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8200000008

第8章 导言(8)

张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曝光度有所下降,但对中美关系的冲击力并未减弱,因为台湾仍然是美国东亚战略的重要棋子。美国一方面支持两岸为降低紧张关系而进行的协商对话,另一方面也警惕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为此通过发展美台实质关系来平衡两岸关系的发展。张华另一篇《对马英九当局美国政策的探析》,概述了马英九当局对美政策主要内容是与美国重建战略互信、提升台美实质关系、强化两岸协商谈判中的美国影响力,在分析其中背景因素后,探讨马英九亲美政策的影响,包括强化美国在台海地区固有影响力、赢得美国对马英九大陆政策的有条件支持及给两岸关系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

严安林《马英九上任以来台美关系的发展及其前景》,在概述马英九当局对美政策目标:重建台美互信、强化台美军事关系、加强对美高层沟通的基础上,提出马英九当局对美政策的特点,包括对美政策具有平衡两岸政策的考虑、对美政策重点兼顾美国利益、特别重视美国国会议员与智库工作;认为美国对台政策要点在肯定马英九的两岸和解政策、乐见两会协商与两岸三通、支持台湾扩大“国际活动空间”、持续售台武器以加强美台军事关系,特点体现在坚决维护美国在台海战略利益、坚持其对台政策两面性及“美为主、台为辅”关系格局与美国对台政策服从于对华政策的基本格局。

孔小惠《两岸步入和平发展期的美国对台政策:走在变革的十宇路口?》,在概述美国学界围绕两岸步入和平发展期美对台政策的争论基础上,分析了争论的背景在于美国学者对美国对台政策战略环境变化的不同评估,提出美国对台政策并未发生结构性变化的论点,理由在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框架并未改变,美国无意放弃对台湾的影响力,美国智库的政策建议大多是要求提升美台关系。

刘国奋《近年来台美关系政策目标之分析》,首先分析马英九当局的对美政策目标是修补台美关系与拉抬与美国的关系,接着分析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政策目标在支持台湾的“国际参与”、坚持售台武器与加强台美经贸关系,最后提出台美关系中存在问题与障碍,包括受制于中国大陆因素与两岸关系发展、受到岛内政治力量的牵制等。

唐欣伟《量化分析华府与北京关系对两岸关系的影响(1950-2010)》,认为两岸关系是随着华府与北京间的关系而起伏,当华府与北京间的敌意升高,两岸情势往往也趋于紧张;如果华府北京间的关系变好,两岸关系也会朝着正面的方向发展。

邵育群《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评析》,在分析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主要内容基础上,探讨了其政策背景与发展趋势,提出: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没有脱离美国自卡特政府以来历届政府的政策框架,基本继承了布什政府第二任期的支持内容,针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新变化,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的新呼应有四个方面:支持两岸关系改善同时防止台湾过度依赖大陆,防止两岸“改变现状”的压力主要倒向大陆,对指向为“统一”的两岸政治对话不发表意见,继续支持台湾“民主”制度。在两岸和平发展形势下,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主导权有所下降,大陆主导权有所上升,但主因不在中美实力对比变化,而是马英九认同“九二共识”后两岸关系根本好转。美国仍然拥有影响台湾问题的各种政策手段,且这些手段没有根本弱化。

周忠菲《奥巴马政府两岸关系政策研究》,认为美国奥巴马政府在维持海峡现状、鼓励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展开政治对话、加强经贸交流、促进商谈台湾“国际空间”和鼓励两岸签署和平协议方面,基本继承布什政府的两岸关系政策。

姚同发《东北亚安全格局新变数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影响》,认为东北亚安全格局新变数引发地区大国关系异动,从而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新的影响,提出在国际环境大变动中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动力宜从经济、政治与文化三个层面去谋划,经济动力在于如何面对后ECFA时期,政治动力在稳步推进政治对话,文化动力在创新文化品牌,深化两岸文化融合。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理论

海峡两岸关系是一个中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特殊关系,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在研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框架时需要非常注意的明确的概念与意识。

