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8300000012

第12章 台湾“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3)

坚持“中华民国法统”。蒋介石当局诬蔑中共是“叛乱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伪政权”,就是为了论证“中华民国法统”与台湾当局的合法性。其反复声称,“中华民国宪法是全国国民选举的代表所制订的,中华民国政府是依这部宪法而产生的,只有中华民国政府才是代表全国国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蒋介石直到晚年还在宣称,“毛共匪帮是中华民国的一个叛乱集团……目前大陆虽为毛共匪帮所盘踞,但以台澎金马为基地的中华民国政府,乃是大陆七亿中国人民真正代表”。根据这些反共理念,蒋介石当局在美国的庇护和扶植下,继续占据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代表席位长达22年之久,以此作为拥有“中华民国法统”的依据。在对外关系上,与大陆围绕“谁代表中国”问题展开激烈较量,极力与新中国争夺对外代表权。在两岸关系上,封锁海峡,坚持“反共复国”。对内部事务上,修订“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为“违宪”的专制统治寻找“法统依据”。在体制上,延续和照搬南京政府结构,在维持第一届“行宪国民大会”形成的政权和人事安排基础上,欺世盗名,假民主真专制,违反任期制规定,蒋介石成为“终身总统”,“立法院”、“监察院”、“国民大会”的“中央民意代表”成为“终身代表、万年代表”,从体制和形式上延续“中华民国”。

蒋介石当局通过专制统治,坚持“中华民国法统”,通过政治强制、反共宣传和思想控制,也包括发展经济和开放县级以下民主选举等措施,对维系和促进“一个中国认同”确实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问题是蒋介石当局在内战状态结束之前、在国家统一前的政治安排没有达成之前,在对外代表权和对内治理权大部丧失的情况下,坚持“中华民国法统”就是搞“两个中国”,干扰了台湾的“一个中国认同”,是台湾“国家认同”出现多元化的根子所在。

第三节台湾“国家认同”的变化因素

根据“国家认同”的组成要素看,包括“同一、确认和差异”三部分。原先在“同一、同等”的民族、文化体系(国家)内部生活的社会群体,“确认”自己作为这一民族、文化体系(国家)成员的“身份”,也就是形成对这一民族、文化体系(国家)和身份的认同。这一认同能否长期存在和发生作用,则要看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民族、文化和社会群体内部是否出现过分离,出现分离后形成的“差异”如何,这一“差异”是否发展到否定“同一环境、身份认同和政治归属”的程度。在台湾问题上,具体地说,台湾同胞在“共同的历史、经验和集体记忆”的基础上,通过主观判断,自己来“确认身份”决定“政治归属”。这一认同的形成时间、方式及变化,取决于事实上的“差异”程度和宣传上的“差异”程度。台湾“国家认同”出现变化,两岸“差异”的存在是原因之一。两岸“差异”的存在和扩大,是因为内战遗留下来的两岸分离状况的出现。也就是说,两岸现阶段存在的“差异”,与台湾“国家认同”变化有着因果关系。

一、两岸分离的形成

两岸分离的出现,是因为台湾问题;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国民党蒋介石当局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挑起的全面内战,源于美国为首的西方一些政治势力在冷战时期的反华政策;蒋介石当局的撤台,是因为台湾便于偏安;正是因为国民党当局在台湾的发展和拒绝与大陆谈判,导致两岸分离至今已经60多年。因此客观地说,两岸暂时分离的源起和责任是在蒋介石当局挑起的全面内战。

在与中共进行最后的决战前夕,蒋介石当局预感到失败为时不远,决定撤往台湾。之所以把台湾作为“反共救国的复兴基地”,是因为台湾的优越之处:台湾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适合动植物的生存,全岛农作物和植物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率高,其生产能力和粮食产量,基本可满足去台人员的需要;台岛有海峡之险,军事上便于防守,并位于太平洋西缘,扼太平洋西航道之中,取美国远东防线南北呼应之势,只要固守台湾,美国不会坐视不救;台岛内部交通便利,工业有日本殖民者留下的基础,经济有发展的便利。事后也证明,决定撤到台湾,不失为蒋介石当局的明智之举。

