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1100000015

第15章 读城记(2)

的确,无论从哪方面说,武汉都是一个矛盾体。它甚至无法说是“一个”城市或“一座”城市,因为它实际上是“三座”城市——武昌、汉口、汉阳。三城合而为一,这在世界范围内,恐怕也属罕见。而特快列车在一市之中要停两次,恐怕也只有武汉一例。这曾经是武汉人引以为自豪的一件事,并认为据此便足以和其他城市“比阔”。事实上武汉也是中国少有的特大城市之一,它是上海以外又一个曾经被冠以“大”字的城市。“保卫大武汉”,就是抗战时期一个极为响亮的口号。可惜,“大武汉”似乎并未干出无愧于这一称号的“大事业”。不要说远远比不上北京、上海,便是较之那个比它边远比它小的广州,也差得很远,甚至在省会城市中,也不算出色。除了街道脏乱和服务态度恶劣夕卜,在全国各类“排行榜”上,它都难列榜首。这使武汉人极为恼火,甚至怨天怨地、骂爹骂娘,把一肚子气,都出在他们的市长或外地来的顾客头上。无疑,武汉不该是这样。它原本是要当“老大”的。

一 差一点成为首都

武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具有这样地理优势的城市,原本是该当首都的。

《吕氏春秋》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如果不是用纯地理的而是用文化的,或者地理加文化的观点来看问题,那么,这个“天下之中”,就该是武汉(从纯地理的角度看则是兰州,所以也有主张迁都兰州者),而不是北京。无论从地理上看,还是从文化上看,北京都很难说是中国的中心。它偏在所谓“十八行省”的东北一隅,远离富庶的南方经济区,对于需要严加防守的东海、南海、西北、西南又鞭长莫及。无论从政治(统领控制)、经济(赋税贸易)、文化(传播交流)哪方面看,定都北京,都不怎么方便。唯一的好处似乎是相对安全,但也未必。一旦“拱卫京畿”的天津卫失守,皇上和老佛爷也只好赶忙到西边去打猎(当时把光绪和慈禧的仓皇出逃称为“两宫西狩”)。看来,元、明、清三朝的定都北京,都多少有点“欠妥”。然而元主清帝系从关外而入主中原者,北京更接近他们民族的发祥地,而明成祖朱棣的封地原本就是北京。他们的定都北京,可以说是理所当然。何况北京也有北京的优势。它“北枕居庸,西恃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在这里可以遥控东北,兼顾大漠,独开南面,以朝万国,确实是理想的帝都。新中国的定都北京当然经过了周密的考虑,而武汉也曾经是北京、南京之外的首选。南京的落选自不难理解,而北京的当选也在情理之中——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只有北京才“最像首都”。定都北京,至少是顺应民心的。至于定都北京后的种种不便,则为当时人们始料所不及。现在,这种种不便随着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已越来越明显。于是,迁都的问题,也就开始不断地被人提起。

武汉就没有那么多麻烦。

除了“不像首都”外,武汉的条件确实要好得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是真正的“国之中”。中国最主要的省份和城市,全都在它周围。南有湖南、江西,北有河南、陕西,东有安徽,西有四川,此为接壤之省份,而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贵州甚至甘肃,距离亦都不远,则“十八行省”得其大半矣。从武汉北上京津,南下广州,西去成都,东至上海,大体上距离相等。到长沙、南昌、合肥、南京、杭州、郑州则更近。何况,武汉的交通又是何等便利!扬子江和京广线这两条中国交通的主动脉在这里交汇,“九省通衢”的武汉占尽了地利。东去江浙,南下广州,不难走向世界;北上太原,西入川滇,亦可躲避国难。正所谓“进可攻,退可守”,无论制内御外,都长袖善舞,游刃有余。

