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6500000014

第14章 以文学思潮为对象:批评解释学转型(9)

2.2.6回归本位与直面乡土文学作品的历史美学价值

从意识形态批评向审美历史主义批评的转变,雷达显示了充分的思想实绩。无论是新潮批评家还是稳健批评家,皆给予过雷达的文学评论以好评,尽管如此,雷达的文学批评仍应定位在历史的美学的批评中,在实践派文学批评与学院派文学批评和探索性文学批评之间,仍有着不可逾越的沟坎。他先后出版过《小说艺术探胜》、《文学的青春》、《蜕变与新潮》、《灵性激活历史》、《民族灵魂的重铸》和《文学活着》等多部文学批评集,在这一点上,他与冯牧、阎纲非常相似,没有系统的理论著作,只有批评文章的结集。他的批评的有效性,源于他对作品的深入的解读,因为职业关系,雷达不自觉地担当着职业批评家的责任。许多新老作家写出作品之后就会寄给他,这就使他比学院派批评家有更多机会读到作品,与此同时,一些大型刊物在发表一些有新创性的作品拿不定主意时,往往很依赖这些职业批评家,所以,雷达读到的作品,往往是校样。等到一般批评家在期刊杂志上读到某位作家的新作时,也就一并读到雷达的评论,情况并非永远如此,也有不少大作品,雷达与人们同时读到。他早期的评论出手极快,可能与他先睹为快相关,而晚近的一些评论,往往是在作品产生了一些影响后,才形成批评解释。他对作品的解读,总体上说比较精细,大到篇章结构、思想主题,小到局部用词和细节描摹,在解读的基础上,他喜欢找到一个诗句,以诗性的句法来表达他对作品的直观感受。我特地重读了他早期的评论集,如《小说艺术探胜》和《文学的青春》,其中的大多数篇章还能一读,也有些艺术启发,可见,精到的艺术分析,对于批评自身而言,十分关键。一旦放弃了艺术分析,批评的价值也就受到极大损害。雷达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较少从社会主义文艺的政治社会学模式去评价作品,而是运用历史的美学的批评模式去解读作品,因而,他的评论比较成功。从批评的自由意义上说,雷达的批评源于他的超越意识。

作为一位不断追求批评超越的批评家,他不满足于早年的批评,总是寻求对作品作家更为浑融更为深刻的把握,尤其是富于历史感和文化感的作品,雷达在批评过程中尤为关切。如果说,他早年的批评忠实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那么,晚近的批评则关注民族文化精神的把握。在他看来,写出真正的民族精魂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才是大作品,因此,雷达对长篇小说的评价愈来愈关注,较少就中短篇小说作微言大义的阐发。他的一些有影响的批评文章,大都是长篇小说评论,或者是对新时期文学总体精神的把握。相对于冯牧、阎纲的批评而言,雷达的批评实践有长足的进步,他把冯牧一代的批评观念和批评模式推展到了新的阶段,只有不断超越自我的批评家,才有可能达到这个雄浑的境界。从文学批评理性自觉的意义上说,雷达已建构了属于他的历史的美学的文化的批评模式。他的批评,超越了单纯的意识形态批评或简单的历史的美学的批评,还融入了文化的心理的批评。他的批评,以人本主义为核心;他的批评的自觉形态,是对民族文化精神的阐发和弘扬。由于雷达关心的是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民族的文学作品,因而,他的批评取向也就相对比较关注历史主义的小说创作。与早期的雷达批评相比,晚近的雷达已相当自觉,他知道,批评家不是万金油,不能对任何作家的作品都说上一句,批评家有其思想局限,批评家也是有着特定的历史生活经验的人,他有其独特的价值取向,特殊的生活体验,独特的文化背景,不可能对任何作家的创作发言。雷达已相当沉着,对不熟悉的作品很少评价,对他不喜欢或不理解的作家作品也极少阐释,这是十分明智的批评态度。批评家不是神,不是万能钥匙,不可能打开全部的锁;批评家总有其独特的个人偏好,对于他偏好的作品,往往能够做出深刻的阐释。唯有深刻地理解了生活,才能对某一类型的作品情有独钟,才能对某一类型的作品有着深刻而又精到的阐发。我非常怀疑那些什么都敢评的批评家,这种什么都敢评的批评家是无心的人,胡言乱语的“智者”,是实用主义者。

