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5300000003

第3章 佛教音乐在法事仪轨中的运用(1)

佛教音乐通常分为佛事音乐和以佛教题材为主题的或由佛事音乐改编的通俗音乐。这里仅介绍佛事音乐的种类。

佛事亦称为法事,指的是佛教的仪式活动,即佛教为庆典、说法、诵经、供佛、祈祷、施僧、拜忏、祈福等所举行的宗教仪式活动。佛教法事活动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修行法事、祝圣佛事、普济法事三大类。

第一节修行法事

佛教的修行法事包括朝暮课诵、念佛仪、讲经仪以及各种忏法,是指僧尼依佛教教义所进行的自我修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以求“觉道”和“功能”。

一、朝暮课诵

课诵是寺院每日必不可少的修行仪式活动。由于僧人在念诵时能够获得功德,所以课诵又称为“功课”。寺院课诵在时间上有朝暮课诵的习尚,故而僧人也习惯于称课诵为“二课”、“二时功课”或“早晚课”,它是佛教最基本、最普遍的法事仪轨。

课诵的主要内容是念诵经文。念诵经文并非照经书高声诵读,而是有独特的方式方法。汉化寺院经文的念诵方法来自古印度。印度佛教的念诵有四种方式:音声念诵(出声念)、金刚念诵(合口默念)、三摩提念(心念)、真实意念(如字修行)。汉化寺院的课诵主要采取了音声念诵的方式。关于这种念诵方式的最早记载,见于《三国志》〈吴书〉笮融传,其中说:“笮融者,丹阳人……大起浮图祠……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余人户。”这种令“好佛者听受道”的“课读佛经”的方式,就是由印度传来的出声念诵而发展成的集体修行方式。但这种许多人“悉课读佛经”,在当时只是个别现象。到了东晋,道安法师订立僧尼规范,寺院中的课诵活动才逐渐多了起来。而早晚二时课诵的修行方式是在唐代才开始形成的。据《大宋僧史略》卷上说,“唐·百丈怀海别立禅居后,有朝暮参请之礼,并‘随石磬鱼鼓为节度’。”这就是说,在唐代寺院中,不仅有了早晚二时的课诵,而且还有了敲打法器作为“节度”的习惯。到了元代,课诵仪式就被越来越多的寺院所接受,德煇的《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中已有“住持朝暮行香时(殿钟)鸣七下”以及“大殿早暮住持知事行香时、大众看诵经咒时,直殿者鸣之(磬)”的详细记载。但因元代佛教十分紊乱,所以朝暮二时课诵仪式迟至明末才真正定型与普及,并真正形成一代风尚。明代通容《丛林两序须知》说首座“早晚课诵勿失”、书记“早晚随众课诵”、监寺“早暮勤事香火课诵勿失”,可以看出从这时起早晚课诵已是寺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了。

佛教朝暮课诵唱诵的韵曲历经唐、宋以来无数高僧大德的传承实证以撰集、修订、充实而逐渐定型,成为十方丛林法定的必须课。但是由于中国佛教音乐历史久远,宗派林立,历代均未形成全国大统一的佛乐唱诵曲谱。除经文上的选择差异外,即使是演唱同一首曲牌,在演唱风格上也会产生历时性、地域性、派别性的差异。

据1995年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朝暮课诵规范谱本》所辑曲目,朝时课诵所选的韵曲有《宝鼎香赞》《波罗密多三称》《祝愿偈》《普贤十大愿王》《三皈依》《韦陀赞》6曲;暮时课诵所选的韵曲有《蒙山施食仪·赞佛偈》《圣号》《普贤警众偈》《伽蓝赞》《戒定真香》5曲。

朝暮课诵的内容一般是固定的,但每逢初一、十五及佛教节日时,内容会相应的有所增删。

根据《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南卷》记载,湖南南岳祝圣寺于1956年阴历四月初八,在大雄宝殿举办的释迦牟尼佛圣诞纪念日时,其课诵程序如下:

1、梵呗《香赞》

2、梵呗《望江南赞》

3、念诵经咒(以木鱼击节)

4、梵呗《婆娑界》(歌颂释迦牟尼的大赞,特为圣诞纪念日选用)

5、唱礼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同时绕佛、拜佛

6、梵呗《十大愿》

7、梵呗《三皈依》

8、梵呗《回向偈》

9、梵呗《四弘誓愿》

早晚课诵,是由古到今,仍流行于寺院中的习俗。现代寺院中,一般每周除一天为寺内僧众的休息日外,其余六天都要按时进行早晚二课。如北京法源寺的晚课于下午四时开始。当殿堂的钟鼓敲响后,众僧身披袈裟进入殿堂。大殿以殿门与佛像为中线,将跪凳分为东西两方,每边都有跪凳若干排。僧众入堂后,各依自己的位置礼佛后跪下,执法器的僧人位于首排。随僧人做晚课的俗人(或居士)跪在僧人之后的空位上,男右(东)女左(西)。随着法器的鸣响,先由一位和尚高声领头唱诵,众僧则跟着跪诵。惟有右边敲大木鱼的和尚双手执木锤面向西站立,按照节奏敲击木鱼。念诵完毕后,由一位老和尚领头,双手合什,一边口中高诵‘阿弥陀佛’,一边绕佛。跪在右边的僧人先走,左边的后走,俗人中右边的男性随在僧人后面,女性在最后,也都与僧人一样,双手合什,口诵‘阿弥陀佛’。第一圈由佛像的右边开始,行至门口,向右,绕到佛后,再转至前面。由于绕佛僧俗人数太多,所以,第二圈开始由佛像的左向右,围着殿中所设立的一排排坐位中的空隙,先左后右,由前而后绕行,再从佛像后绕过。第三圈绕行顺序同第二圈,然后后归位,晚课结束。

二、打七

“打七”,是指在七日之中,除必要的饮食睡眠之外,专心参究或专心持名,是佛教禅宗和净土宗的主要修行方式,所以又有“打禅七”和“打净七”之分。

禅宗修行的目的重在直觉参究人性的本源,使禅众克期取证,因此于每年冬安居时举行“打禅七”的修行。“打七”是以七日为一个周期,在七日之中,专心参究,称为“一七”,如此直到第七个七日,称为“七七”。这样“打七”从阴历十月十五日起,到腊月八日止,共包括“七七”四十九天。每打“一七”的开始和结束,称为“起七”和“解七”,各有规定的仪式。

在“打七”前,寺院必须首先做好一切生活和佛事物资的准备。“打七”期间,禅堂除平日设有的司水、香灯、当值、兼值、巡香、圊头外,还另外再配备若干名监香师和内外护七师等,同时维那、管堂及“四大班首”的责任也比平日更为重大。

起七之日,禅堂对面的韦陀龛前挂出方丈手谕的“起七”、“护七”、“监香”牌示。僧众齐集禅堂,维那先代方丈宣告各位监香师和内外护七师的名字,并勉励他们要发菩萨心,对堂内外的放逸者要认真催促管理,不可私徇人情,同时给监香师授予执法的香板。然后,众监香、众班首横执香板平胸,分排八字站立,敲钟板,击引磬,迎请方丈“起七”。方丈着便服,穿草鞋,执香板进堂,维那呼:“大众师顶礼和尚!”方丈说了“不为礼”之后,即开始为大众说法。说法毕,将香板掷于地上,叫一声“起!”“打七”从这时便开始了。

坐禅,是以燃香来计算时间,所以又称为“坐香”。平日坐香,在早斋前后、午斋后、晚间各一次,共四次。“打七”期间,必须延长时间,叫做“加香”,共为六次。每坐完一支香,再“行香”一会儿。行香又叫跑香,是僧众在两次坐香之间的跑步活动。行香的方法是,僧众围绕着禅堂中心的佛龛作小跑,“四大班首”、“八大执事”跑外圈,跑时决不能错圈、碰撞、踩草鞋,否则是要挨香板的。