其实,从地理地形上看,武汉也未必“不像首都”。“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毛泽东这两句词,写尽了大武汉吞吐山河的气势。有此气势的城市在中国并不太多。郑州太开阔,成都太封闭,而杭州又太秀气。南昌、长沙、合肥也气象平平,深入腹地或偏于一隅的贵阳、昆明、兰州、太原、济南、福州更难有提纲挈领、睥睨天下的气势。然而武汉却有。大江东去,两山雄踞,虽不及北京的山川拱卫,南京的虎踞龙盘,却也龟盘蛇息,得“玄武之象”。“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这种雄浑气象,不也天下少有、他处罕见吗?总之,由于武汉地处华中,也许无法成为“坐北朝南”的帝都,却未必不能做新中国的首都。不要说它那“九省通衢”的交通便利更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包括政令通达和调兵遣将),至少也不会像北京那样发生水资源危机,要兴修“引滦入京”的大工程。

所谓武汉“不像首都”,一个重要的原因,大约就是它那三镇鼎立的格局。

在传统的观念看来,首都应该是中心,应该像北京那样,呈中心向外辐射状。如果像武汉那样三镇鼎立,岂非暗示着“分裂”?此为大不吉利。其实,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这种格局,才是首都的理想状态。综观世界各国,首都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无非两大类型。一种是单纯型的,即政治中心与经济、文化中心疏离,如美国首都华盛顿、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另一种则是复合型或综合型的,即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或政治中心与经济、文化中心相重叠,如日本首都东京、法国首都巴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意大利首都罗马、埃及首都开罗。如果选择前一种类型,自不妨另选区位适中、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而又易于重新规划建设的小城。如果选择后一种类型,则武汉实为首选之地。以武汉为首都,可以将工商业基础较好的汉口发展为经济中心,将文教业基础较好的武昌发展为文化中心,而在原先基础较为薄弱、易于重新规划的汉阳建设政治中心。三个中心,同在一市而分居三镇,既可以相互支持、补充,又不会相互干扰、牵制,岂非“多样统一”,合乎“中和之美”?

何况武汉还有那么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决非那些干巴巴、光秃秃的工业、商业城市可比。东湖秀色,珞珈青峦,琴台遗韵,红楼倩影,既有历史遗产,又有革命传统。登黄鹤楼远眺,江城景色一览无遗。晴川阁下,新枝历历;鹦鹉洲上,芳草萋萋。一桥飞架南北,三镇通达东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紫气南来,云集了四海英雄豪杰。登此楼,观此景,你会感叹:江流浩荡,大地葱茏,湖山俊秀,人文斐然,天下之美,尽在于此矣!

武汉,的确是地灵人杰的地方。

武汉的文化地位也不一般。

从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大略可以分为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两大系统。北方文化又称中原文化,细说则有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秦晋文化等。再往远说,还应该包括西域文化、蒙古文化、清文化。南方文化则包括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岭南文化、滇黔文化和闽台文化等。其中,影响最大者,也就是中原、荆楚、吴越、巴蜀。这四大文化,气质不同,风格各异,精神有别,既对峙冲突,又渗透交融。武汉恰恰是东西南北四大文化风云际会的交锋点。一方面,它是由长江连接贯通的荆楚、吴越、巴蜀三大文化的中间地段;另一方面,它又是南方文化“北伐”的先头部队和接受北方文化的先开之门。不难想象,武汉一旦获得了北京那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广纳精英人才的文化特权,也一定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气势恢弘的崭新文化。

事实上,武汉文化早就不是纯粹的荆楚文化。它已经具有某种综合、融合的性质。有一个笑话也许能说明这一点。这笑话是武汉人说的。他们说,就像武汉本来要定为首都一样,武汉话本来也是要定为普通话的。道理也很简单:中国人是“汉人”。“汉人”不说“汉话”,说什么?这话的可笑之处,在于把“武汉话”简化为“汉话”,又把“汉话”等同于“汉语”。不过武汉人并不把它当笑话讲,我们也不把它当笑话听。因为武汉话确实有点“普通话”的意味。它是北方语系,南方口音,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共同特征,而且很容易向北方方言过渡(汉剧极其接近京剧就是证明),除不太好听外,定为普通话,也没有什么不妥。