从1948年底起,蒋介石当局开始经营台湾的工作。组织上考虑到台湾将成为国民党的政治、军事中心以及唯一可能生存的省区,安排整个国民党政权撤往台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再加上撤退逃亡过程中需要的危机处理能力,蒋介石委任亲信陈诚为“台湾省主席兼警备司令”,委任长子蒋经国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两人上任后宣布“戒严”,实施“铁腕统治”,基本控制混乱不堪的撤台局面。经济上考虑到去台初期面临的物资巨缺的处境,必须尽可能地抢运各类物资。其中,仅在蒋经国过问下,抢运走的中央银行金库的库存就有黄金90吨左右、银洋1500万元、美钞1.5亿元。在抢运物资风潮中,仅在解放上海期间,在蒋经国、汤恩伯等人安排下,从淞沪地区就运走了1500多船各类物资。从大陆抢运走的物资,成为国民党去台初期得以生存的主要物资来源。军事上考虑充实台湾防卫力量,台湾原是新兵训练和后备兵员的基地,随着台湾作为“复兴基地”的新使命,由蒋介石、陈诚和蒋经国亲自安排台湾兵力的调整,先后把装甲兵、空军、海军和各特种兵部,以及在大陆各战场被打败后的余部运到台湾,台湾地区成为国民党军事史上部署兵力最密集的省区之一。管理上考虑到赴台人员的复杂性,于1949年3月1日起实施“台湾省入境军公教人员及旅客暂行办法”,开始办理“入境证”。5月20日宣布“戒严”,规定除基隆、高雄、马公三港在“警备司令部”的监护下,继续对大陆来台人员开放外,其余各港口一律封闭。严格控制入台人员,确保历经大失败后的国民党当局的政治、军事安全。

与抗战初期的国民政府西迁大后方不一样,此次蒋介石当局搬走了一个被打败后的残余政府。“总统府”、“五院”和部委办人事,与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时、4月南京政府撤离南京前往广州时变化很大。军事上大陆时期的兵团、军、绥靖公署、绥靖区等军事单位,几乎都在台湾打出各自的番号,有官无兵,有名无实,充斥台湾街头。省政府只剩下台湾省、福建省(金门、马祖等岛屿)、浙江省(舟山群岛、大陈岛等)。人口由1946年610万人,到1950年增到790万,60万军队及许多未报户口的人尚未计算在内。台湾岛内上增加了一个被推翻的“中华民国政府”。

“搬家”告一段落,蒋介石当局通过大检讨大整肃大改造,开始与大陆对抗、偏安台湾的各项建设工作。坚持“中华民国法统”,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经济上依靠美援逐渐恢复,军事上调整对大陆作战部署,社会上采取高压政策和白色恐怖,对大陆策划“反共复国”,对国际推行“法统外交”,很快度过大失败的危机,进入恢复发展阶段。由于能够吸取在大陆大失败的教训,蒋介石当局得以成功撤往台湾和重新开张,开始与大陆的抗衡。两岸分离形成,给中国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的台湾问题日趋复杂化。其中问题之一是两岸“差异”的出现和加深。

二、发展道路的不同

由于蒋介石当局撤退和固守台湾,大陆和台湾隔海对峙局面的形成,国共两党多年的恩怨情仇继续延续到两岸对立上,两岸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大陆在创立、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台湾在度过大失败带来的大危机之后,继续延续大陆的资本主义道路。在冷战格局中,两岸的对立没有调和的余地,通过战争结束内战、中国走同一条道路、整体发展已经成为不可能。