“打七”的第七日,韦驮龛前挂方丈手谕的“解七”牌示。方丈进入禅堂,从东到西走一圈后说:“恭喜师父们加香打七圆满。古云:‘七日用心若不悟,割去僧头当尿壶!’如今师父们悟得如何?道出见地。我问:今汝念佛是准?”众僧默然,方丈便说:“还少一把火,下七再用心吧!”随着方丈香板落地,喊一声“起!”“二七”便开始了。

在“打七”期间,为了保证专事参禅,克期取悟,禅堂僧众不但不出坡干活,连早晚课也不举行,其他事情更不许打岔,直到“七七”期满。

净土宗在冬安居中也举行“打七”的修行仪式。净土宗以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所以“打七”是在七日之中,以念佛、拜佛为主,伴以引磬、木鱼之声。净土宗“打七”叫做“打净七”,又叫“打佛七”,平日也可以举行。在冬安居中,“净七”通常也是打“七七”共四十九天。

“打净七”在念佛堂举行,参加人员有一位主七师、四位悦众师,四位护七师,若干僧人,若干在家居士。念佛堂中,灯烛庄严,蒲团齐备。佛像两边前面的蒲团为僧众们坐,其中下边四个为悦众师坐,以便照应引磬、木鱼等。念佛堂中门关闭,横放五个蒲团,中间一个为主七师坐,旁边四个为僧众中的上座师坐。其余蒲团由在家居士随意就坐。四位护七师照应堂内香火、茶水及堂外一切杂务。

晨钟响过,所有参加“净七”人员起床盥洗后,便搭衣进堂,礼佛三拜,各人依次坐定。主七师鸣磬一下,共举《香赞》《祝圣仪》,念《弥陀经》一卷,诵《往生咒》三遍,唱《赞佛偈》,念南无阿弥陀佛五百声,默念五百声,礼佛四十八拜,再念《佛说观无量寿经》,接《往生咒》三遍。然后,主七师领僧俗大众经行半支香时间,鸣磬一下,大众合掌归位打坐。木鱼三通止静,又是半支香时间,鸣磬一声开静。大众起身稍事休息,用早粥。如此循环,直到晚上。

晚上念佛到四支香结束。第五支香时,主七师鸣大磬一下,大众一齐长跪合掌,念观音、大势至及清净大海众菩萨各满百声,并分别礼拜诸佛菩萨、净土宗历代祖师等。拜毕吃放参饭。第六支香时,主七师鸣大磬一下,大众归位长跪合掌,悦众师打木鱼,主七师领念:“弟子众等,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愿求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鸣磬一声,大众起立。合掌经行,念佛千声,直至子夜。

念佛到第七日,主七师鸣大磬一下,大众长跪,念观音菩萨百遍,起立,合掌经行,念满千遍。同样的方法,念大势至菩萨千遍,清净大海众菩萨千遍……一切佛事毕。晚上,居士们在念佛堂左右设供牌位,敷陈祭祀,感应人天,增福延寿。

十斋日,每月持斋素食并禁止屠宰的十天。《地藏经·如来赞叹品》:“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徧,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

依《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所述,于此十斋日依次供养定光如来(一日)、药师如来(八日)、贤劫千佛(十四日)、阿弥陀如来(十五日)、地藏菩萨(十八日)、大势至菩萨(二十三日)、观世音菩萨(二十四日)、毗卢遮那如来(二十八日)、药王菩萨(二十九日)、释迦如来(三十日),则能除病延年,命终得生佛国。我国自唐末以来即行此法,如《佛祖统纪》卷三十三云︰“每月十斋日持佛菩萨号,乞福灭罪。”

