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2200000019

第19章 伍·生活之要(1)

生活之要

人每天都要生活,生活不是有的吃、有的穿就算,也不是有钱赚、有人爱就好。生活不是那么简单,当吾人生到世间来,本能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平安,之后就要饮食。婴儿在摇篮里,或在母亲的怀抱中,感到无比安全,但他还是需要牛奶。及至长大后,要求赞美,要求鼓励。一旦入学读书之后,所要求的就更多了。

人在世间生活,要求很多,但最基本的莫如:

一、要过得欢喜。人间生活里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欢喜。假如一个人住在洋房别墅里,但是住得不欢喜;家中拥有万贯家财、千百亿存款,但生活过得不欢喜,人生有什么意义呢?有的人,遇到吃的,不欢喜,见到别人,也不欢喜,听人讲话,更不欢喜。这里不欢喜,那里也不欢喜,生活里没有欢喜,人间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反之,有一些人生活简朴、物质贫乏,但他生活得很欢喜。偶尔三五好友,相约海边山上,踏青郊游,无比惬意。平日生活里,饭食以外,一杯茶、一份报纸,无比满足。因为满足而产生的快乐、欢喜,胜过百万富翁。

二、要行得正派。人的生活范围,不是只在家中,也不能躲在象牙塔里,而要走上社会,交朋友、求职业,要和人际互动往来,建立许多关系。这时候,一个人的行为正派,就非常重要了。有的人只凭口才好,能言善道,但是花言巧语,没有正派的行为,日久也会被人拆穿,不容易获得他人的信赖。甚至,有的人为了利益,总想沾别人的光、占别人的便宜。能占则占、能骗则骗,如此纵使别人上当,也只有一次。一个行为不正派的人,在社会上往往被人讥为地痞流氓、无赖汉、伪君子;行骗欺人,到最后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岂不悲惨!所以,人生在世,宁可无钱无势,但不能不做一个正派的人。

三、要忍得自在。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样样顺利。身体上的病痛、气候上的寒热、物质上的缺乏、人情上的冷暖,在在都让自己的心湖不平,这就得靠自己的修养忍耐了。世间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所谓“十全十美”,是要我们自己建设有力的世界,要靠忍的功夫来降伏一切。忍不是只有忍穷忍贫、忍饥忍苦,甚至还要忍气。忍气也还容易,更重要的是,要能忍名誉、福报、赞美、恭维,一切都能堪忍,才能自在。忍之一字,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巨大的功用,尽管世事变化,人间有善恶好坏,在我们“能忍”之下,也能到处没有风波,如果不起风波,还怕不能自在吗?

四、要活得平安。人生第四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活得平安。一个人即使享受荣华富贵,但是觉得不平安,生活也不会快乐。就如同金毗罗王子出家后,在享受解脱放下的自在快乐时,忍不住回忆起过去住在王宫里,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高墙皇宫,但是每天都怕别人陷害,吃饭睡觉都觉得不快乐。

人,生活得不平安,活着有什么意义呢?所谓“平日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只要我们不犯法,守着国家的法律,守着做人的道理,每日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三好”会带给我们平安,那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了。

生活之道

在人间不能没有生活,说到生活,人人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民生物需。除了基本的物质生活以外,有的人向往爱情,有的人重视名利,有的人追求权位,有的人爱好艺术,有的人虔心信仰等,不一而足。如何才是生活之道呢?试论如下:

一、物质的生活要淡泊。人在世间生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物质生活,因为人要穿衣、吃饭、居住。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衣食不足,还谈什么道德仁义呢?但是物质生活也不能奢侈浪费,应该简朴节约为好。唐太宗得天下后,为了养民生息,不愿意浪费金钱,所住的宫殿乃是隋朝的旧居,正因为他的简朴爱民,才有后来的“贞观之治”。

二、精神的生活要升华。有了物质生活当然还不能满足,还需要精神生活,例如,要爱情,男婚女嫁;要读书,充实学问;要精神愉快,甚至要修养道德人格,要培养忍耐毅力等。物质生活解决了,精神生活升华了,人生基本的生活架构就算完成了。

