺领上了革命道路。办起互助组两年来,俺明白这一条,农民要过上红火日子,就只有组织起来。这是共产党给俺农民指引的方向。俺决心和广大农民一起,顺住这个方向一直朝前走……”这是解放区抗日战争胜利前的最后一次群英会,也是共产党、人民政府在晋主持的第一次群英会,它承上启下,为抗战胜利后建设新中国做准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李顺达从边区群英会归来,赶上那条大黄犍牛进了村。村前村后的人都来参观,还有从古罗、沙底栈几个村跟来的不少男男女女,熙熙攘攘,西沟像赶会一样红火。宋金山从李顺达手里接过那面锦旗,抖开了给大家看。众人瞧着锦旗上七个金灿灿的大字:“边区农民的方向”。哗啦哗啦响起一片掌声。

大伙儿围着这面鲜艳夺目的锦旗,个个高兴得直咂嘴,并竖起大拇指相互赞扬说:“方向,就是叫咱们向西沟学习啊,朝着西沟走的路往前走。”“那就是说西沟的李顺达互助组是咱们边区农民的榜样。”“学,就是跟上走,人家是共产党员,觉悟高,先走了一步。往后要常来看看人家咋样走路。”外村的人离去后,互助组的不少组员还不肯走,都挤进李顺达的院里,跟李顺达、宋金山、王周则、路文全几个人说话。你一言、他一语的谈论得热火呢。

路文全说:“顺达,咱们边区大得很哩!你想想晋冀鲁豫,跨了四个省。”“可不是大得很么。”顺达不知道文全要说点什么,兴致勃勃地瞧着他。

文全又说:“咱们中国有多少个边区?”李顺达老老实实地说:“这我可说不清。反正是很多,北方南方都有,总有少半个中国吧,全是抗日的根据地。”路文全好像喝了些酒,话多了,又问:“边区既是这么大,咱们西沟的一个几十户人家的互助组,能成了边区农民的方向?”马机灵早明白路文全要说什么,便想显示自己的机灵:“锦旗都扛回来了,你还不放心呀?”路文全也埋怨自己,今天嘴怎么这样笨!他是觉得,边区政府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荣誉,作为李顺达互助组的一员,也真有点担当不起。可是他想说的话很多,一下子表达不清。

宋金山抢着发言:“这是上级对咱们的鼓励,往后不知有多少人的眼睛在盯着咱们,要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朝着共产党指的方向往前走。”马机灵也挤了挤,凑到前边,发表高见:“咱们李顺达互助组是不简单,有成绩,就该有光荣么!”再说这一位牛老叔,从来不凑热闹,不往人面前挤。这时他只对大犍牛有浓厚的兴趣。李顺达常到外面开会,也常拿回奖状、奖品。

只有这头牛最能打动牛老叔的心。

他想:牛是庄稼人的宝贝,这东西能当奖品,不花一个子儿,白白拣回来,说明李顺达互助组就是不简单。

老叔远远看见黄犍牛有房顶高的身架,心里就高兴上了。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黄犍牛跟前细细地看。啊呀!好大的一对角!连街门圪洞也进不去。摸一摸牛背,膘肥体壮,油光闪亮的牛毛,就像老财们往年穿的缎子袄。他扳开牛嘴看了看,口轻哩。四个蹄子白花花、肉墩墩,一看就知道是头好牛。吕桂兰正在用圆笸箩给牛喂饲草。大犍牛吃得美滋滋的,还得意地甩尾巴哩。也许今天这个场面它平生没有见过,觉得来到一个新地方,这么多人夸它,在它身上抚摩,它自然心花怒放了。

牛老叔在大犍牛的身边转来转去,啧啧不住地向吕桂兰称赞:

“好牛,好牛啊!”吕桂兰听到别人夸这头牛好,好比听到赞扬她家顺达功劳大,心里别说有多高兴了。凡是农村媳妇,全爱听称赞自家男人的话。她不好说什么,只用一个字答应:“哦、哦、哦。”“可这牛总不能就在露天喂养吧?”牛老叔操着这份心,朝人堆堆走来,说道:“顺达侄子,这么好的大犍牛,也该有个圈吧。你家那土窑不行,门小牛进不去,把门窗拆掉,这么大的牛还是转不开身。

在院里盖个圈吧。旁边那土崖当后墙,挨院边筑一堵墙,前面摆草槽,用这几根柱子支撑,先盖个牛圈吧。”顺达点点头同意了:“说干就干吧!”他刚说完这话,大伙马上动手,一哄而上,七手八脚一阵子就盖成个棚子。盖完就走,水都没有喝。只剩下牛老叔和李顺达家里的人,倒显得空落落的。

