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3900000021

第21章 《孟子》的哲学思想(7)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第二十四章)

古时相传有个叫逢蒙的向羿学习射箭,完全掌握了羿的射箭技巧,他想天下只有羿超过他,于是就杀死了羿。对此事,孟子认为羿也有罪过。他列举了学射的例子来说明,选择朋友一定要选正派的人。由于子濯孺子选择了正派的尹公之他传授射箭技术,尹公之他又选择了正派的庾公之斯传授射箭技术,所以庾公之斯没有伤害子濯孺子。而羿由于选择了不正派的逢蒙做学生和家臣,结果被逢蒙杀害了,这不可不算是羿的罪过。

孟子还认为从天子、国君、大夫到普通人结交朋友,都不能倚仗势利,而应该重视道德,他曾在《万章下》中向万章讲述了交朋友的原则: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第三章)

孟子交友的原则是:不倚仗自己年纪大,不倚仗自己地位高,不倚仗自己兄弟的富贵。交朋友,因为朋友的品德而去交他,因此心目中不能存在任何有所倚仗的观念。孟子列举了鲁国大夫孟献子结交乐正裘、牧仲等五位朋友,小国国君费惠公以子思为师、以颜般为友,大国国君晋平公与贤者亥唐交朋友,天子尧帝与舜交朋友,他们都是不倚仗势利来与贤者交朋友的。所以孟子最后说,地位低的人尊敬地位高的人,叫做尊重贵人;地位高的人尊敬地位低的人,叫做尊敬贤人。尊重贵人和尊敬贤人,其道理是一样的。尊重贵人,是因为贵人的品德好;尊敬贤人,是因为贤人的品德好。品德好,是交朋友的先决条件。

孟子还谈论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应出于恭敬之心。《万章下》载: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

孟子曰:“恭也。”

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

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第四章)

孟子认为,与人交际应该出于恭敬之心,如果心中怀疑人赏赐的礼物来路不明,就是对人不敬。所以不要怀疑,也不要拒绝。只要按照原则来进行交往,按照礼节来进行接触,这样孔子也会接受他人赠送的礼物的。这是孟子在与人交际过程中所持的指导思想。

第六节关于许行、杨墨批判论

孟子以儒家的仁义为依据,对春秋战国以来各种学派展开批判,不仅对法家的霸道思想进行抨击,也对许行、杨朱、墨翟的学说进行猛烈的批判。关于法家的霸道思想,本章第二节“仁政论”已有阐述,本节着重谈孟子对许行的批判和对杨、墨的批判。

许行是战国农家学派的代表。他晚年到滕国游说,鼓吹“贤者与民并耕而食”,自理炊事,不烦他人代劳。其中的要旨是在肯定分工互助的基础上,提倡人人平等劳动,物物等量交换,以实现其改革的理想。许行的主张遭到孟子强烈反对。孟子认为,农民和手工业者都要有所分工,各种工匠的事本来是不可以一面耕田一面做的,何况是君主呢?他在《滕文公上》中说: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第四章)

孟子这段话是用以驳斥许行“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农家主张的。他从陈相所说“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出发,自然地推而广之,认为全社会的事情都必须有分工。各种工匠尚且不能一方面耕种一种方面做工,那么贤者也同样不能一方面耕种一方面管理国家。因此,分工应该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所以孟子认为,有的人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人从事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管理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管理;被人管理的人供养别人,管理人的人由别人供养。这就是天下通行的原则。孟子选取了尧、舜、禹忙于治理天下而无暇亲自耕种的事例,以此驳斥许行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主张。他说: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同上)

孟子还用后稷、契、尧终日为管理人民的事情操劳而无暇他顾的事例,来驳斥许行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主张。他说: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同上)

孟子还说,尧、舜关心的是选拔贤臣治理国家的事情,农民关心的是耕田种地的事情。孟子以此说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再次驳斥许行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观点。他说: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同上)

孟子还批评陈相兄弟放弃儒家学说而学习许行的农家学说,是由文明倒退到野蛮,是由好向坏转变,是对自己老师的背叛。他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同上)

相传农家学说的创始人神农最早设置市场,这种市场里出售的物品只以长短、轻重、多少、大小来论价,而不论其质量的精美还是粗劣。就如《滕文公上》所载许子的市场交易方法: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同上)