三、艺术的生活要丰富。一般人有了物质与精神生活以后,进而还会追求艺术生活。所谓“艺术生活”,就是要美感、要气氛,例如绘画、雕刻、美术、音乐等,甚至自己的仪容、姿态,都要有美感。确实不错,艺术的生活能提升人的品质,能增进社会的文明,人间能多一些艺术,就增多一些真善美。

四、信仰的生活要超越。当物质、精神、艺术生活都拥有的时候,人不一定就都能满足,因为不管怎么样还是在人间。世间的有为法都是对待的,有善恶、美丑、苦乐、生死等,所以都在烦恼里流转。这时候,每个人都会想到,生命应该要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超越一切的对待。因为觉得人生的价值应该要超越、要把生命安住在一个不生不灭的境界,所以进而会需要有信仰的生活。

五、独处的生活要用功。不管什么样的生活,人在世间常常会有独居的生活,例如晨起大家都还在睡觉,这时候做什么呢?又如夜晚睡觉前,一个人独处一室,又如何消磨时间呢?一个人独处时要会用功,例如禅坐、诵经、止观、念佛、礼拜等。如果独居的时候会用功,就会感到生活很丰富,内心很充实,自然觉得世出、世间都非常美好。

六、群居的生活要无我。人当然不能离群而独居,必定要过群体的生活。人的一生当中,除了父母、夫妻、子女以外,还有亲戚、朋友、同事、同胞等,必定时时会参与很多的群体活动,诸如宴客、开会、共事等。和群体共同生活时,最重要的是要能以“无我”之心来处众。能以无我来面对大众、以无念来对治妄念、以空见来包容一切,则生活何乐如之!

生活七巧

做人不能太过刻板、执著,不可以不知圆融、变通,否则在做人处事上会增加很多的困难、障碍,所以生活里要有智慧、巧妙。兹举“生活七巧”如下:

一、说话要有技巧。一句话能给人欢喜,一句话也能让人生气,就看说话者的技巧如何。有时候困难的事,经他一说,易如反掌;有时候容易的事,被他一讲,增加困难,所以说话要讲究技巧。不过,技巧也不是学得来的,技巧存乎一心,端看个人的运用之妙了。

二、做事要懂善巧。做事情,有时要一个人独力承担,有时候要众人共成,不管个人、众人,总要有善巧。某一个村庄,挑一担水都要经过“五里路”,大众嫌远,向国王陈情。国王即刻下令,把“五里路”改名“三里路”。大家一听,欣喜若狂,今后不需要再走“五里路”了,只需要“三里路”即可。可见领导者之善巧。

三、反应要能敏巧。反应要灵敏、快速,反应要像电光石火一般,刹那之间不容犹豫,如果反应迟钝、犹豫,接不上节拍,就会失去时机,就无法精准。属下跟随主管做事,如果反应敏巧,比较容易获得赏识。

四、思想要达智巧。人的思想要像活水泉源,要有智巧,才能通畅无阻。一件好事、一个好的策略,经过你的思考,反而引生诸多障碍、诸多困难,不能用智慧解决,反用愚痴阻止,这种做事方法非常不智。诸葛亮以草船向曹营借箭、张飞义释严颜,都是思想上的智巧。

五、读书要用心巧。读书要能活用,首先心要巧,读的道理才会活起来,心不巧,读死书、死背教条,不能活用,也是枉读诗书。

六、做人要够灵巧。做人先学做个优秀的秘书、助理、帮手,只要灵巧,受主管赏识,将来自己身为主管,在做人方面的经验丰富,应对又很灵巧,则前途发展,不为难也。

七、凡事要会活巧。一切事是死的,法也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所以活人做事,不管用什么方法,要让方法能活用,所谓“智人做难事,难事也好做;愚人做易事,易事也变难”。所以事没有难易,端看人是否能灵活应用。

上述“生活七巧”,所谓“巧”者,其实就是能随机应变、识得大体,如《大乘起信论》说:“不变随缘。”做人做事,如果能有不变的原则,又有随缘的方便,就是一个懂得灵巧的人了。

四和

二〇〇八年佛光山春节平安灯法会,以“子德芬芳,众缘和谐”为主题,希望从人们心灵的净化与提升,进而带来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民和好、心灵和悦。