牛老叔又上前一步,凑近顺达说:“顺达侄子,你刚才说这头大犍牛归大家用,谁要使就拉回去使?”“是这样说的,你要使,明天就拉去使吧。”“先不说这个。

我倒真想磨些面。咱这里磨房小,磨道窄,就怕大犍牛进不去。

磨道里也走不开。”“碾子都在露天,你碾不碾谷子?我也是怕它刚来咱山沟里,干不了咱这里的活。你牵去试试,这是咱们全组二十八户人家男女老少公共的东西,要爱惜,不能使鞭子抽。”顺达实打实地说。他是个慷慨人,家里有什么东西,大家都清楚,缺什么都来向他借。牛老叔深深了解这一点,他听顺达说这头大犍牛是公共的牲口,觉得很奇怪,这牛明明是奖给劳动英雄李顺达的么。于是,他又煞有介事地问顺达:“我正想给你说这件事。牛是上级奖给你的,你怎么说是公共的牲口?”顺达哈哈地笑了:“我的就是公共的,我一个人要它干甚?大伙李顺达互助组靠人拉犁开始艰苦创业使才能起大作用。再说,咱们靠互助组有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能耐,是二十八户男女老少齐心合力,互帮互助辛苦换来的。我这回当上一等英雄,是代表大家当的。应该感谢大家,也感谢你牛老叔!”牛老叔能翻通这个理,可总嫌顺达太实在了。他说:“叫大伙儿使,谁来喂牛?这牛身架大,吃得多,饲草饲料全是钱,还得误半个劳力来喂养。”顺达认真地说:“这个大家不用操心了。叫我家桂兰喂起来,添草拌料都是她的事。俺娘和存达、改仙也能帮上忙。人闲着也是闲着,还会闲出病来。”牛老叔瞪起眼睛,很不平地说:“你家几时有过闲人?真闹不清你这是图个甚,得了这么大的奖,倒惹下麻烦了。牛由自家喂,牲口大家使。这、这算的哪笔账?”牛老叔本想点拨李顺达,也是出于关心和真诚,时下觉得不必多说了,点到为止。他认为集体主义思想,就是人人为别人着想,那么,谁为自己着想?国家、国家么,没有国,哪有家?所以,牛老叔拥护抗日是坚决的,没半点含糊。反过来说,没有家,哪有国?各个人的家业闹腾得兴兴旺旺,国才昌盛么!

牛老叔念过几天书,从教书先生那里拾来零七八碎的词汇,经常出口成章。在庄稼人堆里,还是有些声望的。他知道顺达这个人心眼好,有什么好事,准会让互助组的人都沾上光。他牛老叔还是老字号的人哩,只会受到照顾!于是,他临走又留下一句话:“明天我牵李顺达互助组田间劳动时合影上大犍牛去试试,碾上两斗糕面。”这回他可不是占便宜,有帮李顺达一个小忙的意思。

第二天,他从吕桂兰手中牵走牛,不一会儿就送回来了。边往新牛圈赶牛,边告诉桂兰:“这牛不能推碾子。牲口也和人一样,各有所能。让关老爷的赤兔马拉车,一样不中用。明年春天,叫它耕地试试吧。”吕桂兰精草精料精心饲养,大犍牛闲了一冬天。次年开春后,宋金山赶上去耕地,工夫不大,又送回来了。这牛不懂得认垄沟走,老把犁拉偏,掉犁头时,也笨得转不过身。让一个人拉着,它还发牛脾气,把半大的孩子甩出老远。

原来政府奖励的这头黄犍牛,是拉车使的,它不会耕地。有人建议把它换一头小母牛,一来可以拉磨,二来也可以下小牛犊。起初李顺达不同意,他总觉得这头大犍牛是政府发的奖品,意义重大,不忍心将它送走。可是白养着也是浪费,不符合发展生产的精神。直到秋后,邻村有人牵着一头小母牛来换大犍牛,还补给一万元边区政府冀南银行发行的钞票,李顺达动心了。太行区行署号召大生产运动,提倡农民发家致富,还提出发家光荣的口号,李顺达响应号召,让大犍牛到别处尽力,重新安排它的工作也许能发挥更大作用,就同意了大犍牛换母牛的事,李顺达和互助组的人协商:“咱们互助组还有几户人家没有牲口,换来这头母牛就归没有牲口的人家饲养,生下第一头小牛是互助组的,生下第二头牛是养牛人自己的,第三头是互助组的,第四头又是养牛人自己的。生四个以后,老牛算是我的,那一万元钱,我留着,我家的母猪下了猪娃后,每户抱一个去喂养。家家喂猪,大家有钱用、有肉吃。”那头大犍牛,明明是边区政府奖给李顺达的,他这是算的一笔什么账呀?咋听咋让人听不明白。仔细品味,人们慢慢琢磨,才明白他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贯彻上级关于发家致富的号召。

