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3300000011

第11章 准备 创新 回馈——我的留学感悟/王自勉(2)

该期刊的稿件录用率只有20%左右,即使录用,也要按照同行审稿者的意见,经过两到三次修改;从投寄到发表,整个过程通常要耗时一年。我们没有料到,五层次模型论文寄出不到两个月,就收到了录用通知;同行审稿者们认为这是开创性研究,不需要作任何改动。这样,文章在寄出后的第三个月就刊出了。Heymsfield教授高兴地说,这一切都是打破了常规的,是他二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从未经历过的。

五层次模型的发表引起了很大反响。当年电子邮件和互联网还没有诞生,学者们(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们)获得最新科学信息的主要方法,就是写信向论文作者索要单行本。五层次模型论文发表后,索要单行本的信件纷至沓来,我收到了不下100封。在本门学科和相邻学科的学术会议和专著中,这个模型一再被提及。在各国学者发表的论文中,五层次模型至今已被引用250多次。就人体组成学这样一门小学科而言,这是相当高的引用率。

时至今日,五层次模型已经成为人体组成学的理论基石之一。每当我看到它在学术会议和科学刊物上被引用,每当我被告知它又译成了某一国文字出版,每当我得知它在许多国家里向学生们传授着,我就感到这是为华人科学家争了光。事实再一次证明,我们华人科学家是有能力在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

由此我想到,留学海外应当如何从事研究工作?千百年来,《礼记》的《中庸》篇被历代中国学者奉为圭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或简化为“学、问、思、辨、行”五个字。我对此曾深信不疑,我研究尿肌酐与骨骼肌的关系,就是遵照了《中庸》篇所说,在学习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对晨尿肌酐浓度方法的疑问,经过审慎的思考,认识到测定24小时尿肌酐含量才是正确的方法,从而在研究中坚持了这一方法。

在美国留学,特别是构建五层次模型的过程,使我认识到,《礼记·中庸》存在着重大缺失,就是只对现有的学说及理论“学、问、思、辨、行”,而没有把创新包括在内。迷信经典、崇拜权威、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重要原因。科学家固然必须学习已知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创新。

一位学者如果只学习已有的知识但缺乏创新能力,他也许可以成为好教师,但不可能成为优秀科学家。科学家必须以创造新知识为己任。在我看来,《礼记·中庸》的这一段应当扩展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创新之,笃行之”,或简化为“学、问、思、辨、创、行”六个字。

到美国的二十多年,我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一个研究组,坚持不懈地研究人体组成,耕耘着这块小小的科学园地,发表了超过百篇的学术论文。在美国,我同我的家人过着虽不富有但却充实的生活。我曾有许多次被问道:“这年头搞科研挣不到多少钱,许多留学生都到公司去了。明摆着得不到诺贝尔奖,为什么还不换个工作呢?”我想,社会永远需要科学研究,而探索人体奥秘是我的兴趣所在。

虽然未能作出像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那样的不朽贡献,但是包括我在内的多数科学家仍在努力不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实现理想是一种美好的诱惑,即使在别人看来是犯傻,它毕竟能给我们带来追求和行动的快乐,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体会到为人类造福的满足,和为科学殿堂添砖加瓦的成就感。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看到科学殿堂上有自己添上去的几块砖瓦,还有什么能比这更高兴的呢?

奋进常思回馈

留学美国的这些年里,我经常想起巴斯德对年轻科学家说过的一段话:“当生活于实验室和图书馆的宁静之中,你们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自己的学习做了些什么?而当你们前进的时候,再问问自己:我为自己的祖国做了些什么?直到有一天,你们可以因自己已经用某种方式对人类的进步和幸福作出了贡献而感到巨大的幸福。”每次重温巴斯德的教诲,我就会想起,当1960年代自己身处南京大学的实验室和图书馆时,中国大陆每一百个同龄青年中,有幸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仅只一人。作为一名幸运者,从那时以来,我仿佛感受到那九十九位同龄者的无言嘱托,承担着对这些兄弟姐妹的无形责任。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强烈地问自己:“我有幸受到高等教育,又有幸来到美国留学,现在我能够为自己的同胞做些什么?”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我自然想到了要以自己的所学,来为我的同胞所用。就人体组成学这门学科而言,我是第一个由中国大陆来美留学的学者。进入21世纪,我到美国已有十多年,在学术上渐趋成熟。反观中国的人体组成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零星的不成系统的研究。

