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8300000008

第8章 台湾“国家认同”特殊性分析(6)

一种“国家认同”只能存在于某一历史阶段,因而具有明显和强烈的过渡性。现今台湾“国家认同”的变化,是和平发展阶段的必然反映。和平发展是在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两岸是在不断总结交流经验和教训,是在摸索一条两岸和平统一之路,因而也是围绕“台独”和反“台独”问题的各种矛盾大暴发的过程。两岸交流的展开,是在进行经贸、文化、人员和社会交流的同时,也是台湾观察大陆的过程,更是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前景的思考。在台湾社会群体里,对于两岸和平统一、两岸交流、和平发展、一个中国原则、“一国两制台湾模式”和18个协议,存在不同看法。在民族相同、文化同脉、矛盾集中、分歧明显、交流加快、共识增加和互信形成的复杂局面下,一方面和平发展阶段的“国家认同”出现多元化,另一方面随着和平发展的巩固和深化,“国家认同”也会变化,回归到“一个中国认同”为主流的认同正常状况。

(七)原则性

“国家认同”作为全体社会、族群和个人的集体记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受到不同因素的引导。从台湾发展过程看,台湾“国家认同”总是遵照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国家的方向演变。在已有定论的台湾“国家认同”发展阶段,曾经出现过“非一个中国认同”现象,最后都是回归“祖国认同”。相反的是,凡是违反爱国爱台原则的“国家认同”,从来没有成为相应历史阶段结束时的“政治选择和认同”。而且只要有外族入侵和奴化统治时,只要侵略者极力塑造各种“台独认同”时,台湾民众的祖国意识和认同则会越来越强烈。

日寇侵占台湾后,在欺压和盘剥台湾民众的同时,为了把台湾建成战争基地,极力推行“皇民化运动”,妄图挖掉台湾同胞的“中国根”,塑造“日本殖民地认同”。面对“皇民化”,台湾民众通过武装起义、政治斗争和文化抵制等多种方式,反击“皇民化”,坚持“中国认同”。众所周知,在台湾回归祖国的同时,日本殖民当局极力推崇和强行推行的“皇民认同”土崩瓦解,“一个中国认同”成为主流意识。现阶段的台湾“国家认同”应该也是如此。台湾“国家认同”多元化状况,形成于“台独”利用公共权力进行误导时。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李登辉开始利用掌握公共权力的机会,影响和引导“台独国家认同”,存在40年的“一个中国政策”逐步被他抛弃,民众心中的“一个中国认同”被他误导。陈水扁当局的重点是,巩固李登辉时期的“台独成果”,引导和迫使改变“一个中国认同”,培植“台独国家认同”。“台独执政”失败后,民进党当局改变手法,重新包装“台独主张”,宣扬“台湾主体性”、“台湾意识”和“台湾共识”,利用其部分掌握的朝野较量、族群对立、两岸关系上的话语权,误导“一个中国认同”。要看到“台独势力”提倡的“台独国家认同”,一方面没有成为“国家认同”中的主流部分,一方面“台独势力”还在继续引导和强力推行之中,因此看“台独”势力推行的“台独国家认同”似乎还有发展之势,但从长远看正是因为此类“政治认同”的分裂本质,决定了当“台独”困境加剧时,台湾的“国家认同”也会再次回归一个中国立场。正是因为台湾“国家认同”的“爱国主线”的事实存在和发挥作用,所以在“台独”势力强行推行“台独国家认同”的同时,发展两岸交流、推动和平发展、维持两岸现状,成为台湾民意主流,“台独”一再受到民意的反对和制止。

从两岸关系角度,台湾“国家认同”的多元性、可变性、初始性和过渡性表现为“国家认同”有可能变化,功能性、逆反性表现为形成两岸的共同认知和共同价值有难度,过渡性表明现阶段台湾“国家认同”是正常反应,爱国性才是台湾“国家认同”中的脊梁和核心,现在需要两岸共同创造台湾“国家认同”回归“一个中国认同”的条件和时机。

二、台湾“国家认同”的基本情况

对于台湾“国家认同”问题,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关于台湾的“国家认同”,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议题有不同反应。

(一)现实社会中的“国家认同”

