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4800000011

第11章 日常礼仪(2)

在礼仪场合下,“奔”不常用,多用“趋”。趋有徐趋和疾趋两种。《论语》说公堂时“没阶趋进”,意思是在堂徐趋,下堂后疾趋。《礼记》说:“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帷薄指士大夫的家。此时尚未见尊长,不需趋。堂上地方狭窄,不便疾趋,因有尊长在堂,所以要徐趋,但下堂到了庭院,还是要疾趋。如果手持玉器,为了防止摔倒,也不能疾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慢慢腾腾、大摇大摆地从别人面前走过,是无视对方存在的表现。此外,师长有事呼唤晚辈,晚辈不紧不慢地过来,也是失礼的表现。《论语》说,孔子遇到三种人,举止就会发生变化:一种是“齐衰者”,穿着丧服的人,家里发生了丧事,哀伤无比;一种叫“冕衣裳者”,穿着朝廷服装的人;还有一种是“瞽者”(盲人)。见到这三种人孔子“必作”,“作”起身也。原本坐着,见到这3种人过来,他会马上站起来,以表示对不幸者、弱者的同情和对公务的敬意。如果依然故我,端坐不动,就显得麻木不仁了。相反,如果孔子从这三种人前面走过,也一定会“趋”。若旁若无人、散步一般地走过去,就是没有教养了。礼是要表达内心情感的,师长或者朋友呼唤,一定是有事需要帮助、询问或有所教导,如果对此很在意、很上心,就一定会“趋”。《礼记》说:“遭先生于道,趋而进。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路遇师长,应主动快步到老师跟前打招呼,看师长是否有所指教,这是尊师的表现。“先生与之言,则对”,先生问话就回答;“不与之言,则趋而退”,无事就可退下,但不能慢腾腾,而应“趋而退”。速度的变化是内心尊师的自然流露。如果慢条斯理地走上前去,又晃晃悠悠地退下,那就近乎傲慢了。在通常情况下,趋是卑者、主人按照礼法的规定向尊者、宾客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但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趋”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礼记》上说以下3种情况不趋:一是上堂之前不要趋。还在庭院里走,离要见的人还比较远,不必趋。二是离要见的人太近也不要趋。由于彼此的距离很近,如果再趋,或许会撞到对方,不能趋。三是还没到人家门口不要趋。因为手上有礼物或者其它对象,离要见的人也很遥远,不要趋。

除了步、趋、走、奔之外,古人在庄重场合的还有一种行走姿势叫“翔”。《礼记》说:“行而张拱曰翔。”古人的衣袖宽大,长度与宽度几乎相等,大体呈正方形,所以又叫“端衣”。古代穿着这种正式的衣服上朝的时候,要展现一种仪容美。双手作合抱之状,两肘外展,拱手于胸前,所以衣袖是垂着的,徐徐朝前走的时候,两袖迎风飘动,好像鸟在飞翔的样子,故名。《礼记》说,上朝的官员“济济翔翔”,不仅人满满的,而且每个人都摆出一种翔的姿式。

翔的姿式,视场合而定。《礼记》说:“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父母亲在病中,痛苦不堪,如果晚辈此时“翔行”,说明内心不以父母为忧;“室中不翔”,因为室内地方窄小,不是可以翔的地方;“入临不翔”,临是参加丧礼,那种哀伤的场合也是不可以“翔”的。

在礼仪场合中,有时对于步子的走法也有要求,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手中执持了重要的器物,如玉器之类,贵重且容易破碎,所以必须特别小心,《礼记》说是要“行不举足,车轮曳踵”,两脚如车轮一样不离开地,慢慢往前,非常稳重;步子非常之小,以致旁人看不到鞋底,这是古代表示特别敬意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走台阶上堂。如前所述,古代的堂建在台基之上,《礼记》说:“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古人上台阶的步法有3种。

“连步”。《礼记》说,主人迎宾客进门,来到堂前,主人先登上堂,客人跟着上堂,登堂的方式是,“拾级聚足,连步以上。”意思是说,前足走上一级台阶,后足跟着踏上这一级台阶,两足齐平,所以称“聚足”。如此,一级一级走到堂上。“连步”是古代最常见的登阶方式。如今,韩国人祭祀孔子,与祭者上堂,仍用这种方式。

“历阶”。登阶时不“聚足”,前足踩上第一级台阶,则后足踩上第二级台阶,如同我们今天上台阶。古人只在有要事时才历阶而上。《礼记》上说,晋国的大夫荀盈死了,晋平公毫无哀痛之心,照样与大臣饮酒作乐,杜蒉听到钟声,“历阶而升”,上堂指责晋平公。这是因为心情急切,所以顾不上聚足而上,两足交替登阶升堂。

“越阶”。前足与后足相越而上,如果前足踩上了第一级台阶,后足跨上了第三级台阶,只有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才会如此登阶。

第二节仪容礼仪

中国古人被严格的纲常约束,礼节繁多,仅仅在穿衣戴帽上就五花八门,而中国人又习惯以衣帽取人,衣着打扮常常不止是一个人的个人代号,往往还是他的社会代号。

一、服饰礼仪

礼是从端正容貌、整齐服饰和使用得体的辞令开始的。《礼记》说:“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唐朝时,高丽、新罗、日本的留学生曾来中国学习这种文明的制度——“衣冠文物”,可见“衣冠”这两个字有多么重要!