为了促进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我组织了二十多位留学海外的华人学者,以及大陆和台湾学者,齐心协力撰写了《人体组成学》一书。这部专著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台湾的易利图书有限公司,分别以简、繁体汉字于2008年同步出版。全书共有31章538页,内容涵盖了人体组成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这是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以中文撰写的人体组成学专著。我在这部书的扉页上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挚爱的华夏大地,因为那里埋葬着我的先辈;因为那里有我的兄弟姐妹;因为那里延承着我的后代;因为那里有我生长的根脉。”这部以中文写成的《人体组成学》的出版,使得为之倾注了极多心力的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巴斯德所说的巨大的幸福。

在我的研究领域,最顶级的学术会议是国际人体组成学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 Vivo Body Composition Studies,简称IBC)。这个研讨会聚集了本领域里的优秀学者,每三年举办一届。从1986年第一届以来,IBC一直在北美和欧洲国家举办,而以美国举办的次数最多,反映了欧美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实力。

进入21世纪,中国的人体组成学研究开始增多。我想,IBC为什么就不能在欧美以外的国家举办呢?中国既然能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什么就不能举办IBC研讨会呢?于是我联络了浙江大学的朱善宽教授,申请2011年在中国举办第九届IBC研讨会,并且成功地取得了举办权。从2008年起,我们这个团队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准备工作。研讨会的学术部分主要由我负责,为此我花费了许多心血,付出了极大努力。

2011年5月,第九届IBC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全世界五大洲的学者都来参加。很多外国学者是第一次到中国,在短短的几天里,他们既看到了上海的繁华,也领略到了杭州的秀美,赞叹不已。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许多外国学者盛赞研讨会的成功,说这是人体组成学领域的奥林匹克。近百位中国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从近距离了解到这个领域里最高水平的研究和最新进展;我相信这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的人体组成学研究。研讨会期间,我还特地用中文,为中国学者举办了一场题为《中国的人体组成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的讲座。望着台下济济一堂的来自海峡两岸的学者,我不禁想起自己第一次参加IBC研讨会的情景。那是我初到美国,1992年在休斯敦参加的第三届IBC研讨会,与会的华人学者只有寥寥三人。今昔相比,怎能不让我感慨系之?

在这些年里,我曾不止一次被问道:既然你已身居美国,为什么还要以中文来撰写专著?为什么还要争取到中国举办国际会议?我想,答案就在下面这首被广为传唱的歌里: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向着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以中文撰写学术专著,推动在中国举办学术会议,所表达的正是我们这片片绿叶,对根的眷眷深情。

有位作家说过,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关口却只有几处。对我来说,留学美国无疑是人生道路上决定性的一步。不仅我自己,而且家人的生活道路也由此产生了根本转折。就自然生命而言,迄今为止我有三分之二的岁月是在中国度过的。对于生我养我的中国,我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我将永远为她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骄傲。

就学术生命而言,迄今为止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美国度过的。对于给了我更多发展机遇的美国,我满怀感激之情;正是由于美国的博大与包容,我才能在这里远离浮躁,潜心于科学研究,才能在科学海洋的岸边拾得几片美丽的贝壳,才能为科学殿堂增添几片砖瓦。

我衷心地希望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伟大的国家,永远和平友好;也衷心地希望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都能生活得自由、富裕和有尊严。身为老一代留学生,我希望自己的“准备、创新、回馈”的留学感悟,能给年轻科学工作者以启迪。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科学家能够与美国科学家并驾齐驱,共同为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更多的贡献。

同类推荐
  • 城画

    城画

    《城画:世界名城的经典面孔》包括:遇见无与伦比的美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内容。这里有繁华的大都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使城市散发着致命的诱惑,纽约、巴黎、东京……就是代表;这里有别致的小城市,婉约动人、灵秀质朴、浪漫唯美,这样的城市让我们对其一见钟情,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布拉格……就是它们中的佼佼者;这里还有一些别致的城市,热闹却不嘈杂、繁华却不失浪漫,如西雅图、温哥华……为了能够展现这些城市生动的、独特的、最具风情的一面,编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城市,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梁实秋一生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任情不随于俗,举止不拘礼法,纵酒任性,放诞不羁,始终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不模仿;他总是以“有趣”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即便面对令人不快的事情,他也做着愉快的文章,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 日本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日本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再现日本有文字记载以来日语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同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日语语言的特殊文化内涵进行明确、清晰的表述,既有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宏观分析,又有从民族文化心理、交际习惯等不同侧面对日语文化内涵的具体介绍,旨在帮助学习者从宏观上把握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脉络及动向,从微观上了解其发展进程中各个时期主要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形式以,达到认识日本文学本质的目的。
  •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开放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企业文化需在新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中将予以越来越多新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过程。
  • 岁时节俗

