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300000002

第2章 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历史演变及现实思考(1)

汪晓村、鲍健强、池仁勇、虞晓芬

大学专业从社会的角度看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1]。

从学校内部角度看,“大学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2]。在西方高等教育中,大学专业一词是指范围大小不同的专门“领域”,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课程计划和主修课程[3]。大学专业设置和调整既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一国经济体制和教育管理模式变换的直接体现,反映了政府、大学、市场三者关系的变化。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大学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拟对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新时期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途径和方式。

一、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特点

我国近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其标志是大学的形式从传统的书院转向大学堂,从以文为主转向“分科立学”,吸收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内容。例如,1901年京师大学堂第一次提出了分设经学、史学、格致学(科学)、政治学、兵学、农学、工学等科目的“七科分立”方案,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次设置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学科专业。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大学学科专业及课程分为经学、政法、文学、医学、格致、农学、工学、商学八个学科门类共46种专业。191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规程》,将大学学科专业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个学科门类共69种专业[4]。至此,中国近代大学专业体系初具规模,大体定型。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特点,一是在专业设置上,主要通过移植西方的教育体系而形成,如自然科学中的数、理、化、天、地、生等专业,社会科学中的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主要是通过“引进移植”而创立。中国传统学术中固有的科目则经过“创造性转化”成为近代学科专业,如人文科学中的中国哲学、文学、历史学等。二是在教育内容上,西方的科学与中国的经学并存,包含了中学与西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等科目[5]。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主要受欧美等国的影响,以学科和学术为导向,职业和应用的色彩很弱。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直接引进和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建立了一套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建立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大学制度。1952年开展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改变了原有的“大学-学院-系”的组织体系,建立了“大学-系”、系内设专业、教学研究组(室)的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建立了以专业为中心、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制度。在专业设置上则偏重工科、师范教育,财经、政法专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个时期的调整,标志着以苏联模式为蓝本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基本确立。

(2)建立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大学学科专业体系。1962年国务院编制了《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和《高等学校绝密和机密专业目录》,制定了统一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对大学学科专业结构作了大规模的调整。1963年国家共设置专业510种,其中《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设置专业432种,《高等学校绝密和机密专业目录》设置绝密、机密专业78种,初步形成了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

(3)“文革”十年使新中国建立起来的大学制度和专业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1966年“文化大革命”是从大学开始的,也是从否定新中国建立后前17年的高等教育开始的。从1966年开始,高等学校本科招生停止达4年之久。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高等院校的调整方案》,经过撤销、合并、迁移等,共撤销高校106所。当时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随心所欲,专业目录比较混乱,专业口径越来越窄,专业名称很不规范,专业管理亦无制度可言。

从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1949-1978)的发展脉络看,我国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密切相关,受苏联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模式的影响,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主导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先后进行了七次调整,有时甚至1~2年就调整一次 [6]。专业设置的依据是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目标,具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省级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不拥有对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权力,教育资源的配置由国家直接调控,市场不起作用。

(2)专业种数不断增加,专业越分越细。1953年国家进行第一次专业调整后的本科专业为215种,而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国家调整后的本科专业达到1039种,是1953年的近5倍。与此同时,专业越分越细,出现了以单个产品、单项技术为对象的专业,如拖拉机专业、陶瓷专业、铸造专业、汽车制造专业等。这个时期比较强调“专业对口”,希望大学毕业生能像“螺丝钉”一样“拧”在机器上。

(3)高等教育处在精英教育发展阶段,大学专业人才培养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全国大学招生规模不大,甚至出现“文化大革命”中连续4年没有招收一个大学生的情况,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短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毕业后以计划的方式由国家分配工作。

二、经济体制转型期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特点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事业也在同步探索与发展。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开放的姿态和全球的视野,开始从苏联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中摆脱出来。这一时期,国家对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先后作了三次大的调整[7]。