见顺达在大大小小的利益面前总是这么让着大家,大家也不大好意思了。这些年顺达家里没小孩子们拖累了,家里劳力多、人又勤快,算是互助组里最富有的一户。他办互助组后总是接济大家,而这牛是奖给顺达的,他却把它如此这般分配,大家还能说什么呢?他是要帮助互助组的家家户户都富起来,这是叫均富吧,李顺达也不会去咬文嚼字,只是想叫大伙都过上好日子。

没有牲口的人家有四户,其中两户属于单身,没有条件喂牛,剩下的两户人家互不相让,都表示接受顺达的安排,要尽力喂好牛。怎么办,李顺达不愿伤任何一个乡亲,只好让他们抓瓦片。大家找来两块瓦,在后面一个涂上黑圈,一个涂上红圈,说定抓住红圈的养牛。

谁也没有意见,问题算是圆满解决了。

互助组的事情一切顺利,李顺达心里十分畅快。

参军路上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消息传到西沟时,人们从沟沟岔岔走出来,有人擂起了锣鼓,人们放眼望去,无论穷人富人都在欢庆这一时刻。李顺达跑到县里买来鞭炮,分给村里的大人和孩子燃放,西沟人过年也没有放过鞭炮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山沟里回响,人们在山坡上欢跳高喊:“我们胜利了,中国胜利了!日本鬼子投降了!”头顶上的天格外晴朗,脚底下的土地格外亲切,地里等待收割的庄稼也在刷刷地摇曳,鼓掌似的庆贺胜利。一张张笑脸流淌着热辣辣的泪水。

李顺达向乡亲们说:“八年抗战是咱们全民的胜利,今后咱们太行区一等劳动英雄李顺达荣获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赠给的奖旗(1944年11月)

要好好闹生产,不再害怕有鬼子来扫荡了。

宋金山问:“劳武结合还要不要?”顺达说:“要啊,甚时候也要练武啊!”不久太行行署发出开展大生产,让农民发家致富的号召。再次授给西沟村“劳武结合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互助组的组员们劲头就像芝麻开花,一节比一节高。也有人期盼着打日本鬼子的亲人早点复员归来,和家人团圆。马机灵找李顺达打听这方面的消息。李顺达在区上开会,他坐在村口等待,想:区上开会,也许就是讲欢迎复员军人的事情。弟弟快回来了,娘成天想着他。他们抗日有功,应该欢迎!

李顺达在区上开会却完全是另一种气氛,另一种心情。这时毛泽东同志还在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阎锡山已经迫不及待地调动两路大军向上党地区进攻。上级给了西沟村一项光荣任务,要动员一批民兵去参加八路军。这个消息一传开,西沟人三个五个一群,十个八个一伙,在议论:“现在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了,怎么还要参军呢?”“是有人要来夺这胜利果实哩!”“是吗?那还行?咱们还支前打过鬼子,胜利果实不能让别人取走。”人们说着都来找村干部报名,要求参加八路军。党支部书记、民兵队长李顺达,在区里开会时,就向领导表了决心,要参加八路军,誓死保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与下山抢桃子的反动派一战到底。

区上的几个武装干部,如张芝槐等,慷慨激昂地传达上级的指示,要动员青年人报名参军。

上级分配给西沟村的名额只有六个,可是报名的人数超过了六十。连十几岁的孩子也围着村干部哭闹,要求参加八路军。尽管李顺达传达开会精神讲得明明白白,还有一些超龄的,或者其他方面不符合上级要求的人,不依不饶要求报名参军。宋金山、王周则、路文全几个人是党员,知道不符合上级的要求,不敢硬闹,可也希望李顺达到区上解释解释,稍微放宽一些条件。

村干部拿不出主意,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上级反映群众的要求,李顺达带着这个意见到区公所。上级了解西沟人民有很高的觉悟,应该让这样的优秀儿女尽可能多一些去参军。因此,决定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西沟村参军的人数不受名额限制。但是条件不能降低。

同类推荐
  • 武则天秘史

    武则天秘史

    上承贞观之治,下起开元盛世。一代女皇,不是不简单,而是了不起!赞叹与诋毁,欣赏与批判,美貌与智慧,疯狂与冷静,谜一样的女子,最冷酷又最温情。悠悠千载无字碑,是非功过任评说。
  • 恩格斯的故事

