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200000080

第80章 通讯(3)

年届90岁的老画家丁聪,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认识巴金。抗战期间,曹禺将《家》改编成话剧,在四川上演时,就是由丁聪负责舞美设计。后来,他还给巴金的作品配过插图,上世纪80年代,他还画过写作《随想录》时的巴金肖像。在熟悉巴金的人看来,丁聪笔下痛苦地沉思的神情,准确地刻画出了巴金的特点。在得知巴金去世的消息后,他对记者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去世是文学事业的巨大损失。”

作为与晚年巴金交往甚多、与巴金主编的刊物《收获》关系密切的一位作家,冯骥才显得沉郁。“‘文革’结束后不久,我开始文学创作,从《铺花的歧路》开始,《收获》发表了我的主要作品。当时,是巴老亲自决定发表我的作品,他的培养和影响,我终生难忘。”几天来,他一直在关心着病危中的巴金,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他说,巴金的逝世让他难过,但也为老人摆脱痛苦而宽慰。他说,巴金永远不会离开我们:“一个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从‘五四’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巴金都是中国作家良心的代表,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他把一切都留给了我们,时代良心、社会责任、火一样的情感、悲天悯人的精神,好像一样也没有带走。”

作家池莉则愿意以她的方式,送一个生命的远去。她在电话里平静地对记者说:“在这样的时刻,对一位高寿的作家的去世,我想以静默的方式送他远行。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会带给我们更深的感悟。”

早在70年前,年轻的巴金就这样感受过生命的运动:“我常将生命比之于水流。这股水流从生命的源头流下来,永远在动荡,在创造它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以达到那唯一的生命之海。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还射出种种的水花,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爱和恨,欢乐和痛苦,这些都跟着那水流不停地向大海流去。我们每个人从小到老,到死,都朝着一个方向走,这是生之目标。不管我们会不会走到,或者我们在中途走入了迷径,看错了方向。生之目标就是丰富的、横溢的生命。”

“理想,是的,我又看见了理想”

1985年,年过八旬的巴金,收到了江苏农村10位小学生的来信,他们向敬重的巴金老人询问“寻找理想”的问题。虽然年老体衰,巴金仍如当年一样对理想充满激情。“理想,是的,我又看见了理想。我指的不是化妆品,不是空谈,也不是挂在人们嘴上的口头禅。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连。它是海洋,我好比一小滴水;它是大山,我不过一粒泥沙。不管我多么渺小,从它那里我可以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

他承认自己人生的坎坷和艰难,但支撑他与命运抗衡、执着地走向生命终点的,永远是对理想的热爱和坚信。理想和信仰是火,点燃巴金心中的激情,也点燃巴金的道德勇气。年轻时如此,年老后仍然如此。

没有一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一种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老年巴金就不会写下巨著《随想录》。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巴金说过,他为读者而写,为读者而活着。其实,他也是为历史而活着。

于是,历史的风风雨雨,一个个朋友的坎坷命运,自己人生的复杂体验,在他的笔下一一呈现。他不再人云亦云,不再丧失自我。他直面“文革”给民族带来的浩劫,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终于以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履行着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作家应尽的历史责任,达到了他的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走得很累,却很执着。有过苦闷,有过失误,也不断被人误解,但他始终把握着人生的走向,把生命的意义写得无比美丽。

人们以敬重的目光凝望他,更有人把他称为“世纪良知”、“知识分子的良心”。不是溢美之词,而是人们的真实感受。中国文化界、思想界应该为拥有巴金而骄傲。有《家》,有《寒夜》,有《随想录》,有真实的人格,这样的生命,永远与历史同在。

“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年过90之后,巴金一直经受着病魔的折磨。他的生命在病房里艰难地延续着。

写作过程常常艰难而痛苦。他说他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文章要写,却力不从心。字越写越大,手也抖得越来越厉害,一次记者看到,他给萧乾写封信,两页纸写了几天,还没有写完。尽管早就说过要封笔,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做到。像他这样一个把创作视为生命的作家,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是不可能放下手中的笔的。1997年,他完成了译文全集的所有序跋,接着对曹禺的怀念,又占据了他的心。

1998年年初,记者去上海华东医院看望巴金,他说他正在写一篇怀念曹禺的文章。说是写,不如说是“说”。他写字很吃力,只得每天口述几句,由女儿小林记下,再念给他听,加以补充。他用了两个星期时间,刚刚完成前面一个部分,大约几百字。他说还要继续写下去。

一个月后,记者再去看望巴金,他已经完成了这篇《怀念曹禺》。似乎想说的话很多,老人留恋的往事也很多。令人惊奇的是,靠每天一句一句续写而成的文章,仍如他过去的作品一样浑然一体,流淌着动人情感。还是那种真诚,似乎平淡的表述,却又分明有着意犹未尽的深沉。读它,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位94岁高龄的老人,思想还依然活跃,还在用笔倾诉着心中的感情。他同意将这篇《怀念曹禺》交给《人民日报》副刊发表。

