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身体的体质和心理的个性两方面的特点,个性除去智力和才能的差异便是人格的差异。
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使一些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气质特性的异常行为模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这种模式显然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
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将给个人及社会带来不便的影响,通过加强自我协调等,可以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人格障碍,走出人格的误区,重新捡拾快乐的时光。
一个人采用回避的态度只是不敢深入到自己的心灵内部,这样的回避带有强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而在现代社会中,文明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有实现自己社会价值的机会。因此,拒绝回避,走出逃避的心态,直面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并实现它,这才是理性之人。
解读回避型人格障碍
吕平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在1999年高考失利后,他在一家电脑公司做营销工作。工作虽然辛苦,但收入很高。吕平的工作也很出色,业绩好,多次受到老总的嘉奖,并担任了营销主管。一年后,公司招进了三名大学本科生,其中一人做了吕平的助手。
有一名大学生做助手,本来可以使事业如虎添翼,然而吕平却陷入了自身的泥沼,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情绪低落,不爱讲话;工作劲头大打折扣。四个月后,老总看到业务成绩下降,免除了吕平的营销主管的职务,并让其助手来接替他。这以后,吕平的情况更为恶化,不与任何人说话,看到人总是低着头,当他人主动与其接近时总是有意回避。
公司举办客户联欢会,原则上所有的人都要参加,但吕平没有报名。公司领导动员其参加,吕平就和大家一起参加排练,但正式演出时他却不知跑哪儿去了。
事后吕平说他心底总有一种痛,因为他的人生并不顺利。没有考上大学,这个结在他心底早就有了,当他习惯性遗忘时,他会忽略;而一旦有条件反射时,他就会想起来,使他非常不安。他想回避所有的人和事,甚至想回避这个世界。吕平说:“我甚至连电话都不愿意接。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卑微的人,没有人关爱我,包括我的恋人。我只能回避一切。”
像吕平这样的回避型人格障碍者常有以下表现:
1因为害怕批评,害怕遇到反对或者拒绝,回避一些涉及一些较多人际交往接触的职业活动。
2除非能确定他人会喜欢自己,否则自己不愿意与人们打交道。
3因为害羞或者害怕被取笑,很少与人发展亲密的关系。
4沉湎于在社交场合会受到批评或者拒绝的想法。
5不参加新人际交往场合,因为有无能感。
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很笨拙,个人没有什么吸引力或者比其他人差得多。
7极度不愿意参与新活动,因为认为会因之难堪。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并不安于或欣赏自己的孤独,不与人来往并非出于自己的心愿,他们行为的退缩源于心理的自卑,想与人来往,又怕被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而不敢亲近。
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受到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因而,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却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多安分守己,从不做那些冒险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外,很少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这些人在单位一般都被领导视为积极肯干、工作认真的好职员,因此,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可是当领导委以重任时,他们却都想方设法推辞,从不接受过多的社会工作。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自卑感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
如果一个人过于看重别人的评价,而别人又作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自己。有人发现,性格较内向的人,多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评价;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这样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
2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
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有的人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感,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率必然不佳。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因素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行为,这样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强。
3挫折的影响
有的人由于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此外,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工作单位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这种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调适
回避型障碍影响了人的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要矫正、调适回避型人格障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消除自卑感
a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b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做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使其加重。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c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2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必须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起始的级别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
一些人在生活中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孤独、沉默、隐匿,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他们既无朋友,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常做白日梦,沉溺于幻想之中,显得与世隔绝。他们不能享受生活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人类细腻情感的能力。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情感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学会表达你的情感吧,与他人建立起温情的联系,生活会是丰富多彩的!
解读分裂型人格障碍
人是具有群居性的,即使是飘落在大海中的鲁滨孙,也有一名伙伴——黑人“星期五”,使他不会太孤单。可是有些人宁愿把自己从人群中分离出去,似乎只有一个人生活,他们的心理才能得到平静。
赵哲刚满23岁,是某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三年级学生。大学三年以来,虽然同宿舍这么长时间,但从不和宿舍同学一起聊天谈话,也很少见有同学、老乡来找他。因此,同学们都背后戏称他为“怪人”。
他终日离群独处,冥思苦想,偶尔交谈亦不能与人合拍,说的竟是些“玄论”,令人莫名其妙。他学习成绩不错,但是性格孤僻,对人冷漠,又很怕羞,敏感,从不肯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也没有什么知心朋友。在一段时期里,他突然着迷于气功,经常不上课,外出寻找所谓的“气功大师”传授“功法”。每天早晚面壁练功,搅得同学都非常反感,劝也不听,止也不住。他一味我行我素,行为奇怪,经诊断分析患者属于典型的分裂型人格障碍,脑子里充满着各种体验、感觉和想法,因此往往沉溺于奇异的幻想和自闭性思考。外界事物皆被他摒弃于脑外,因此脾气古怪,总是躲开大家,看到同学也不打招呼,讲起话也不适应气氛和场合。
赵哲的表现就是一种典型的分裂型人格障碍。所谓分裂型人格又称为怯懦与自卑人格,具有这样一些表现:内向、孤僻、胆小、懦弱、自卑、害羞、沉默寡言、不爱交往、不关心别人对他的评价、缺乏知己、行为怪癖(但尚能使人理解)。他们尽管没有丧失对现实的认知能力,但社会活动能力差,又缺乏进取心,常静坐沉思,沉溺于幻想之中。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对人态度冷淡,怕见生人,不主动与人打招呼,也不愿意介入别人的事,尤其回避那些竞争性情境。几乎没有自信心,害怕在别人面前讲话做事,往往话到嘴边就犹豫起来,吞吞吐吐,浑身紧张,手足无措。做作业、写文章或干别的事都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害怕被人耻笑。由于疏远别人,也使自己在群体中感到日益孤立,越来越难堪。
一般说来,具有分裂型人格的人对别人的意见漠不关心,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动于衷,过着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的安静、被动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做出较高的成就。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呆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这类人的性欲淡漠也颇为突出,他们可称“不近女色”的模范。内心世界极其广阔,常常想入非非,但常常缺乏相应的情感内容,缺乏进取心。他们总是以冷漠无情来应付环境,以“眼不见为净”的方式逃避现实,但他们这种与世无争的外表不能压抑内心焦虑的痛苦。
导致分裂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是个体不能适应环境。有分裂型人格的人,在青少年时期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但由于各种原因使他们经常遭受挫折、失败、屈辱,尊重长期得不到满足,因而自卑、怯懦、胆小等特点逐渐发展、强化和巩固下来,成为他身上稳定的人格特征。例如,好高骛远,能力不足,或缺乏合作经验,因而遭受挫折;缺乏机会,与他人合作不好,人际关系不融洽,因而很少获得成功;经常受到家长过分苛责和打骂、教师或上级过分严厉的批评指责、他人当众羞辱,等等,都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受环境压抑或社会观念影响(如“女不如男聪明”、遗传决定论、宿命论等),承认自己天资不如人,或时运不济并以此来解释自己的处境,聊以自慰。其结果必然助长自卑心理。性格内向,不好交往,使他们不了解周围的人,别人也不了解他们。他们难以得到他人同情、谅解和帮助,于是自卑、怯懦、胆小和内向等人格特征更加强化巩固。
具有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毫无道理地将与己无关的事情联系起来而感觉不安。
总有不寻常的知觉体验,一贯产生错觉、幻觉,常看见不存在的人。奇异的信念和想法,或与文化背景不一致的行为,对透视力、心灵感应或“第六感官”、“别人可以体验我的情感”等奇异功能特别着迷。行为怪僻,几乎总是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至亲外,无亲密朋友或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