按许子的学说,市场上的物价是一致的:布匹丝绸的长短一样,价钱便一样;麻线丝绵的轻重一样,价钱便一样;谷米的多少一样,价钱也一样;鞋的大小一样,价钱也一样。这是小农的平均主义主张,和当时生产的发达引起分工和交换的发达形势是不相容的。对于许子这种错误主张,孟子批评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同上)

孟子指出“物之不齐”是“物之情”,这是辩证的观点。生产物作为商品出售,交换的价格是由价值规律支配的,必须体现等量的劳动。倘若以平均主义来代价值规律,不实行等价交换,必然使生产交换遭受破坏。所以孟子认为应该按质论价,如果不按质论价就会使粗制滥造的物品充斥市场,就会给国家带来混乱。孟子对许行学说的批评是有道理的。

在孟子时代,能够与儒家抗衡的就算杨朱、墨翟两个学派。因此,孟子对这两个学派展开了激烈的抨击。他曾在《滕文公下》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第九章)

这段话概括地阐述了杨朱、墨翟学说的宗旨及其影响,以及批判杨、墨学说的意图和重要意义。孟子认为,自春秋之后,圣王也不再出现,诸侯无所忌惮,一般士人也乱发议论,杨朱、墨翟的学说充满天下,于是天下的言论不属于杨朱,便属于墨翟。杨氏主张为我,这是目无君主,否定对君上的尽忠;墨氏主张兼爱,这是目无父母,否定对父亲的尽孝;目无君主,目无父母,就是如同禽兽。公明仪说:“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肥马,老百姓脸上却有饥色,野外有饿死的人,这就是率领禽兽来吃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消灭,孔子的学说不发扬,这就是让荒谬的学说欺骗人民,仁义就要受到扼杀。仁义受到扼杀,也就等于率领禽兽来吃人,人与人也将互相残杀。孟子为此而深感忧虑,便出来捍卫古代圣人的学说,反对杨、墨的学说,驳斥错误的言论,使发表荒谬议论的人不能抬头。那种荒谬的学说,从心里产生出来,便会危害工作;危害工作,也就危害了政治。关于杨、墨学说的宗旨,孟子还在《尽心上》中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贱道也,举一而废百也。(第二十六章)

孟子批评说,杨朱主张为我,拔一根汗毛而有利于天下,都不肯干。墨翟主张兼爱,摩秃头顶,走破脚跟,只要对天下有利,一切都干。这两人都趋于极端。孟子认为子莫对杨、墨两派的主张采取折中的态度,比较正确。但是如果每件事都采取折中的态度而不知随时随地的变通,那也违背了圣人之道。孟子批评异端之说,是为了维护儒道。

由于杨、墨学派都是反儒的,孟子为了维护儒道一定要竭力地拒杨、墨。他在《滕文公下》又说: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第九章)

为了继承大禹、周公和孔子的事业,孟子挺身而出,要端正人心,消灭荒谬的学说,抵制偏激的行为,驱除蛊惑人心的言论,与杨、墨学派的人进行辩论。

孟子还提出,对于那些已经知错改过的反对派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他在《尽心下》中说: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第二十六章)

孟子对于杨、墨二派的抨击是很激烈的,然而,如果反对派承认了错误,归附于儒家学派,他认为应该不咎既往,就接受他算了。

孟子批判许行、杨朱、墨翟等异派学说,适应了战国中期封建大一统形势的要求。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地主阶级思想家都在为统一思想舆论而斗争。孟子与其他学派的“邪说”、“诐行”、“淫辞”的斗争,使后来封建社会中的法家、墨家等学派,几乎都被作为异端来对待了。

同类推荐
  • 星闻联播

    星闻联播

    《星闻联播》是QQ阅读旗下一档明星访谈节目,曾邀请到秦海璐、雷佳音、翟天临、马克、乔振宇等知名演员。
  • 论女性

    论女性

    《论女性》一书是19世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什莱的作品。在米什莱的早期作品中,贞德代表了以救世为天职的女性,米什莱希望借贞德这一形象呼吁法国人民热爱祖国;在女性研究中后期,米什莱的关注力转向家庭及家庭中的女性,此时的女性开始回归家庭,通过母性照顾丈夫和孩子,并与丈夫一起构建和谐的家庭;米什莱把亦男亦女视为理想的性别,把兼具男女优秀品质的人视为完整的人,男性与女性应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各自的特质,并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相互合作。本书即米什莱女性观的集成作品,既充分表现了米什莱的女性观,又展现了19世纪浪漫主义背景下的女性状态。
  • 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

