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2000000029

第29章 僧格与人格——论“弘一现象”(1)

罗颢

本文论述弘一法师的僧格与人格,主张将其出家前后作“一贯”之观,认为弘一法师之所以出家,是其自觉寻求“向上一着”的生命境界的提升与完善。文章对当代知识界的道德失落状况多有针砭。

罗颢,男,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

晚清民国期间,佛教界名僧大德辈出,而在这许许多多的高僧、名僧中,弘一法师跻身其间,是作为一等一的高僧载入史册受到世人的纪念的。我们读弘一法师圆寂后当时人所写的文章,可以看到有不少将弘一法师与印光法师或太虚法师相提并论,同列为高僧的提法。他们三位,确实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佛教界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高僧。由他们这代大德所树立起来的佛教理念与道德形态,在当时乃至今天依然具有指导与标杆性意义。从社会文化的角度与有关世道人心的状态看,晚清民国所存在的许多问题,在今天这个时代不仅大多没有解决,不少还更为突出。然即使如此,高僧间还是有其不同的面向与特点的。揭示他们各别的殊胜的功德因缘及相应于时代人生问题的对治,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也是十分迫切的真正的文化工作。弘一法师的特殊性,就是他同时具有高僧与名僧之双重身份,即不仅他在教界享有崇高地位,且其在俗界的影响,相比同时代其他的高僧似也要大些,并一直保持到现在,甚至我相信还将延续下去。这也就我所谓的“弘一现象”主要的特征。

当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说弘一法师因道德操守与人格魅力在俗界享有特高的尊重,并非意味其他的高僧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其造成的原因只是各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及由此而来的与世间所结成的因缘不同罢了。

本文分上下篇,上篇多以理摄事,下篇侧重以事显理。

一、如何纪念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是一位真正的宗教实践家,是20世纪以来佛教界的精神领袖之一。虽然弘一法师从未以精神领袖自居,且或有人也不同意“精神领袖”这一说法。但毋庸置疑,弘一法师作为一个在佛教界、知识界具有一定标杆性、象征性的人物,从他出家所给社会带来的惊诧、震动与赞叹,及圆寂后在教内外所引起的无尽的纪念追思,并因此而引发世人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此在《弘一大师永怀录》中有诸多可供参阅的文章,不一一列举),完全是够得上“精神领袖”这一尊称的。基于此,所以我对当今流行的为知识界特别推崇的以所谓“学术”的形式来研究弘一法师,而轻忽其人格精神这种纪念方式的意义是表示保留的。更为重要的是,这类现象不仅仅是出现在对弘一法师的研究上,而实乃当今知识文化界的一个大问题。

如前些年有学者在论说孔子,号称要讲孔子从所谓的“神坛”上请下来,还他一个平凡。诚然,孔子不是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常的人。可就是在孔子平常的一生中,同时又贯穿着一个非凡的道德人格精神,正是由平常中透出一个伟大来,也正是圣人之所以为“圣”的所在,也即儒家所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而那种只论平常,却无视伟大、不论伟大者,竟然还会被知识界不少人士所叫好激赏,更甚至于说什么这是对千百年来一类错误观念的纠正颠覆,好似古人都是弱智,太阳从今天才开始升起。再如有人论三国人事,为出“精彩”,也大行“颠覆”之能事:把奸恶说成贤能,阴谋视为智慧;而反以忠义为愚昧,道德为虚伪。有知识界引领,文化娱乐界也是跟着胡来。典型者如正在热映的《赵氏孤儿》,导演陈凯歌在影片中硬是将传统中国文化那种正义、道义的核心精神给活生生地消解了、抹去了。如此等等,正所谓不胜枚举。以至于如今整个社会似已不知道何为道德理想之所以了。

我始终认为,所谓的学术,如背后没有大关怀、大思考,无不属于小技小道,是为古人所谓的“章句儒”一类,甚至不排斥还可能落于佛教所说的一种“戏论”。说得更直接明确些,离开了生命,脱离了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而进行那种纯学术的研究来纪念弘一法师完全是不相应的,甚至可以说是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资源的一种浪费乃至糟蹋。然遗憾的是,这类负面的现象,正是在当今知识界所普遍存在的,还被自以为是很健康的通病,不但至今未有反思,甚至还愈演愈盛,完全占据了知识界的主流。而正是由于知识分子(如果还能这样称呼的话)在精神理想层面的集体“退场”,助长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水准日益退堕。

