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900000030

第30章 朝拜缪斯的长征——师友交游(9)

沙田七友之中,第一近邻自然是楼下的之藩,其次就是对面宿舍高栖九楼的国松了。只要隔着院落看他窗口有无灯火,就知道画家在不在家,连电话也无须打。他一人独住,也是一个有妻、有期的单身汉,所以也成了我家的常客,有时更过来同赏电视。其实我们真正共享的,是世界各地来访的朋友——台湾来的何怀硕、林文月,美国来的许芥昱、杨世彭、许以祺,意大利来的萧勤,澳洲来的李克曼,我们此呼彼应,顷刻之间便聚在一起了。单身的远客往往就住在国松的楼上,同寝共餐,旬日流连。许芥昱和李克曼都先后住过。李克曼“挂单”的那几天,不巧我正忙别的事情,只在他临行的上午匆匆一晤。他把自己主编的“四分仪”(Quadrant)月刊中国专号送我一本,问我对中国大陆近日的“开放政策”有何看法。我说:“你是专家,怎么问我?”他的看法仍是存疑,且认为海外有些中国人的乐观未免早熟。许芥昱好像住得久些,又值我较为得闲,有缘相与盘桓。我的照相簿之中,还有他和我家蓝宝宝合影的一帧,最是可珍。他在单身汉韵空房挂单,两个单身汉挂在一起却不成双,我对国松说,他的寓所可称为“单挂号”。那一阵子只见单身汉出双入对,许公的银髯飘飘,刘郎的黑髭茁茁,两部胡子彼此掩护,我和我存临窗眺见,总不免感到好笑。

国松唇上那一排短髭并不难看,只可惜坐拥如此的戟鬃竟搴解痛饮,真是虚张声势了。他为什么想起要蓄髭,事先有未取得太太同意,非我所知。五年前我也曾放下剃刀,一任乱髭自由发挥,养了两个礼拜,镜子里看来似乎也有点规模了,我存倒没说什么,只是姑息地好笑,却被尚俭看见,笑我黑白二毛,不够统一。一沮之下,尽付与无情的锋刃。但每次见到国松,在五官之外无端又添上半官,雄辩滔滔之际,唇张须扬,还是可羡的。国松鲁人,一次在宴请怀硕的席上,大家称他做鲁男子,他欣然受之。国松交友和谈话,多是直来直往,确为粗线条作风。他在寓所请吃牛肉面时,人多而家具少的大空厅上,他一个人的直嗓子响遏行云,压倒一屋子客人混沌的噪音。在他的功过表上,世界上似乎只分好坏两种人,一目了然,倒也省了不少事。说方言的本领也很有限,旅港六七年,广东话依然水皮,比思果和金铨显然不足。但是他的水墨山水,云缭烟绕,峰回岭转,或则球悬碧落,月浮青冥,造化之胜悉来腕底,却显然需要千窍的机心,不是一位鲁男子可以误打误撞出来的。介于两极之间,我始终不能断定哪一个是他——那吆喝的鲁人,或是超逸的画家。

初识国松,忽忽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于今回顾,前尘历历在心,好像只是上星期的事情。当时他自然没有灰鬓,我也不见斑发,他是挣扎求存的穷画家,我也是出道未久的青年诗人。两股刚刚出山的泉水,清流淙淙,都有奔赴大海的雄心,到了历史转折的三角河洲,自然便合流了。最近之藩还向我问起许常惠的近况,他说:“见到你和国松在一起,就想起常惠。以前你们三位一体,老在一块儿的。”之藩说的是十六七年前的“文星时代”。那时三人确是常在一起,隔行而不隔山的三泉汇成一水,波涛相激,礁石同当,在共有的两岸之间向前推进,以寻找中国现代文艺的出海口相互勉励。当时台湾的文艺颇尚西化,我们三人的合流却多少成为一股逆流。无论在创作或理论上,我们都坚持,学习西方的文艺只是一种手段,创造中国的现代文艺才是终极的目标,至于本土的传统,不能止于继承,必须推陈出新,绝处求变。这一番大话当然是高悬的理想,能做到几分谁也不敢说,不过三个人未背初衷,都还在寻找各自的,也许最后仍是共同的出海口。