雷达的批评实践持续到今天,他真正理解了的作家,还是陈忠实、贾平凹、张炜、凌力、莫言等,由此可以看出,雷达真正能够评价的作家其实是乡土小说作家,因为这里有他的生活体验,有他的美学情味。从乡村走向都市的评论家,应该在乡土小说批评方面大显身手。从雷达的批评文本来看,他对这几位作家的理解非常深刻,雷达的批评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与其对文学的深刻感悟有关。雷达不是理论家,他不像新潮批评家那样,熟悉西方哲学和现代思潮,因此,他不愿用萨特、海德格尔、德里达、福科、拉康的观念来评价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他不可能从西方现代思潮出发来关注荒诞等重大主题。雷达的思想局限是明显的,他在中国哲学和近现代思想方面也少有修养,对中国古代思想背景和近现代思想背景也相当陌生。雷达信奉的是独立的不可替换的个人生命体验,因而,批评本身,一方面成了他去读解和体验自己熟悉的那种生活的机缘,另一方面则成了他本源地去反思生活和生命价值的内心历程,因而,同大多数作家一样,对中国社会的本源直观而又深刻的切身体验成了他批评的思想据点。他的批评由此出发,去体验,感悟和把握作品,做出直观的深刻的文化判断和审美判断,因而,他的批评是有魂的,与此同时,他热衷于用作家式笔法、散文式笔法、散文诗体结构去结撰批评文本。

批评家的个性体验融入到批评过程中去了,这是批评家的一份才情,这是批评家的一许灵性。遭遇这种灵性的批评文字,谁能不怦然心动,谁能不升华生命般的理性与激情!雷达的诗性文字,火一样的体验文字,像作家的语言表达一样,在批评中自由地恣意地燃烧,因而,这种批评有其生命般的力量,有其感性的力量,有感动人性的光辉。这样的批评与创作相似,让人激动一番之后,也就不值得再去吟哦,再去解读,再去体会了。我在现当代批评家的大多数文本中,皆看到了这样限度,一旦热情冷却,寄希望从中读到更深邃更复杂的智慧时,往往空空如也,一无所得。批评文字中所蕴藏的思想是有限度的,当批评家洋洋洒洒恣意发挥时,往往就失去了思想的容量和思想的重量。坦率地说,雷达的批评也未能逃脱此劫,作家的思想,总体上说,还是浅白的,缺乏某种深邃性,过于浅白的思想肯定穿透不了生活的内核,因而,雷达的批评在亮明了个人特色之后,也就不知怎样深入下去了。据说,雷达想转向哲学、心理学、文化学和美学的探索,雷达未必能担当此任,因为他的心性、志趣、思维习惯与这些理论科学格格不入。依我看,雷达的价值还在于守住他那份灵性,他那种生命直感和批评的激情。

在比较系统地分析冯牧、阎纲和雷达的批评之后,作家式批评的优长与局限即可得到深刻体认。批评家不仅应体会作家的内心世界,也应体验思想家的内心世界,缺乏深刻思想的批评,就不能令人满足。批评总有一天会走向沉雄博大,只有超越批评的功利主义与印象主义,深刻的批评才有可能产生。冯牧、阎纲、雷达正有后继者开拓,审美历史批评所提供的文化智慧与生命智慧及其社会价值不容低估。从20世纪50至90年代,现代中国文学批评思潮,远比我们在这里描述的要复杂得多。从意识形态批评的主流价值看,我们不能忽略这几位重要的批评家,但是,从当代文学批评的思想自由意义上说,真正的文学批评还是在大学进行的具有青春热情和力量的先锋文学批评,他们从西方思想出发,从古今中西思想的自由融合中,找到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更广阔的思想言路。正是他们,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自由思潮,显示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思潮转变及其思想探索的自由道路。

第三节文学思潮的命名与回归文学自身的审美体验批评

2.3.1乡土文学思潮和先锋文学思潮的批评命名

批评思潮与文学思潮密切相关,但又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前者是对后者的描述与历史构建,后者则是对社会思潮或生活历史现实的重建,并受到批评思潮的间接影响。从时间意义上说,文学思潮是不断发展演变的,这是文学的历史发展必然性,与此同时,文学思潮又是时代生活的创作主体主动探索和适应文学新潮的结果。时间范围的限定,往往是文学思潮历史描述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变量来确定文学思潮的内涵。相对而言,时间范围越小,其文学思潮的描述越详尽,而时间范围越大,其文学思潮的描述越综合。现代中国文学思潮,特别是当代文学思潮,构成了文学批评的最重要内容。事情是这样发展的,总有文学先锋者在探索文学的新的可能性,以有别于“我们熟悉的文学”,特别是从外国文学思潮或古典文学思潮寻找创新性文学的思想动力。在这种创新性文学创作力量的推动下,批评家通过诠释扩展了这些新文学的思想动向,从而成为许多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文学认同观念。如果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的话,就是在一条河流中突然涌入一股新的水流,它们奔腾向前,构成了历史的动态记忆。就现代中国文学批评思潮史的发展演变而言,从审美历史主义的批评向生命本体论批评和文化价值论批评的转变,是当代文学批评思潮最重要的方向,这一转变,使得文学批评思潮与文学思潮、哲学思潮、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之间,构成了内在的统一。用“思潮”这个概念,描述社会、文化、思想和艺术的历史性变动格局,是非常形象的,因为它真正把握了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变化的内在脉络。