无论是在台湾民众之间,还是在两岸民众相见之间,都能涉及台湾的“国家认同”问题,整体情况与民意调查数据有不同。首先,在实际接触中,现在每年来大陆的包括蓝绿不同立场的台湾游客、各类交流人员和各界人士超过500万人次,每年大陆赴台的游客、各类交流人员和各界人士近250万人次,数百万人次在对方又能接触到更多的人。他们在相互交流交往中,台湾民众在谈及“身份认定和政治归属”时,出现严重偏差和混乱的不多,或者说占的比例不大。其次,在交流交往中,两岸学术交流遍布各领域、各地区、各阶层和各单位,参加交流的学者专家更是集中了两岸在各自领域中的最有代表性的群体,无论是专题研究还是会外交流时,台湾学者在谈及“身份认定和归属确定”时,出现严重偏差和混乱的不多,或者说在绿色学者中也非多数。第三,在公共舆论中,从台湾媒体公开发表的文章、谈话和辩论看,对于“身份认定和归属确定”议题,宣扬和强调“台独国家认同”有不少,其中绿色媒体更是连篇累牍地宣扬“台独国家认同”,但都没有成为“主流民意”。第四,在官方表态中,执政党国民党公开宣示接受“九二共识”,积极推进国共两党“五项共同愿景”,马英九也多次表示遵守“宪法一中”,以“一个国家两个地区”来定位台湾和大陆,两岸同属一个民族,具有共同的文化,称呼大陆不能叫“中国”而应为“中国大陆”,也就是说国民党当局的“国家认同”是“(中华民国式的)一个中国”。在现实社会中的台湾“国家认同”应该更加务实、客观一些。

集中体现“国家认同”传承、宣传的教育领域中也是这样。在台湾教育中,“台独执政”时曾全力推出“去中国化”的教科书与课程纲要,大量删减中小学教材中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和社会的内容。其中“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草案”把“台湾史”从中国史中分割出来,各自独立成册;“高中地理课程纲要草案”把中国地理由26节减少为12节,台湾地理由8——10节增加到12节;“高中语文课程纲要”大量删减文言文比重,把“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课程由必修改为选修。“台独执政”这样做,人民不买账,“文化台独”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厢情愿。从一直存在的教育系统中的去“去中国化”的呼声,表明“台独国家认同”在教育界也非主流。如在历史观上,“台独执政”时的“所谓历史教育的荒谬,不单是‘台湾史’比重增减多少的问题。最荒谬的是,在于其内容,除了处心积虑否定台湾与中国的渊源,更违背史实,篡改历史事件的解释,如二二八事件、台湾光复等。”可以说“台独历史观”是要去除“一个中国认同”的历史根基,提出之始就遭到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揭露、反对和抵制。显然,在具体问题和具体场合上,涉及“国家认同”的议题探讨、对话和交流时,应该说要比系统民意调查数据乐观一些,“一个中国认同”更加明确。

(二)民意调查数据中的“国家认同”

关于台湾“国家认同”多元化的重要依据是专项民意调查结果。从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定期、跟踪式民意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台湾人的“身份确认和政治归属”方面的异化,可以看出台湾“国家认同”的多元化。

一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在下降。从总体趋势上看,从启动调查的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26.2%,到1997年6月间开始跌破二成,到2000年前后跌到一成,到2008年间降为5%,到2009年6月间为调查以来的最低点4.4%。当然,不同的民意调查数据也不一样,如在2011年2月9日公布的TVBS民调中,确定自己为中国人的达到17%。还有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认同是中国人的为3%。如2013年2月27日台湾竞争力论坛和艾普鲁民意调查公司公布的“台湾国族调查结果”,显示有九成人认同中华民族,有六成一的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在台湾地区的中国人中自认为是中国人的比例有大的波动,表明其“国家认同”的基础在弱化。

二是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在上升。从启动调查的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17.3%,到1994年12月间突破二成,1997年6月间突破三成,2001年6月间突破四成,2008年12月间突破五成,到2009年6月间出现调查以来的最高点52.1%。在2011年2月9日公布的TVBS民调中,确定自己为台湾人的达到72%。还有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在自认为是中国人的数据下降、自认为是台湾人的数据上升的情况下,大陆与台湾是什么关系,有44.15%认为是“生意伙伴”、18%认为是“朋友”、7.5%认为是“家人”、5.2%认为是“亲戚”、5.1%认为是“敌人”、2.6%认为是“陌生人”。显然,在台湾地区的中国人中自认为是中国人的偏低、自认为是台湾人的比例偏高,表明“一个中国认同”的基础在松动。

三是认为“自己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的比例较为平和。在启动调查的20世纪90年代前期,认为两者都是的为45.4,曾在1995年12月间降为42.8%,在1996年6月间达到50.9%,在1998年6月间降到最低点39.1%,以后一直在四成至四成五之间,直到2009年6月间降为39.2%。在2011年2月9日公布的TVBS专项民调中,认为两者都是的为43%。面对中国人认同的下降和台湾人认同的上升的调查结果,相对稳定的此项数据显得十分重要。