我常觉得艺术家有两大考验,一是中年,一是成名。往往,两者是一而二的。许多艺术家少壮时才思焕发,一鼓作气,也能有所创造,但蕴藏不厚,一到中年便无以为继了。我相信一个人的艺术生命也会有更年期的。穷则变,变则通,恐怕是每位艺术家迟早要面临的挑战吧。至于成名之为考验,对艺术家而言,恐亦不下于失败。失败能使艺术家沮丧,但不成名并不等于失败,成名也不一定就是成功。失败固能使人气馁,成名也能使人满足,满足于已有的一切,满足于稳定的地位和安逸的生活,满足于重复成名作的风格。

国松在国际艺坛上享誉日隆,今年夏天更以亚洲分会会长的身份出席在澳洲亚德雷城举行的国际美术教育协会会议,并在该城与墨尔本举行个人画展。前述的两大考验之中,第一个考验国松当可通过,因为他早已进入中年而仍创作不辍。第二个考验能否通过,尚有待时间来印证。我深深感到,逆境难处,顺境更不易。这几年来国松新作的风格似乎变化不大,技巧的经营似乎多于意境的拓展。从山水的视觉到太空的视觉,曾是他的一大突破,但太空视觉之后呢?我期待着另一次的突破。二十年前,我们每次见面,总看得出他正在酝酿新作,并热衷于画理的探讨。现在这种气氛似乎淡了。他当初的画友全散了,论战的“敌方”也不再威胁他——目前他所处的是一种“危险的顺境”。我深深怀念从前的日子。

黄维樑

我家厨房的碗橱里,有一只长颈胖肚的七寸小瓶,外髹褐釉,里面盛的是我自制的茱萸酒,用辛辣的茱萸子泡在绍兴酒里配成。两年前的重九,维樑刚从美国回港,来中文大学任教,我邀他和太太江宁来家里吃饭,便开樽以飨新科博士。酒味颇烈,主客又皆不善饮,半樽而止。后来向我存索饮,便叫它做“维樑酒”,她也知道是何所指。客厅壁炉之上,有一条黑石的搁板,纷然并列的饰物珍玩之间,有三件陶瓷小品最富纪念价值,因此最逗我巡回的目光。中间的一件是丹麦人鱼公主石上踞坐的瓷像,色调鲜浅,轮廓温柔。右边也是丹麦特产的瓷像,状为农家少女跪地为母牛挤奶,那母牛回过头来,亲切地对着少女,更越过她低俯的头上,望着海底上来的人鱼公主。两件瓷器都是我从哥本哈根带回来的。左边的陶艺,则是诗仙李白半倚在石几之上,右手搦管临纸,微扬的脸部将目光投向远处,似待诗兴之来,而身畔隆然,正是一坛美酒。诗仙乌帽青衫,风神朗爽,长髯飘飘欲动,真有出尘之想。但他目光所及,也正是那撩人遐思的人鱼;这么安排,似乎对李白有点失敬,不过礼教原不为诗仙而设,果真诗仙邂逅水灵,也许惊艳之余,一首七绝立挥而就,也未可知。这绝妙的陶像是维樑和国彬两对伉俪送我的生日礼物,鼓励我——多多写诗,不是多窥人鱼。

诗,正是维樑、国彬和我的文字因缘,也是我和千万朋友,识与不识的文字因缘。“太初有字,神其倡之,即字即神。”约翰福音开卷的名句,正好借喻来做我的注脚。我和维樑相识,也是从字开始,因字而及人的。该是“文星时代”的末期,维樑还在新亚书院读书,看过我的作品,屡在香港的刊物上用游之夏的笔名撰文评介。一九六九年春天,我来港开会,绍铭邀我到崇基演讲,维樑也在座中。后来他和十几位青年作者去富都酒店看我,面对全是陌生的脸孔,又且忙于答问,同时也弄不清黄维樑就是游之夏,匆匆一叙并未把“字”还原为“人”。那年秋天,也是巧合,他从香港,我从台湾,都去了美国;他远征俄克拉荷马的静水镇,修习新闻,我则高栖丹佛,两地相去约六百英里。第二年的感恩节,他驾了白色的科维尔(Corvair),迢迢从静水镇北上丹佛来看我,正值商禽等几位朋友也从艾奥瓦赶来,一时热闹异常,欢叙三日才依依别去。记得相聚的第二天,主人带客登落基大山游红石剧场,我驾自己的鹿轩(Impala)载着家人前导,维樑则载着众客后随。落基山高坡峻,果然名不虚传,到了半山,原来的鹅毛小雪骤密起来,紧要关头,正如维樑所担心,那老爷车科维尔忽然尾扬白烟,显然引擎过热,只好赶快熄火,推向路旁。最后总算蹒跚开去一家加油站,留车待修,众人并不气馁,改乘鹿轩登高赏雪,然后由我分两次载家人和客人回去丹佛,足足乱了一天。后来在中文大学同事,维樑又驾了一辆老爷白车,谨慎从事,担足了心。所以记忆里的维樑,总是一位驱策顽驽困顿道途的烦恼骑士。不料近日他一气之下,逐走老驽,牵来新驹,唤我下楼相马。原来是一辆湖绿色的可睇娜(Cortina),从此驰骋生风,变了快乐骑士。