社会思潮,是对政治、生活时尚和价值取向的描述;文化思潮是对文化时尚的描述;哲学思潮,是对哲学新的探索及其历史影响的描述;文学思潮,则是对文学创作时尚和新的创作取向的历史性描述。不同的文化思潮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又构成交互性影响。从本质意义上说,思潮就是思想文化时尚的表现。在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潮是不可避免的,有的文学思潮推进了文学的发展,有的思潮则把文学的发展引入另一方向之中,思潮之间此消彼长,构成了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忽视文学思潮,文学会失去活力,过于重视文学思潮,文学创作会显得太浮躁,这本身就是根本性的思想矛盾。文学批评思潮,是哲学思潮与文学思潮综合作用的历史结果,正因为如此,现代文学批评试图对文学思潮加以界定、归纳和命名,也表现出深刻的矛盾,在文学思潮与文学批评之间,有许多不一致之处。如何对新的文学思潮进行批评性阐释,也就成了批评家的文化难题。一般说来,对文学思潮进行历史性归纳和界定,比较符合文学创作的历史实际,相反,试图通过批评的命名和阐释去引导文学思潮,则常常显得名实不符。

在当代文学批评实践中,不少批评家和作家,试图创造出种种文学思潮,从而导致文学批评与阐释的极大混乱。这种批评的阐释方式,应该引起重视,从而使文学批评能够始终在健康的文学轨道上发展。文学思潮的历史性命名,既然要符合文学发展的历史实际,那么,有关文学思潮的历史性命名也就成了一项严肃的学术工作和文学史研究的任务。文学思潮的历史性命名,必然遵循文学发展的历史实际,不能把批评家的个人主观性想象和主观性意志强行介入到文学阐释中去。批评的危机与生机有时是兼容并存的,在一般情况下,通常把批评的不断否定看作批评的生机。“文学批评对文学思潮的命名”即是一例,所谓文学批评对文学思潮的命名,是指在当代文学批评中,许多批评家急于对新作家新作品进行归类命名和思潮引导的批评活动。由于这种应急的命名较少考虑分类原则和历史原则,总是试图以新的名称赋予作品以独特意义,结果,不仅造成对作家全部创作的肢解,而且造成了对当代文学创作取向的错误诱导。这种批评所造成的雷同化和类型化倾向是致命的,因而,每一次批评命名,意味着设置一重符咒,这符咒加速了文学探索的终结,让文学被抛入无根状态之中,并期待着新的命名。

同类推荐
  • 踪迹

    踪迹

    《踪迹》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五篇散文:《匆匆》、《歌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航船中的文明》。
  • 秀水河

    秀水河

    假如感情和理智起了争吵,让我去相信哪一个好?——(苏)施企巴乔夫。赵刚已经有十多天没有走进自己办公室了,写字台上除了落有一层薄薄的尘埃,还添了一大堆信件。赵刚随手拿起一块与水分子没有多少缘分的抹布,粗略地擦了擦写字台和坐椅上的尘埃,便迫不及待地坐下来一封封地拆阅起信件。忽然他被一封与众不同的信件吸引住了,信封是用牛皮纸制作的,上面没有粘贴邮票,也没有书写收信人的地址和邮编,信封的封口用胶水粘得严严实实,上面只写了“赵刚收”三个字。很显然,这封信不是通过邮局寄来的,是有人直接放到他的写字台上的。
  • 诗酒江湖:东篱杂文

    诗酒江湖:东篱杂文

    这本杂文集,收录了近两年来的文章,多发表于头条号和微信公众号。内容包括,诗词介绍,生活随感,影评,历史人物评传等。没有详细分类,就随便杂糅在一起,大概是按照写作时间顺序排列。这样也有好处,可以通过看这些文章,了解作者这两年都干了些什么,写作很随机,泥沙俱下,当然也可能在泥沙中发现一两颗珍珠。作为一个理科生,觉得生活本身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不用非要分门别类的去编辑,那样看文章就会有到了丰台世界公园的感受,一进门是希腊雕像,再往里走,就见到埃及金字塔,一回头,哇,还有法国凯旋门在脚边,很容易惊喜…
  • 温莎堡的黄玫瑰

    温莎堡的黄玫瑰

    《温莎堡的黄玫瑰》一般是先读书,再去旅行。但,也有可能在旅行开始之后,还可以再接着读书。这谁知道呢?景到深处自然景,书到悟中再读书。这是一部游记类散文作品,写的是作者在游览中外名胜古迹乃至旖旎风光中的各种人生感悟,这是她的真情实感,更是人生中的真实感悟。书中的一景,一物,说不定正和你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有重合、相似之处。
  • 春回天府(成人卷)

