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0400000046

第46章 农业学大寨(2)

路文全用激情的声调说:“不能背包袱!那些锦旗、奖状,放着当个纪念品还行,背到身上做甚哩!什么时候,也不能骄傲、自满!”说到这里,路文全提高了嗓门,“毛主席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话说得真好,多会儿也要记住这话!”张俊虎坐在李顺达的身边,昂起头,挺着胸。黑里透红的脸盘上,一副年轻又沉着的表情。他担任社干部已经九年了,在各项工作中,俊虎冲锋在前,表现了一个年轻共产党员的朝气蓬勃的斗志。可是,当前的斗争跟过去不一样,既不是阶级敌人破坏捣乱,也不是有人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自己的同志背上了包袱,在革命道路上迈不开脚步!嗨,这是个什么样的包袱啊,听了老李的发言,俊虎才明白了。它提出了像西沟这样一个老先进单位还要不要学大寨,要不要继续前进的大问题。想到这里,俊虎心里的话就像打开闸门的水,一个劲往出涌,他霍地站了起来,用洪亮的嗓门说道:“毛主席发表号召农业学大寨,咱们要立即行动。在几十年前,西沟民众在李顺达同志带领下,是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办起了互助组,几十年以后,西沟民众照样听毛主席的话!老先进单位,更要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咱们西沟民众用什么行动回答?”“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向大寨学习!”说话的是王周则。听得出,周则的心情也很激动。第二天,在分组讨论会上,大家围绕着西沟学大寨的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参观人除了本大队的干部、社员外,还有少数县、社干部。西沟学大寨的问题,也使县委、公社的同志担着一份心。

张俊虎从李顺达家里出来,把几个到西沟参观的客人送到了李顺达家,听老李介绍西沟建设山区的经验,俊虎安排好这项工作,就急急忙忙去参加小组讨论会,在办公室外面,就听到了一片吵嚷声。

“人家大寨的亩产量达到了七百七十四斤,西沟学大寨,产量上不去,不是件小事!”“西沟的土地本来就少,果木林还占了不少地,这种地虽然说能间种庄稼,只能种谷子、豆子,这些矮秆作物产量那么低。如果种玉茭、高粱,产量能上去,可是,这些高秆作物影响果树结果,不能种!”“其实,果园里间作的那点庄稼,就不应该计算产量。”“说得对,有道理!”张俊虎听到这里,一步跨进了开会的办公室,讨论在继续进行。

“要提高产量,就该种点好地。山上那些三类小坡地,路远,土质又差,误了工,收不下多少粮食,不如干脆种了党参!”“对了,甩掉这些拉腿地,省下工夫好作务一、二类地、不愁产量上不去!”张俊虎听着这几个人的发言,心里暗暗思量,这些话很有道理,但怕是拿不到桌面上来议论,现在干什么都是高谈阔论,动不动就是两条路线的斗争。何况学大寨,不仅仅是向大寨的产量看齐。

俊虎听了一番大家的发言,准备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人见他要说话,就先向他打招呼:“俊虎,你对我们刚才说的那些意见,有什么看法?你先说说。”“我反对你们的意见,什么果园不计产,甩掉三类地,都是歪点子!想不流大汗,轻轻就把产量抬上去,这根本不是学大寨。”张俊虎刚说完话,李顺达走进了会场。俊虎问他:“客人呢,走了?”李顺达朝着大家回答:“走了,到羊井底参观去了,说过几天还要来。我对他们说,西沟大队遇到大问题了,有的干部骄傲自满,背上了先进的包袱,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迈不开步子,这两天正忙着放包袱哩。”旁听的马机灵听顺达说把背包袱的问题向参观的客人作了介绍,就像火烧了眉毛似的着急:“啊呀,顺达,你错了!人家到西沟来参观,是学习先进经验的,你给人家介绍西沟干部背包袱,给自己抹黑,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顺达还没来得及说话,俊虎抢先发了言:“你的意见不对,家丑不可外扬是旧社会的话。我们的家丑应该外扬,把错误缺点宣传出去,叫别人帮助咱们改进,这是完全应该的。如果今天还有客人来参观,我觉得应该把今天会上提出的两个措施,什么果园庄稼不计产量、甩掉三类地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想法,原原本本向客人们介绍,让外面的同志了解西沟存在的错误思想。”李顺达听了俊虎的话,又是高兴又是惊讶,经过多年的锻炼,俊虎是非观念明确,觉悟高了。俊虎不讲私人情面,哪怕是领导干部说了错话、办了错事,他也毫不留情地给提出来。惊的是,俊虎的话里提到的两个措施,是怎么一回事哩?有个干部知道李顺达一定想弄清这两个措施,于是怀着侥幸的心理,想说服李顺达赞同他们的意见。他站起来:“是这样的,老李,我们认为西沟学大寨,产量上不去不是件小事。千不该、万不该是不应该在河滩里种苹果树,占了好地,如今把苹果树刨掉,上级不会同意。”“我就不同意,为什么要刨果树,以农业为主,果木也该发展么!”顺达插了一句话。