然而,在研究两岸关系时也不得不考虑到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特殊性的部分,即由于两岸长期的分离与事实上的“分治”,大陆与台湾形成了两个各具特色的“实体”,某种意义上还是“政治实体”,所以,两岸关系的发生、发展与未来发展态势具备了一般意义上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不同行为体”之间关系所具有的若干特征。因此,借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某些理论来解剖两岸关系中发展的实践,既有学理上的依据,也有实际的效用。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论述国家、国家利益、国际体系等名词或者概念时,均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用词,并非特指台湾当局的政治定位。

本课题在研究中主要运用“和平”理论、“发展”理论与“制度”理论、“制度化”、“机制”理论、社会一体化理论等进行探讨,同时借用西方国家学者有关的“分裂国家”的整合理论,包括功能整合(functional integration)理论、团体互动(groupinter actions)理论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以及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等。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国家与地区的合作,在各方联合的功能性合作下,人民对国家、地区的忠诚度逐渐转移到国际与地区的功能性组织。所以,功能主义的历史使命是让不同地区的人们积极地合作在一起,而不是分开,功能性途径倾向于消除跨越政治、意识形态、地理等藩篱。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与最终走向和平统一,功能主义是可以借鉴的理论模式之一,而包括台商成为“跨两岸族”群体与ECFA的签署及其在两岸和平发展中的效用等证明了功能主义对两岸整合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当然,两岸实际存在的政治意识形态事实上也对两岸的整合产生消极影响,这也是新功能主义(Neo-functionalism)所揭示的政治会影响合作的发展实际的理论意涵。

上述这些理论都提出了如何走向和平的方式与方法,即和平的路径问题:现实主义主张透过权力的平衡的安排走向和平,新自由主义者主张透过制度性的交流走向和平,社会建构主义则是希望通过彼此产生共同的认同而走向和平。在本课题对和平制度化的路径的研究中,或多或少地引用了上述理论中的概念。

尤其是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问题,所以,自然要借用制度主义理论的若干概念包括新制度主义理论进行研究。

20世纪80年代,在受到经济学甚至整个社会科学界对制度研究重视的影响下,在对行为主义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国际政治学界开始再度关注政治制度的研究,也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流派——新制度主义。詹姆斯·马奇与约翰·奥尔森于1984年在《美国政治科学评论》上发表了《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一文,揭开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序幕。因此,作为“新制度主义”背景的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理论,具有背景论、化约论、功利主义、功能主义和工具主义的特征。其中机制理论是制度主义视角下探讨国际关系问题的重要理论,机制理论起源于1980年代初美国国际关系领域内的相关研究,其基本动力是试图建立一种概念,用以对应当时国际政治领域内日益显着的模式化互动。

在关于两岸政治定位与台湾的“国际参与”及其活动的研究中,本课题借用了近代国家理论及其概念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与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基本思路

全书共分“绪论”与第一、二、三、四、五章计6部分进行探讨。

在“绪论”部分,首先说明了该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接着分门别类地概述了台湾、大陆、港澳及海外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的研究现状,然后是交代了研究中运用的理论与方法。

在第一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概述”中,先是详细考察了“和平发展”思想提出的过程与背景,接着分析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出现、机遇与挑战,最后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提出了个人独立的思考,包括和平发展的内涵、阶段划分、阶段性任务、阶段性目标、阶段性矛盾、和平发展的主体与动力等,做了理论性的思考与探索。

(第二章)探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框架,从有关制度化框架的理论着手,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最后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的框架,其内涵、主要内容及彼此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探索。认为,尽管两岸已经签署ECFA,且有关ECFA的后续协议在不断地协商、签署与落实,但已经建立的只是和平发展中的经济框架,包括文化、社会、军事与政治等框架的建构尚未完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要建立起经济、社会、文教、政治与军事安全等五大框架,或者说是五大支柱,只有这样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才是不可逆转的。