看来,武汉还真有资格当首都。

可惜,历史好像不太喜欢武汉。

事实上,武汉曾经好几次差一点就当成了首都,至少曾短时间地当过首都。第一次大概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打算迁都武昌,却遭到臣民们的反对,道是“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结果,弄得武汉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就只有一样“武昌鱼”可以称道,而且还不如人家的“建业水”。更何况,那“武昌”还不是这“武昌”(孙权拟迁都者乃湖北鄂城)。1926年,北伐军攻克江夏,改江夏县为汉口市,随后中央政府即由广州迁都武汉,武汉成为首善之区。

1927年,宁汉分裂,汪精卫在武汉和蒋介石唱对台戏,可惜并未弄成气候,南京独占鳌头,而武汉仅仅只弄到了一个“特别市”的头衔。抗战期间,武汉又曾当了几天战时首都。然而武汉很快就失守,重庆成了陪都。南京、重庆和武汉同饮一江水,结果人家一个当了首都,一个当了陪都,只有武汉夹在当中,两头不沾边,实在够窝囊的了。

武汉,可以说是“得天独厚,运气不佳”。

甚至直到现在,武汉的“运气”仍不能说是很好。历史没有给它很好的机遇,它自己似乎也没有很好的作为。当广州和珠江三角洲迅速崛起,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文化北伐”时,它瞻前顾后(看北京,看广州);当上海以浦东开发为契机,成为长江流域经济建设的“龙头老大”,而重庆也在一夜之间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时,它东张西望(看上海,看重庆)。它看到了什么呢?它看到东(上海)南(广州)西(重庆)北(北京)都在发展,而自己夹在当中,却大大落伍。有着辛亥首义之功的武汉,有着能当首都条件的大武汉,现在却只有一个“大而无当”的大城市框架,而且“高不成,低不就”,既大不起来,又小不下去。

也许,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武汉人就不该抱怨运气,也不该埋怨别人,而该好好想想自己了。

二 武汉人的性格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武汉人的名声似乎不好。

不过,武汉人的名声不好,又不同于上海人。上海人名声不好,是因为他们自视太高,看不起人;武汉人名声不好,则是因为他们火气太大,喜欢骂人。

的确,武汉人骂人的“水平”,大概算得上全国第一。民谣里就有“武汉人什么娘都敢骂”这一句。武汉市的“市骂”很多,最常用和最通用的主要是“婊子养的”,使用频率比咱们的“国骂”(他妈的)还高。武汉并非中国妓女集中的地方,不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婊子养的”?其实,这句话,有时也不一定是骂人,只不过是表示一种语气,甚或只是一种习惯用语,什么意思也没有。比方说,当妈妈的有时也会对子女说:“你个婊子养的”;或者说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会说“他个婊子养的”。如果认真算来,岂非自己骂自己?不过武汉人既然“什么娘都敢骂”,当然也就敢骂自己的娘。一个连自己的娘都敢骂的人,当然也就所向无敌,没人敢惹。这就和上海人很有些不一样。上海人是“派头大,胆子小”。平常没事的时候,他们一副“高等华人”的派头,不把外地人放在眼里,一旦外地人凶起来,“乖乖隆地洞”,立刻就“退兵三舍”,声明“君子动口,不好动手的喏”。武汉人可没有这么“温良恭俭让”。他们不但敢“动口”,而且也敢“动手”。武汉人到上海,看上海人吵架,常常会不耐烦:“个婊子养的,吵半天了,还不动手!”的确,武汉人的敢动手,也是全国有名(但仍逊于辽宁人)。“文革”中,他们可是连江青的特使都打了。因此,正如“全国都有点讨厌上海人”(但不害怕),全国也都有点害怕武汉人(但不讨厌)。讨厌而不害怕,所以讽刺上海人的笑话小品不少;害怕而不讨厌,所以讽刺武汉人的笑话小品不多,尽管背地里也不少嘀咕,颇有些微词。