服饰是文明时代的产物。相传在5000多年前,黄帝的夫人嫘祖就发明了蚕桑丝绸。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出土过一件盅形的文物,上面画着4条蠕动着的蚕,还有一圈几何形的文饰。专家认为,上面的这几条蚕,已经属于家蚕的形态;那一圈几何形的文饰,可能是丝织物上纹样的写实。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嘉兴的钱山漾遗址发现了一块距今4000多年的残绢,可见,至迟在4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已穿丝衣了,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证明我国是悠久的丝绸王国。当时人们的衣服质料,除了丝绸之外,更多的是麻。而衣服的作用不仅御寒、遮羞,还有表达内心情感的功能,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古人所说的衣冠,主要包括头衣、上衣、衣下裳、足衣4个方面:

头衣是指覆盖在人头部的织物,今人统称为“帽子”。先秦时因为形制的不同,而有冠、弁、冕等名称。在儒家的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古人对头发倍加珍惜。头发经常洗濯,甲骨文中的“若”字,就像人洗发之后、用双手理顺之形。头发洗净之后,要梳理整齐,挽成发髻盘好,再用玉、骨或竹做的簪子固定住,讲究的则还要用一块称为“纚”的帛把发髻包起来,然后再戴上冠冕——这样打扮自己,是一种严肃的人生态度的表现。先秦时期,只有成年男子才能戴冠。冠是身份的象征,因此当孔子的学生子路在战争中被对手砍倒在地后,他仍从容地系好冠缨,说:“君子死,不免冠!”后世冠冕的形制不断变化,到宋代有“幞头”等叫法。

今人所说的衣服,古人有严格的区别:上衣称“衣”,下衣称“裳”。上衣用两条腰带束系,一条是布,用来将衣服的腰部收紧;另一条是皮革,缚在布腰带之外,主要用来系挂各种常用物件。中国古人穿的衣服有鲜明的特色:汉族人的衣襟一律向右掩,称为“右衽”;而当时周边民族却流行“左衽”的样式。春秋时期,周边民族进攻中原,管仲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保卫了中原王朝的安全。对此,孔子高度评价了管仲的历史功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先秦时代还没有出现后世的裤子,当时人们的下身衣服是用布片联缀而成的,类似于今人的裙子。据文献记载,当时的布每幅2尺2寸宽,前面是3幅,后面是4幅,在腰间相交,彼此叠压处有褶。由于两腿不时地活动,使得大腿很容易暴露在外,因此腰的两侧各用一块称为“衽”的布条来遮掩。

足部的衣饰主要有鞋和韤。鞋,汉代之前称为屦,之后称为履,古时屦分为两种,一种是草屦,用草编制而成,故称为草鞋,为下贱之人所穿,普通人穿菅屦,也是一种草鞋。其二为葛屣,用葛藤纤维编制,好于草鞋。先秦的鞋有单底和复底两种。韤的作用有些类似于今天的袜子,不过要厚实得多。

衣冠的穿戴要紧凑。宋代大儒朱熹提出了“三紧”的标准,即头紧、腰紧、脚紧。“头紧”,是指要把头发梳好,将簪子插得整整齐齐;帽子要戴正,帽带一定要扎紧。“腰紧”,是说要把腰带束好。“脚紧”,则指要把鞋带系紧。只有帽带、腰带、鞋带都扎紧了,人的精神状态才会显得振作,也才能表现出对人、对事的尊重。朱熹还说:“凡着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衽纽带,不可令有阙落”,如不注意,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会“为人所轻贱”。《礼记》里也曾说“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所以自古以来,无论男女,早晨起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梳头。西安阳陵是汉景帝的陵墓,里面出土了很多俑,俑的头发都梳理得很讲究,发髻也很多彩,没有一个是披头散发的。

