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3900000018

第18章 《孟子》的哲学思想(4)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种善行完全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为人心所固有的,他还把这种天赋叫做“良知”、“良能”。他在《尽心上》中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第十五章)

孟子把人不待学习便能做到的叫做“良能”,把不待思考便会知道的叫做“良知”。这种“良能”、“良知”推广到社会就形成了“仁义”、“仁政”等伦理规范和政治原则。《尽心上》还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夫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第一章)

他认为,充分扩张善良的本心,这就是懂得了人的本性,懂得了人的本性,就懂得天命了。保持自己的善良本性,培养自己的善良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短命也好,长寿也好,我都不三心二意,只是修养身心,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这里,孟子主要是谈尽心、知性、知天的自我修养的方法。

尽心、知性、知天,就是扩充存养的过程。尽心即存心,保持心的完善无缺。孟子说:“在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离娄下》第十二章)赤子之心就是能保持那种婴儿的天真纯朴的心的人。尽心即保持这种赤子之心而不失掉,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克服不正当的欲念。他又在《尽心下》中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第三十五章)

孟子认为,修养心性的方法没有比减少物质欲望更好的了。为人欲望不多,即使善性有所丧失,也不会多;为人欲望多,即使善性有所保存,也不会多。因此,减少物质欲望,扫除私心杂念,就是修养心性的最好的方法。

孟子主张君子不要勉强去追求富贵,应该努力去修养自身。《尽心下》载: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第二十四章)

孟子认为人人都想得到富贵安乐,但能否得到要听认命运的安排,自己不能去强求。人们是否具有仁、义、礼、智,是否能得到天道,都是由命运决定,但也有人本性的作用,君子强调本性的作用而不强调由命运决定,意在鼓励人们要努力去修养自身,努力保存自己善良的本性,这样才能得到“天道”。

孟子还谈及君子应该讲善言、行善道,努力修养自身而使天下太平。他在《尽心下》中说: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第三十二章)

孟子所谓“善言”,就是言语浅近而意义深远;“善道”,就是操持简单而效果广大。君子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去修养自身,然后才能去影响别人,让别人效法,从而使天下太平。

孟子还认为,一个人要做到一切言行都自然而然地符合礼的要求,必须要效法商汤、周武王通过修身来保持仁义的善性。就像他在《尽心下》中所说的: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第三十三章)

孟子说尧舜行仁德是出于本性,汤武是经过修身来回复本性,然后力行。汤、武是自然而然地一切都按照仁义行事,毫无私心杂念,毫无矫揉做作,达到了美德中的最高境界。君子应该按照这种法则去做,通过修身来保持仁义的善性,使一切言行都合于礼。

为了加强扩充存养,孟子还提出了“浩然之气”。他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第二章)

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就是用正义去培养一种最伟大最刚强的精神性气质。这种浩然之气,又必须与义和道配合,是由正义的经常积累所产生的。这种气又称“平旦之气”或“夜气”。他又在《告子上》中说: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第八章)

孟子认为那些丧失善心的白天,黑夜还会滋生善性,特别在天刚亮的时候会有善的气质产生,这时候他内心的好恶与一般人相近的还有一点点,可是一到第二天白天,他的所作所为又把它们消减了。如果夜间萌发的善气不足以保存,那么他就离禽兽不远了。孟子要求人们要时时刻刻地保存和培养这种夜间产生的纯真、清明之气,那么人的本性都是善的。

孟子还论述了道德修养的等级,希望人们努力修养达到更高的境界。他在《尽心下》中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第二十五章)

孟子认为有道德的人可以分为六等,即“善”、“信”、“美”、“大”、“圣”、“神”。这六种等级的划分,是按仁、义、礼、智四种善性来衡量的,一级比一级高,说明人的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应该不断努力修养,争取达到更高的境界。

人的个性不同,大致可分为“中道”、“狂”、“狷”三种。孟子在《尽心下》中回答了万章问: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第三十七章)

“中道”是指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即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一切都符合仁、义、礼、智四种善性的人。“狂”是指狂妄的人,即志向远大、知进而不知退的人。“狷”是指狷介的人,即洁身自好、守节无为的人。狂与狷,虽然有所偏,如果努力修养,也可以成为圣人。孟子还在《万章下》中论述了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等圣人道德的特点: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第一章)

孟子认为伯夷是圣人中清高的人,伊尹是圣人中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柳下惠是圣人中随和的人,孔子是圣人中识时务的人,也是兼具各家之长的集大成者。孟子强调个人的修身养性,不论其个性如何,只要努力修养自己,也都可以成为圣人的。