其实,武汉人不但火气大,而且“礼性”也大。武汉人说话,一般都会尊称对方为“您家”(吵架时例外),相当于北京人的“您”,实际上也是“您”字的音变,读作niǎ,和mín非常接近(武汉话之属于北方语系,此即证明)。同样,一句话说完,也总要带一个“您家”,作为结尾的语气并表示尊敬,也相当于北京人的“您哪”。不过,在北京人那里,“您”是“您”,“您哪”是“您哪”,而武汉人则不论是“您”还是“您哪”,通通都是“您家”。结果就闹出这样的笑话来。一个武汉人问:“您家屋里的猪养得好肥呀,么时候杀您家?”对方答:“明儿杀您家。”两个人都很客气、讲礼,但结果却好像两个人都挨了骂。

同类推荐
  •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本书是余秋雨“封笔”5年来出版的首部新书。在书中余秋雨一改以前学者身份,以老师的角色和十余名北大学子“课堂互动”来对话中国文化,并对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进行了新型的解读。业内人士称,该书也开启了中国文坛“散文式”文化通史的先河。
  • 菊与刀

    菊与刀

    读《菊与刀》,可以让你全面精确地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一些奇怪的行为。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会取得成功?日本人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他们是如何在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人为何彬彬有礼而又倨傲蛮横?为何严谨恭顺而又放荡恣肆?为何顽固守旧而又勇于改革?他们为何既可以为天皇和国家剖腹又为何迅速停止抵抗成了美国的小弟?读《菊与刀》,还可以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和我们自己。无论怎么说,日本文化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对于传统的感情和态度与同样处于新旧、东西、文化冲突的中国人有着相似的情绪,而日本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传统的?他们坚决捍卫的是什么?毫无顾忌地抛弃的又是什么?他们接受西方的是什么?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古人认为声音是圣洁的,音乐可以洁净人的思想、灵魂,创作和谐的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就是指分别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八类乐器。中国古人是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无数古人卓越智慧的乐器,在历史的深处。
  • 美国为什么与众不同

    美国为什么与众不同

    本书对什么是美国、美国人、美国经济、美国政治、美国文化做出了独到的界定,论述了美国的立国观念、兴国基础、治国原则、强国核心、走向世界、溶解全球等基本理念,揭示了美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其管理战略的必然性,从美国社会争论及其矛盾中,预示了世界的未来将由美中两大经济循环体左右的格局。本书的特点有三:一是从人们熟悉的现象中,分析美国社会的背后动因,提出了环境、种族、理念、战略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二是把美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提出了富国、强国、融合、活力的统一联系;三是站在战略高度,提出了“自然祖国”、“两个美国”、“经济地理环境论”、“经济双重性”、“三层分配”、“主权资本”、“两种平等”、“自由三重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新观念。
  • 松帕敏和嘎西娜: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松帕敏和嘎西娜: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流传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古老的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共计1600行。勐藏巴仁慈的国王松帕敏统治着亿万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王后噶西娜是国家里最美最温柔的女人,她为松帕敏生下了两个聪明可爱的王子宰阿兴和宰阿滇。但是宫廷内酝酿着巨大的阴谋,王叔召刚反叛,最终松帕敏携带全家出走,将正位让给篡权的王叔召刚,避免了百姓因宫廷政变带来的战争灾难。但途中他们又遭遇王后被船队强盗劫持,俩王子失踪,松帕敏成为勐西娜国家新王,母子团聚等种种曲折,当松帕敏得知百姓在召刚的奴役下,生活非常痛苦,他又率领象队打回去,为百姓除掉暴君。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燕都行

    燕都行

    在花一般的年纪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不是谈情说爱,也该闯点名堂出来。可是巫马裕凡却不一样,别人谈情说爱功成名就的时候她被关在巫山谷,别人谈婚论嫁儿女成群的时候她被关在巫山谷,别人谋利江山欲改朝换代的时候她被关在巫山谷,别人能做的一切她都不能,因为她是珍贵罕见的御灵师,从及笄那天起,她注定跟常人不一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浴血逃兵

    浴血逃兵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儿女们拼尽最后一滴血,誓死捍卫着民族的尊严,在这场席卷整个中华大地的战争中,逃兵的墓志铭应该是贪生怕死,可是这个逃兵,却一步步从血水中杀了出来,是什么让他无所畏惧,是荣誉?是金钱?还是心中的那份坚守?
  • 娇妻太彪悍,总裁不好惹!