“对,对,你也不会同意,我们不打算这样做。所以,我们提出两项措施,一是果园不计产量,二是把三类地改种党参。这样一来,咱们省下往远坡地送粪担水的工夫,集中精力种好一、二类地,保证提高产量。这样做用不了多长时间,咱西沟能保证提高产量,赶上大寨。”李顺达听着他的谈话,问道:“同意这种意见的有多少人?”“有好几个人,咱们县的一个县长也同意我们的意见。”李顺达不再吭声,开始思考起来:用缩小耕地面积的做法,来提高亩产量,这哪里是学先进,明摆着是办假事哩。

他想起1958年,那年全国大跃进,庄稼长得特别好。从上边来了个干部,鼓动干部社员搞浮夸。一个劲出点子,要李顺达虚报粮食产量,说什么这样的庄稼,一亩地能打五千斤。李顺达老老实实地说:

“哪能有那么多,连上秆秆也够不上五千斤。”你猜那个干部怎么说,他在李顺达耳边嘀咕:“只有报上五千斤,才能保住劳动模范的称号。”这一来,可把李顺达气坏了,脸色铁青的说:“我一辈子没有说过假话,劳动模范的称号不是说假话骗来的!农民种庄稼,下多少种子上多少肥,秋后能打多少斤,大伙的心里都有杆秤,谁也哄不了谁!对党和毛主席、对群众,我们多会儿也要忠诚老实……”李顺达坚持不搞这种浮夸与虚报,事隔多年,怎么又有人出了办假事的点子?看来有人就是爱听假话,假话开口即来,说得轻松,听的欢喜,也能满足一些人虚荣心理的需要,但老百姓却让这些假话糊弄得对上级失去了信心。这还了得吗?

李顺达想: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咱西沟要闻风而动。但怎么个学法?还得认真思谋,现在报纸上整天都在讲路线、方向问题,怎么做才能不犯路线与方向错误呢?

李顺达沉默了好大一会儿,会场上的空气有些紧张。大家都想了解,老李是什么态度。那几个提措施的人还在交头接耳,是想进一步说服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

李顺达离开了座位,走了几步,开始说话了:“我不同意你们的措施,根本不能同意!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两个措施?会有人说,我们想叫产量上去。咱们常说山上的松柏树长得太慢,为了叫它们长得快,把树苗往高里拔,行不行?不行!谁也知道不行,那是哄自己哩。

毛主席号召我们学大寨,是让我们做假事吗?”大家窃窃私议了一番后,李顺达接着往下说:“产量不是靠缩小耕地面积提高的,应该是靠科学种地的办法干出来的。不能让办假事的错误思想败坏了先进单位的声誉。”李顺达说完话,会场里静悄悄的,提措施的那几个同志不安了。

其中的一个人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说:“我是感到,西沟这个先进单位不能落后,所以———”“所以出了这么个歪点子——果园庄稼不计产量!”不知道谁给把他的话点明了。

一位老互助组组员把头上的包头手巾扯下来,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站起来说:“我认为,这是一种保先进的思想,咱西沟从1943年成立李顺达互助组到现在,一直是先进单位,这不假,咱们自己走过的路都记得,经历了多少斗争,先进不是保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张俊虎心里也很激动,他同意老同志的意见,但是他还想说几句:“干革命,不想经过流血流汗,而想去投机取巧,以便弄上个先进的称号,那是欺骗行为,咱们西沟的群众过去没干过,今后也决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同志们的发言,使李顺达看到西沟人和自己一样是实打实的,他们是一心想跟着毛主席、共产党走,形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革命不断发展,究竟该怎么干,有时就不大明确。他语重心长地说:

“同志们啊,我李顺达一辈子见不得说假话、办假事的人。如果我们确实落后了,我这劳动模范可以不当,假话不可以说,假事不能做,我多会儿也是那句老话:跟共产党干革命,就得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顺达望着墙上挂满了的锦旗、奖状,又看看同志们激动的面孔,说:“过去,我们给党和人民做过一点贡献,党和人民给了我们很大荣誉,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现在,锦旗、奖状多得没处挂了,这是事实,但是,我们要懂得,锦旗、奖状愈多,咱们肩上的担子愈重。它鼓励我们要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绝不可以把成堆的锦旗当成包袱背在身上啊!”李顺达说着话,屋子里静悄悄的。有人低下头,有人在仔细捉摸这些话的分量,停了片刻,李顺达说:“在革命的道路上,我们的责任是不断地为人民做出新贡献,过去,做了一些成绩,是应该的,不能摆老资格,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先进人物、先进单位越来越多,比老根据地时候多得多哩,咱们西沟的群众要好好向先进的同志学习。不管咱们先进历史多长,资格多老,在成千上万的先进单位面前,西沟是个小学生,我现在建议:把咱们西沟的锦旗、奖状从墙上摘下来,收起来,咱们西沟要从头开始!”西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就从摘锦旗、奖状开始,迈出了新的步子。但很快他们发现实事求是,不说假话、不干假事是那么艰难。

学大寨

在土地金贵的山区种庄稼,要提高粮食产量,就得从两个题目上做文章,一个是干河滩上造地,另一个是改造三类地。

三类地被当地群众称为狼不吃的地。这种地里尽是石头子儿,那是山洪暴发时从山上冲刷下来的,日久天长,越积越厚。过去,地主老财就是将这狼不吃的三类地租给佃农,由于石头子儿多,野草籽比庄稼容易找到藏身处,结果野草长得比庄稼还旺,地主老财打地边路过便嘲笑说:“人没福,地生赖,小叶渠渠刺蒺菜。”经过农业合作化,再到公社化。社员们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小叶渠渠菜连根刨掉了。但是,庄稼还很黄,就像生了病一样,没精打采。

因为,地里石头子儿太多,既不能保持水分,又不能输送养料,庄稼哪有劲往高处长?

自从有人提出要甩掉拉腿的三类地以后,李顺达的心就隐隐作疼,他想:三类地大部分是山坡地,地块小,石头多,土层薄,长不出好庄稼,这是实情。说它是拉腿地要甩掉,这万万不能!西沟老一辈的贫下中农都清楚,在过去,一类、二类好地都是地主老财们霸占着,唯有这狼不吃的三类地才轮着贫下中农耕种,现在要甩掉三类地,那是甩掉了贫下中农的地,是忘记了过去!从感情上也接受不了。再说,以前西沟的石头山上没有树,河滩里没有果园和庄稼地,当时看来既荒凉又贫穷,你能甩掉这些吗?甩掉了过去的荒山、干河滩,又哪里来的万亩林山、千亩果园和几百亩人造地呢?这是西沟建设的远景,会慢慢变成现实。李顺达一边想,一边扛了把镢头往地里走。他走到了一块三类地,低头看去,地面小的石子儿像玉茭颗,大的像核桃。他抡起镢头刨了一大堆,石头和土拌在一起,他蹲下身子拣石头子儿,这样一个一个地拣,要花费大量时间哩,建设山区,就得下大工夫,已经干了二十多年,流了多半辈子汗水哩,能说是干到了头、流够了汗吗?没有!远没有!甩掉三类地的说法,表现了一种松劲情绪和懦夫懒汉的思想,这种情绪和思想,是建设山区的拦路虎啊!

李顺达从地里往南赛村走,他来到俊虎家。俊虎坐在小凳子上吃饭,却目不转睛地望着炕上的一本书,李顺达进了家,走到俊虎的背后站着,俊虎全然没发觉。李顺达已经看清楚了,俊虎正在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那年头时兴带着问题学毛著。李顺达了解,俊虎总是挤时间学习毛主席著作,看他学得多么专心啊!顺达觉得年轻人就是不一样。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两千年前的《诗经》,在开篇就为我们描述了男女相恋。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那些才子佳人的相知与相守的感人轶事!其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坚守,陆游与唐婉的凄美,无不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人!古人读书的最好境遇或许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而茫茫凡尘能有一位红颜知己可谓人生之幸事!
  •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

    毛泽东同志是位伟人,他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汲取中国文化中的精髓,从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寻找革命的力量,从自己的不断思索中摸索前进的方向,从中外博大的教育理论中吸收营养,勤思考、勤实践。正是因为他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奉献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去,所以才会对中国革命的道路有着正确而深刻的理解。
  • 日本首相评传

    日本首相评传

    每一个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本书将为你揭示日本首相的故事。
  • 一代兵圣:韩信

    一代兵圣:韩信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一代兵圣:韩信》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一代兵圣韩信传奇的一生。
  • 奥普拉魅力养成日记