写完这篇《怀念曹禺》,巴金还想继续写下去。然而,一篇已经动笔的文章,再也没有写完。这样,《怀念曹禺》也就成了写作生涯将近80年的巴金最后完成的作品。

病中的巴金还是一团火,用他的真诚用他的爱感染读者、感染周围的人。每当看到有哪个地方受灾,第二天就会吩咐家人到邮局去,化名给受灾地区寄钱。对于巴金,想做的就是献出他对这个世界的全部的爱。不求回报,不求张扬。从热情投入社会革命到勤奋创作一生,从1983年捐款15万元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到不间断地资助贫困学生,他都在奉献着自己。上世纪30年代初他曾这样说过:“让我做一块木柴罢。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射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巴金所经历的这一个百年,堪称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迅疾的百年。多少风云人物在百年历史舞台上走过。巴金以他自己的个人姿态走在历史画卷中。

很难用单一的比喻来概括巴金。有时他如电,如雷,如激流;有时又如阴云,如浓雾,如溪水。不同生命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感情形态、生活形态。他就是这样以独特的生命方式走过了一百年。他为百年中国创造的一切,他的思想、精神、作品,以及他的复杂、矛盾的性格,都已成为巨大的存在,为我们解读百年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提供了一个内涵丰富的范例。

“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这是巴金晚年的心愿。这也是他的自信。

巴金,永远与读者同在。

(2005年10月18日)

这篇通讯是人民日报社为庆祝建国60周年出版的《优秀通讯选》中的一篇。该文是在我国最著名的伟大作家巴金先生逝世时发表的,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活了100岁具有“世纪良知”和具有“知识分子的良心”的人,如何从追求革命、丧失自我、到直面“文革”、直面自己人格的扭曲,最终在《随想录》里“履行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作家应尽的历史责任”,达到了他的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的心理过程(见该文)。从这里让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该文,学习他晚年的最成熟作品《随想录》,学习他所追求的那种真实人格。

这篇优秀通讯具有极高的抒情气氛,虽然这里的记叙没有惊涛骇浪,没有狂风暴雨,都是一些平平常常的事情;却用三言两语把一位伟大人物的心灵刻划出来,令人感动不已。认真琢磨作者的运笔、选材、抒情,也能够提高我们写通讯的叙事能力。

同类推荐
  • 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蒲柳人家(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蒲柳人家(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蒲柳人家》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刘绍棠的作品选本,收入其中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蛾眉》等,以及十余篇散文代表作,如《榆钱饭》《插柳之恩怎能忘》等。他的作品富含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精致而韵味十足,描绘了一幅幅淳朴而典雅的运河乡土风俗画,热情讴歌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2)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2)

    三十六行,行行皆有状元;而商场亦如战场,瞬间便又是另一翻风云。“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为我们隆重讲述了商界名人们的成长史,品他们于商海间的每一个决策后的那份坚定和执着。
  • 爱国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爱国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青春期生理教育手册

    青春期生理教育手册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青春期生理基本常识、青春期中小学生的生理变化、青春期中小学生的身体变化、青春期男孩的发育特征、青春期女孩的发育特征、青春期男孩的生理特点、青春期女孩的生理特点、青春期心理基本常识、青春期男女的心理差异、青春期男女的心智差异、青春期男女的定位差异、青春期男女的意志差异、青春期男女的心灵碰撞、青春期男女的互相吸引、青春期男女的异性眷恋、青春期男孩的爱情体验、青春期女孩的爱情体验、青春期男女的性心理标志等。
热门推荐
  • 永无止境的远征

    永无止境的远征

    宇宙不止这一个,远方还有漫漫的虚无,以及生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试用期千金

    试用期千金

    遭遇车祸,三个月后醒来,李萌萌失忆了!面对自己突然入住豪宅,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她只觉得不真实。又隐隐感觉哪里不对劲。豪宅的管家像老巫婆一样对她恶言相向,却操控着这里的一切;豪宅的真千金古灵精怪,阴晴不定,倒成了和她最贴心的人;豪宅的大少爷意外夺去了她的初吻,还要挤进她混乱的梦中当王子……直到有一天,别墅外的陌生人叫出了她梦境中的名字——“夏知了”,她的双重身份和记忆才涌回脑海。究竟哪个才是她真实的生活?大少爷的柔情能否换来她的留念?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长公主的盛世计划

    长公主的盛世计划

    一场女权的游戏,权力至上。文韬武略,琴棋书画,歌咏女工…女人之间光明正大的比赛。由此牵扯而出的一世纠缠,以及…
  • 光与影的恋歌

    光与影的恋歌

    光与影的交汇,生与死的别离,我与你不离不弃!
  • 东张西望:东西方文化与管理

    东张西望:东西方文化与管理

    本书不是对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也不是对某一个管理问题深钻详究,而是针对现实问题进行管理学的剖析。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有它共性的原理,全世界都一样,然而,作为一门艺术,如何巧妙运用管理原理就千差万别。不论科学与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管理就不能不受整体文化的深刻影响了。本书旁征博引,精彩纷呈,展现丁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有机结合。
  • 非典型官家嫡女奋斗史

    非典型官家嫡女奋斗史

    穿越了?一个有轻度抑郁症的女病患穿到古代,开始了非典型官家小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