所谓“以和为贵”,能有和平、和谐、和好、和悦等四和,那么世间就会更加富贵了。但是“和”并不是要大家“和稀泥”地混杂在一起,真正的“和”是和而不流、和而尊重、和而分工、和而融洽。

例如,一桌饭菜,不管酸甜苦辣,各种味道只要调和得宜就很好吃;一件衣服,管它红黄蓝白,各种颜色只要搭配协调就会好看;一个乐队,不管中西各种乐器合奏,只要音阶和谐就很动听;一支舞蹈,参与的舞者有的用手、有的用脚,尽管肢体语言不同,只要能表现一个主题,就是美丽。

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僧团,僧侣称为“和合众”,所谓“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遵、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因为“和”,才有僧团的存在。

六和当中,有的重视“理和”,有的重视“事和”,不管“理和”或“事和”,总之,“和”才能同体共生、才能共同存在。“和”的重要,仅就“四和”略述如下:

一、世界要和平。世界上,国与国战争、种族与种族战争,甚至宗教、经济都有宗教、经济的战争。战争不但摧毁建设、破坏文明、斩断历史,尤其生灵涂炭,更是人类的浩劫。世界就因为有不少野心家,不顾生命的宝贵、文化的重要,发动一场场战争,大伤世界的元气,这些损伤世界的刽子手,就是和平的破坏者。

二、社会要和谐。因为中国众多的人口,不断产生纷争,让社会各阶层饱受苦难。假如现在能倡导社会和谐,这就是中国人的觉醒。唯有社会和谐,士农工商才能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提携、相互动员,尤其各种族、各宗教,不分男女老少,所有中国人民一致起来,才能向欢喜快乐的世界挺进、向五湖四海迈进。过去孙中山先生倡导“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今后我们要以“和谐”来和世界交流。

三、人民要和好。每一个国家,都是“以民立国”,人民和好,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强盛。人民不和好,都是由于教育不够。人民要和好,必得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宗教信仰。人与人之间,对同胞朋友要尊重,对社会国家要有贡献,大家友爱、互信,好像一个大家庭,所有成员要共创美好的和乐家庭。

四、心灵要和悦。讲到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民和好,最重要的,需要心灵和悦。人是世界的主人,心是人的主宰,我们心灵的主人要能清净、真诚、坦白,什么东西都能与大家分享。世界不是一个人的,世界是共有的,我们心灵里能拥有他人、拥有社会、拥有佛法,如《法华经》说:“佛法在恭敬中求。”我们心存恭敬,心灵和悦,还怕世界不能和平、不能得救吗?

不要复杂

世间万事,有的“单纯”,有的复杂,单纯的比较容易处理,复杂的处理起来就棘手多了。所谓复杂的,例如,风雨交加就是自然界的复杂,冷热无常就是气候的复杂。当然,复杂不是完全不好,色彩缤纷就是复杂,多种语言也是复杂,但是有时候多种色彩,更加美丽;会讲多种语言,更加方便。只是一般讲,凡事还是简单化,不要太复杂为好。例如:

一、感情不要复杂。家庭里的成员,虽然讲究感情和睦,但仍注重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时下的社会,两性的交往太过复杂,处理起来备感困难,不如愈单纯愈好。

二、工作不要复杂。古代工人建房屋,从砌砖盖瓦、木工油漆、门窗地板,一概都由一人负责。现在的社会,讲究分工,板模工人、扎铁工人、土木工人、水电工人,甚至管线安装、室内装潢等,各有所司、各有专业,不会复杂,因为愈是单纯的工作,愈能精细。现代人不时兴“样样皆通,样样稀松”,而是重视专业,每个人只要配合大家,把自己负责的一件事做好,就是完成任务。

三、程序不要复杂。现代人做事,很讲究程序,开会有开会的程序,教学有教学的程序,工程有工程的程序,宴会有宴会的程序,甚至写一篇文章,组织、架构、论述都要讲究程序。做一道菜,油盐作料,哪样先、哪样后,也有程序。你不依程序,或者没有程序、乱了程序,凡事都会复杂,事情一旦复杂化,就难以有圆满的结果。

