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1100000004

第4章 图腾与象征

在湖北、湖南的出土文物上,常常可以见到飞鸟造型。这种飞鸟在现实中并无对应品种,被称为凤。凤曾是楚国先民的图腾崇拜。今人重拾这种崇拜,当然是笑话。但是如果有人说,通过它,我们不仅能了解楚文化的过去,而且可以认识今天楚地文化风貌,却一点也不是笑话。

作为图腾,凤早已在先民的生活中消退。然而,作为一种原型,它很难从“集体记忆”中抹去。因此,后来的人们完全可以在毫不自觉的状态下,一再重现这种记忆。比如这个地区的农民,也许一点也不知道先人有过这种崇拜,但在盖新房时,却不忘在屋脊的中间或两端,用砖石和瓦片制成一个或几个凤鸟造型。他们说不出所以然,只是感觉这样好,看着顺心。又比如,一般人可能完全不知道“九头鸟”的出处和词源意义(即便是专家也有争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用“九头鸟”来形容湖北人。我们还不得不承认这种形容的恰当性。西方有人把这叫作集体记忆,集体记忆常常是无意识的。

可以说,识读一个文化群落的神话和远古图腾,是走进这个群落精神世界的捷径,因而也是区别不同文化类型的一个简便办法。

有必要提醒读者的是,不要把楚人的凤与今天看到的观赏鸡似的“凤凰”相混。前者的磅礴大气可以通过出土文物领略,也可以通过《逍遥游》想象,里边讲的冲天大鹏就是凤,“凤”与“鹏”在古代同源。

张正明

人们通常认为,龙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象征。这是有根据的,因为秦汉以后确实如此。龙,形象奇特,状貌威严,体态矫健,很能传民族和文化之神。但作为中华民族整体和文化总体的象征,龙只占半席之地,还有半席之地是属于凤的。中国有一个地方在先秦时代曾经把凤当作民族和文化的象征,这就是荆楚。凤,形象灵巧,状貌秀美,体态轻盈,也很能传民族和文化之神。

人们通常认为,儒家是中华学术的主流。从伦理方面看,这是对的;从哲理方面看,这就片面了。作为学术的主流,儒家只是溶溶二川的一川,还有一川是道家。这正像说民族和文化的摇篮,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摇篮,只见其一,不见其二是片面的。中国有一个地方曾经是滋生道家思想的温床,而且对道家情有独钟,它就是荆楚。儒家的奠基人是鲁国的孔子,道家的奠基人是楚国的老子。

孔子按北方的习惯,称赞老子像龙;老子按南方的习惯,称赞孔子像凤。

近代的一位楚人闻一多说:“龙凤是天生的一对,孔老也是天生的一对。”

楚俗尊凤。这是图腾崇拜的遗迹。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都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相互联结,相互贯通,乃至图腾成为祖先的化身。在楚人的心目中,凤与祝融的关系正如此。待到五行学说形成之后,凤和祝融就都被编排到太阳即炎帝所在的南方去了。如《白虎通·五行篇》所记:“夏之言,大也,位在南方……其帝炎帝。炎帝者,太阳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属续。其精为鸟,离为鸾。”在楚人的信史时代,先民的图腾只留下了朦胧的印象,但仍有图腾的象征作用和神秘意味。楚人尊崇凤,也就是尊重自己的祖先;楚人钟爱凤,也就是钟爱自己这个民族。

《山海经》的作者主要是楚巫,一提到凤就流露出压抑不住的激动心情,用了不少赞誉之辞,以为凤的出现是莫大的祥瑞。如《山海经·海内经》说:“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见则天下和。”“鸾”和“凤”,“歌”和“舞”,都是互文。“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实即“鸾凤自歌自舞”。再如《山海经·西山经》说:“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又如《山海经·南山经》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凤的原型应是一种或者几种凡鸟,雉或称翟是主要的一种。《尹文子·大道篇》记着一则故事,说一个楚人错把山雉当作凤,高价买了来,要献给楚王。不幸,山雉死于途中,然而,楚王仍给此人以厚赏。这个故事不发生在别国而发生在楚国,决非偶然。从凤的原型来说,那位楚人没有错认,楚王也没有错赏。山雉和凤的其他原型,当然不会有楚凤那么美,那么大,那么神。楚人把凤设想成我们现在从楚国文物上所看到的那些模样,无非是因为他们相信凤同他们这个民族有一种神秘的亲缘关系,所以把自己认为美好的特性和特征都给了凤。在楚国的文物中,凤的雕像和图像多得数不胜数,远非周代其他各国的文物可比。这些凤的雕像和图像,虽有多种多样的体型和姿态,但都显得雍容华贵,伟岸英武。楚人以为只有在凤的引导下,人的灵魂才得以飞登九天,周游八极。由此,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凤皇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