两岸不可能走同一发展道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摧残。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志士仁人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作为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结果。国民党蒋介石当局战胜北洋军阀和地方实力派,首先获得进行中国社会改革尝试的机遇。问题是当蒋介石当局基本统一中国后,他的政治立场、基本路线和施政方针都出现了与人民大众的意愿背道而驰的态势,最后理所当然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所推翻。中共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之后,必然抛弃蒋介石和南京政府所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之路,寻找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大陆必须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台湾问题作为“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种“政治对立”集中体现在政治制度的不同上。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适应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包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国情和实践,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这一制度还在继续发展和完善中。最为关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台湾的政治制度的性质、程序、方式和过程都有不同。

经济发展方式不同。新中国成立后,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按照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要求,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发展轻工业、全面发展农业的发展方针。当然,在经济建设上走过一段弯路,经济发展受到“阶级斗争为纲”、“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30多年来,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当然,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需要牢牢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继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和赢得未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从两岸关系形成之时起,台湾也开始了经济发展的新历程,实行垄断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方针,根据恢复、发展和起飞过程的不同要求,依靠美国经济援助,完成土地改革,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加工工业和贸易,经济也取得令其自豪的成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大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台湾坚持中国特色资本主义,都达到了发展经济的目标。

总之,从1949年10月开始,大陆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台湾开始走上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之路。因为两岸所走的两条道路的方向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两岸各自的发展,在相当长的阶段中,“差异”出现并不断加深。结合两岸关系发展阶段看,和平发展阶段前期还是两岸“差异”的了解和理解期,只有进入和平发展阶段后期,即政治谈判期以后,两岸“差异”才会进入尊重、包容和认同阶段,不再成为台湾“国家认同”的负面影响因素,那时两岸关系也将进入和平统一准备阶段。

三、双方“差异”的出现

60多年来,两岸的发展道路、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和经济模式不同,必然带来“差异”的存在。长期以来,尤其是在国民党专制统治的40年间、“台独执政”的20年间,台湾当局的选择性宣传、台湾一些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台湾一些人的选择性结论,导致两岸“差异”的出现和加深,影响越来越大。两岸的“差异”和发展的“差距”,在两岸关系形成之初就存在。随着两岸各自的发展,“差距”在缩小,甚至在很多领域大陆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在“差异”方面,有些“差异”在加深,如台湾一些人对于大陆政治制度、和平统一的认识;有的“差异”在淡化,如大陆在经济发展速度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提升,有效减少了两岸在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上的“差异”;有些“差异”在变化,如以互称“毛匪”与“蒋匪”为象征的政治敌对概念越来越少。但由于政治对立没有解决,双方各自的政治路线和意识形态依然存在。

同类推荐
  • 网络时代领导本领提升(案例与解析)

    网络时代领导本领提升(案例与解析)

    2013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既然我们都是领导干部,都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就要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本书从网络时代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和权力进行考量,以领导行为的六要素为主线,探索在这个以服务与引导为特征的新时代,领导者如何系统整合浩如烟海的领导理念和领导智慧,才能启发思路、创造价值,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 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缓慢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改变这个状况,不仅要加大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宣传,还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更要从法律上给予确立,使社区建设服务在法律上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作为官员的基本义务与权利。选举任命的“公仆官员”首先要得到居住地社区中共党员和社区居民认可,要有群众基础。否则,没有本社区群众基础的“公仆官员”,怎么能说他是为人民服务呢?怎么能说是群众的代表呢?立足社区、面向社会,以人为本,服务民众,构建社会和谐,这就是我们基本的社区观,也是本书的基本思想。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科索沃问题

    科索沃问题

    这是一部研究科索活问题的专题论文,书中以大量事实为论据,全面反映了自联合国干预以来重建工作的成绩与不足,是国内能够见到的同类书中最好的一部。
  •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系统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实现中国梦与创业就业、税收、土地制度、环境等问题以及创新、城市化道路、财政、国企监管、收入分配等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科学总结出在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策选择和努力方向。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对广大领导干部在改革攻坚期进一步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促进中国梦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豪门金仙赘婿