    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

    本书涵盖了南怀瑾先生有关老子、庄子、孔子、孟子以及禅佛等著作中的精华观念和讲解,甄选了南怀瑾先生国学经典著作中的原话作为每一章的标题和主旨,加入了新鲜的、贴合当下人们生活的案例加以阐述,力图将晦涩难懂的国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读出来,同时再现南怀瑾先生的经典阐释。
  •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是一本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大视角、内容丰富的作品,涉及晚清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家庭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商业等方面,是近代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性著作。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精辟地分析了中国人的特性。
  • 中国文明简史

    中国文明简史

    本书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人文通识读物,带你进行一次典雅深邃的中国文明审美之旅。全书包括了史前时期、夏朝和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十三章内容。从浩繁卷帙的长卷中,追索文明的发展,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丰富与苍凉!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舌尖上的养鲲大师

    舌尖上的养鲲大师

    万物皆有鲲,所以说,才有了更多的美食,为了追求更多的美食材料,才要更努力的战斗。这是美食战斗番,如果有点毒,请主动退出。
  • 盛世倾宠:纨绔世子妃

    盛世倾宠:纨绔世子妃

    当一代名门嫡女受世人唾弃,人人得而诛之,究竟是她本性如此还是有人精心算计?世人传言她嗜血毒辣,无论老幼病残皆杀伐之。世人传言她独爱美男,不论年龄看上皆不放过。世人传言她丑陋恶寒,从不真颜示人。世人传言他力大无脑,力顶千斤却智商为零。
  • 我充值就变强

    我充值就变强

    想要修为升级,充值购买。想要绝世秘籍,充值购买。想要逆天神器,充值购买。想要小美眉一枚,充值购买……宋元拥有了万能充值系统,便拥有了无限可能。
  • 诸天养蛊模拟器

    诸天养蛊模拟器

    我,郭琛,收容公司特别行动部成员。蛊匣的拥有者。银色沙丘中徘徊的旅人。贝克兰德上空的幽灵。投名状中苏州城里的无名小卒。史莱克学院八怪之一!新书《吃我一记降智打击》已经上传,欢迎支持。
  • 牌中命运

    牌中命运

    你相信宿命吗?相信代代相传的古老占卜术具有神奇的魔力吗?你是否还在翻涌的情海中挣扎,在取舍间犹豫?是否烦恼于事业,在去留间徘徊?是否疑惑为何占卜师能透过牌面的简单图案,看清你的过去,准确分析你的现状,预测你的未来?
  • A Spy at the Heart of the Third Reich

    A Spy at the Heart of the Third Reich

    In 1943 a young official from the German foreign ministry contacted Allen Dulles, an OSS officer in Switzerland who would later head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hat man was Fritz Kolbe, who had decided to betray his country after years of opposing Nazism. While Dulles was skeptical, Kolbe's information was such that he eventually admitted, "No single diplomat abroad, of whatever rank, could have got his hands on so much information as did this man; he was one of my most valuable agents during World War II." Using recently declassified materials at the U.S. National Archives and Kolbe's personal papers, Lucas Delattre has produced a work of remarkable scholarship that moves with the swift pace of a Le Carra thriller.
  • 陌上花开,妾可归否

    陌上花开,妾可归否

    王妃苏未央被妾室陷害偷人,王爷萧千墨大怒,落了腹中胎儿,打死竹马李容景,而她与萧千墨的大婚,也都是萧千墨一手策划,让自己不得已嫁给了他。苏未央怒而变成勾人魂魄的妖精,将萧千墨玩弄于股掌之间,设计让妾室被打入冷苑,参与了萧千墨挚友的死,更是令萧千墨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这一场怨,终消逝在萧千墨为爱甘愿赴死之中。
  • 说服力

    说服力

    说服力在人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那些成功者总是能说会道、口惹悬河。
  • The Essays of Montaigne

    The Essays of Montaig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