孟子还提出“与人为善”之说。他认为君子不仅要欢迎别人帮助自己为善,而且要帮助别人一同为善。《公孙丑上》载: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第八章)

孟子说,子路,别人把他的错误指点给他,他便高兴。禹听到了善言,他就给人拜谢。伟大的舜更是了不得,他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不正确的意见,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乐于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行善。他从种庄稼、做瓦器、做渔夫的直到当上天子,没有一样长处不是从别人那里吸取来的。吸取别人的长处来为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所以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子路和禹欢迎别人帮助自己为善,而舜则主动吸取别人的长处来为善,并能与别人一道行善,其道德境界是最高的。

孟子还提出“自反”之说,凡事办得不好都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在《离娄上》中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第四章)

孟子认为自己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就要反省自己是否十分仁爱;治理百姓,可是没有治理好,就要反省自己是否很有智谋;礼貌待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恭敬。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就得反躬自责,自己的确端正了,天下的人心都会归向自己。

孟子还认为一个人应该有“知耻”之心。他在《尽心上》中说: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第六章)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第七章)

孟子认为,人不可以不知羞耻,有羞耻心的人才有好的道德,才不会去做坏事。如果没有羞耻之心,那就什么坏事和丑事都能做得出来。不知羞耻的人无可救药;懂得羞耻的人,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赶上和超过别人。

孟子还提出君子求学贵在自得的思想。他在《离娄下》中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第十四章)

孟子认为君子要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深造,就是要求他自觉地得到知识。自觉地得到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知识就能积蓄得深;知识积蓄得深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自觉地去求得知识。他还谈及教和学都要追求最高的目标和遵循一定的规矩。如在《告子上》中载: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第二十章)

孟子说,羿教人射箭,一定拉满弓;学的人也一定要努力拉满弓。有名的木匠教人做工,一定依循规矩,学的人也一定要依循规矩。孟子以这两个比喻来说明教和学都要追求最高的目标和遵循一定的规矩。这个目标和规矩就是仁、义、忠、信等道德规范。他还在《尽心上》说: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第四十一章)

君子教人学道如同木匠教人做工、射手教人射箭一般,不会因为学的笨拙而降低标准和要求。君子是采用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让求学者自己去揣摩、体会,从而达到一定的要求和目标。

孟子还总结了五种教育方法。《尽心上》有载: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第四十章)

孟子关于教育的五种方法是:一是像及时雨那样沾溉万物的,帮助他们迅速成长;二是成全人的品德的;三是培养人的才能的;四是用问答式进行教育的;五是以自己的品德学问供人私下学习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教育的方式方法。孟子还谈及学生不能挟持老师回答问题,而应该虚心诚恳地向老师求教。《尽心上》还说: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第四十三章)

孟子坚决反对五种不礼貌的发问方式:一是倚仗自己的权势来发问,二是倚仗自己的贤能来发问,三是倚仗自己年长来发问,四是倚仗自己有功劳来发问,五是倚仗自己是老交情来发问。这五种发问方式,是孟子所反对的。他提倡学生应该虚心诚恳地向老师学习。对于那些不虚心受教的人,孟子主张“不屑之教诲”的方式。就像他在《告子下》中所说的: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第十六章)

孟子认为,教育也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我不屑于去教育他,这也是教育他的一种方法。这是指那些不虚心受教的人,如果不去理他,让他受到冷落,可能会促使他去反省自己,从而改过自新。

第四节关于天命论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相信有决定一切的“天命”。他曾在《万章上》中对“天命”作了解释: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第六章)

孟子认为没有人叫他们这样做,而竟这样做了的,就是天意;没有人叫他们来,而竟这样来了的,就是命运。

孟子认为仁者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都是按照上天的规律办事的,所以能收到好的效果。他在《梁惠王下》中说: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第三章)

孟子认为仁者心胸宽大,所以在处理与小国的关系时能做到忍让而使天下安定;智者善于识时势,明义理,所以在处理与大国的关系时能做到既顺从它又能保存自己的国家。这是孟子所主张的和邻国相交的两种原则。而这两种原则都是按照上天的规律办事的,不管是“乐天”还是“畏天”,都能收到好的效果。

孟子还认为人的行止、君臣的遇合等,都受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配。他在《梁惠王下》中说: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第十六章)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的性格

    中国文化的性格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解读中国文化的一部新作,是一部梳理传统文化的读书笔记与思考心得。包括了对中国历史、文学、文艺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既有以时间为线索的宏观历史考察,也有对文艺作品的微观解剖,力图从中整理出一条关于中国文化、中国人精神气质总结性的内容线索。作者站在当下社会现实的立场,对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再思考,角度新颖、行文辛辣、富于思辨性。
  • 文化批评的一鳞半爪

