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3900000009

第9章 《孟子》的主要内容(2)

孟子是一位有理想、有气节的思想家。他游说诸侯,是为了实现他仁政王道的政治理想。他不看重金玉满堂、官爵显赫,但是他希望国君能够尊德乐道、礼贤下士。把他当作老师来请教。他说:“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公孙丑下》第二章)“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公孙丑下》第三章)由于齐宣王不能诚心地推行仁政措施,孟子最后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准备离开齐国。齐王挽留他,说:“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孟子则回答说:“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以上两句均见《公孙丑下》第十章)表明自己的去留不在于所得财物的多寡,而取决于国君有无同他合作的诚意。孟子离齐时在齐之昼邑住了三夜,期待齐王能够幡然悔悟召回自己,共商仁政王道大计。尹士质问孟子说:“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孟子答道:“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则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以上两句均见《公孙丑下》第十二章)这里足见孟子忠厚、博大的胸怀。

孟子虽失意地离齐而去了,但是他忧世忧民、自信乐天的精神却依然故我,他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公孙丑下》第十三章)

《滕文公》上篇共有五章。“性善”二字始见于本卷,但该卷并未就此展开论述。这五章的内容,是孟子与滕文公之间交往的一些事情以及孟子对农家学派观点的驳难、对墨家学派主张的攻击。

滕文公对古代的圣贤之道很感兴趣,他经常向孟子请教有关问题,甚至父亲死后办丧事,他都要先向孟子问明古代丧制后再行办理。滕国是个小国,但孟子认为“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滕文公下》第一章)他勉励滕文公努力效法尧舜,以仁义之心行政,把滕国治理好。孟子引用《论语》里的话教导滕文公说:“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滕文公上》第二章)要求滕文公以身作则,为下面的官民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孟子还详细地向滕文公论述了治国的方法,他说:“民事不可缓也。……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滕文公上》第三章)孟子希望滕文公能结合本国实际,实行井田制。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滕文公上》第三章)孟子还将井田制的具体措施,即周朝的助法,一一作了说明。

辟异端,距邪说,弘扬儒家思想,是孟子一生中主要活动之一。当时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要参加劳动,即使是国君也不能例外。孟子对农家学派“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餮而治”的思想做了系统驳斥(《滕文公上》第四章)。他指出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对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样样都亲自去制造,是不可能的。社会不仅需要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分工,而且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滕文公上》第四章)贤明的君主应努力治理好国家,勿需亲自去耕地。理论阐述之后,孟子还引证古代尧、舜、禹诸圣贤治理天下的例子以说明一面治国一面耕种是不可能、不必要的。

《滕文公》下篇共有十章。本卷辑录的主要是孟子对理想人格的阐说以及孟子对杨朱、墨翟的非难和驳斥。

孟子认为士君子要有自己行事为人的准则,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他指出:“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滕文公下》第一章)士君子应以身作则,垂范于人。学有所成后,要积极出仕为官,为国家和民众贡献自己的力量。像孔子那样,“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以上两句均见《滕文公下》第三章)。但他同时又强调,君子应该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实现自己的理想,造福于民众而出仕,仅仅因爵位、利禄而做官,是可耻的钻营投机。“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滕文公下》第三章)士人与诸侯交结,该见的则见,志不同,道不合的就不要见,应该保有士人的气节和人格尊严。他引用曾子和子路的话说:“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滕文公下》第七章)孟子还极力推崇士人的社会地位,认为士人“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滕文公下》第四章)。士人受到优厚的俸养是毫不为过的。

纵横学派的景春问孟子,像公孙衍、张仪这样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使天下时而合纵,时而连衡的纵横家,是不是称得上真正的大丈夫、理想的士君子呢?孟子回答说:“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第二章)

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孟子对农家学派的驳难。实际上,孟子一生最痛恨、力拒以至于谩骂的,则是杨朱学派和墨家学派。孟子何以要对此二家深恶而痛绝之呢?这是因为在孟子的时代,杨朱学派和墨家学派最有影响,“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滕文公下》第九章)。孔子的思想因此而淹没不显。以孔学传人自任的孟子,自然与杨、墨之说势不两立了。孟子视异端之说为洪水猛兽,他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他接着指出:“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孟子最后说:“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以上三句均见《滕文公下》第九章)表明自己是为了端正人心,使天下安定,迫不得已才攻击他人的。