我的这一看法其实很一般,也很传统,只是在一个唯知识化的时代,世人好像已经不太懂得何为价值,全以为学术才是最高的标准,最具有话语权。记得当初弘一法师六秩寿辰那年,他的朋友和弟子辈想为他出专刊志庆,有沪上佛教大德范古农居士说过这样的话:“众生无智,不了法性,但认生死,而于寿命,或长或短,辄作悲喜,故言祝寿者,无当于达道者也。……今欲于生死中,令知有出生死之法性,法性常住,寿命无量,故于无可祝中,假设施以见真可祝之有在。”这一见解,对于今天我们纪念弘一法师,乃至过往的一切道德之士,仍然具有指导意义。那么,什么才是此“真可祝之有在”呢?我想无疑就是弘一法师的人格精神,是弘一法师的道德人格为我们今人的所带来的示范作用与价值理想的指向。

理想塌落,价值迷茫。近现代以来“道学”不振,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解构、消解,导致知识的碎片化与道德秩序的紊乱及价值观念的褊狭。人类一切的理想都被矮化了,价值被异化了。物欲炽盛,经济主义对理想世界的冲击,泛政治化对精神世界的扭曲与对心灵的压抑,知识界已少有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平和的心态,更不用说以卓然的识见与独立的精神去应对这一时代性的滔天浊浪,并树立起理想的灯塔,给出一个明确的价值目标。自私、虚伪、苟且、猥琐,知识人士或随波逐流,或自欺欺人,更甚至有以妄引盲,推波助澜者。整个社会好像都不屑(其实是不敢面对)谈论理想、道德这类似已过时的话题。一个浮躁的时代,必有一类浅薄之辈,反过来同样如此,此中的因果是互动的。那么,人类社会的命运难道就这样在一个下降的通道中一直退堕、沉沦吗?那也未必——至少我不这样认为。

这个信心所基于的理由很简单。就像通常所说的,我虽然无法改变这个社会,但可以完善我自己。如以佛教的观念视之,时代的问题乃共业所成,有其必然之理,但必然非应然,更非不可逆转。一切存在都有其理由,但并非凡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的命题也没有这样庸俗的意思)。佛教的业力论,非宿命论。在滚滚红尘、无尽业流中,人是能够也是应该把握主动的。

当然,如何改造人类自身的命运,如何完善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世界,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的责任,也是一个真正学佛者的使命。读书,学佛,应该要有为这个时代,为这个社会,为我们人类担当点什么的弘愿。孔子也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篇》)也正因为笔者多少还抱有这一“不合时宜”的“天真”,所以我认为,越是在这个大家几乎都不太愿意谈论道德理想的时代,一个真正的学佛求道者,就越是应该多多强调道德的重要性。站在弘法的立场与道的原则上讲,你愈怀疑,你愈不信,我更要坚持,更要强调。面对俗世逆流,是迎而上,而不是躲闪回避,更不是由我来适应你,我来迁就你。为什么孟子好辩,荀子也说“君子必辩”,强调“辩以仁也”(《荀子·非相》)。这就是君子儒。在大节问题上,真正的儒者是不委曲求全的;同样,圣魔不两立,佛家也是没有方便之门可开,无适应可谈的。所谓人能弘道,如果不取法乎上,如果自己的人格挺拔不起来,表现出一副对道没信心的样子,还谈什么弘道。

生活中,世人往往因出于对某人的敬重、仰慕进而去关注、接受乃至热爱与此人相关联的事或物,俗语所谓“爱屋及乌”,就是最形象通俗的表达。至于以增进人的生命境界为旨趣,以完善人格为究竟的一类“生命的学问”(也可谓之“道学”),更是因有某一两个标杆式人物的出现而带动人们对该学问的尊重、向往乃至归敬的;更甚至,在一个道德混乱的时代,有时仅一两个卓立特行、有识有德人物的出现,而给这个时代带来了光明。为什么儒家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佛教同样也有类似的说法:如没有释迦牟尼佛在此世间的示现,或许我们至今还不得闻有“佛”之一字。此即“道由人弘”之谓也。