(第三章)分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框架建构的路径,提出“巩固与深化两岸政治互信”、“构建两岸和平制度化的机制”、“推进两岸社会一体化工程”与“营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环境”是推进制度化框架建设的有效与可行的路径选择。其中两岸和平制度化的机制包括包括领导人会晤与互访、和平宣言或和平协议的签署以及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等,和平制度化的途径是进行政治对话与谈判;其中两岸社会一体化工程则包括民间交往正常化、社会往来正常化及两岸共同价值的形成等。

(第四章)则是对和平发展制度化框架建设中需要解决与处理的两岸政治定位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与研究,在对两岸政治定位问题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列举与分析了两岸与海外学者在此问题上的主要观点,最后对两岸政治定位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认为从两岸关系发展实际看,两岸间的政治定位问题的解决既急迫又棘手,既然是关系到两岸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当然涉及的面向与牵制因素也是经纬万端,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似乎难以真正、彻底地得到解决,但基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本身所拥有的“阶段性”特征,探讨和平发展阶段两岸之间的政治定位问题,并做务实的“处理”、不是真正的“解决”,保持“创造性的模糊”,寻找一个过渡性的处理方案,可能性要大得多,似乎可以成为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第五章)主要探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框架建设中需要处理的台湾的“国际参与”问题,在全面、系统地回顾中国政府涉台外交政策的演变历程、特点及原则立场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马英九提出的“活路外交”理念与主张以及2008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来台湾“国际参与”的扩大、原因及其与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提出了和平发展时期两岸如何“共享一中”主权的理论,包括台湾的“国际参与”和两岸“国际合作”的路径与模式:落实ECFA的外溢效益、由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入手、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到国际共同参与等;提出树立两岸人民“共有一中”、“共享一中”、“共用一中”与“共护一中”等主张,提出应探讨建立两岸在国际场合互动的规则以及扩大与解决台湾“国际参与”应坚持的原则等。

同类推荐
  • 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缓慢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改变这个状况,不仅要加大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宣传,还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更要从法律上给予确立,使社区建设服务在法律上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作为官员的基本义务与权利。选举任命的“公仆官员”首先要得到居住地社区中共党员和社区居民认可,要有群众基础。否则,没有本社区群众基础的“公仆官员”,怎么能说他是为人民服务呢?怎么能说是群众的代表呢?立足社区、面向社会,以人为本,服务民众,构建社会和谐,这就是我们基本的社区观,也是本书的基本思想。
  •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2017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 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训(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训(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27年前,中苏两个意识形态同源、有着相近历史经历的共产主义大党,两个有着相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背景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如今,一个在世界的东方巍然屹立,一个业已分崩离析。是什么原因导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本书从意识形态工作入手,探究意识形态瓦解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在剖析了苏联意识形态工作出现重大问题的原因及巨大危害之余,作者从中总结出社会主义国家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从苏联的失败中汲取深刻教训。
  •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本书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之作。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十余位经济学大家重新检视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的道路,详细回顾和梳理40年的成就、经验和教训,系统阐述了为什么改革开放被称为“伟大觉醒”“活力之源”“重要法宝”和“必由之路”,进而从市场化改革、发展与转型、三农及城市化、行政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对外开放、专项改革等方面,深刻剖析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对改革方向、改革方法、改革路径、改革主体、改革动力作了系统研究,为即将开启的新的改革探索积累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探讨下一个时期的改革之路。
  •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台湾人到底是怎么看大陆的?这是大陆朋友常常问我的问题。毕竟,一九四五年以前台湾人很难到大陆,一九四九年之后又根本去不了大陆,这百年多来,台湾跟大陆真正产生联系的也只有短短四年,短短几年,根本还不够台湾人去认识。其实,大陆的每次重大事件发生,都会对台湾产生一定影响。1947年,国共内战如火如荼,国民党军在台湾“高薪”征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分志愿军战俘被遣返台湾定居;1958年开始金门炮战,金门百姓逐渐适应了在炮火里的生活;1964年大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蒋介石下令加快核武器秘密研制;1966年,台湾小学生偷学简体字被老师发现挨打,台湾居民在报纸上看到了“文革”中被批斗的亲人照片;1978年中美建交,台湾居民向美国特使专车丢鸡蛋;台湾小学生从气球宣传单上领略到大陆风光;1987年大陆探亲潮,台湾发现大批重婚男;1990年,读过《毛泽东选集》的台湾大学生在校园内张贴大字报,在中正庙前高唱《国际歌》;1996年解放军举行登陆军演,金门士兵精神紧张,出现逃兵;2003年非典,台湾商人在东莞;2011年,北京老公到台南岳父家探亲……本书从1944年写起,以13位我认识的台湾平民的亲身经历,向您讲述60多年来大陆大事件与台湾小故事,分享60多年来各时期台湾百姓对大陆的印象。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分开不代表不关心;不联系不等于不知道。
热门推荐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
  • 斗罗之异界忍宗