四是“台湾人认同”的比例上升速度显得过快。民意调查数据确实表明台湾“国家认同”问题的严重,不仅是出现了只有少数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多数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情况,而且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在以平均1.22%/年的速度下降,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在以平均1.93%/年的速度上升。此外,“我是台湾人”的比率已经高于“我是中国人”和“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之和。两种“认同剪刀差”的存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五是“既是中国人又是台湾人”的认同十分重要。从两岸关系实际出发,只要在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前提下,说自己是台湾人,就像说自己是广东人、江苏人和北京人一样,不会引起其他联想。问题是在台湾关于中国人的认同只有五个百分点左右,而关于台湾人的认同达到五成以上,悬殊之大极不正常。但也要看到另一面,还有四成以上的台湾人认为自己“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成为防止“台独国家认同”快速蔓延的闸门。

六是“统独选择”变化不正常。从1994年到2010年,主张“尽快统一”的由4.4%降为1.2%,主张“偏向统一”的由15.6%降为9.1%,主张“维持现状再决定”的由38.5%微降为36.2%,主张“永远维持现状”的由9.8%上升为25.2%,主张“偏向独立”的由8%升为16.3%,主张“尽快独立”的由3.1%升为6.1%。在有些民意调查数据中,“急独”为14%,“缓独”为15%,“永远维持现状”为51%,“缓统”为10%,“急统”为4%。“统独选择”与“国家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以上述连续民调中,约10.3%的主张两岸统一的群体中,主要是认同“我是中国人”和“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的人。在约22.4%的主张“台独”的群体中,基本没有认同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的人;在约61.4%的选择维持现状的群体中,则包括拥有认同“一个中国”、“中华民国”、“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人。只要“一个中国认同”上升,赞成两岸和平统一的人就会增加;只要赞成两岸和平统一的人增加,“一个中国认同”就会上升。

同类推荐
  • 受伤的美国

    受伤的美国

    “9·11”恐怖袭击事件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作者向来关注重大政治事件,为此专程前往美国采访,以纪实文学作家的视角对“9·11”之后处于非常时期的美国,作了生动、翔实又充满细节、花絮的记述,写出这部长篇纪实文学新著。作者文笔流畅,娓娓道来,作品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本书包含极其丰富的信息,而且立论公允、客观,相信这本书会受到读者的喜爱。这本《受伤的美国》在事发当时记述的是新闻,今日则成为一部充满现场气氛和细节的史书,尤其是“9·11”已成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划时代事件,这本书更值得一读。
  • 新编基层工会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手册

    新编基层工会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手册

    作为一个基层工会工作者,无论是基层工会主席,还是普通基层工会干部,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的同时,更要重视提高工会工作的一般知识,比如基层工会的日常工作、基层工会的建家工作、基层工会的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基层工会的文体娱乐活动工作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搞好基层工会工作。
  • 中国新理念:五大发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新理念:五大发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作者作为智库专家,主要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新理念进行专题研究。
  •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中国威胁不了美国,美国不应该把中国当作威胁自己的对手。
  • 外国政要答记者问

    外国政要答记者问

    本书收录的内容,或摘自《参考资料》、《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或摘自公开出版的相关图书,或摘自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或根据电视访谈文字记录稿整理而成。其中对个别文字做了订正。由于本书中选录的外国政要都是广大读者所熟知的,因此在编辑过程中我们除了个别的人物、地名之外,书中未作专门的注释或说明。
热门推荐
  • 倾世妖妃很轻狂

    倾世妖妃很轻狂

    【宠+霸道+狂+双洁+无深情男二+很宠】她狂,她护短,她冷漠,霸道,强悍,但也有温柔的一面她就是——叶君清他时而固执,时而戏精,时而冷漠,邪肆,霸道,但他只爱一人他就是——楼君寒他们都是花完一辈子的运气才遇上彼此,挚爱与唯爱。“王,王后被欺负了。”某男人眼底一片阴鹫冷冽:“把人给我带过来!揍成他妈都不认识!”“王,王后被诬陷抄袭,现在还要告上法庭。”“走,抄家伙,撑场子!”“王!告诉你一个残忍的事实,王后她......她.....”“她怎么了?难道又上房揭瓦了?”“不是!王后失忆了!关于您的记忆都没了!”轰!瞬间五雷轰顶。“把她给我抢回来!”失忆的叶君清第一眼看见妖孽众生俊逸如仙的男人时,立刻扑上去,双眼发亮:“帅哥,需要女朋友吗?你看我怎么样?”“你很好!”————————————————————有人说叶君清在楼君寒面前特别怂?叶君清却淡定表示:我的怂是一个人遇到心上人才会“怂”。这一生功成名就,创造属于自己的灿烂辉煌!在华夏她是一名成就不凡的作家!在古城她是那里最厉害的破案侦探!在无田大陆她是一手经商成名!本文纯属虚拟,请勿模仿。
  • 疫

