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300000036

第36章 创新平台的概念甄别与构建策略(2)

三、有效运作的创新平台的构建策略

创新平台的以上特征属性,使得它实现创新功能成为了可能,但这并不是说创新平台具有与生俱来的创新能力。是否能有效地开展创新活动、激发创新活力、发展创新文化、转化创新成果,取决于创新平台能否有效地运作。而创新平台的有效运作,一方面,取决于政府政策支撑、资金投入、制度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外部条件因素;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创新平台内部运作机制、自我成长能力等因素。就创新平台自身成长发展而言,创新平台构建应包括以下策略。

(一)战略目标导向策略

一方面,创新平台建设要具有明确的目标与特色。稳定的目标与鲜明的特色方向是创新平台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应该成为平台建设的工作追求和行动方向。另一方面,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应具有战略性。要能适应国家和区域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瞄准国内、国际重大科学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选择和确定重大的研究领域和创新方向,有效发挥和挖掘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形成能持续发展的创新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战略目标的制定应着重围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的重大专项、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开展。基于战略目标导向策略,创新平台诸多创新要素的汇聚,要努力从个体自发参与向有组织合作转变,从项目合作组建向战略导向聚合转变。

(二)创新能力核心策略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平台构建的源起,因此,在创新平台建设中要充分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平台建设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平台集聚创新要素的优势,带动本领域本区域科技进步。创新平台不是大型的生产场所,创新理应成为它的基本属性。从平台目标设定而言,从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应该是创新平台的历史使命以及理应具备的敏锐回应;从平台队伍组建而言,研究团队、平台旗帜性带头人要具备学术领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基础;从平台资源配置而言,要具备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

(三)和谐有序聚合策略

创新平台由诸创新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但优质资源的简单堆砌成就不了运作良好的创新平台。只有通过系统集成、优化配置,产生“聚合”效应,才能保持创新平台整体功能最大化和资源结构最优化。而要使创新平台产生聚合效应,首先,要坚持系统原则,正确把握和处理平台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关系,平台系统与其他创新载体的关系,平台系统内部的人才系统、物质系统、信息系统等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其次,要积极探索组织模式的变革,研究各创新要素合作下的人才组织再造,促进学科交叉、优秀人才联合。第三,要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全面梳理各创新要素的优势、特长、条件、基础,根据平台战略需求,通过有选择的综合交叉,把各要素所具有的资源进行最优化的组装,使其具有无穷的可能性和无限的发展潜能。要以开放的思路、市场的办法集聚和配置创新要素,在创新过程中通过使各种管理要素对象、手段乃至管理主体之间形成超乎一般协调关系的状态,各元素、对象之间不仅互补匹配,而且相互融合,系统有序度达到最大,平台的整体管理力和管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取得聚变放大效果,从而使平台在该领域该区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最优,创新能力最强,服务水平最高,以提升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

(四)科学运作管理策略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地开展分工合作是保障创新平台运行秩序与活力、提高平台活动效率与效益的必要条件。创新平台成员来自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和专业技能,因此需要有效组织来实现共同的学术价值和学术目标。首先,要科学地构建平台的结构系统,避免平台资源的内耗和浪费。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平台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参与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平台资源的最大集成效益。第三,要建立高效的决策与协调机制,鼓励各种力量参与,在制度上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第四,要遵循科学研究、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要推进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推进“开放、共享、竞争”,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人员流动、竞争创新的制度环境。

(五)创新文化营造策略

总体而言,创新平台属于学术组织的范畴,成员的知识性、流动性、多元性是其基本属性,因此,平台文化建设至关重要。首先,要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处理好集体价值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大力弘扬团结、友善、自由、民主、勤奋、奉献的团队精神;努力保障平台内部与外部、平台内部各要素之间、成员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渠道畅通,增进成员之间的互信与合作。良好的沟通渠道是平台构建包含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体系的结构要素,是各创新要素、平台内部成员交流与互动的必要条件。其次,要坚持学术自由。遵循学术研究规律,建立学术人才流动机制和学术动力提升机制,努力塑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鼓励合作、促进共赢”的和谐环境。第三,要形成学习型平台。按照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开展团队学习,进行系统思考[4]。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完善平台制度,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氛围,弘扬创新文化,倡导创新精神。

(六)持续改进发展策略

与其他组织一样,创新平台一般也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因此创新平台建设中要不断提高自我调整、持续改进能力,要时刻关注平台外部环境系统和内部结构系统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要关注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影响平台健康发展的矛盾、问题和困难,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实际上,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就是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平台自身的运行架构应呈动态开放状,通过及时调整相关的管理参量,保证系统的运行适应外界各种活力要素的流入。围绕战略目标,平台既可以适时向垂直方向发展,吸纳广义创新链各环节上的创新要素,也可以跨区域发展为更大空间范围内同类创新群的联邦式机构,其触角空间甚至可延伸至全球。

参考文献

[1]王毅,等.新产品开发管理新范式.科研管理,1999(5).

[2]黄友瑞.平台:不能承受之重.中国新通信,2005(11).