在美国见到维樑时,他还是一个飘泊的单身汉,学业未成,所修亦非所好,容颜不算丰满。两年前在沙田重逢,这一切都变了。他胖了起来,不但结了婚,且做了一个小女孩的爸爸。太太江宁出身于台大中文系,人极清雅,正怀着第二个孩子。维樑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文系讲师,颇受学生欢迎。也许在他眼里,我的变化更多——九年前那位中年作家早生了华发,湖海豪气,山河乡心,一半得向早岁的诗韵文风里去追寻了,所幸者,手里的这支笔缪斯尚未讨还。

维樑体貌既丰,亦有减胖之意,一度与周英雄等少壮派拜在思果门下,勤习太极拳法,不知怎的,似乎未见实效。所以他最怕热,夏天来我家作客,全家都感到紧张,深恐热坏了他。他坐在那里,先是强自忍住,一任汗出如蒸,继而坐立不安,仓皇四顾,看是否仍有一扇窗挡在他和清风之间,未尽开敞,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把所有的窗户逐一扭开,到再扭便断的程度,好像整个房间患了恐闭症(claustrophobia)一般。其实这时户外并无风的喜讯,他这样做,除了汗出加剧之外,毫无益处,主人看了,心里更热。其实釜底抽薪之法,端在减胖,如能减到我这般瘦,问题自然消失——到了那时再烦心冬天怕冷,也不算迟,何况亚热带原就冬短夏长。看到维樑怕热,我就想到纪晓岚和乾隆之间的趣事。如果我预言不差,只怕维樑不容易瘦回去了,加以他性情温厚,语调在深邃富足之余有金石声,乃是寿征,很有希望在晚年做一个达观而发福的文豪。也许正因自己太瘦,潜意识里总觉得文豪该胖,像约翰逊、柯尔律治和切斯特顿那样才好,至于瘦子如萧伯纳、乔伊斯者,分量总像轻些。

这话并不是全然滑稽。今日台港和海外年轻一代的文学学者,人才济济,潜力甚厚,只要中国不乱,前途是十分乐观的。维樑正是其间的中坚。思果常对我说,他和英雄、国彬、维樑交接,常惊于他们的潜厚与淹通,宋淇对他们也具厚望。维樑出身新亚中文系,复佐以西洋文学之修养,在出身外文复回归中文的一般比较文学学者之间,算是一个异数。他动笔既早,挥笔又勤,于文学批评不但能写,抑且敢言,假以时日,不难成为现代文坛一个有力的声音。对于诗,他久有一份崇敬与热爱,不但熟研古典诗论,更推而广之,及于早期的新诗和台港两地的现代诗。在香港文学界,了解并关心两地诗运的青年学者,像维樑这样的并不多见。他论析古典诗评的《中国诗学纵横论》一书,已经留下颇深的印象,博得若干好评,至于散篇的文章,像对于郑愁予和黄国彬的评析,也详尽而有见地,与一般泛述草评的短文颇不相同,将来辑成专书,当有健康的影响。沙田七友之中,只有维樑是粤人,且最年轻。或有“势奴(snob)之辈咤而怪之,谓彼何人哉,乃附六友之末?在此我要声明,这只是兴至记趣的长篇小品,近于英人随笔的促膝笔谈,所谓familaressay者是也,初非月旦人物品评文章之学术论文,所以只字片言及于价值判断者,都不脱主观而带感情。何况波浪相推,今之后浪,他日终成前浪,代有才人,百年而后,究竟谁是龙头,谁是骥尾?至于友而举七,也只是取其吉数,浑成动听而已。此后有缘,或竟扩而充之,变成八友、九友,至于十二友之多,亦未可知。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四日