《离娄》上篇共计二十八章。本卷汇集的多是孟子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言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第五章)即治理好国家,平定天下的基础在于统治者个人的道德品质。为政者应内省乎己,反身求诚,由内圣而外王。孟子的这些思想,是对《中庸》修齐治平学说的继承。

孟子指出,要想做平定天下的国君,就必须以仁政取得天下民心。欲行仁政,须先做仁人,广积仁德:“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离娄上》第三章)“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离娄上》第七章)“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离娄上》第九章)

在如何行仁政得民心的具体措施上,孟子又提出三条:一、遵循尧舜之道。“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离娄上》第二章)“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为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离娄上》第一章)

二、行有不得,自省其身。“爱人不亲,友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第四章)。“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第八章)

三、敬重贤明的大夫。“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离娄上》第六章)

在如何做一个贤臣的问题上,孟子也提出了他的看法:“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离娄上》第十二章)

在如何为人的问题上,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离娄上》第十九章)“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离娄上》第二十七章)

《离娄》下篇共计三十三章。本卷继续阐述了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并通过介绍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颜渊、子思等儒家历代代表人物的思想言行,显示了儒家道统生生不息的脉络。

孟子说:“先圣后圣,其揆一也。”(《离娄下》第一章)他指出居仁行义是儒家人物的共同特征,并且具体介绍了他们的仁义之举。“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第十九章)“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离娄下》第二十章)“孔子则取法于水,踏踏实实,耻声闻过情。”(《离娄下》第十八章)“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离娄下》第二十九章)曾子处在师长的位置上,敌人来了就避开;子思作为臣子,临敌不惧,保护君主。他们的做法虽迥异,然而“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离娄下》第三十一章)。他们都是在贯彻儒家的伦理原则。

结合儒家先圣们的言行思想,孟子进一步阐发了修齐治平之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下》第三章)“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离娄下》第五章)“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离娄下》第六章)“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离娄下》第十一章)“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离娄下》第十二章)“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离娄下》第十六章)“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第二十八章)

《万章》上篇一共九章。本卷前面数章论述的是有关大舜维护人间伦常,敬父慈弟的事迹,后面几章则是关于帝位传承问题的阐说。

孟子说:“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万章上》第一章)他推崇舜为大孝的典型。当弟子万章对舜不禀告父母而娶妻表示疑惑不解时,孟子解释说:“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上》第二章)舜的弟弟象屡次图谋害死舜,而舜承帝位后却将他封为诸侯,孟子解释这件事说:“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万章上》第三章)

本卷后面几章里,孟子通过对“尧传贤于舜”和“禹传贤于子”这两个历史事件的阐释,宣扬其“君权天授”的思想。

同类推荐
  • 草原王国吐谷浑(七)

    草原王国吐谷浑(七)

    吐谷浑在科技方面,如冶金、(河历,如青海省境内黄河上游的大母桥)、筑城(吐谷浑四大戌城、青海都兰香日德白兰古城、海南共和优俟城等)、育马(青海骢、舞马)等方面很有成就,风姿绰约,一睹真容,仪态万千,灵气十足,遗世独立,昔今仍然。据朱世奎先生《册府元龟》《五代会要》《隋书》《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水经注》等汉文典籍,和国内外学者有关的研究资料,以及笔者在白兰等地及黄河谷地田野调查所得,仅就吐谷浑人在立国350多年中,对科技方面的贡献,粗线条的评介,引起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者的兴趣和重视。
  •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本书收录了作者2008—2011年的文化研究成果,分为上海文化、文化形象、传媒文化、文化教育、世博文化五辑,呈现了新媒体时代文化和文化批评的现状。该论集的文章获得极好的社会反响:《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一文获得第七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一文发表后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整版刊载于《文汇报》学人演讲栏目。
  • 老北京趣闻与传说

    老北京趣闻与传说

    很多人之所以喜欢北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在北京扎根,不仅仅因为北京有全国最繁华的街道、最豪华的商场、最时尚的品牌,更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北京是一座有故事的城,是一本让人品不够的书,是一座承载传奇的文化宝库——燕、前燕、大燕、辽、金、元、明、清八个朝代的相继定都成就了她历史的厚重;什刹海、大栅栏、王府井、八王坟等地的繁华热闹成就了她的宜居宜玩;颐和园的传说、雍和宫的趣闻、十三陵的神秘、八大处的善缘成就了她的多姿多彩……北京,有太灿烂的文明、太辉煌的历史、太复杂的往事、太丰富的内涵,等着人去发现、欣赏、回味。
  • 云南故事:我的中国梦