(1)1987年底,国家颁布了修订后的本科专业目录。专业种数由原来的1343种减少到671种。这次目录修订工作推进了专业名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了薄弱专业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恢复和增设了文科、财经、政法类等长期比较薄弱的专业,使专业口径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宽,增强了专业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2)1993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形成了体系完整、比较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学科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十个门类,下设71个二级学科门类,专业种数由671种减少到504种。这次调整使专业数目进一步减少,专业口径进一步拓宽,专业设置开始以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作为基本依据,突破了与行业、部门相对应的传统模式,成为我国大学专业设置、划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志。

(3)1998年的专业调整,目的是使学科专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的发展趋势,改变高等学校长期存在的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专业门类之间重复设置等状况。经过调整,专业数量由504种减少到249种。这次调整突出的特点是按照学科设置专业,强调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我国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在专业调整的决策上,仍然具有较明显的计划色彩。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仍然主导大学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和调整。

(2)在专业调整的指导思想上,强调以学科为基础,强调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专业口径不断扩大,改变了过去那种以特定产品、特定行业、特定技术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方式。

(3)专业种数逐步减少。从1980年的1039种,到1987年的671种、1993年的504种、1998年的249种。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大学本科专业种数是呈上升趋势的话,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专业种数则是处在下降之中,而且专业目录的修订频率也在下降。

(4)专业设置的市场导向功能在加强,大学的自主权在增加。尤其是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变化,对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国加入WTO,外语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相继成为热门专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加大,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通讯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等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导致了专业热点的不断转换。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着不同专业的招生情况,也影响着大学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价值取向。

三、新的历史时期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思考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它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及其自身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途径和方式。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人才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人才流动的市场导向功能逐步增强。它要求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8],教育管理者不应再简单地沿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去处理在市场经济中所遇到的问题。

(2)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方面高等教育已不再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权利,另一方面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又面临新的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形成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质量观,不能简单地用精英教育思想去解决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同样需要新思路和新方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要求我们在法律的框架内合理地界定政府、大学和市场三者的关系,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设置和调控大学本科专业的制度体系,通过政策法规和制度进行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类推荐
  •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钱学森之问,使得教育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站在历史、人生和全球的高度,找准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基于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和案例,结合我国当下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和普遍认识,结合自身理工科学术背景,采用工程过程、方法,结合人从婴幼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提出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教育工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主要目标、体系框架、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工程中的作用,并对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黄侃:士气为先

    黄侃:士气为先

    本套丛书包括晚明至民国的国学文化名人:徐渭、章太炎、袁枚、辜鸿铭、郑板桥、刘文典、李贽、李叔同、黄侃、林纾。尽管时代有所差距,但人物个人相近,徐渭的佯癫真狂、李贽的赤子童心、郑板桥的傲骨奇才、袁枚的悠游随性、林纾的忧国忧民、辜鸿铭的中西撞击、章太炎的怪异大成、李叔同的看透红尘、黄侃的苦读乐道、刘文典的狷狂骨气,将一众文化怪杰集聚一堂,“旨在使人们从庸俗的文化认同中走出,增强一种独立的人生品格,以史为鉴,去创造别一类的生活。”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内生技术进步模式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热门推荐
  • 教育青少年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

    教育青少年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

    有些爱不计任何的得与失,不需要任何的回报;有些爱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涛骇浪,在平实中感动你我;有些爱如细流般隽永而无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体会到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爱,本书选取了关于感恩的故事,它们或许会让你泪流满面,或许让你感受到丝丝温暖,或许让你开始有了珍惜这份爱的感悟,但不管它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动,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好故事。
  • 人鱼泡泡(全集)

    人鱼泡泡(全集)

    “你知道琴音螺有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吗?”“如果很真诚地对着它说话的话,那么,那句真诚的话将会一直保存在琴音螺中,直到那个人说的那句话不再真诚,话音才会从琴音螺中消失。”男孩微微一笑,顽皮的眼睛里没有了以往的顽皮,很认真,很专注。然后,他将琴音螺的螺孔对向自己小小的嘴巴,轻轻呢喃了一句。海风微微拂过,吹动了他和她小巧灵秀的发丝。小女孩抬起头,用两只小手一次一次、一点一点抹了抹脸上的泪水。是真的么,琴音螺真的那么神奇么?她望着手中的琴音螺,轻轻举起至耳边。里面,好听地传来了一句小男孩真诚而又稚嫩的声音。“如果你是美人鱼的话,那么,我一定会一直在你身边保护你,不再让你像美人鱼一样受到伤害……”。
  • 霸道校草追妻道路

