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8300000003

第3章 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理论(3)

三、新现实主义

20世纪50年代在社会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行为主义革命”,直接影响和改变了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法,出现了所谓科学主义学派。传统学派,即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政治学、哲学、法学、历史学、伦理学等传统学科的概念和范畴,以历史经验为资料来建立理论体系,注重对国际关系的定性分析。

科学主义批评传统学派的研究不够精确,充其量是军事家或政治家的政策分析。

他们把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概念和范畴,自然科学中新发展起来的研究方法,用来分析研究国际关系,试图设计出“科学”的理论体系。科学主义学派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有:沟通论、博弈论、系统论、数理模型、心理分析法等等,它更侧重于对国际关系的定量分析。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两极格局出现分化,国际关系中涌现出一系列的新问题。例如,西方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协调,美苏在军备竞赛中的对抗与合作,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各国在国际关系中相互依赖趋势,对此传统的现实主义无法加以解释,科学主义方法又过于抽象与晦涩。“现在需要的是寻求一种新的现实主义,它既继承世界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又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合作和集体行动来改变现有的战略,以防止大动乱和核战争。‘为权力而斗争’的现实主义已经不够了,结合权力斗争和世界秩序的新现实主义必定会出现”。一些学者于是根据新的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借助于一些新的分析方法,对传统的现实主义进行了修正,诞生了新现实主义学派。新现实主义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肯尼斯·华尔兹,其代表作是1979年出版了《国际政治理论》。

新现实主义学派继续坚持国家主权、权力政治、国家利益、国际冲突以及无政府状态等传统现实主义的概念和范畴,但赋予了它们一些新的内涵,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范畴。

新现实主义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修正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新现实主义摒弃了古典现实主义的人性决定论。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是以无政府状态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体之间的关系结构为分析基础,他提出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决定了国家的行为。而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取决于构成体系的原则即无政府状态,取决于国际社会不同单位的功能,取决于单位之间实力的分配。只有变革国际社会的结构,才能改变国际关系系统的无政府状态。因此华尔兹的理论又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

第二,新现实主义强调了国际经济关系的作用。在摩根索等人的著作中,经济关系只是作为极其次要的内容被一带而过,权力斗争被强调至极端的程度。而新现实主义学派的一些学者提出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强调只有将政治与经济关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较全民地反映国际关系的现实。

第三,新现实主义重视国际合作关系。古典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的无政府状态和权力冲突,忽视国际合作(特别是经济合作)。新现实主义认为世界虽然仍处于无政府状态,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大大加强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合作;面对核战争的巨大破坏力,大国之间防止战争追求和平的政治合作也在加强。国际关系,既存在矛盾和冲突,也存在沟通与合作,国际关系理论应是一种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研究的结合。

第四,新现实主义强调权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有用手段。国家追求的最终目标不是权力,而是安全。华尔兹认为这是对现实主义的“重要修正”。传统现实主义将权力首先看作军事实力,而新现实主义则认为权力应是国家的“综合实力”。

四、新自由主义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一些相当规模的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领域乃至国际政治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与其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非传统意义的国际关系。70年代初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对世界经济与金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期的世界性石油危机加速了西方经济的衰退,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一些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行为体。这些都是新老现实主义研究范式所无法解释的,一些学者认为必须从全球和超国家的研究范式来对这些现象作出回答,于是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

新自由主义继承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例如重商主义(强调自由贸易)、民主自由主义(强调民主政治)、调节性自由主义(强调国家间关系的规则和机构的重要性)、社会自由主义(强调跨过利益和联系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性);又深受以威尔逊为代表的理想主义学派的影响,注重跨国关系,主张建立国际制度和国际机构来管理世界事务。

新自由主义批评了现实主义理论的国家中心主义,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下降,而“非国家”因素如跨国公司、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恐怖集团等等在上升;军事和战略事务等“高级政治”因素在下降,而经济和福利事务等“低级政治”因素在上升,国际关系的结构已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国际政治研究必须采用新的范式,对相互依存和国际合作过程,对国际规则和理性等问题进行探索。