    豪门金仙赘婿

    李云扬入赘当天被砂锅大的拳头砸晕过去。唤醒了他前世金仙的记忆。从此牛掰的人生开启了!
  • 傲娇竹马太腹黑啦

    傲娇竹马太腹黑啦

    那一年他六岁,她三岁,所有人都告诉她,他是她的老公,那一年他十二岁她九岁,不但叫老公,还动不动扑倒他乱亲乱啃,“老公你好香!”他害羞的推开她,“你知道老公是干什么的?”“老公是用来亲,用来啃,用来睡觉的!”那一年,因为她在毕业典礼上被人欺负,哭的妆都花了,他充当了化妆师,化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妆。那一年他是十五岁,她十二岁,因为看了言情小说知道了老公是什么意思所以不敢乱叫。却因为她的一声哥哥,惹怒了他,被强吻了好久,那一年她二十岁,他二十三岁,他把她压在身下,咬着她的嘴唇声音蛊惑“想要么?叫我老公!”【美好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因为有你,才让整个世界变得如此美好。】
  • 大国庄园外交

    大国庄园外交

    庄园外交是润滑大国政治非常有效的非传统外交形式,不仅在二战以来数次缓和国际局势,在冷战后时代也屡建奇功。当前中美关系处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时期,需要探求并采纳有利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各种外交形式。庄园外交由于其独特的私人化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突出成绩,自然引起中美两国的关注。
  • 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全集)

    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全集)

    1992年,对金钱的渴望让小混混姚义杰迈入了冒险天堂的大门,让他走上飞黄腾达的血光生涯;在财富与刀枪的洗礼中,天生的血性、机警、单纯和残酷,帮助他登上人生的顶峰。二十多年后,“问题富豪”姚义杰富甲一方,总想金盆洗手、退隐江湖,但错综复杂的政商关系、千丝万缕的黑道恩仇早已将他牢牢绑定,动弹不得,直到枪毙安优的那颗子弹呼啸而至,躲开子弹的代价已经太多太大……时代在每一个人身上留下印记,留在姚义杰身上的要更深、更重一些。翻开本书,带您亲眼目睹30年社会巨变中,一代迷失青年的暴力成长史诗。
  • 田螺姑娘是只猫

    田螺姑娘是只猫

    一朝醒来,准备去实验室查看实验结果,结果一声哈欠变成了“喵喵喵”?!最最可怕的是,为什么传来业界最年轻教授打给助理催收论文的的声音!“老吴!”勒夏的咆哮打断了打电话之人,她自己那强大的工科女之心也濒临崩溃,可是为什么在她晕过去之前,看到那个魔鬼教授满眼的宠溺!
  • 名动河山

    名动河山

    帝王心术II——————八年前,天下四大名公子之一的四公子悄然退隐,八年后,隐迹在一个小镇上当一个平凡教书先生的四公子却还是逃不掉天下的纷争,面对天下十三国争相的延请,千万里破碎的河山,他该何去何从?温婉可人的侍女,名动神京的花魁,妙绝天下的医术,纵横千里的剑客,倾国倾城的美人,神秘无比的宝藏,还有那一双隐藏在幕后的黑暗之手,一切,都因为一个人的诞生,而变得不同!敬请关注寂寞继《帝王心术》之后2008年夏的又一力作——帝王II,之名动河山!————寂寞新书《止武》已经发布,书号:1174240。新书是玄幻类型,比历史更加精彩,敬请新老读者支持!谢谢!下面有八通,可点击直达!
  • Utiana暗黑国度

    Utiana暗黑国度

    大景帝国第二任国王【克洛恩·秦】每在日落时分,靠在皇家花园的长椅上准会回忆起父皇【无上之神】克洛恩·齐独自对抗【黑山狐】的场景,扰乱世界安宁的邪恶之物从此被斩断,但付出的代价却让他遗憾一生……
  • 风花奇

    风花奇

    一个普通的女孩,关于风花链子的人生。一个奇异的老奶奶,人生的修路使。
  • 绝情物

    绝情物

    君心亦我心,我心通君意。君欲顾旁骛,此物甚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