楚人好以凤喻己或者以凤喻人,这在先秦各族中是独一无二的。按照一个夸张的传说,楚庄王即位后三年不理政事,还下令要处死进谏者。一位大夫求见,说是要请楚庄王猜一个谜语。楚庄王左手搂着郑姬,右手抱着越女,坐在钟鼓之间,接见这位大夫。这位大夫问道:“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楚庄王答道:“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在这个为后人所乐道的故事里,寓谏于谜的大夫以鸟喻楚庄王,楚庄王则以鸟喻己。这鸟,飞能冲天,鸣能惊人,非凤莫属。《九章·怀沙》有句曰:“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显然,这是屈原以凤喻己。类似的例子,在文献中还有不少。

春秋时代,楚是夷的代表,晋是夏的代表。还可以说,楚是南方的代表,晋是北方的代表。晋人与楚人不同,他们喜欢以龙喻人或者以蛇喻人。如《史记·晋世家》记晋文公即位后赏功臣,应受重赏者五人,但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之推也。……’”郑人与晋人相似,也喜欢以蛇喻人。如《史记·郑世家》记郑厉公为权臣祭仲所迫,出居边邑。后来郑都发生一件怪事,“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这是一个先兆,不久郑厉公便杀死郑子而复位了。

殷人也尊凤,但不如楚人尊凤之甚。胡厚宣指出,殷墟卜辞表明殷人以为凤是天帝的使者。卜辞“于帝史凤一犬”,即用狗去祭号为“帝史(使)”的凤。卜辞“尞帝史凤一牛”,即用一头牛去祭凤。后世也有类似的观念,如《太平御览》第9卷引《龙鱼河图》曰:“风者,天之使也。”上古“风”、“凤”二字相同,被尊为天使的风就是凤。上古的风神飞廉是凤的别种,称述“飞廉”最早的文献是《楚辞》。屈原作《离骚》,在幻想中巡天,夜以继日,有句曰:“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为月亮驾车的神,飞廉则是风神。可见,楚人也以为凤是天使。

日中的跋乌也是凤的别种。它是日神的化身,一如鸾鸟是雷神兼火神的化身,飞廉是风神的化身。日和火都是红色的,由此凤也染上了红色。崇凤的楚人以红色为贵,就是出于这个缘故。汉代以后,凤有了“朱凤”、“赤凤”、“火凤”之类代称。唐人杜甫所作诗《朱凤行》有句云:“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唐人李端所作诗《江上赛神》有句云:“苍龙随赤凤,帝子上天时。”唐人元稹所作诗《筝》有句曰:“火凤有凰求不得,春莺无伴啭空长。”古代正宗的凤就是这样,虽有五彩文,但以火红为主色。

西方的Phoenix,源于希腊语,也是一种神鸟。西方把中国的凤译为Phoe-nix,相应地,中国把西方的Phoenix译为凤。其实,彼此的神性是很不一样的。相传Phoenix像鹰,但有火红色和金黄色的羽毛,每到500岁(也有说是1461岁或7006岁的)就自焚,而能从灰烬中再生。在Phoenix身上,寄托着人们对永生的追求。至于天下是否安宁,则与Phoenix无关。中国的凤多数不像鹰,没有以自焚求再生的神性,却能使天下安宁。在凤身上,寄托着人们对太平世界的向往。

节选自《荆楚史话》,长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标题为编者所加。张正明,1928年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楚文化史》、《楚文化志》、《楚史》等。

注释

属续:古乐名。祝融之乐为属续。

离:鸟名。

鸾:为文彩斑斓之凤。

笯(nú):鸟笼。

九头鸟

陈建宪

如果要给楚文化以一种形象的象征标志,恐怕没有比“九头鸟”更合适的了。“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难道还有比这句俗语更形象,更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的吗?