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他们的代表作是两人合著的《跨国关系与世界政治》(1972年出版)和《权力与相互依赖》(1977年出版)。按照他们的相互依赖理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扩张已经使一些国家的国内经济与作为整体的国际经济之间的界线模糊不清。在全球市场经济中,国家间的互动越多,它们的繁荣就越依赖于其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而这种比较紧密的经济联系只有在稳定的国际环境中才能兴旺,因此,共同体所有成员对于保持秩序以推进利益都有利害关系。这表明国家间存在着一种利益的和谐,合作对于所有国家来说都是互利的,不仅有利于经济利益,而且有利于国家安全。作为对外政策工具的权力与军事力量,已受到全球体系中所有国家之间更多的联系和更大的合作的排斥。在全球日益密切的相互依存中,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没有国家间的合作或其他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的参与,任何国家都无法满足自身的利益需要。

基欧汉在其重要著作《霸权之后》中进一步强调了国际体制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国际体制是合作的产物,有了它,与之相关的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就有了一定的组织形式,而这些形式构成了国际合作的基础。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作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两大主流派别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又进一步推动了各种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下面对两种理论作一比较。

第一,新现实主义主张以国家为中心,它把国家视为“无差别的整体”,认为虽然国际社会存在不同的国际关系角色,但国家仍处于中心;新自由主义则主张以全球相互依存为中心,国家不再是占中心地位的国际社会角色,国家内部的利益是多元的,经济全球化和国内政治的民主化导致多种角色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第二,国际结构包括结构和运行过程两部分,新现实主义强调的是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分析,而新自由主义则注重系统的“过程层次”的分析。

第三,新现实主义将权力作为国家的目的或手段,国家的一切行动仍是为了追求政治经济权力,国家应根据自身的利益以合理的方式参与国际活动;新自由主义认为权力不再是国家行动的唯一目标,武力不再是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效手段,全球相互依存、经济技术合作正逐渐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

第四,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间的利益冲突,认为即使在国际合作中仍然存在利益分配的多寡问题,即使在相互依赖条件下仍然存在着相互依赖的不对称从而导致冲突;新自由主义则注重国家间利益的一致性与可协调性,它认为各国在国际关系中更注重绝对收益而非相对收益,即使在国际冲突中仍然存在着各方进行合作的可能性。

第五,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制只是大国谋取自己利益的工具,只要其不符合大国利益便被弃置一边;而新自由主义虽然认为国际体制是大国意志的产物,但认为国际体制一旦形成就独立运行,无论大小国家都将受其约束,因为违背国际体制的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差异和争论远不止这些,他们各自强调了事物的一个方面。例如国际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冲突与合作,新现实主义强调了冲突的必然性,而新自由主义则解释了国际合作的合理性;再比如,国家在对外交往中到底注重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恐怕一时也难以厘清与界定。一般认为,在主权、安全等高级政治领域,新现实主义相对而言更有说服力,而在经贸、金融和环境等领域,新自由主义的分析更令人信服。但无论哪个理论,它们都是西方学者站住西方的立场与视野来观察、分析国际关系,我们不能盲目照搬。

五、建构主义

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的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两大流派的理论缺陷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建构主义理论学派。1999年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发表了《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一书,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从此建构主义成为与前两大流派并列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三大流派,建构主义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反理性主义原则,即:国际政治的社会性结构不仅仅影响行为体行为,更重要的是建构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二是反物质主义的原则,即:国际政治的基本结构不仅仅是物质性建构,更重要的是社会性建构。

这一条并不是否认物质的客观存在,而是反对把物质的客观存在作为解释行为体行为的唯一和最主要原因的单纯物质主义观点。

建构主义同样承认国际体系结构,但其结构不同于新现实主义的物质性结构,而是社会意义上的结构,即在物质基础上的观念的结构。

建构主义的结构包含三个主要因素。

(1)共有知识

最根本的因素是共有知识,即行为体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共同具有的理解和期望。共有知识建构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相互敌对的安全困境与相互信任的安全共同体都可以在无政府状态中产生和存在,所以无政府状态本身不能构成解释原因。

(2)物质性因素

建构主义认为结构包含如国家的实力等物质性因素,但是物质性因素本身的意义十分有限,物质性因素只有通过社会性结构才能对行为体的行为起到有意义的影响。例如,核力量是物质性存在,但是对美国而言英国的核力量不会构成威胁,而朝鲜的核力量却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这种差别来自美国对于英国和朝鲜的不同理解和期望。