古人认为,外表的衣服要与内在的德性相称,要与自己的身份和内在的情感一致。如《礼记》说“童子不衣裘裳”,意为孩子不着裘皮衣服,因为太过华贵,孩子年幼无知,不配穿这样的衣服,即使穿上了内与外也不相称。男子20岁行冠礼后,在公开场合都要要戴冠,否则就是失礼。《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未做官时,“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说明有教养的士人以不戴冠为无礼。天子、诸候及大夫祭祀时要戴冕,反之也是失礼。又如,隋唐时期,男子的冠服特点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若倒过来穿也是违礼的,且有可能招灾惹祸。衣着也要与场合协调。周代时,就有入室脱履的礼俗,平时生活在室内大多赤足行走,若着履而登堂入室则是极为失礼的。古时的服饰颜色有素色与喜色之分。一般白、黑、灰、蓝为素色,红色中的大红、朱红、粉红属于喜色。按照礼节,素色与喜色服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穿用。如《红楼梦》第四十三回,写贾宝玉先是“遍体纯素”到城外水仙庵给金钏儿烧香祭拜;回到怡红院“忙将素衣脱了,自己找了颜色吉服换上”,再去大花厅为凤姐祝贺生日,行礼吃酒,这样才算是礼数周全。

二、容貌礼仪

礼义所重,在于诚敬。《礼记·杂记下》说:“颜色称其情,戚容称其服”。在礼仪场合,除了人的行为、举止、服饰要有相应的变化外,表情也极重要,表情应与礼相对应,仅有得体的衣着,文雅的举止,却心不在焉或神情漠然,礼就会成为纯粹的形式而无价值了。

“礼缘情而作”。人有喜怒哀乐,是有情感的动物。内心情感的表露,应“发乎情止于礼”。汉朝著名学者贾谊在其代表作《新书》中有《容经》篇,内有立容、坐容、行容、趋容、跘旋之容、跪容、拜容、伏容等细目,说明“容”在当时已成专门之学。《汉书·儒林传》说:西汉徐生及其孙徐延和几位弟子,因善容而官至礼官大夫,专司教习“容貌威仪”之事;郡国的“容史”要专程到鲁学习礼容,方可取得为官的资格。可见礼容的传授,西汉时已有专门的职官。

《论语·乡党》篇,用很长的篇幅谈到了孔子在不同场合的神态表情。如“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即孔子每次走进公(政府)门时都有一种崇敬的心情,反映在形体上,就是身体略朝前倾,好像在给人鞠躬。身体的前倾与后仰,所表达的心态有异,后仰目中无人、狂妄自大,“鞠躬如也”则是表现虔敬。

古代有一种称为“圭”的玉器,每每作为代表国家的礼品。圭并不重,但象征意义特殊,不在意它、随便拿着、揣着、拎着,则是不敬。奉圭一类器物时,“奉者当心,提者当带”——凡是双手捧持的,高度要与心的位置差不多;如果物件较大、只能手提,那么高度要适中,应大致与腰带相当,绝对不能放在地上拖着走。此外,还要“执轻如不克”,小心翼翼,好像是捧着一件重得拿不动的重物一样。

《论语》说:伺候父母亲,让他们衣食无忧并不难,难的是和颜悦色,即“色难”。老人往往手脚不便,说话啰嗦,久之可能会生厌烦之心,并显示于表情。伺候长辈,不仅要有耐心,还要虑及每个人都会有年老力衰时,甚至缠绵病榻,令子女厌烦,但这何尝是父母的意愿呢?想想孩提时父母的哺育之恩与悉心呵护,应懂得父母恩情的深厚与无私,故在其渐入老境之时,尽力反哺、无微不至、情之所至、溢于言表、和言婉容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同类推荐
  • 学霸兴趣学习法

    学霸兴趣学习法

    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编辑的这套“学霸学习法”作品可供学者参考,从中获取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但要说明的是:“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学霸兴趣学习法》对学生如何提高理科学习能力做出了理论指导,并推荐了部分有利于学生提高理科学习能力的故事,可供练习掌握该学习方法。
  • 特级教师教你写作文:小学三年级专用

    特级教师教你写作文:小学三年级专用

    在作文课上,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困惑:该写什么?该怎么写?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素材,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它们,没有注意它们。在这本书里,用8个专题,分别告诉你“如何写好自画像”“如何写好家乡的景物”“如何写好身边的小动物”“如何写好日记”,等等。方法实用,范文经典,点评中肯,还有推荐给你看的课外书,帮你全方面提高作文水平。有了它,作文提分不再难!
  • 爱神与财神(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爱神与财神(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服务科学:基础、挑战和未来发展

    服务科学:基础、挑战和未来发展

    近年来,服务业已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很多国家,服务业所占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从业人员都超过了70%。统计数据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人们还是会低估服务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提供完整独立的服务或包含大量面向客户服务的解决方案。
  • 小公子