第二节祝圣佛事

这类佛事主要是佛菩萨圣诞的庆祝活动,包括佛的诞生日、出家日、成道日、涅槃日,菩萨的诞生日、出家日、成道日,及祖师圆寂纪念日等。

一、浴佛节

每年夏历四月初八日为“浴佛节”,是纪念佛教创始人迦牟尼诞生的佛教仪式节日,又称佛诞节。中国东汉时期仅限于寺院举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至民间。

关于浴佛节,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在2000多年前的古印度(现尼泊尔),有一个富庶的迦毗罗卫国,国王称为净饭王。净饭王有两位妻子,一个叫摩耶夫人,另一个叫摩诃波波提。净饭王仁慈和善,善理国政,只可惜多年没有子嗣。有一天,摩耶夫人梦见有一匹六牙白象进入她的身体,随后就有了身孕。当时的印度有一习俗,女子在生产之前要回到娘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时动身回家。当她走到蓝毗尼园婆罗树下时,心中异常欢快,这时,摩耶夫人突然感觉腹痛,随后太子降生。小太子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一天适逢中国农历四月初八,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佛诞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云集庙内,参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着太子佛像,四众弟子顺序用小铜勺盛满香汤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后还举行相关的法会,称为“浴佛节”。

各个寺院的浴佛方法有所不同,但浴佛仪式的程序大致可分为四项来进行:

第一,集合僧众,迎请佛像。僧众搭衣持具上殿,按东西虚位次分班而立。闻磬声向上顶礼三拜后,六人出班恭迎佛像,同声唱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将佛像请回,唱《稽首皈依大觉尊》。

第二,安坐沐浴。主法僧将佛像安置于佛座,上香、展具、向佛顶礼三拜或九拜,然后以香水灌沐。大众同唱《沐浴真言》,三称“南无香云盖菩萨”,然后赞唱《释迦大赞》:“菩萨下云中,降生净饭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中。”

同类推荐
  • 希腊寓言

    希腊寓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纪伯伦诗文精选(全集)

    纪伯伦诗文精选(全集)

    本书精心筛选了包括:《先知》《先知园》《沙与沫》在内的代表纪伯伦最高文学成就的12部经典诗作。
  • 给小学生讲世界历史(下)

    给小学生讲世界历史(下)

    本书用简单易懂的通俗语言,将世界历史演变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一一收入笔下,将古往今来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一呈现,帮助小读者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 学校饮食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下)

    学校饮食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下)

    本套“学校安全管理规范与安全活动”图书,主要包括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防火安全、运动安全、网络安全、灾害危险自救、防骗防盗防暴与防身自卫、预防黄赌毒侵害、饮食卫生与疾病预防、和谐相处与遵纪守法等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是各级学校用以指导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良好读本,也是各级图书馆收藏的最佳版本。
  • 课外实用发明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实用发明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实用发明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分为生活小发明、学习工具小发明、科技小发明和玩具游戏小发明4个版块,每个版块都分为Ⅰ和Ⅱ两部分,Ⅰ主要介绍一些由于涉及专利而不便于介绍制作步骤的获奖发明的思路、简要过程和特点,这些小发明的作者都是中小学的学生;Ⅱ主要介绍一些广泛流传的小发明的思路和详细制作方法。作者谢芾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与课外从事的各项活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涉猎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科,用一个个有益的小实验,小发明创造加深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以提升所学知识的印象。
热门推荐
  •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只用一册白菜价的笔记本,一网打尽生活中易遗漏的宝贵信息,一系列简单实用的笔记小技巧,帮你提高记录效率,发动头脑风暴,营造创作氛围,调整日常心情,让每一天都过得更有含金量。
  • 心愿的小店

    心愿的小店

    本店贩卖各种愿望,只要我做得到,刀山火海我也要帮你实现。一一杜希彦。(店主)我只负责事后分钱,其余的一律不管,好吧,其实我才是大老板,什么心愿只是我一句话的事。一一蓝若水(老板娘)
  • 红衣似火