五月美国行

五月十八日,“华美经济及科技发展协会”在旧金山召开年会,并分四个小组,座谈科技发展、财经贸易、文学、华文教育。其中文学一组由夏祖焯主持,有四位作家主讲:计为郑愁予讲“日落的位置:现代诗人中年以后的创作”,李欧梵讲“近年来台湾小说的突破”,萧丽红讲“小说里的岁月”;我的讲题却冗长而无诗意,叫作“现代诗在台湾及东南亚华人地区的发展”。

三个女儿在美国读书:珊珊在劳伦斯攻艺术史,幼珊在柏克莱攻英国文学,佩珊刚去,在东兰馨攻传播。一阵西风,把三姊妹吹到天各一方,昼夜都不同时,哪像从前在晚餐桌上,可以围坐成六瓣之花,而以灯光为其金蕊。夫妻两人乃乘旧金山开会之便,去探地球对面的孩子,并就近晤见老友,于是有五月下旬的美国之行。两个星期之间,在美国境内飞行了四千英里,驶车两千英里,见了许多朋友,到了许多地方。缕述起来,非万言莫办。这里只能蜻蜓点水,略见波纹。

同类推荐
  •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晚年亲自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王国平,对南怀瑾去世前一百天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画卷般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南怀瑾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后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
  • 华尔街:野心不眠

    华尔街:野心不眠

    本书是华尔街营销传奇人物、上市公司董事长王勇的自传。一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少年,自小心怀大志,儒雅的外表下有颗异常坚定的心。内里“不奋斗,毋宁死”的劲儿贯穿着他这前六十年的人生:23岁放弃公职考进大学,31岁赤手空拳赴美留学,与妻子一边打工赚取学费一边求学,32岁考入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硕士,毕业后在硅谷的MP公司从普通的销售员做起,晋升到首席营销员、国际事务部总经理。38岁的他创立“美国环球实业公司”,49岁公司在华尔街上市。这条崛起之路,是一部不断的斗争史。公司达到年产值两亿美元高峰时,却因内斗伤痕累累,王勇为着股民和自己,两次与窃据公司职位者对簿公堂,最终大获全胜,宛如好莱坞式的人间话剧。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他是家喻户晓的反面典型,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第一部秦桧传记,讲述他如何由一个不为人知的乡村教师,凭借权谋、运气、才气,在南宋末年的战乱中浮沉,一步一步迈向权力的巅峰。
  •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从华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立的伟大事业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这位美国首任总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政治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一生正直、勇敢、坚强、深明大义且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热门推荐
  •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盖亚奥特曼之旁观者

    盖亚奥特曼之旁观者

    破灭招来体入侵,红色的巨人从天而降,从此拉开了地球的剧变。外敌的入侵,人类与奥特曼的矛盾,奥特曼与奥特曼之间的战斗,人类对地球的伤害,这一切的一切,都被一个人冷眼旁观的人看在了眼中。主角并不知道剧情,也不是奥特曼,只是一个拥有异能的人类,对于周遭事物则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插手的次数不多,本人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
  • 婚约:中短篇小说选(黑塞文集)

    婚约:中短篇小说选(黑塞文集)

    黑塞创作生涯长达70年,作品涵盖面甚广,除了《在轮下》、《荒原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玻璃球游戏》等长篇小说外,也从未中断过中短篇小说的创作。黑塞擅长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从精神、心理方面,折射外界对人的心灵所造成的深刻刺痛,从而使作品的内在意义得以凝聚和升华。本书采撷的26则中短篇小说均是黑塞此类作品中的精品,它们体现了作者早中晚不同创作时期的特点和风格,对我们全面了解黑塞以及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 下堂王爷仵作妃