[3]吴国林.区域技术创新平台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

[4]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本文获2008年学校中层干部优秀论文一等奖,原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第7期,被《新华文摘》2008年第20期摘编)

同类推荐
  •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本书总结了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体裁在网络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Web2.0时代博客、微博客、播客和维客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所作的贡献,网络中这些新的传播手段带来了国际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报道领域的拓展以及报道速度上的革命。从人的角度出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指出了目前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国外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经验,以资借鉴。由于国际新闻报道一直面临解释的困境,所以追求沟通与理解成为其基本的追求,《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提出,无论是对现存问题进行批判还是对美好未来进行规划,都应该坚持一种入学的立场。
  •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问题研究》力图通过对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争论内容的全面收集,并在对相关材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争论展开全面的审视和反思,以尝试弥补相关研究的这一缺失。
  • 中国模式研究(解析)

    中国模式研究(解析)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经济、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对中国模式有自己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解,将多年积累整理为章节完整的专著,从中国模式的概念与外延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模式在基本制度体系中的含义,以及中国模式的溯源与发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公共人的衰落

    公共人的衰落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公共人的衰落》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公共人的衰落》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通篇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对于正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来说,这本经典的社会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界限模糊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借鉴的价值。
  •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再探讨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再探讨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历来备受重视,但是毋庸讳言,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就是致力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的一本著作。书中通过系统清理、检讨、评估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深入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苏联的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力争回归、尊奉教育的原旨、本真,寻找更有效的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
热门推荐
  • 辞宁长安

    辞宁长安

    这是一块超脱空间与法则限制,独立于十三重虚镜的禁忌之地,是远古的一代传奇叛逆之下开辟的荒古大洲。当一千个纪元过去,传奇被渐渐淡忘,而沉埋在海下冰川中的承诺却如繁花般逢缘绽放。祭奠遥远神话而筑的始祖帝陵,博君一笑抱琴唱月的三尺玉台,为延续久远的传奇而诞生的帝裔在不经意错过的十载之后再次相遇,带着各自的憎恨和依赖,隔着一层名为偏执的纱,彼此信任却又时而相互伤害。在这方令虚镜天讳莫如深的大洲之上,横穿一千个纪元的一代传奇沉沉浮浮,归去何处?
  •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横光利一的游记随笔集。所选作品多以奇异的修辞和绚丽的词藻直观地暴露内在的感性,极富感染力,精致周到而委婉,又不乏深度。
  • 天灵行歌

    天灵行歌

    前世,他是为了明哲保身而主动放弃太子之位的龙阳殿下;而她,为了母国安危而被作为质子送到他身边,被父母告知无论如何都要成为他的宠姬,如此才能保得她的母国永世平安。这一世,他用一生守护了她的幸福,却先离她而去;这一世,她为了替他报仇,在为他守孝期间嫁于仇人并在洞房内与之同归于尽。今世,他是祁州唐门的富家子弟,虽面上爱整人取笑,却也有着男子般的腹水柔情;而她,则是钟灵山女娲一族的灵女,肩负重任,心怀苍生。一千年前他们相遇相爱,半世缠绵;一千年后他们换了身份再次相遇,是否还能记得那消沉在茫茫历史中的爱恋和等待。钟灵山女娲灵族后人——灵女凤千雪,机缘巧合下入了凡尘,先后与祁州唐门大公子唐世新,祁州城之主祁王李恪,以及南海龙王三公主红满鳞相遇相识,互为助力。神界不安,人间祸乱,为天地除害,替百姓造福,要铲除三界之害,首先需割除的,是那贪婪丑陋的人心!
  • 告别香巴拉

    告别香巴拉

    上世纪70年代,下放在青海的经济学家方以民被迫害,九死一生逃到了西藏无人区,误入香巴拉,一个不可思议的乌托邦式的世界。在这里,有一个电气学家、一个地质学家、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喇嘛兼医师、一个猎手和他的女儿,连同大量的宝藏,形成了一个超然于世的独立世界。方以民扎根下来,并生下了儿子方明觉,所有人都把最精华的知识传授给他。方明觉长大后,人们决定让他回归正常的社会。曾经迫害方以民的人依靠90年代的资本狂飙,雄霸一方。方明觉担负着报仇和惩恶扬善的重任。他是一个人单独和一个权势群体在作战,能帮助他的,是香巴拉那群逐渐老去的人们的智慧,以及那巨大的财富……
  • 穆庵文康禅师语录

    穆庵文康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穿越之前尘寂寥

    穿越之前尘寂寥

    奴家只是看了【幻世】有感,也想写这样虐文,本来奴家开始起纲是想男主有2个的,但又因为是虐恋,就改成了1个,还有被去掉的1个就是神助攻啦。本文讲的是女主穿越成小姐,进宫变成婢女,遇到很多人,既有关心她的,保护她的,还有恨她的,默默付出的。。【但奴家把他们都归成一对对cp了。。】最后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嫔妃。最后多多留言,提提建议!谢谢!
  • 重生之弃妇傲世

    重生之弃妇傲世

    再次睁开眼睛,她还是那个叱咤商界的传奇女子,只是前世的历历在目……原来是上天给了她重生的机会,那么她不要再做那一个受人摆布的傻女子……带着儿子改头换面和那一个清浅绝世的男子行走天下,远离原本的世界……天下归心,四海升平她却发现自己的心已经走失,再次醒来她却发现这两生两世不过一场游戏一场梦。
  • 修仙一修神

    修仙一修神

    沧海桑田,谁曾主宰苍生,如今他又在哪。神究竟是传说还是真的存在,如今神又在哪?看一个少年如何历尽百年沧桑,最终一步步走向神位。
  • 少主他又又又逃跑了

    少主他又又又逃跑了

    前世,她温文儒雅,待人宽容。他渴望和平,只愿与她厮守一生。却不料,两人被至亲之人所判,倒于血泊之中。临死前,唐若霜含着泪说道:“只愿与君相识,相知,相伴,终生无悔。”来世,她决心改变,要成为霸主,什么金钱,名利,男人,我唐若霜通通都要了……谁曾料到,夜北逵竟会轮回转世。满腔的爱意,能否再次换得少女的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