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500000046

第46章 性情养生:锻造延年益寿的“内丹” (1)

养生莫若养性,善养生者养其内。节制情绪,保持乐观,不计得失,待人以善,不为功名利禄所动,不为外界琐事所羁绊,“知其变,守其平”,静观其变,恬淡虚无,与世无争,精神内守,气血调和,邪无所容,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内丹”成矣。

养生莫若养性情

刘氏箴言:食疗、体疗、心疗是中医的三种非药物疗法。心疗就是端正心态。

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刘太医都特别强调“心态”的重要性,刘纯在《短命条辩》中指出:“知其变,守其平。此乃长寿心境。”刘太医将这种心态的培养称为“心疗”,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养性”过程。

古人的养生之道很注重“养性”的重要性。孙思邈《千金要方》:“生不再来,逝不可追,何不抑情养性以自保?”明代龚延《寿世保元》有“养生莫若养性”之说,要求人们自觉地培养高尚的道德、理想、情操,做到“莫忧思,莫大怒”。儒家也倡导人们应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真气和顺,血脉通畅,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以享尽天年。

用现代的观点看,“养性”,实际上是指道德修养和精神修养,包括思想、情操和其他精神生活,是我们防病祛疾、延年益寿的另一条捷径。

“养性”可以防病祛疾。 “养性”,无论是道德修养还是精神修养,首先要控制住情绪,因为情绪和人的生理和心理联系紧密,如果“七情不节”,大喜大悲,不仅道德修养和精神修养无从谈起,还可成为致病因素,影响各脏腑功能,危及我们的健康。所以有人提出“病由心生”的观点,认为一切疾病都是由情绪引起的,控制情绪就能“防患于未然”。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养性》中也说:“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而对于有病之人,如果能善于引导,亦能通过养性达到祛疾的目的。历代医家中不乏此中圣手。

“养性”可以延年益寿。国内外学者对长寿老人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长寿老人都具有心胸豁达、性格开朗、情绪乐观的性格特点。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心理状态一直处于泰然自若的最佳水平者,神经内分泌对机体各器官的调节也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助于健康长寿。所以古人强调“养生莫若养性”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养性”固然重要,但养性像戒烟一样,是最容易做,又最不容易做到的养生方法。说其最容易做,是因为精神养生完全可以由自己主观意识所支配;说其最不容易做到,则是因为一个人很难把握客观条件对自己主观意识的干扰。在当今的生活中,人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非常紧张而忙碌,很难有古人那种遍游名山大川、临渊观鱼的机会。但在日常生活中,如能努力做到闹中取静、忙里偷闲、淡泊名利,摆脱世俗事务的烦恼,对健康长寿就已经十分有利了。

节制情绪,淡然养生

刘氏箴言:不节制的情绪会损害健康,要避免这种不良情况发生。

有一位高官,在位的时候,整日红光满面,见到人的时候总是冲人一笑,浑身洋溢着自信和充实。然而过了几年之后,他从位子上退了下来。刚几天的时间,从他的脸上便再也看不见那种自信和充实的微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怅然若失的模样,从他的神态中能看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本来退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然而,这位高官却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而始终沉浸在以往的岁月里,留恋昔日的辉煌和忙碌。现实和以往的反差让他陷入了极度的失落情绪之中。这种越来越强的失落感令他焦虑不安,食不甘味,睡不安寝,人迅速苍老下来。同时,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就这样,不到半年,他就带着这种失落的心态离开了人世。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会不断地经历各种得失、顺逆、荣辱与成败。几度风雨,些许彩虹,时而高兴,时而愤怒,时而忧愁,时而思虑,时而悲哀,时而恐惧,时而惊异。这就是所谓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情绪与情感的不同表现形式。

中医把“七情”凝练为五志:“喜、怒、悲、思、恐。”认为其和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上说:“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指出七情过度,会损伤脏腑,致使气血失调,从而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这一理论被历代医者和养生人士用于养生中,对于调解情志、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重要作用。故有“善养生者养其性情”之说。

《灵枢·本脏篇》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正常的生理性情志变化对人的健康无损。但是如果情志变化过度过激,喜怒无常,长期失调,那就由生理性的情志活动转化为致病因素了。《灵枢·百病始生篇》说:“喜怒不节,则伤脏。”五脏虚,则百病乘虚而入。刘太医在书中也指出,不节制的情绪会损害健康,要避免这种不良情况发生。

郁怒伤肝,节情控怒保健康

郁积久可以化火,导致“怒则气上”,出现烦躁易怒、面红耳赤、头昏目眩,甚至出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精神失常的表现。