    奥普拉魅力养成日记

    奥普拉·温弗瑞,一位美国尽人皆知的人物,一位打动人心的“脱口秀女王”,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传奇人生的美国黑人女性。她出身平凡却凭借着非凡的个人魅力,在访谈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了美国和世界亿万电视观众的心。人们崇拜她,不仅因为她的身价高达24亿美元,更因为她的努力,她的不屈,她独一无二的个性魅力!《奥普拉魅力养成日记》结合奥普拉的传奇经历,将她的智慧呈现给广大女性朋友,帮助大家找回失去的信心,重塑完整的自我,活出属于自己的全新的人生。
热门推荐
  • 读孙子兵法学做人做事

    读孙子兵法学做人做事

    你想学到《孙子兵法》中做人做事的成功之道吗?本书结合《孙子兵法》,融入现代处世技巧,全面揭示了做人做事的密码,剖析了聪明人做人做事的准则。相信你一定会从中受益,把书中的技巧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更好地把握人生的主动,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加扎实,更加稳健,造就自己辉煌的人生。
  • 道梦问仙

    道梦问仙

    一缕变数,少年离家远行,而后人世沉浮......究竟谁能杀出重围,谁能破而后立,谁能掌控沉浮?少年踏先贤前路,破开武道绝境,寻觅争鸣大世的大道之音,成就不灭神魂,铸不朽丰碑。对峙苍天,何人问仙?
  • 生命的灯光

    生命的灯光

    这是一部跨越30年历史的长篇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也是一部与时代变迁密切相连的家族史。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山东济南,在新时代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城市工人家庭赵今时一家三代人,正面临着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重建。在创业、励志、奋斗中他们执着追求着更加美好的生活,他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划出不同的亲情、友情、爱情交织的生命轨迹。当他们各自走过30年,才发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于是他们又开始努力调整自己人生的方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死钥匙

    死钥匙

    D.M.普利的惊艳处女成名之作,一炮而红,荣膺诸多大奖!克利夫兰第一银行,这座被完整保留的废弃建筑物,二十年来竟然隐藏着惊人的秘密。1978年,随着几个职员的突然失踪以及银行收到欺诈指控,“恐慌”的银行投资者们连夜出售了克利夫兰市这间最大的银行,并对顾客和银行职员封锁了消息,同时还“成功”地阻挠了一触即发的联邦调查。在这一系列的混乱局势中,保险库的钥匙却不翼而飞了。真相被尘封在这废楼中,直到二十年后,年轻的建筑工程师艾丽丝的到来……她无意间发现一个小隔间中出现的异象,由此被强烈的好奇指使,一步一步揭开了肮脏的历史。越来越多令人不安的线索出现,艾丽丝似乎跟着一道过去的影子走进了漩涡的中心——她很快意识到为了搞清这个神秘诡异的事件,将要付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代价……
  • 大家小书:史学遗产六讲

    大家小书:史学遗产六讲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著述。作品论述了历史观点、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历史文学等几个方面的优秀遗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这些遗产,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史学在社会中的作用,总结中国史学发展的规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掌故演义(残缺本)

    掌故演义(残缺本)

    清代小说《掌故演义》七回。小说从明末写起。朱明王朝日薄西山,海内大乱,山陕地区出了两人造反。一个李自成,一个张献忠。不仅内乱四起,而且外患迭连。最使明廷头痛的是东北满族的侵扰,最终导致萨尔浒明军的惨败。展现了历史风云,值得阅读。
  • 陆心匪石

    陆心匪石

    赵九宫自认为自己和陆挚条件是非常相配的,同样的家世,同样出色的容貌,同样名校毕业,同样是家族产业的唯一继承人,多么完美匹配的条件,只除了:她有一条尾巴。而当他们家想把狗女儿(强行)许配给最出色的青年领军人物陆挚的时候,发现陆挚竟然有女朋友了,并且是以结婚为前提在交往,最重要的是,比赵九宫美,比赵九宫有气质,比赵九宫……更像正常人。赵九宫的大尾巴无意中被人拍到传到了网上,赵九宫得到了科研人士的注意,就在她以为自己会被抓走杀掉的时候,那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男人出现了:“我们结婚能够帮你挡掉很多麻烦,你考虑一下?”
  • 人生总会有办法:用黄金思维解决难题

    人生总会有办法:用黄金思维解决难题

    思维控制了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不同的思维会产生不同的观念和态度,不同的观念和态度产生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产生不同的结果。做任何事情,如果缺乏良好的思维,就会自塞闭路,障碍重重,非但难以解决问题,而且还会使事情变得愈加复杂。只有具有良好的思维,才能化解生活的难题,收获理想的硕果。正确的思维是开拓成功道路的重要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