    下堂王爷仵作妃

    林芷若一朝穿越成相府千金嫁入端王府,原以为捡了段良缘,没想到却是孽缘!王爷夫君嫌她容貌丑陋,纵容妾室和恶奴欺负她,连妾室养的狗也敢冲她叫唤?呵,既然你们一个个都如此,本姑娘还能如何?妾室,废了她!恶奴,逐了她!恶犬,烹了它!这王爷嘛——休书在此请笑纳!且看相府丑女如何靠一手绝技,一雪前耻,翻云覆雨!
  • 亦如初见的情

    亦如初见的情

    人与妖,梅树下的誓言,谁能忘,今生的爱?谁能阻,来生的情?
  • 武道圣尊

    武道圣尊

    叛逆生死,掌控轮回。无名小子命不该绝,穿越异世。且看新生郭叶峥嵘一世,称尊成神。登临诸天,雄霸蛮荒。
  • 史上最强炉鼎

    史上最强炉鼎

    她终是触摸到修仙世界,却发现这片世界更为残酷。比灵根比门派比丹药比灵宠比道侣……身为女子,还是纯阴之体的女子,修仙之路布满荆棘。她誓不为炉鼎,誓要踏出一条精彩的修仙之路。带着一颗坚定地心,携逆天仙器,掌炼丹本领。斗妖戏魔,御宠杀仙,上天下地任我行。
  • 羽过天晴

    羽过天晴

    “卫珂”是羽毛球用品公司的行政总监。新品发布会前夕,公司惊现“浴室门”事件,.......此波未平,另一女部下又来哭诉,。卫珂该如何应对?人人难避;困难当头,无可逃匿。但不管多少磨练,只要心存信仰,终会“羽”过天晴。因为,羽毛是天使的信物,承载人类的希望和梦想……#####另:文中有一些经典实用的粤语方言,也许看着看着,你就学会了白话,神奇吧。
  • 明末阴雄

    明末阴雄

    明末的世界很精彩。英国从内战中解脱出来,开启了“日不落帝国”的征程。奥斯曼正在经历最后的辉煌,随即便开始衰落,最终沦为“西亚病夫”。俄国开始了对西伯利亚和东欧的征伐,向着“俄罗斯帝国”迈进。荷兰,西班牙,波兰等,也开始由盛转衰。法国,葡萄牙,莫卧儿帝国,瑞典,神圣罗马帝国……主角穿越到了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此时的大明,朝廷中枢党争不断,黎民百姓生存艰难,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内有流寇祸乱不断,文明被野蛮战胜的悲剧即将上演。既然无法挽苍天于将倾之际,拦狂澜于将倒之时,那就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基业,参与到这轰轰烈烈的世界浪潮之中。让神州大地,不再陷入野蛮的异族统治,不再如历史上那般沉寂。
  • 天君药宠:神妃缥缈记

    天君药宠:神妃缥缈记

    她,姓(欺)凌,单名希,字缥缈,混迹仙界第一帮派!啊不!是第一学府,成天带着一帮师弟师妹在外斗殴闹事。难得发回善心,随手救下个流浪儿,没几年竟养成个极品好男儿,还上杆子以身相许。美中不足便是这性子差了些,身世差了些。什么?未来小天君?啧啧啧!这孤傲闷骚的小性子真是越瞧越顺眼!都说她性子太野,配不上天君?开什么玩笑,她可是上古大神“希”哎!任这天后婆婆怎么棒打,任这白莲花如何作妖,她都忍,她家小天君对她千依百顺就成,其他人,不!重!要!啊啊啊!这小天君一回自家就变脸?为了朵青梅竹马的小白莲花,竟还家暴她。好好好!这天妃她还就不当了,她凌缥缈,要直接登基称女帝,让他爹也得管她叫二姨。天庭朝堂之上,竟端坐着两位天君,以及一位前任天妃兼现任女帝,众臣子彻底凌乱,这……小天君率先开口“尔等尊她旨意即可”,众臣恍然“启奏女帝……”“先不必启奏,来人,给本宫,咳!给朕先将这贱人拖出去天打雷劈!”避雷针:古风双洁1V1,轻松细虐女主嚣张跋扈求生欲极强,一旦法力强大便四处作妖,一旦法力虚弱就找男主求包养。男主腹黑多疑占有欲极强,偏是爱上个不解风情的主,每每这疑心病一犯就能把两人伤得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