    红衣似火

    一个小小说,我们一起体会异界的风起云涌,爱恨情仇,姐妹,师傅,敌人,酸甜苦辣。可能不好,但我会努力!
  • 关里关外

    关里关外

    大家都说,我爷爷这辈子活得并不屈枉。我想也是,他一生不知道啥叫爱情,却赢得了两个女人的心。他孤身一人闯关东,却拥着兄弟般的手足之情。民国时期,邢老坎的老家山东临沂,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又赶上那年家乡闹饥荒,邢老坎为了活命也怕被抓去做壮丁当炮灰,便随着逃荒的人流闯了关东。之所以叫老坎,是因为他打小儿就多灾多难,一步一坎儿。临走时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本村的姑娘桂荣。桂荣家有田有地,有骡子有马,虽说不是大户也算富足。在那个年代,婚姻要讲究门当户对,就算邢老坎不走关东也断然不会娶到桂荣,因为他只是桂荣家的一个短工。
  • 贝罗那俱乐部的不快事件

    贝罗那俱乐部的不快事件

    贝罗那俱乐部里,扶手椅上九十高龄的芬迪曼老将军已成死尸,周围人来人往,无人知道他死于何时。与此同时,他妹妹多默尔夫人的死讯传来。她留下一份怪异的遗嘱:自己先于哥哥去世,将巨额遗产赠给哥哥;哥哥先于自己去世,遗产转赠给远亲多兰小姐。死亡时间成焦点,看似正常的死亡事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惊天的秘密?
  • 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

    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

    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和弗兰克林·罗斯福是怀着坚定信仰的奋斗者;他们是美国历史的灵魂;他们改写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也改写了世界格局;他们当之无愧称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民众敬仰和学习的人。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神秘而又遥不可及。《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励志珍藏译本)》编者研究美国历史多年,力求将他们真实的一生清晰地呈现给每位读者。
  • 七界论道

    七界论道

    为人不识陈近南,便为英雄也枉然。不看七界论道文,便为道友也枉然。
  • 谈谈列宁主义(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谈谈列宁主义(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列宁主义产生和形成的基本情况、基本理论、基本精神及其现实和长远的指导作用。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情况相结合,领导无产阶级赢得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次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而其后崛起的苏联更是打破资本主义独霸天下的政治格局,形成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
  • 哦,亲爱的小殿下

    哦,亲爱的小殿下

    玉卿,玄冥界极其尊贵的小殿下,知识渊博,身份尊贵,容貌也可谓是倾国倾城,几乎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某天,却不知什么原因来到了伊尔地界。——某个微信群“天呐,今天有玉老师的课唉!”“哇哦,真的吗?为玉老师打CaⅡ”“玉老师真的好美啊!”“偷偷承包玉老师!”“玉老师今天也很温柔呢!”“趁没人在,一把抱住玉老师,赶紧跑。”坐在角落的一个男子,面带微笑。白皙的手指慢悠悠地打着字。只见微信群里叮咚一声,微信群里一片谩骂。“啧,她是我的(〃?ω?)”
  • 权宠元妻

    权宠元妻

    元熙公主,仗着父皇宠爱,执意下嫁白焱起,甚至将他真爱乙明凤接到公主府。眼一闭一睁,成了村姑乙元芕,是乙明凤族妹。靳澄湛,一代兵王穿越成侯府庶子,又经历数月追杀,被村姑所救。所以,靳澄湛这辈子只有三件事:撩萝莉、宠萝莉、顶着无数岳父与大舅子的压力宠萝莉。世人都说靳公子臭不要脸。一不要脸男扮女装,只为赖在乙家。二不要脸还想倒插门,气死了博陆侯。三不要脸的他扮女装、让乙元芕女扮男装、阴阳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