    娇妻太彪悍,总裁不好惹!

    全本完,简介无能,宠文阿!他是她眼中的花花公子,她是他眼中的极品小辣椒!初次见面,他正为摆脱难缠的相亲对象而头疼,她不明所以二话不说上来狠狠的甩了他一巴掌,骂他负心汉!再相见,他是她的顶头上司,为了丰厚的薪资待遇她极力隐忍,还是在他的一再咄咄逼人下,凶悍的如母老虎般原形毕露!***一次协议,她化身成他的豪门女友,自此开始了婆婆嫌弃,情敌挑衅的豪门家斗,每天上演着一系列的喜怒哀乐情景剧!然而,就在两人感情甜如蜜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次车祸到底是人为还是意外,再相见她已经忘记了他,他们的命运又会怎样?
  • 龟龄老人邱

    龟龄老人邱

    李约热本名吴小刚,主要作品有《涂满油漆的村庄》《青牛》《李壮回家》等,作品曾获《小说选刊》奖,《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等。现供职于广西文学杂志社,系“八桂学者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创作岗”团队成员。邱一声是我们野马镇年纪最长的老人,70岁的时候,他的儿子阿牛跌河死了,从那时起他开始失忆。野马镇的人喜欢跟他对话,他们问他今年高寿,他永远都这么回答:今年70。他因长命而受人尊敬。他不知道自己的岁数,他的岁数,由像我这样衣食无忧,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惦记着。他每活过一年,我就在心里说,邱一声又长了一岁。
  • 狼烟起胭脂灭

    狼烟起胭脂灭

    四国共存的战争之巅,执剑,旋身,回首,目光所及,狼烟四起,那一抹胭脂般的薄媚血色,紧锁住他们的眼睛……她是胭脂,铁血般冷烈的女子,且歌、且叹、且悲、且怜!流浪沧桑的烈皇,予她相扶相伴之爱;不可一世的桓帝,给她唯一无二之宠;玩世不恭的瀚王,赋她不能逾越之痛;疾电、幻光;追风、逐月;满弦长弓;武士中的武士,杀手中的杀手,只为胭脂如雪灵慧的女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世魔妃:傲娇冥王太缠人

    倾世魔妃:傲娇冥王太缠人

    “苏怡筱,你别太狂傲了!”“狂怎么了?傲怎么了?我有狂傲的资本你有吗?我敢狂傲你敢吗?我能狂傲你能吗?”本是那银眸邪瞳,天资聪颖的神主继承人,被毒害后来到这逸灵大陆。虽然丹田被废,但苏怡筱的性格,该狂,还是要狂的!一笑,惊动天下。纵横世间,重回故地。苏怡筱看着神界一切,勾唇一笑。所有的一切,是该拿回来了!这一切就当是借给你的,代价就是——你的命!而如此惊世之人,当然也会有人倾心,不过……这登徒子为何缠的如此紧?她走哪儿他跟哪儿,烦都烦死了。只见某只凑近她说:“女人,本王是你男人,以后常见,请多关照。”苏怡筱:“……gun”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arget Churchill

    Target Churchill

    As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celebrate a victorious end to WWII, Joseph Stalin's relentless Soviet Union is creeping across Eastern Europe leaving a trail of devastation and murder in its wake.Winston Churchill, the cigar-puffing icon of the British fighting spirit embarks on a crusade to lift the veil of secrecy that hangs over Stalin's mission. Westminster College in Fulton, Missouri sets the diplomatic stage upon which the world's political players grapple for supremacy as Churchill delivers his fated Iron Curtain speech on March 5th, 1946.Soviet operatives have infiltrated British and American governments at the highest level. As Churchill prepares to launch the Cold War, Stalin unleashes his trained mole, an American Nazi who served in Hitler's SS. His mission: Assassinate Winston Churc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