(3)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存在是行为体社会实践的结果:行为体之间的互动造就了社会建构,行为体可以建构一种结构,也可以分解这种结构,另外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因此社会结构是变化发展的。

建构主义强调施动者和结构的互构。它既强调施动者对结构形成的作用,又强调结构对施动者的建构作用。施动者的互动构成了结构,结构反过来建构了施动者的身份和利益。无政府状态就是这样建构起来的一种文化,根据国家之间互动性质的不同,温特归纳了三种不同的国际体系无政府文化,即霍布斯无政府文化、洛克无政府文化、康德无政府文化。霍布斯文化是以国家间相互敌视、相终互残杀为特征的无政府状态;洛克文化中,国家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虽然也会有冲突和战争,但征服和侵占他国已经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现状;康德文化是以国家间互为朋友为基本特征的体系文化,表现为非暴力和互助。至于哪一种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则要看作为施动者的国家怎样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文化建构了。温特有一个著名论断“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

建构主义不赞成理性主义假定的施动者具有先验给定的身份和利益,认为体系结构不仅对行为体的行为产生影响,也塑造了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身份决定利益,利益决定行为。例如在霍布斯文化中,国家之间的身份是敌人,因此它们的利益是消灭或征服对方,战争就是国家的基本行为方式。而在康德文化中,国家间的相互身份是朋友,朋友之间应该互助,朋友之间有矛盾应该采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温特认为国际社会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霍布斯文化时期已经是过去,洛克文化是现在,而康德文化则会是将来国际社会的主导特征。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

    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

    为什么女人的衣服扣子在左边,而男人的却在右边?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
  • 转型发展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哲学思考

    转型发展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哲学思考

    本书从多方面联系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对如何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问题进行了深讨。主要包括从辩证法角度对幸福感及其类型进行了哲学分析,联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了国民幸福感欠缺的原因,指出了论述了转型发展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并以大量故事生动阐述了诚信、忧患、知足、敬业、感恩等追求幸福应有的价值观和心态,还结合我国企业实际论述了如何提升员工幸福感,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论述了如何提升人民的绿色幸福感等问题。
  • 管理:下一个50年

    管理:下一个50年

    《管理--下一个50年》以管理:下一个50年为主题,文章包括未来50年的管理思维、战略师需要什么:智者的思想碰撞、从生产力角度看增长前景、经济增长前景展望:罗伯特·索洛访谈录等。作者为麦肯锡全球各分支机构的董事和顾问等。
  • 循着改革的逻辑:一个经济学人的时事观察(上)

    循着改革的逻辑:一个经济学人的时事观察(上)

    《循着改革的逻辑:一个经济学人的时事观察 2009—2015》是由作者胡敏2009年初从经济日报社评论理论部调到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后合并到办公厅)五年多来在业余时间给报刊撰写的一部分文章汇编而成,分为经济改革篇、时政文化篇、媒体访谈篇、综述品书篇等四篇,涉猎经济、行政、文化、党建等热点问题,覆盖面比较宽。同时,本书还选择了几篇作者自己采写的反映学院干部教育培训的纪实通讯或特写,这些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时代的主旋律。内容详实,语言严谨,集学术性、理论性与现实性于一体。
  •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盖的题材相当宽广,但有一个面向是至今尚未被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经济论述。在梁启超的全集里,经济论述所占的比例不高,只是作为他议论众多时事的一环;但他对某些经济问题曾下功夫深入研究过,尤其关注币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梁启超的文笔犀利活泼,老少咸宜;他所论述的主题,大都具有时事性与政策建议的意涵,很能引起当时读者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项特性也是负面的:环境一变、时间一过,这些问题的意义就随风而逝(“能动人”但“不能留人”)。一个世纪之后,本书作者重读梁启超的经济论著,得到三个观感:文笔方面情绪高张,内容方面动人听闻,手法方面自我矛盾。
热门推荐
  • 盛世权谋之嫡女荣华