    岁时节俗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且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变异性、传承性、规范性等基本特征。民俗文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每一个人从生前到身后的全过程,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人生礼仪、民间信仰、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间文学艺术等等。这种最日常生活化的图景,体现出绵延不绝的世代传承,唱响起生命热力的动人弦歌。
热门推荐
  • 夕夕还是喜欢你

    夕夕还是喜欢你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从未想过,原来我在遇到一个人之后,可以如此的想念他,那年你22,那年我19。那个阳光的少年,在遇见你之后,从此我的天空阴晴都是因为你。许泽名,你知不知道,在与你相遇后的那2406天里,我有好多好多关于你的心事,多想告诉你…
  • 恐怖聊斋世界

    恐怖聊斋世界

    这个世界叫做聊斋。妖魔狐怪,光怪陆离。这里世道混乱,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 惊梦长歌

    惊梦长歌

    江湖上的嚣尘如烟,就注定了这是一场乱世。在乱世之中,又有多少人在梦中寻找太平盛世?金羁纵白马,年少不觉青山几重。到白头,仅留一场空欢。
  • 蒲宁文集(诗歌 散文 游记卷)

    蒲宁文集(诗歌 散文 游记卷)

    本书共收录诗歌一百四十首,散文十八篇,游记六篇。蒲宁的诗歌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咏景诗,吟咏俄罗斯四季的美景;一类是感怀诗,抒发哲理感慨,意象悠远,深婉含蓄,发人遐思。一类是爱情诗,此类诗在其诗歌创作中所占比例微小,仅数十首。这些诗歌是蒲宁创作中当之无愧的璀璨明珠。蒲宁的散文在他同时代人中一直被视为楷模,他的散文细节真实,富有韵律感与节奏感,即便描写自然也绝不脱离人的生活流程。他能将诗、画与散文熔为一炉,读他的散文犹如欣赏一幅幅俄罗斯风情画卷。蒲宁的游记多写他在异国游历的见闻和感受,文笔优美。
  • 杜甫传

    杜甫传

    这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这部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
  • 倾世绝妃:王爷,请远离

    倾世绝妃:王爷,请远离

    《倾世嫡女:王爷请入瓮》第一次相遇,她自觥筹交错的人群上方掠过,衣袂飘飘,回眸瞬间,红衣艳绝。于是坊间有了万两黄金为落絮的传说。第二次重逢,她一袭青衣举止温婉的立在殿中,不卑不亢的接下皇后的明枪暗箭。却在温婉垂首之时,面露不耐。世人皆为丞相家的大小姐嫁于阴沉暴力的靖王而惋惜,殊不知......明婉:龙靖煜,给我让开!龙靖煜:媳妇,我们说好的你要乖乖的呆在府里,直到生产完的。明婉:龙靖煜,你烦不烦?今日隔壁舞坊里的小青衣可是要挑战我的舞尊地位的!老娘不去,她还以为我怕了她了!龙靖煜:媳妇,你乖乖坐着别动,这些烦心事我来处理可好?明婉:呀!我肚子疼。龙靖煜:快去喊太医!媳妇,哪儿疼?靖王府乱作一团......
  • 归牧颐

    归牧颐

    本君那天在路上捡了个人,见他长的着实俊俏,于是带回魔界养起来。后来,本君就死了。中间的过程委实可称为惊世骇俗的一段情缘,本君难得懂一回情爱,当一回凡间女子。可是本君死了。唉这魔生,当真是猝不及防啊。
  • 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

    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网江山

    剑网江山

    书剑江山听夜雨,笔宣江湖居扁舟。自古英雄出我辈,拂袖功名尘与土。处武林客栈之中,一神秘青衣说书先生,居庙堂之上,一白衣奸相。是什么让君主对他言听计从?又是什么让他蛰伏于江湖市井?人尽皆知他作恶多端,心狠手辣。却在“对手”的身上道尽“知己何求”善恶江湖,光影朝堂皆由情义书尽。铸剑当折剑,英雄我与君……
  • 世界上的恐怖袭击(世界军事之旅)

    世界上的恐怖袭击(世界军事之旅)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不仅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军事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真实地展现人类军事活动,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我们可以把军事百科作为模拟战场。本丛书从不同角度阐述军事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