    春回天府(成人卷)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力量、新家园、援建工地上的旗帜、告亲人书、当新家从手中一寸一寸升起、目光中的光、小城阳光、奠基、重建、悬空、你的名字在援建的路上疾行、还是那片土地、种在废墟上的太阳、记得、援建工人印象、重建,重建、家在彭州等等。
热门推荐
  • 真假天凰不好惹

    真假天凰不好惹

    被当成天凰召唤到异世,君沐曦很自然的接受了这个设定;后来,又说她是假的,好吧,她继续接受,为了更好的未来,她愿意离开。反正,不管去哪儿,她有靠山!看谁敢惹!他:我的徒儿我护着!五方大陆随你去哪儿!她:这么弱还往前冲,躲我后边儿去!他:誓言……永忠!他:丫头给,在一边儿吃着等。……君沐曦无语又暖心,她也很强的好不!当岁月荏苒,时光飞逝,那些被掩藏的秘密被一一揭晓,才发现,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所谓天凰,所谓辟天,不过是世人的妄断。1v1,女主非杀伐果断,另一种方面的强大。
  • 如酥似宝

    如酥似宝

    五年前,秦言说,他不喜欢唐酥。所以为了乔薇,他逼着唐酥跳下了跨江大桥。说好了老死不相往来,五年后他又找上了门来。而这次,居然又是要找她的麻烦!黑她公司,断她财路,拆她的台,最后变本加厉,将她唯一的追求者给击退了!秦言:“你很期待投入别人怀抱?哦,想都别想。”唐酥大拍桌子之际,却被他拖到了民政局……秦言:“男,秦言,女,唐酥,愿结百年,盖章。”不不不,我不愿意呀。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北回归线的夏至

    北回归线的夏至

    生活就是一堆乱七八糟的人,遇到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事,他们做出了一系列乱七八糟的选择,目的却是为了获得一个不是乱七八糟的生活。我是这样,你或许也是。
  • 万界强无敌之奴役众神

    万界强无敌之奴役众神

    稀里糊涂的就带着校花一起穿越到了玄幻修仙大世界中,然后……出场就无敌,让杨成表示很是头疼啊。一耳瓜扇飞精英天骄,万古巨头都要跪在脚边瑟瑟发抖,干天干地干空气无所不能,这不明摆着要咱高手寂寞吗!
  • 阳光汹涌:东北少年杀人事件

    阳光汹涌:东北少年杀人事件

    那一年,阳光汹涌,正是每个人最美最好的季节。几个落寞的少年偶然相遇。他们在课堂上看小说、下跳棋,放学后在楼梯打架、闲谈、抽烟、追女孩。他们逃课,讨厌课堂上的东西,跑到大河边的草地上说着无聊的理想和各自的故事。他们跟老师和家长作对,却又屈服在他们制定的规条之下。中考在即,初中生涯进入倒数。忽尔之间,面对即将的分离,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心事,有着各自喜欢的人。猜疑、妒忌、背叛、性与暴力之间,纯真的友情与初萌的爱情,那把在阳光下闪着亮光的刀子,是否会把这一切都瓦解。青春的他们找不到答案。
  • 两生花已落,问君归不归

    两生花已落,问君归不归

    你知道吗?天上的王母娘娘是个寡妇!你知道吗?我成了王母娘娘!看现代女孩如何在浩劫之下,玩转三界!花开花落,她的归路又在何处……
  • 寻梁记

    寻梁记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梁土。京有祸乱,北有虎狼之师,东有异姓藩王野心勃勃。西北一少年,走马观花,看尽天下风光。
  • 傻子王爷只爱妾

    傻子王爷只爱妾

    傻子的爱情是纯粹的,不爱请放手,爱请深爱强大的傻子男主,不爱正妻爱宠妾男主白晟,字子斬天丰王朝三皇子,后天痴傻,天下第一楼易凤楼楼主,娶有正妻梅尚书之女梅翠屏,梅翠屏不甘嫁个傻子,整天王府横行,婚后两年未生育,白子斬母妃晴贵妃张罗娶侧妃女主刘小希,婚后六年未生育,婆婆嫌弃,丈夫出轨,带着大肚子小三逼她离婚,气不过,酒后车祸穿了.成了京兆府府尹刘海天的嫡女,不受宠,亲娘难产而亡,被认为不祥之人,丢弃在别庄,望眼欲穿,不见家人,某日再见家人,竟然是继母逼她嫁给三王爷,傻子白晟,原主对生活无望,跳崖身亡,女主醒来已经不是原主,山底偶遇面具男白晟.两个命中注定的人注定在一起。强大的男主与纯情的女主注定一辈子纠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