    杨邪:1972年生于浙江温岭。中短篇小说作品先后散见于《山花》、《江南》、《大家》、《当代》、《广州文艺》、《百花洲》、《小说月报·原创版》、《芙蓉》等刊物,部分为《中华文学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刊物所转载。另著有诗集《非法分子》。曾获台湾第二十三届“时报文学奖·新诗奖”和马来西亚第四届、第六届“花踪文学奖·世界华文小说奖”等多种文学奖。现居家写作。已经很晚了,一听就是K的口音。深夜,K,电话。许多年来,总是这样的,那一头,K在说,兴奋地,在嘈杂喧哗之中,或者消沉地,在可怕的寂静里,听得见他的呼吸。K是无所顾忌的,在我面前。我也是。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故乡花事

    故乡花事

    由50种花卉组成的50篇散文,每篇散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且温柔地描写了一种江南花卉,并寓言了作者的思绪和情怀,全书文笔流畅,文风朴实,语言精练,文字优美,真是花美、字美、文更美。具有很好的阅读性。
  • 虐爱成灾:首席大人太腹黑

    虐爱成灾:首席大人太腹黑

    从她第一次踏进他家开始,他就讨厌她。“凌君寒,你告诉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你这么恨我,这么讨厌我!”凌君寒嘴角露出一抹嘲讽的笑容,“云沫,你这一辈子还真是笑话,小时候被人卖,长大被人恨,却连什么原因都不知道,我真替你可悲!”……云沫跌坐在地上,绝望的看着他,“你到底想要怎么样?”凌君寒伸手拎起她的下颚,带着邪魅的笑容,“你别想挣扎着逃脱我,你这辈子都逃出我的掌心,我要你一辈子都只能做我见不到光的情妇!”……他一直以为她只是颗棋子,对她不屑一顾,不知从何时起,她竟然莫名其妙的走进他心里,直到她心神疲惫,他才突然醒悟,可惜为时已晚!
  • 光纪流年之阿雅我等你

    光纪流年之阿雅我等你

    新书《三万菩提心》,求收藏求评论呀一个忧郁的少女,迷失在那座空城里。一个忧郁的少女,一段深刻的情结,一个家族的历史,该何去何从?纪南之说,阿雅,我在这里等你。程皓然说,阿雅,等我好吗?少女阿雅,在离开家乡之后,会遇见什么呢?
  • 陛下的娇蛮弃妃

    陛下的娇蛮弃妃

    新文《穿书后我给反派当继母》已开,求各位小可爱支持~她是21世纪王牌特工杀手,一觉醒来,成为弃妃不说,眼前还有一只猛虎正张着血盆大口要吃她。然而她刚从虎口逃生,转身却落进这个暴君手里。他一逼再逼,她一退再退,退无可退之际,她决定跑。他却用一道圣旨给她玩起了囚禁play。“什么?侍寝?”她冷笑,指间寒光闪簇,眸底涌起嗜血寒光,“不怕被阉,就放马过来。”他一把握住她的手腕,将她压在床榻间,似笑非笑,“原来爱妃这样重口,非要见血?”一夜之后,他对她食髓知味,对她一宠再宠。”“暴君,你的节操呢?”“不好意思,它正处于离线状态!”(1v1,双洁,甜宠~)
  • The Cash Boy

    The Cash Bo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断桥是残雪

    断桥是残雪

    一个关于暗恋的等待的故事,一个关于十年的安然守候,一个关于懦弱却又迟到的告白,最后是否能挽回结局?如果所有的等待,只是为了最后的离开,那么又为何需要这个结果?李晓峰就是喜欢一个人,叫苏雪,从高中,到大学,到工作,从未变过。苏雪,是刻在他心里的名字。可最后输给这一人,他却心甘情愿。最好的算计,是最体贴的守护。在那一瞬间,他突然明白,爱并不是在一起,而是为她算计好所有。所有黑暗其实才是最真挚的光明,在阳光最明媚洒在窗前时候,他苦涩开口,“苏雪,我们都错了。真正痴情的那个人,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