    云南故事:我的中国梦

    本书选取“中国梦·云南故事大型征集活动”评选出的部分优秀作品,作者通过自己的故事,讲述了云南在实现“中国梦”征途上的砥砺前行、昂扬奋进,传递普通人逐梦、驻梦、筑梦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示了云南各族人民富有时代特色的风貌和情怀。内容包括对云南的珍爱之情、对故乡的发展之梦,既有常年守护雨林的小姐妹真情告白,也有基层干部的工作随想,还有知识青年的云南记忆和海外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 三十六计(全集)

    三十六计(全集)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问世以来,受到全世界精英人士的一致推崇。今天,《三十六计》丰富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军事斗争的范畴,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管理、科技、体育乃至人生哲学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的智慧源泉。本书在忠于原书原解的基础上,对每条计策都作有详细的智慧解析和例说,并分别从军事战争、商战管理、人生智慧等三大方向上辟加了多达500余个妙趣横生的古今中外谋略案例,融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令人深刻感悟三十六计的博大精深,不仅开阔视野、丰富谈资,更启迪智慧、增长才干。
热门推荐
  • 滦州万善晖州昊禅师语录

    滦州万善晖州昊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喵探案

    仙喵探案

    作品摆摊营业,各位小哥哥小姐姐走过路过,瞧一瞧看一看。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空闲的捧个留场,喜欢的捧个情场。欢迎文明吐槽|????)っ?喜不喜欢没关系,看看热闹吐吐槽(?????)??
  • 于他眼中望见深渊

    于他眼中望见深渊

    在爱情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好赶上了。一脚踏空就是万丈深渊,而林纾不知道。当她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她。
  • 元神记5:噬蚁神兵

    元神记5:噬蚁神兵

    伐纣的封神榜时代过后,那些灿烂辉煌的神人,可曾在大地消失了踪迹?在烽火连天的东周列国时代,平野间突然出现了能力强大的「元神之族」,这些人的背后有着黑色猛兽、蓝色飞鸟、深红毒蕈、澄黄厨人、鲜绿奇树的怪异「元神」。与「元神」相牵扯的大神、能人的数量极多,他们和东周时代的许多军国大事息息相关。这些奇异的人们,会在古代中国的大地上,谱出什么样的动人传说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进击少女希梨酱

    进击少女希梨酱

    希梨从一个被万人追捧的女神级人物,她自私虚荣,享受着男生的爱,却不知道如何真的爱一个人,后来遭遇家庭变故,成为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开始了可怜可悲的戴着假面具的生活。
  • 剑道通神

    剑道通神

    少年陈宗,机缘偶得神秘剑印,自边陲之地而出,持剑纵贯四海、横扫八方,转战大千世界直破云霄,力压无数天骄、冠绝万代,练剑成道、一剑通神!
  • 九界修罗:高冷尊上不收徒

    九界修罗:高冷尊上不收徒

    “尊上,收下我这个徒弟任你差遣,不好么?”这是她第九十九次想拜他为师。绝美男子淡漠地看了她一眼,薄唇轻启,“不好。”“为什么呀。”绝美男子道:“你与本座没有师徒缘。”药仙一听,觉得机会来了,“尊上,这么有趣的女娃您不要,那就让给小仙得了。”“尊上,我同意跟药仙哥哥走。”“想都别想,你若是敢跟这小子走,看本座不打断你的腿!”
  • 创科武元年

    创科武元年

    太阳即将毁灭,人类不得不开启太空移民计划,在宇宙深处建立新的家园“出日堡垒”,载着地球上的不同物种飞出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还有很多的人类不愿离开地球,努力寻求解决办法不让地球上的物种灭绝!可面对逐渐冰冻的地球,却无能为力!可是真正的危害不仅仅来自于大自然,最复杂的莫过于人心,出日堡垒爆发大革命,一批人分裂出去建立新的家园“盘古”,相对于出日堡垒,盘古更有创造力,更有探索精神!地球,日出堡垒,盘古,三方的势力,不同的初心,相同的目的,只为努力活下去……
  • 斗罗大陆之何归

    斗罗大陆之何归

    何归(雾)意外和唐三结缘,然后唐三不小心变了的故事。——何归:我永生都在寻求信仰,终于我找到了,你就是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