    霸道校草追妻道路

    这是一本搞笑和恋爱的书,我智商低,别怪我写不好,
  • The Foreigner

    The Foreign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断天涯

    神断天涯

    段天涯乃大明嘉靖年间武林一位侠客,人称无痕公子,不仅武功高强,还好打抱不平。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仅仅明朝帝都燕京一地,人口就达到百万。疆域西达葱岭,北达蒙古,南至越南。随着高达六十六丈,象征着志高皇权的通天塔渐将完工,嘉靖皇帝的祭天大礼已就绪,世人皆知“通天落成之日,嘉靖成仙之时”不料,匪夷所思的命案接连在帝都燕京发生,死者无故中毒,不日,身体变的焦黑如残枝废炭。更让皇帝心惊的是,受害者几乎都是他修仙之后提拔的亲信。显然,凶手是在挑战他的权威。嘉靖皇帝深知只有找出凶手,才能安定人心。六扇门总捕头金九龄,锦衣卫指挥使欧阳天琴将携手无痕公子调查此事
  • 小人物的股海人生

    小人物的股海人生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股海沉浮非吾愿,愿得一人赴黄泉。世间百态局中现,人情冷暖味更鲜。逐利资本迷人眼,唯有我心向苍天。
  • 三个男主一台戏

    三个男主一台戏

    三个男主一台戏,不信,你戳啊!男主一:沈自琛(出自《沈总今天撒糖了吗》)男主二:穆承(出自《穿书之拐个刺客当老公》)男主三:姜俊(自创男主)腹黑总裁×深情机关师×傲娇小道士这本书,咱们不说女主,只谈男主。无cp,剧情流,冒险流。时空设置:古代,玄幻世界喜欢可收藏,全书免费,更文靠兴趣,欢迎各位小书友留言。
  • 校园三剑客·千年魔偶(经典版)

    校园三剑客·千年魔偶(经典版)

    近日来,绿市怪事连连,本应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竟然直线飞出,河水倒流,汽车自动往上坡走……地球的引力似乎在这里失效了。但更怪的事情还在后头,形态各异的玩偶在绿市悄然流行起来。这些玩偶神态极其逼真,仔细看时,竟然像活的一样。一天,张小开失踪了。杨歌用自己的脑电波仔细搜寻,最后竟在一个玩偶身上搜索到了张小开的脑电波,他在说:“杨歌,救救我,救救我!”这到底是怎么了?杨歌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揭开谜底?
  • 为了领主

    为了领主

    作为一个打算宅一辈子的魔这辈子都不可能出去工作滴!能吃能睡就知足了,且看一只宅魔如何拿着“外挂”睡上巅峰!!!“我好方!”好不容易到我穿越怎么就变成了外挂?等等这个魔看起来很好相处啊(?????)
  • 吻安!程先生

    吻安!程先生

    【新书《影帝大人请签收》欢迎入坑~“离婚,还老娘自由。”看着眼前的男人,她终于还是受不了了,叉着腰说。“你说什么?”他抬眸问。“离婚,还,还我自由......”她一脸的坚定。“行,车子,房子,都归我。”他不紧不慢的说着:“除此之外,我还有个条件。。”话落,她爽快点头:“可以,说吧!”勾唇一笑,他幽幽吐出三个字:“我归你。”闻言,她差点没背过气去......】-----------惊鸿一瞥,深烙心底!她是他的光,他的希望,他的动力,他的目标......万般小心来到她身边,面对他的问题,她笑着回了句:“我恋爱了...”瞬间,他的世界坠入了无尽深渊......原本以为他们再也不会有交集,却没想到兜兜转转三年之后,她会在他耳畔轻声呢喃:“晚安,我的程先生...”开挂的羊驼,腹黑的某男,羞愤的某女......一个甜到让人想恋爱的故事!(ps:作者简介废,正文更精彩,另外推荐阿狸已完本百万字作品《半妖娇妻》多谢关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