然而,九头鸟究竟是何物?它与湖北佬有着怎样的特殊关系?在它那神奇的形象下包含着怎样的深层文化内涵?这些问题,不仅会挑起我们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对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楚文化的特殊性格,有着重要的价值。

九头鸟形象的出现,最早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出自战国至汉初时楚人之手的《山海经》,是记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文献。《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

“九凤”所居的“大荒之中”,虽不知其确切范围,却可以肯定包括楚地在内,因为楚人之先帝颛顼,与他的九个嫔妃皆葬于此。《山海经·大荒北经》开篇就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该书《海内东经》则说:“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附禺即鲋鱼,古字通用。楚人血统的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这高阳即帝颛顼。颛顼葬于汉水,九凤又与颛顼同在一地,可见九凤是楚人所崇拜的九头神鸟。

“九凤”的神性,以它的名字即可得到证明。凤是我国古代最为崇拜的两大图腾之一,与龙并称。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山海经·南山经》中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尔雅·释鸟》郭璞注:“凤,瑞应鸟。”《说文》:“风,神鸟也。……见则天下大安宁。”由于凤凰是吉祥之鸟,古代有的帝王,如少皞、周成王即位时,据说都曾有凤凰飞来庆贺。

楚人素有崇凤的传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到神游天国部分时,第一句就是:“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据肖兵同志考证,全世界都十分流行的凤凰涅槃故事,最早就出自屈原的《天问》。先秦典籍中,多有楚人将凤比作杰出人物的记载,如《论语·微子》中,楚狂人接舆就对孔子作歌云:“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庄子·闻世》中也有类似的记录。

楚人崇凤心理也得到考古资料的证明。如1949年2月在长沙陈家大山发掘到的龙凤帛画;1963年和1971年在湖北江陵两次发现的凤踏虎架鼓、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画等,都是著名的发现。尤其是马王堆帛画,在天堂正中人面蛇身主神周围,就有几只大鸟环绕。而画面中部天堂入口处,也有一只鹰嘴人面怪鸟和两只长尾凤鸟。这与屈原诗中描写的意境十分相似。至今,崇凤心理在民间审美情趣中还占有重要地位。

说过“凤”,再来说“九”。九,在中国古代是个神秘的数字。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域广曰九域,数量大曰九钧,时间长曰九天九夜,危险大曰九死一生……就连唐僧取经也是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是九八七十二变。为什么“九”字成为这种神秘的极数呢?据有的学者研究,这乃是因为“九”的本意是“九头龙(或九头蛇)”之故。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九头龙崇拜的神话。如《山海经》中就有“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的相繇,“九首人面蛇身而青”的相柳,以及九首食于九山霸九州的共工等神话形象。九头龙既为人们所崇拜,九头鸟当然也不例外。

在楚文化中,崇“九”传统也很明显。仍以屈原为例,他的一个十分有名的系列作品,就叫作“九歌”。这是屈原被放逐时,“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故而“更定其词”,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屈原还有一个作品叫“九章”,他的学生宋玉则有“九辩”。《选游》一诗中,屈原曾写道:“朝濯发于阳谷兮,夕晞余身于九阳。”《楚辞》中许多地方用到“九”字,如九天、九畹、九州、九疑、九坑、九河、九重、九子、九则、九首、九衢、九合、九折、九年、九逝、九关、九千、九侯等等,连帝颛顼的后宫,也是“九嫔”。可见“九”在楚地信仰中影响之大。

综上所述,人面鸟身而九首的九凤,是楚人先祖所崇拜的一个半人半鸟的图腾形象,它是我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原型。

节选自《中国民俗趣谈》中《九头鸟与楚文化》一文,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标题为编者所加。陈建宪,1954年生,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神祗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等。

注释

鲋(fú)鱼:即鲫鱼。

同类推荐
  •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

    本书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之一种。该丛书以人为本,以立人为宗旨,以个人为轴心,辐射出个人与自我、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三个探讨的领域板块,主题分别是个人与家庭、师友、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讨论的话题。本书《尊师重教》主题是知识与师道。从先秦至清代有影响的典籍中筛选出主题名篇,逐篇予以解题、注释。
  •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通过对旌表制度的源流与流变、旌表的方式与流程、旌表的事例与作用的论述,以使读者能够对古代孝与旌表制度有一个更为详尽的了解。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 世界文化博览1

    世界文化博览1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热门推荐
  • 随风直到落花时

    随风直到落花时

    作品本名是《落花时,风飐随》。但因作品改址,故重新录入。小说讲述的是花神在凡间成为一代皇后,错失所爱——风神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帝少宠妻之青梅恋上竹马