或以为这类说法过于夸张,不足道。又一类众生贡高我慢,既乏诚意,又少恭敬之心,更会对此不以为然。尤其是在一个缺乏敬畏,自我高度膨胀的社会,每个人都自以为是自己的上帝,什么古圣先贤,在他们的眼里,都不过尔尔。当然,世人也有因看到如今社会上空口说“道”者多,而真正行道体道的人少,因此而产生对“道”的怀疑。虽说对真正有道心的人来说,外面世界的晃动乃至颠倒,并不会动摇他对道德理想的信念,但我们讨论问题,当从社会最基本的状况出发,即始终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有针对性。总之,不管怎样,由时代的问题考量,挖掘历史上道德人物,通过发扬、显豁他们的人格精神,为世间树立一理想的典范、价值的标杆,是完全有必要的。而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高僧大德一定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奉为楷模的,就像弘一法师那样,他的存在,就是一种价值。甚至可以说,越是社会道德水准低下,高僧大德的存在价值就越大。本文即以弘一法师为典型,来揭示高僧大德的人格风范所具有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二、应以一贯性来认识弘一法师人格的形成

平庸总是大同小异,伟大却永远是无法复制的。人格的造就非一朝一夕的事,关于弘一法师非凡人格的形成实有许多可以一说也值得一说之处。虽这个问题非本文之核心,在此一提,一方面能使我们认识到,弘一法师人格形成之由来,有其一贯性;同时又可纠正那些将出家前的李叔同先生与出家后的弘一法师相割裂,完全判若两人的看法。

弘一法师出生于天津富宦之家,严父筱楼公,与李鸿章同科,官吏部,后致仕。筱楼公精阳明学,兼及禅宗,晚年乐善好施,多有义举,津人尊称“李善人”。

公平时生活严谨,饮食起居,悉以《论语·乡党篇》为则,如礼如仪,家风纯正。

师幼时,某日用饭,桌少偏,生母即训之曰:“席不正,不坐。”家教规矩,由此可见一斑。筱楼公早殁,其兄教督严甚,并时以《玉历钞传》、《百孝图》、《格言联璧》等相规范。如此等等,反映了法师从小就受到极传统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对弘一法师的影响,伴随着他的一生,对弘一法师人格的形成意义极大。这并非只是一般的推断,如弘一法师晚年有一次在青岛湛山寺讲律学,对僧众有如下开示:“学戒律的须要‘律己’,不要‘律人’……记得我小时候住在天津,整天在指东画西净说人家不对;那时我还有一位老表哥,一天他用手指指我说:‘你先说说你自个。’这是句北方土话意思就是‘律己’啊!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真使我万分感激;大概喜欢‘律人’的总看着人家不对,看不见自己……”这在弘一法师,绝非只是说说而已,读《弘一大师永怀录》,有关弘一法师自律生活的具体事例,可谓俯拾即是。这些事例,虽然大部分取之于他出家以后的活动,但也有不少是来之于他未出家前的经历,如弘一法师在杭州担任浙江一师的美术教师期间所表现出的那种谨严、自律和一丝不苟的人格风范,同样足以为人师表,堪为楷模。这就说明了,弘一法师的道德人格,有其一贯的表现——当然,在出家后表现得更为突出了。他之所以既能受到僧界的称道,同时又被俗界所景仰,也是自有其来的。

同类推荐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沉思录(译文经典)

    沉思录(译文经典)

    马可·奥勒留(121-180),古罗马皇帝,斯多葛派学者,被誉为“哲人皇帝”。马可·奥勒留在处理政务、征战四方的闲暇采用箴言形式,随时记录下自己与心灵的对话,一共十二篇,著就这部《沉思录》。在这部作品中,他探讨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宇宙自然与人生的关系、理性与欲望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展现了他对日常生活的思考。信奉斯多葛学派哲学的奥勒留,认为世界处于永恒变化的过程中,所有一切都微不足道、变动不居、转瞬即逝,他提倡仁爱和善良,强调抑制欲望,主张接受命运的变幻、尽可能用美好的方式度过一生。
  •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宇宙有没有一个边界?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有那至今令人类百思不得其解的时间之谜:在这些亘古谜团之外,还有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么一这个问题?人的感觉是否可靠?语言能不能传达思想?我们能否认识他人的心灵?经过理性的反思和省察后,我们会发现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和答案,原来都小是这么理所当然,闪此在自然面前永远保持谦恭的姿态就成了唯一正确选怿!
  • 辩证法·范畴与现实

    辩证法·范畴与现实

    本书收入的文章大部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写。本书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以理论阐发的哲学思想,另一部分是以当代中国现实为基础所论述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本书既是对辩证法范畴的探索、研究和阐发,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思考和感受。
  • 禅与老庄