    小公子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上天眷顾笨小孩

    上天眷顾笨小孩

    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微阅读是阅读领域的快餐,口袋书、手机报、微博,都代表微阅读。等车时,习惯拿出手机看新闻;走路时,喜欢戴上耳机“听”小说;陪老婆逛街,看电子书打发等待的时间。如果有这些行为,那说明你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微阅读”的忠实执行者了。《上天眷顾笨小孩》为“微阅读1+1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精选了微型小说作者临川柴子长期创作的精品作品。《上天眷顾笨小孩》收录了《阴谋家》、《端村往事》、《油布伞》、《铁皮屋》、《红土》、《出走》、《榜样》、《饯行在1985》等近百篇微型小说作品。
  • 杨家将

    杨家将

    是一部著名的英雄传奇小说,记录北宋杨家将抗击聊邦入侵的英雄群体及其传奇故事, 从宋太祖平定北汉写起,演述杨业归宋和以他为首的杨门将士与辽作战中出生入死的事迹。杨业遭奸臣陷害,作战失利的壮烈牺牲,杨六郎继承父 志的不屈不挠,杨宗保、穆桂英的威震敌胆,焦赞、孟良的忠勇无畏,以及后来十二寡妇征西等等,向为人们津津乐道。
  • 唐先生,宠我

    唐先生,宠我

    方无念有一回做访谈,提及父母。他嗓音幽怨,“我爸和我妈是真爱,他们的二人世界里根本就容不下我这个儿子!”主持人,“打个比方?”方无念按着额头拿着话筒,“我有一回生病,提早回家,我爸把我从床上拎起来,拿着皮带质问我为什么逃高三的课。可是,可是那时候的我,已经大学毕业两年了!”观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婚难逃,席少绝宠小甜妻

    一婚难逃,席少绝宠小甜妻

    从小生活在孤儿院的叶檬檬,对于突如其来的好事砸头只有一个想法……天上掉的馅饼可不好吃……然而还未等她做出决策,又被席城渊的温柔攻势闪瞎了眼。不就是结婚吗,来吧,不在怕的……席城渊表示:这女人怎么越看越顺眼呢
  • Helen of Troy

    Helen of Tro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品宁王妃

    一品宁王妃

    本文又名《一世宠之卿本双华》 她是前朝公主月双华,却一夕之间国破家亡她亦是当今丞相之女嫣花景,却因一枚玉佩而沦为罪臣之女;而这种种,皆拜他所赐!第一世,她曾扬言非他不嫁,他却挥兵城下,转眼之间便成新皇宠臣第二世,她亦与他约定婚期,他却害得她父兄惨死!“云绰,你今日不杀我!来日我嫣花景必会让你后悔!从今往后,嫣花景与云绰势不两立!”为报家仇,她嫁给阴晴不定的当朝六皇子,只为取他性命。从今以后,她是静世芳华的宁王妃,夺他权,陷他入狱,害他失宠……真相大白之时,却最断人魂魄…… 原来,诡谲多变的宫廷之争从未停止,她早已为局中人, 暗藏杀机、无端是非,她一步步陷进其中,皇帝宠妃,皇子宠臣,权力之争,无止无休, 究竟谁才是执棋手? …… 皇权枯骨,乱世战起,翻手生,覆手亡。男人可以天下无敌,却抵不过柔情似水。当阴谋惊骇已过, 从多情少女变成倾城冷意的宁王妃,一朝大权在手,谁来祸国?世上之人惯用面具,只看谁演得好与不好。看罢此场戏,终有落幕局。本文权谋宫斗各种乱斗,尔虞我诈,文文慢热,不喜勿喷,谢谢大家!
  • 红楼同人之王妃黛玉

    红楼同人之王妃黛玉

    此文为黛玉同人文,金玉良缘成真,黛玉没死,抄家时被男主角所救,在后来每天的朝夕相处中互生情愫,结局圆满。着重着笔在黛玉离了贾府之后的境遇,贾府里的人物偶有涉及。人物设定按原著来,不会魔改。小白一个,头一次写小说,实在是非常喜欢黛玉同人小说却找不到我喜欢看的,不得已自己下手了,有逻辑不通顺,违背常识的地方万望多多包涵。
  • 得依释序文缘起

    得依释序文缘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煜词全鉴

    李煜词全鉴

    李煜,史称“李后主”,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被称为“千古词帝”。李煜词多结合自己独特的身世遭遇,成为展现真实生命、抒发自我情感的抒情文体。《李煜词全鉴》涵盖了李煜一生重要诗词章节,并对其进行了注释与解译,另外收录了李煜存疑词、李煜所著的经典书文、李璟词和冯延巳词等,供读者赏读。
  • Discourses on Satire and Epic Poetry

    Discourses on Satire and Epic Poet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