    盛世权谋之嫡女荣华

    袁滢雪有一个包子娘,嫁给她的凤凰男渣爹,人财两失,家破人亡,留下她一个小可怜,被抛弃在“狼祖母”的白眼里边讨生活。前世,她卑微地活着,心里总还念着,是一家人,落的结局是,被渣爹一家作践的猪狗不如,她一把火了结前生。她回到了她十二岁,被堂姐推到池塘里的时候,一家子骂她丧门星,全都怨恨她怎么还不死!渣爹高官厚禄,带着继母,以及纳的几位美妾,儿女成群,在京城过着和和美美、锦绣富贵的好日子。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前世的仇人们,你们可有做好了血债血偿的准备?
  • 小姐谈个恋爱吧

    小姐谈个恋爱吧

    “那是什么,快看,专属印记出现了!”“真羡慕啊,这还是将近二十多年没有出现过得了……”
  • 玄天无极道

    玄天无极道

    一次莫名其妙的传送,带给他的究竟是什么?一部前无古人的功法,又能让他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一句惊人的警告,能够让发了芽的感情消逝吗?
  • 迟桂花(中国好小说)

    迟桂花(中国好小说)

    该小说描写了一个像桂花魂一样清香脱俗的女子的一生。她生活在农村,终生未嫁,在当地像一个仙女一样的存在。也描写了一个女人的恋父情节。成为终身不能摆脱的心理桎梏。
  • 毒女遮天:轻狂大小姐

    毒女遮天:轻狂大小姐

    两岁,亲娘离她而去,堂堂嫡小姐连一个下人都不如。十四岁,她留守乡下被溺死,家里无人问津。四年后,她华丽归来。不让进家门吗?本小姐会让你们无家可归;派人行刺吗?本小姐让你们有来无回;有皇后撑腰吗?本小姐让二十万精锐抄你家灭你族。要钱,本小姐有金山银矿;要权,本小姐堂堂政王之妃;要命,本小姐有二十万精锐冲锋陷阵。想与小本姐玩吗?放心,好戏才刚刚开始。
  • 我们一起发财吧

    我们一起发财吧

    虽然有系统但是可以忽略的,这只是生存发财的小故事
  • 洛神圣纪

    洛神圣纪

    风起云涌,笑傲江湖。一个杀手重生在异世大陆,靠着惊人的毅力,让人嫉妒的运气,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呢?
  • 相望月牙,相忘天涯

    相望月牙,相忘天涯

    大学毕业后的温书睿不顾家人的劝阻鬼使神差的选择留在了读大学的城市绵州,而毕业了三年却依然孑然一身,直到一天在公交站台再次瞥见前女友蒋彤,再一次的缘分,能否把握住?本该尘封的那段往事又再一次的浮现在温书睿的脑海,情深的爱人却分散天涯,相望着同一轮明月,可最终是否要注定相忘于天涯?他们的兄弟情深,他们的豪情满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每个人对爱情友情和亲情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大学匆匆四年,那些让人再也回不去的岁月永远浸透在青春的土壤里。毕业分散天涯的寝室兄弟和那些死党又将有怎样的结局?
  • 深度忧郁

    深度忧郁

    作者雪屏以他个人的病房生活为蓝本,力图透过主观的感觉来关照现实生活的某些侧面。他在这部小说中,更刻意地描摹瞬间的感受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为无法再现的青春岁月画上了一个句号。走出病房的雪屏,其作品对人性、人道和人心均有了更多的思考,强化了人物的塑造和内心的刻画,而尽量淡化戏剧冲突和情节的展开。他的身边,精明狡诈的,不离不弃的,背叛的,纠缠的,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来过,他们又离开,他们的故事逐渐逐渐飘散在风中……他用自己患有忧郁症的状态来消化这些人这些事,一切就从这个角度变得仿佛哈哈镜里的影像,扭曲、混乱、诡异而荒唐。
  • 庶女拽妃

    庶女拽妃

    大陈国第一美女出嫁时,离离抢婚,她大声的对她的这位姐姐喊道,“这个男人是我的,跟他有婚约的人是我,而不是你。”把离府弄的一团乱,最后被罚没到镇国将军府,跟着那个不近女色的断袖男当丫环,好不容易快熬出山了,又被指婚给了这个断袖男。她冒着被杀头的胆,逃婚。却在洞房外被他拦下,他一双深情的眸子让她情不自禁,呆呆的看着他,“我是走还是不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