《说岳全传》中有一段“气死兀术,笑死牛皋”的故事。金国元帅兀术兵败落荒而逃,被宋军大将牛皋赶上,兀术慌乱中失足落马,牛皋骑到兀术背上,大笑道:“兀术,你也有被俺擒住之日?”兀术回转头来,看了牛皋,两眼一瞪,怒气满胸,大吼一声:“气死我也!”口喷鲜血而死。牛皋见此哈哈大笑,快乐极了,不料一口气接不上来,笑死在兀术身上。

上述故事中,兀术之死,是狂怒所致,牛皋之死,则是狂喜所致;两人一喜一怒,均因情绪太过致死。人过分高兴激动或过度生气发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都容易导致意外,轻则影响健康,重则危及生命。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的不幸,工作中的压力,事业中的坎坷都会导致郁闷情绪,影响肝气。郁积久可以化火,导致“怒则气上”,出现烦躁易怒、面红耳赤、头昏目眩,甚至出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精神失常的表现。

肝又有贮藏、调节全身血液的功能,肝气不舒通常是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危急重症的诱发因素,上面故事中的兀术很有可能就是因心肌梗塞致死的。

肝还能通过调节气机辅助脾胃消化运输饮食精微,肝气郁结就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食欲不振。可能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遇到令人非常生气或郁闷的事情时,就会没有食欲,茶饭不香。

【他山之石】 清代医学家程国彭的制怒之法

清代医家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归纳了“保生四要”,“戒嗔怒”即为一要。程国彭告诫人们,遇事要冷静克制,和气迎人,不要发怒。

制怒首先是容人克己。有人一点小事稍不如意就暴跳如雷,或事事要求别人合自己的意,否则就怨恨在心,这都是心胸狭窄造成的。怨人者易怒,责己者心宽。发怒者不一定都对,应容忍别人有不到之处,对别人不能苛责太过。

其次要泰然处之。有些人敏感多疑,时常容不得别人的批评、嘲笑、讥讽。实际上,若遇到这种情况,发怒于己无益,泰然处之方显大度。对别人的批评甚至诽谤,无则加勉,适当解释,闻谤而不怒,随谗焰熏天,终将自息。此时若与别人争论不休,实有伤大雅。《史记》有这样一段故事,汉武安侯与魏其侯不和,为某事告到皇帝面前,二人互相指责,我是你非,各不相让。退朝以后,武安侯埋怨御史韩安国不替其说话,韩说:“你怎么那么不自爱?今天在朝廷上你毁谤他,他毁谤你,犹如街上小儿老婆斗嘴,怎么那样不识大体呀!”

家务事常常是引起恼怒的原因。夫妻不和、子女不孝、婆媳相抵、兄弟之争等都极易引起争吵发怒。家务事常常是一些琐碎小事,因为是骨肉亲情,故一则对对方的责任义务要求高,二则多不像在外边那样克制自己,而随意发泄,说起话来也没个分寸。结果是芝麻大小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实际上家中的事很难论清楚是非,所以还是不认真为好,没必要辩个我是你非。不如克制一下情绪,待对方冷静下来,找机会商量个妥善的办法,将事情解决。为避免发生不愉快,最好平时在家中也要掌握说话的分寸,不讲过头和伤感情的话。

狂喜伤心,控制情绪是关键

喜可使心气涣散,运气无力,出现心悸、心神不安等。狂喜则会导致“神惮散而不藏”即心气急散,出现狂、痴、笑等极端症状。

有一母亲,辛辛苦苦将一子一女抚养成人,却正好赶上下乡,两个孩子响应政府号召去了农村,受了不少苦。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她的两个孩子同时考上了大学。当她接到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由于过于兴奋激动,当即昏了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按说喜本是心情愉快的表现,俗话中也有“人逢喜事精神爽”、“笑一笑,十年少”之说,均是说喜的益处。不错,愉快的心情可使人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精力充沛、身心健康。但“过犹不及”,过度的亢奋和激动也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喜可使心气涣散,运气无力,出现心悸、心神不安等。而超乎常态的“喜”,则会导致“神惮散而不藏”即心气急散,出现狂、痴、笑等极端症状。

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的癫狂就是狂喜所致。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或见到一些乐极生悲的事例,如久别的亲人重逢、错案平反、冤狱昭雪等,轻则喜极而泣,重则可能诱发心肌梗塞,脑出血。

鉴于此,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十四章 性情养生:锻造延年益寿的"内丹" (2)

悲伤伤肺,寻找快乐葆寿延

“悲”与肺关系密切,悲伤肺,肺主气,悲极则可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

同类推荐
  • 女职工健康指南(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女职工健康指南(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肥胖症自然疗法

    肥胖症自然疗法

    本书通过不吃药的自然养生妙方,帮助读者改善肥胖烦恼。书中所介绍的各种自然疗法,有继承前贤的经验,也有编著者长期的实践经验,内容翔实,简单易行,疗效确切,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城乡广大群众阅读和选用。
  • 好身体离不开养生学