    恩格斯的故事

    对于广大青年来说,如果我们要想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就必须从红色文化中找寻自己的人生取向和价值坐标,不断地锤炼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路走得更好,让自己的人生更具价值和意义。这是事关青年个人健康成长的大事,也是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大事。编写红色文化书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来说,这个书系是提高包括大学生、青年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在内的青年骨干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生动教材。
  •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本书为傅溪鹏长篇小说章节包括邓小平博浪登山强身记、胡耀邦日行万步的故事、陈老总和小棋手、刘晓庆与她妈的妈妈等。
  •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她终其一生,横空出世地来,旁若无人地活,听天由命地走。她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一生,她说过许多的话,有些被时光淡忘,模糊不清,唯独这句,清醒明透,不离不舍。离世的那一天,她穿着一件赭红色旗袍,这是她留给世人,唯一的念想。她,就是民国奇女子张爱玲。
  • 名师风范:忆黄昆

    名师风范:忆黄昆

    《忆黄昆》生动具体地记录下了黄昆先生的点滴事件,以及作者亲身感受到的黄昆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品德,并且附以大量珍贵的照片。娓娓道来,仿佛黄昆先生的音容笑貌又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而认识这一段历史,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黄昆院士以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而为世人所知,他对固体物理做出了开拓性的重大贡献,在学术上堪称一代宗师,殊不知,黄昆先生也是一位满怀热情、身体力行、卓有成效的优秀教育家,作为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用他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26年(32~58岁)在高等教育战线上为中国培养了一代甚至几代半导体科学技术和研究方面的栋梁之材,使中国的半导体事业能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跟上国际迅猛前进的步伐,站在世界的前列。
热门推荐
  • 戏剧的钟摆

    戏剧的钟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徘徊,如今戏剧的钟摆正从现代一端逐渐摆回传统一端。戏剧界逐步告别了推倒重来的全面创新模式,转而回到了推陈出新的局部创新路径,像金华市婺剧团重排的传统戏《二度梅》,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强调创新而不随意创新,获得了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提名奖,真正做到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这是一个戏剧复兴的喜人征兆。作为观众,我常徘徊于戏剧艺术殿堂的门外,既未登堂,更未入室,有时通过门缝窥见里面的一点风景,不免有隔靴搔痒之嫌。
  • 婢女有喜

    婢女有喜

    刚出生没了母亲,七岁时没了父亲。唯一的亲叔叔是个妻管严,对她不闻不问。恶婶婶对她百般挑剔,千般不满,最后一两银子将她卖进楚府做婢女。幸好遇到个傲娇又护短的少爷,欢欢喜喜的开启了小婢女的生涯。哪曾想,少爷有个亲亲表妹,面善心恶,处处对她下死手。一退再退,无路可退,真以为她没脾气吗?她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小婢女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 桃花难剪,夫君请矜持

    桃花难剪,夫君请矜持

    以吾之名,冠汝之姓,即日起你便唤作苏七夜。苏扶桑(紫苏)她只想伴他一世,却亲手将他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紫苏紫苏,如今你是天下的神女紫苏,却再也不是我的阿苏了。—七夜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最终,是谁应了谁的劫又成了谁的执念?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美术与绘画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世界美术与绘画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京华人生

    京华人生

    来自不同空间的两缕灵魂,相遇并一起生活,性格上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摩擦,最后成为这世上最亲密又最奇妙的存在。我把我的姓氏给予你,从此你将冠上“代”这个姓氏,请称呼我为华少,因为我是代京华。我继承你的姓氏,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就是你,你就是我,请称呼我为代爷。华少:我是一个富家公子哥,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花花公子,但因为家世和父亲的关系,这个梦想总是遥遥无期。代爷:前世的我,遭到亲人的离弃,如今的我,因前世的关系,明白权利的重要性,此生,只为追逐权势。
  • 魔尊降世:废材逆天三小姐

    魔尊降世:废材逆天三小姐

    (已完结)她,欧阳世家三小姐,玄天大陆最有名的废物,遭嫡姐和未婚夫诬陷毁清白,命悬黄泉。她,万千年前魔界至尊,叱咤风云,所向披靡,大战天帝被封印凤凰山,苏醒之日撕裂时空,一朝穿越,换身欧阳家三小姐.废材变天才,一挥手一票男友,只是什么时候惹了这么一个男人!娘子,本尊就是你的人了,可要负责哦。这丫从哪里冒出来的,虽然长得帅点,算个美男吧!可似乎不太适合她胃口,被他直接扛回家造猴子,皆大欢喜。特地创了一个小小的群,有意者来:364671033^_^
  • 王者之传承

    王者之传承

    失去了记忆的铠从沙漠走出,开启了一段寻找记忆的旅程。
  • American Literary Centers

    American Literary Cen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出东方

    龙出东方

    诡异的亚特兰蒂斯,真有所罗门神殿吗?传说中的瑶池仙境,是否真的暗藏着长生不老的秘密?出身平凡的东方少年,能找到自己的身世之谜吗?寻找身世之谜的经历,也是鱼化龙的蜕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