    斗罗之异界忍宗

    普通高中生徐凝,因被神选中,被雷活活劈死!身负神的“重任”开始了他的异界斗罗之旅。在万年之后的斗罗大陆开忍宗?当魂力遇上查克拉?当魂技遇上忍术?当复杂却强劲唐门暗器遇上简单却诡异的手里剑术?当魂导器遇上攻防一体的须佐能乎?当霍挂的灵眸遇上主角的心灵写照之瞳?这一切的一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本文背景是绝世唐门,新人作者的第一本书,如有不好请多包涵。虚心听取各位的建议!目前剧情走向:绝世唐门——斗罗大陆(一)
  • 两次别离

    两次别离

    在这个世界上,灾难时刻都有可能发生。《两次别离》写的是人与灾难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灾难不会结束,它发生后就会与活着的人一起生存下去,用繁复的触须拖住灾难的经历者,寄生在他们身上,寄生于经历者的话语逻辑与心理逻辑之上。反映灾难的文学作品可说多如牛毛,但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似乎并不多,问题出在哪里?这使我不由得想起著名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所说,“我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终于明白,最基本的一点是,我们得有大诗人这种悲悯的态度与情怀。
  • 雷霆神域

    雷霆神域

    五个世界,相生相克;穹顶有魔龙咆哮,深渊之下又是另一番光景。降生异世的雷霆双子,在一次冤屈中重逢。秩序与混沌上演新的大战,吸血鬼少女沉睡千年后苏醒,始源世界逐渐发生着改变,被命运选中的少男少女,能否抓住希望,守住幸福,开拓真正的乐土?
  • 成功有密码

    成功有密码

    在人际交住中,具有高度自信的积极心态,是获得成功的条件之一。当一个人将要进入一个全然未知的环境,自然会产生不安焦虑与恐惧的心理。人应该正视自己,收起心理上的胆怯,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你就会在社交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盲目是无知的表现,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对人对事切莫如此!从前,有一只老鼠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儿,总想嫁给一个有权势的人物。
  • 八极神主

    八极神主

    一个丹田被废的天才少年,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一道上古仙帝的残魂,觉醒无上体质,一朝重生,龙归大海,踏上一条无上神主之路!
  •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超值金版)》除了常用文种外,还增加了其他实用写作书中很少出现过而当今又极需要的文种,如加强了经济文体的介绍。未来的世纪是科技与经济主宰人类的时代,经济生活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用写作的经济化趋势已经逐渐成为国际性潮流。鉴于此,本书增加了有关股份制企业文书的介绍和外贸文书的介绍等,以适应当代经济生活的发展。
  • 萌宝归来:祁少,悠着点

    萌宝归来:祁少,悠着点

    她上他家讨说法,扬言不给钱就生下孩子,让他身败名裂。男人居然笑眯眯地说“那就生下来吧”?她心如死灰,索性跟了他,从此他带她走上翻身虐渣的开挂道路。终于有一天,她醒悟过来:你丫不是套路我吧?某人摸着她的肚子:老婆,二胎都快出生了,难不成你还想逃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没试够100次,别说你有梦想

    没试够100次,别说你有梦想

    成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有追求的勇气,每天坚持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能够成为自己期待的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段在沉默中坚持的时光。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 尧山堂外纪

    尧山堂外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