四、人事不要复杂。世间无论什么事,都以人为主,人事布局,资源不能重复,否则就是浪费。不过,也不能分工不清,工作分配不清,就会混乱。在人间,管钱、管事,都算容易,因为金钱和事物都不会讲话,但是管人很难,因为人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只要他稍感不平,就会有反应。因此,人事的升迁、赏罚,彼此间的关联,都不要太复杂,才能事半功倍。

同类推荐
  •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哲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在于它能够给人的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每天都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是非善恶、得失成败之间的选择经常让我们痛苦不堪,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面临着如何选择生活的态度,生老病死、痛苦欢乐的遭遇时常让我们措手不及。一个人的选择构成了他个人历史的进程,一个选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人所有的努力化为虚无,而让个人的成功与幸福遥遥无期。好在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始终坚持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始终走在一条光明大道而不是羊肠小路上,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是哲学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主体性”观念在中国当代哲学的进程中产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对于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居功至伟。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我们今天重新阐释“主体性”思想有什么价值?本书正是试图围绕上述问题,在当代哲学的历史语境中对“主体性”观念进行专门研究和当代阐释。
  •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该书就其主体来看,是一部政论性巨著,它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其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积极的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甄选了《韩非子》最精彩的篇章,对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范式,以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文化自觉为基础,从文化存在的多维理论视野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文化研究上的创新,梳理了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依据历史脉络的层层揭示,提炼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点和价值诉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内涵和发展线索,并在比较学视野中凸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特殊价值。
热门推荐
  • 师祖日记

    师祖日记

    作为永安殿新进弟子,我参与了穆师祖的遗物整理工作。老实说,对于门派安排的这个任务我并不太重视,虽然穆师祖在素窑门享有极高的威望,但我始终认为他一个凡人能在修仙门派有如此之高的地位,肯定因为裙带关系。也许因为我身为仙者有我该有的高傲,或者对他的经历好奇,更多的是对于一个凡人有这样的地位感到费解…总之,有太多理由使我忍不住偷看了师祖的日记
  • 老人的葬礼

    老人的葬礼

    老人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她忘记了她的前半生,她感觉失去记忆是件很痛苦的事,就像失去了生命的一部分,于是在死亡来临之前,她嘱咐她的儿子,请务必帮她找回记忆,让她心安
  • 伐诡道

    伐诡道

    为了抑制阳灵体的吞噬,师父打开阴间大门,为陈烨招来一只千年女鬼许配给他。十八岁生日之时,就是他殒命之日。为了活下去,从八岁开始,他十年行走山野乡间,整日与鬼怪为伍,不断磨练自己。十年后,夫妻两人来到滨海市,开始与命运的抗争。
  • 恶魔首席在身边

    恶魔首席在身边

    他是A市传说般的存在,动动手,跺跺脚,都能够让商场和娱乐圈闻之色变。她是娱乐公司小小记者,伪萌耍宝只想安心过日子。哪知?一日进错房,恶魔首席便食髓知味再也不肯放开。于是,一场恶魔放养伪萌小野猫的大戏正式上演。“这次她又跑到什么地方去了?”男人点燃雪茄,幽深的双眸扬起一丝兴味。“回BOSS,夫人说她这次准备带着娃跑到你的生命里。”
  • 华严策林

    华严策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霓裳误

    霓裳误

    你为我争夺皇位,但你可知如果没了你,这个天下又有何意义,我不在意所谓的皇位,我不想做所谓的九五之尊,我只想和你桑田日下,看你霓裳起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总裁哥哥甜心妹妹

    总裁哥哥甜心妹妹

    《总裁哥哥甜心妹妹》初见时,她一句‘哥哥’触动他了的心,从此身边有了一个乖巧听话的甜心,开始了甜宠之旅~
  • 植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植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植物是地球生态圈中的一个庞大群体,与我们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息息相关。本书根据植物本身的特点及人类认识植物的规律,囊括了植物的生活、植物的种类、植物的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以详尽的资料、简洁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植物世界。读者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脚印,而且可以获得对各类植物的崭新认识。
  • 这便是最好的结局

    这便是最好的结局

    2020年9月的那个夏天,两条平行线从这里开始相交……我们的故事却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