    文化批评的一鳞半爪

    本书收录之短文,除刊于电影杂志的若干影评之外,盖源于《光明日报》和光明网上作者的专栏文章,大部分文章基本因事而写、有感而发,共同特点是锁定当下的“文艺”和“文化”,聚焦“批评”,更属意于话题性和思想性,是一部颇具阅读性的文化批评杂文集。
  • 以孝选官:孝与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选官:孝与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讲述了历代以孝选官的制度。先秦时期“孝治天下”的观念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以孝选官”也尚处于萌芽状态。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
  • 桂海苍茫

    桂海苍茫

    一个人的体验,一位作家的眼光,穿越千年广西,穿越地理桂海。于是,赤子之心发现了一份份被遗落的时空形态,一片片人们应该拾捡的文明碎片。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关于广西的人文地理笔记。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于是,从本书您也许会看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
  • 草原王国吐谷浑(一)

    草原王国吐谷浑(一)

    最初的民族起源于姓与氏,寻根追究,姓的起源是氏族的称号,有女系易而为男系,说己见前。后来姓之外又有所谓氏。什么叫做氏?氏是所以表一姓之中的支派的。如后稷之桓公的三子,又分为孟孙、叔孙、季孙三氏是。始祖之姓,谓之正姓,氏亦谓之庶姓。正姓是永远不改的,庶姓则随时可改。依据青海史学家李文实先生所著《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记载:吐谷浑,据《金壶字考》谓其音读为“突浴魂”,“谷”读为“浴”,是从吐谷浑语原音,但今土族自称“土谷家”或“土户家”则谷、浴仍通用。
热门推荐
  • 混元真仙

    混元真仙

    吞神丹,夺神器,纵剑天下,谁与争锋!平仙山灭魔岛,横扫天下,哪个不服!绝色龙女、极品公主竟相尾随,无论人、妖,美色尽收!他以强大的混元功法证明了,他韩风不是修道第一白痴而是真正的天纵奇才!
  • 绝色特工:腹黑王爷异能妃

    绝色特工:腹黑王爷异能妃

    她是现代金牌异能特工,一朝穿越居然成为一个快要死的丫环,别人欺她、压她,鄙视她,盼着她早死,看她如闪瞎那些人的狗眼,看她如何从低下的三等丫环,翻身成为战神的妻子。“夫人,你什么时候打我的注意的?”“这一句话,应该是我来说吧,你什么时候知道我是女扮男装的?真的够腹黑的。”“夫人,让我在腹黑一下吧。”某位战神直接压倒,继续他的腹黑论。
  • 学渣快乐

    学渣快乐

    一个市侩的胜利史,简称《渣快》。著名学渣张定坚,无知无畏,各种搞笑,不择手段,自欺欺人,快乐一生。穿越之后,又是一派新鲜刺激。但他最大的失败却是……。他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所以我只好祝他渣快。
  • 15位国学大师讲述人生智慧

    15位国学大师讲述人生智慧

    《15位国学大师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在讲述15位国学大师自身成长的经历和故事的同时,阐述了国学大师们为人处世、立身成才的智慧。
  • 天降总裁:小娇妻,很甜美

    天降总裁:小娇妻,很甜美

    被亲姐出卖!一觉醒来,居然成为顾择诚的女人!父亲被小三哄着举行婚礼!准备大闹一番!没想到,小三居然是顾择诚的小姨!什么时候世界那么小了!不是冤家不聚头!还敢禁锢她,不准她吃小药片!还美名其曰,为了他的下一代!想她生娃,没这么容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带上包子闯关东