    帝少宠妻之青梅恋上竹马

    第一次见面见面,帝先生看见顾叔叔手里冲他笑得很开心的的小一安,就认定了顾一安是他未来的妻子了,然后从此踏上了宠妻无度的征程。结婚第一天,“帝少!夫人把隔壁天天送你花的席家二小姐给打了”“怎么打人呢?”正当白秘书以为自家总裁会生气的时候,“白秘书,今年奖金取消,怎么能让夫人亲自动手,万一打疼了手,我不心疼吗?”第二天。“夫人说她想要去和叶少看电影,她对你没兴趣了!”某人立即坐不住了,“去!把帝都的电影都给我包场了,我倒要看看她是不是真的没“兴趣”了......本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码字不宜,手下留情。
  • 红参

    红参

    晨光初现,从窗帘的缝隙望出去,天空像只青色的蟹壳。园子里果树上刚泛黄的果儿引来几只雀儿叽喳不休。老海一夜翻腾着没有睡好觉,眼睛发涩,心里不清静,因为三女儿海花张罗着让他相亲找老伴。老海的老伴秋娘,是三年前过世的,如今大儿子海星和二女儿海容都在外地工作成家了,只有三女儿落在当地,也嫁人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丧偶的老海一个人守着一个空落落的园子。中午,三女儿海花顶着日头,气喘吁吁赶了过来。才刚过三十就有些发福,因为走得着急,粉色的脸盘上油汗淋淋,一件紧身的碎花衬衣,腋下湿了一片。
  • 快穿之女配背后的反派

    快穿之女配背后的反派

    简介:沈娇被建材砸死了,死后绑定了系统,为了不被抹杀,她只好穿进各类狗血小说,完成书中女配的任务。未曾想,她这个系统是个不老实的,中饱私囊不说,还叫她去攻略各个世界的反派。学霸反派:你这些题全错!摄政王反派:去我的王府小住几日?厉鬼反派:好孩子……总之就是一个新新时代大好女青年,被无良系统绑架做苦力,跟精分的某人谈恋爱的故事。
  • 明伦汇编家范典妻族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妻族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诡妈妈之孤母怨情

    诡妈妈之孤母怨情

    你相不相信这世界上有鬼?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她信了!她叫江玉枝,是位网络作家。婚恋上受过伤的她,在新男友约翰的帮助下,住进了一座古堡。这是一座荒野鬼宅,厉鬼横行,带来了恐怖、血腥和死亡。所有人都陷入了一场危机,打开了地狱的大门。可是,它对江玉枝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它埋葬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一个超越时间的母爱。也许每栋建筑都有主人的记忆,然而它的破败竟与一个神秘的村庄有关!就当她逐渐发现背后的真相时,万般怨念的厉鬼已经疯狂地要将所有人拉进地狱。当过去与现在交织,执念与怨恨交织,每个人的内心都承受着重大考验!
  • 超维穿梭门

    超维穿梭门

    张玄获得一道可以穿越诸天万界的穿梭门。他在武媚娘传奇世界当地球球长,也在机械公敌世界掠夺人工智能技术;他在古剑奇谭世界修仙问道,也在英雄联盟宇宙吊打巨神;他在流浪地球世界拯救全球人类,也在三体世界学习二向箔制造技术……从此电影,电视剧,小说,动漫,游戏这些世界就有了他的身影,流传着他的传说。
  • 锦绣农女种田忙

    锦绣农女种田忙

    又胖又傻的丑女杨若晴在村子里备受嘲弄,被订了娃娃亲的男人逼迫跳河。再次醒来,身体里灵魂被顶级特工取代,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境,她带领全家,从一点一滴辛勤种田,渐渐的发家致富起来。在努力种田的同时,她治好暗伤,身材变好,成了大美人,山里的猎户汉子在她从丑到美都不离不弃,宠溺无度,比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好多了,岂料猎户汉子不单纯,他的身份竟然不一般。(新书《重生之农门药香》已发布,求支持!)
  • 我在末世生存的一百种姿势

    我在末世生存的一百种姿势

    曾经有人问白茚如果世界末世,吃不饱、穿不暖,还到处都是丧尸,她会怎么办。白茚当时说:“还能怎么办?等死呗。”后来想想,白茚觉得话不能乱说。这就是一个在末世里摸爬滚打,打碎三观后再爬起来重塑三观的故事。【这是快穿型的末世文,不止丧尸末世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