    好身体离不开养生学

    中医养生虽然听起来似乎很陌生,但是如果能把其中的方式方法为己所用,确实有着不可低估的功效。要不为什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亲贵族们都有自己秘不外传的“私家医生”呢?翻开本书中的内容你会发现,原来中医其实是一本好玩的故事书,而养生更是在日常的闲话中就可以轻轻松松实现的。
  •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内容简介:谁都看过中医,但可曾想过,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是什么?在很多人看来,中医祖传下来的就是药草、药罐,还有泛黄的古书;也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都是高深玄妙的理论,什么阴阳五行、经络穴位之类;还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就是那些方子,垒出一堆“慢性子”的中药,时间久了才可见效。读了《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你就会对中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书中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精彩的中医故事,还有神医们的精诚之心。”
  • 健康生活一点通

    健康生活一点通

    本书分为饮食、居家、服饰、医疗保健、美容护肤、投资理财、休闲生活及其他共八个篇章,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简单有序的形式介绍吃、穿、用、行等方方面面的生活知识,集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为一体,紧扣解决生活难题的关键性因素,让读者准确无误地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书中所提到的方法简单、材料方便易得,读者可以轻松搞定。
热门推荐
  • 古代求职记

    古代求职记

    「兄弟,我看你印堂发黑,来,买个平安符吧?」——滚!「姑娘,太阳这么大,你不热吗?我帮你打伞呗,只要三十文哟!」——有病!「美丽的山大王,你缺压寨相公吗?只要每月十两银子我也是可以试试的!」——把这小子给我剁了!哎……没有金手指,古代真难混!三百六十行,一个一个尝!正经职业不让干,我就使用金融战!
  • 仙帝归来

    仙帝归来

    在地球上存在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神界仙人的转世,唯有达到一定修为方有可能回复记忆和实力。夏哲,地球上一个普通学生,却在部分魔族侵入地球时得知自己就是转世仙人,后来更是得知自己竟然是千年以前人族第一高手水影的转世,背负守卫人族的重任。因此,一个凡人踏上了修仙之路。
  • 我在八零年代当学霸

    我在八零年代当学霸

    一朝重生,遇到的都是极品小哥哥,魔爪忍不住伸向小哥哥的脸蛋,掐一把水嫩嫩,颜值狗可舍不得打一下,骂一句……最后发现,有一条忠犬,默默守在身边
  • 熏酱卤味自己做

    熏酱卤味自己做

    《美食天下(第1辑):熏酱卤味自己做》教你熏酱卤菜的制作技巧,卤味熟食香而不腻、香飘四溢,在烹调方法上讲究品种丰富、料多味美,更讲究烹饪精湛、制作工艺精细、操作要求严格,浓郁喷香让人垂涎欲滴,省钱省力收获美味健康,让你选择美味,收获健康。
  • 孤女悍妃

    孤女悍妃

    这一世她是父母双亡的国公府三房孤女,不想勾心斗角,只愿在深宅大院中,护住幼弟平安一生。没曾想,初见,再见,两次差点因他丧命,后来却心甘情愿为他放血续命,为他奔袭千里、为他战场搏杀……
  • 高上玉宸忧乐章

    高上玉宸忧乐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诱宠萌妻:连先生,请接招

    诱宠萌妻:连先生,请接招

    千方百计,却得到了自己的老公。所有人都知道,她的老公是个又老又丑的秃头男人,那么眼前的大帅比是个什么鬼?
  • 把工作做到极致:做最好的执行者

    把工作做到极致:做最好的执行者

    “很多人都不难发现,自己每天经历的工作和生活,都是由一件件琐碎的小事构成的。因为经历的小事太多,因为小事是那么得不起眼,甚至连探讨的价值都没有,很多人会忽略小事的存在。然而,就是这些容易让人忽略的小事中,恰恰蕴藏着让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价值。无数的成功源于小事,无数的失败也源于小事。达芬奇学画画时,他的老师不断地让他练习画鸡蛋,就是要让他看清楚,每一个鸡蛋都存在差别。因为老师知道,只有让他真正地看到这些细微的差别,他才能成为一流的画家。”
  • 蛇后很悍粉诱人

    蛇后很悍粉诱人

    “命若天定,我就破了这个天。你是我的男人,不管他们允许不允许,你,始终是我的,谁也抢不走,如若不然,我遇神杀神,遇鬼杀鬼!”“青儿,如上天不遂我意,我就逆天而行。何谓神仙?如果是为你,不要这名衔又有什麽关系?你只要记着,我二郎,只因你而存在!”
  • 川野离群

    川野离群

    有些人错过了便是一生,无论再回首时那些完美的回忆都拼凑变成完整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