    带上包子闯关东

    一觉醒来,她由城里的女学生变成了地主家聋哑小媳妇;三年的记忆丢失,反倒是多了个“傻”丈夫和一对刚出生的儿女。婆婆不疼,小姑不爱,还摊上了一个禽兽不如的公公……还好,她是装聋作哑,他是装傻充愣,就连两个小包子也是又聪明又懂事!师兄出卖,妯娌欺负,公公不轨;还有个留洋归来的女人抢她男人?人不欺我,我不欺人;人要欺我,我灭了你!生逢乱世,军阀抢劫,家生内鬼;又逢灾荒,家涂四壁……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咱们拖家带口闯关东!地主欺负,小惩大诫;胡子打劫,谢谢送财;军阀骚扰,滚走不送;看虎妮如何带着男人包子,乱世中在长白山下开创一片平静的乐土!★★【情景一】:晚上,男人搂着她,两人暧昧的躺在被窝里:“媳妇,听你的话,俺今年种了好几亩的地瓜!”“媳妇,俺跟你保证,俺跟那个清荷没啥关系,俺也不知道她为啥粘着俺!”“媳妇……哎,你明明听不见,俺为啥就是想跟你说话呢?”尼玛,谁说我是聋子了!你说就说,手能不能给我老实点?怎么白天看着那么正经,晚上怎么就变成了个流氓了?【情景二】:刚到东北,先遇上了胡子:“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大哥,这个已经过时了!”儿子乖巧地接了一句。女人摇着手里枪,“正好我们闯关东没有钱,你给我们借点?”【情景三】:一排穿着军装,带着军帽的土兵来到虎妮家小院:“虎……虎妮,俺……俺们团长看……看上你……了,要娶你当……当四姨太!”话落,园子里的男人拿着镐头就出来了:“什么,想娶俺家女人,先问问俺的镐头!”“孩儿她爹,俺跟你说过多少次要文明!上次团长他们来送给咱们的枪和子弹不是还在吗?”“孩儿她娘,你说是他们上次还抢东西时被你抢下来的抢?”“没错,这次记得要先把保险栓给打开哈,射的准点,我和孩子等你忙完了吃饭!”男人取来枪一看,哪里还有那群土兵的身影?(男女主干净,放心跳坑,竹子接着!本文由真实故事改编,仅以此文,献给我的外曾祖母,一个带着全家闯关东的山东女人!)推荐:《非常俏果农》楼观台:农女发家正能量,科技种田,智斗亲戚,顺便个拐帅哥做上门女婿!【情景】男人一身戎装,身边带着一位美娇娘:“果果,爹爹回来了!”“叔叔,你找我爹爹吗?我爹爹已经死了哇!”“什么?我明明还活着呢!你身上可是流得我的骨血!”
  • 苏格兰玛丽女王

    苏格兰玛丽女王

    玛丽·斯图亚特女王是苏格兰历史上最受爱戴和最有争议的女性之一。玛丽女王是国王詹姆斯四世和妻子玛格丽特·都铎的孙女,她既是英国王位的继承人,又因苏格兰改革中的暴力,使她具有了16世纪最有戏剧性和不为人知的人生经历。《苏格兰玛丽女王》讲述了玛丽的真实故事,主要聚焦她作为苏格兰女王统治期间,更多的赞美了她的生活,告诉大家为什么她是真正一位走在时代前端的女性。本书是《世界史上的传奇巾帼》系列丛书之一,是一部具有创造性的纪实性传记。共包括四个时期的介绍。
  • 快穿之恶毒女配要逆袭

    快穿之恶毒女配要逆袭

    推荐新书《反派大佬在线掉马》慕晚歌是在被穿越女炮灰了之后才知道自己只是个女配,注定要为女主的事业添砖加瓦。PS:这是一个原女配被炮灰了后绑定系统穿梭于各个位面,完成宿主心愿的故事。【女主前期真恶毒女配,后期慢慢改变成长。不喜勿喷,人物三观不代表作者三观!】
  • 农门娘子来种田

    农门娘子来种田

    一朝穿越,竟然成了个农村小媳妇儿?家徒四壁,一穷二白,要啥没啥,就说心里苦不苦?本来还想着早日回去,结果不管怎么办,都回不了家。她咬咬牙,大不了靠着自己的双手,带着全家人一起走上发家致富的匡庄大道。只不过,她捡回来的失忆小相公,怎么还有个隐藏大身份?
  • 第十三个礼物

    第十三个礼物

    这是一个真实而温暖的故事。作者乔安妮用细腻的文字把它书写出来,用以纪念曾度过的那段艰难日子,以及伸出援手帮助他们的神秘人。结婚多年的丈夫突然病逝,乔安妮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完全不知所措,终日消沉、无法振作。圣诞节即将来临,周围都是欢乐的节日气氛,触景生情,她总会想起,昔日与深爱的丈夫及三个可爱的孩子一起欢度圣诞节。但如今,她只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怪事发生了,从圣诞节前的第十三天起,乔跟孩子每天都会收到一份神秘的礼物,和一张署名为“真心朋友”的卡片。起初,乔安妮对这些礼物极为抗拒。渐渐地,礼物对她和孩子们产生了神奇的作用。神秘人是谁?下一个礼物何时会送到?如何偷偷发现神秘人的庐山真面目?一家人在神秘人的善意中,渐渐走出悲伤的阴霾,对生活重新充满了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