    禅与老庄

    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老庄思想自始至终在起着助化和推动作用。本书以禅与老庄关系的历史发展为主线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了禅与老庄在本体论、思维方法、民族心理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具体考察了老庄与禅宗渊源、互补及互用诸重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佛教禅学的思想特质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足以体现禅与老庄思维模式、思想特色的“我佛一体”之禅境与“天人合一”之道境,始终是本书阐释的重点。对愣伽禅、慧能禅及后期禅宗与老庄思想之不同关系,作者亦有精当论述与阐发。
热门推荐
  • 抱怨是最好的礼物: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顾客满意学

    抱怨是最好的礼物: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顾客满意学

    在全球景气持续低迷,又逢中国加入WTO,国外业者正在大潜进入本国市场之际,国内业者如何赢得顾客青睐,获取顾客的忠诚,已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能否永续经营的重要课题。本书首先以何谓顾客谈起,主张应从心理与行为两方面落实顾客满意,并关注员工满意的问题,强调顾客满意与员工满意双管齐下,才能创造企业生存的利润。书中跳脱了礼貌,技巧的论述与一般概念的讲授,而从经营哲学,经营理念,经营策略的层面,为为者提供了许多具体可行的顾客满意成功之道。全书架构完整,立论精确,总结了作者十年的辅导经验与学理涵养,而且没有太多的专有名词,浅显易懂,平易近人,是E世纪业者学习顾客满意经营不可多得的入门宝典。
  • 长目电禅师语录

    长目电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瑾皇妃

    瑾皇妃

    我不过是一抹孤魂,因缘巧合地成了相府四小姐。又恰逢皇子选妃,我本想只是去过个场,谁料竟成了皇妃。难道所谓的缘分就是他么?既然老天这么安排了,我也就安于这皇妃之位,当一个十足的大米虫。谁料,来了个囘国王子,硬是将我拉进了一场混乱的秘密中……
  • 让你看到更好的自己

    让你看到更好的自己

    作者在唠叨的叙说里还原岁月,在恳切的絮语中沉淀美好,在谆谆的叮嘱中叩响心扉。无论世事多艰,你都可以从作者痴痴的低语里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而有了更好的自己,便有了笑对幸福的力量。
  • 命令我沉默

    命令我沉默

    这本诗集除去序言和编后记以及沈浩波诗歌创作年表之外,一共包括五个章节,收录了诗人沈浩波从1999年至2012年14年间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 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的终结与我国的对策

    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的终结与我国的对策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卿本凤帝:拥倾世美男入宫

    卿本凤帝:拥倾世美男入宫

    这是女皇世界,1V1不喜勿入!她身为最备受瞩目的长孙公主。皇祖母给她准备了绝色美君。……看一代穿越公主如何收服皇夫!期待您的观看若是喜欢请关注作者新文《御赐皇女:夫君太倾城》
  • 远东的北回归线

    远东的北回归线

    这是一个极其隐秘的小圈子,它有相当严格的入伙规则。因为不够年龄的陈于珊违规加入,引起这个小圈子的激烈振荡,乃至最终瓦解。女摄影家秋秋被谋杀身亡之后,女建筑师梁筱薇才意识到杀手的下一个杀人目标就是她。躲避谋杀和调查谋杀是同时进行的。这个小圈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被怀疑的理由,也有被排除的理由。著名心理学教授费衢文替梁筱薇解读已故女哲学家张绪英的英文小说,曲径通幽般地详尽分析杀手的阴暗心理。陈于珊的男朋友叶明杰贸然介入,使事情突然变得复杂起来,如官员丘家维面临丑闻被揭露,医生吴承安面临家庭破裂,证券商李楠也因此远走高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该怎样爱你,先生

    我该怎样爱你,先生

    本书是畅销书作家韩梅梅自选集,书中作者通过自身感悟和经验分享了爱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心得和秘密。从一个侧面分析了男人和女人如何相识、相爱、相处。男人是和女人是完全不同的生物,男人是用来证明爱情的东西。经过千万次的研究和分析,还是不太懂的东西。他们说出“我爱你”的频率要远远少于女人。在女人发火的时候,他们总是沉默不语,讨厌吵架,害怕纠缠。有时候宁愿被拒绝,也不愿被讨好。不愿意费尽脑筋去猜你的心思。讨厌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对温柔的声音很敏感。受尊重,比被爱更重要。男人其实比女人所想的更渴望安定。也比女人更害怕被欺骗。韩梅梅的书曾畅销几十万册,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这是作者自己的自选精选集,相信会在更多的读者中制造新的“韩梅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