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100000004

第4章 台湾问题与中华复兴(1)

2014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从1894年甲午海战到2014年,整整两个甲子过去了。当年清政府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失败,最后由李鸿章代表清政府赴日本,于1895年在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了赔偿日本二亿两白银之外,还把台湾、澎湖列岛的行政管辖权割让给日本,给台湾同胞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屈辱的一幕,中国从此进一步走向衰落,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国政府于同年10月25日收复台湾,台湾受日本殖民统治50年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1949年10月,在中国大陆持续三年的国共内战基本结束,战败的国民党政府从大陆撤退去了台湾。此后,中国大陆和台湾再次陷入分离状态,迄今又度过了64个春秋。

回顾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台湾问题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中国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问题更加引起两岸13亿同胞以及海外五千万侨胞的高度关注,因为台湾问题涉及中国主权领土完整,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海峡两岸中国人21世纪的和平发展,也直接关联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和声望。一个自身分裂而不能统一的国家,可以是一个大国,但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当前,海峡两岸同胞都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能否抓住机遇、共同发展,关系到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两岸同胞是一家人,理应互相支持、互相合作、互相包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打拼。

振兴中华民族和实现国家统一,是孙中山先生一百多年前提出来的两个宏伟目标,到今天依然是两岸中国人共同肩负的两项神圣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否统一是国家强大的一个标志。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大帝等国力强盛的年代,都是空前统一的。在国力衰落时,就内战频发,军阀割据,外敌入侵,领土割让,国家四分五裂,如清朝晚期一样。因此,中国强大了就一定能够统一,统一了才算得上真正的强大。站在这样一个视角,台湾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一、台湾问题的历史形成

台湾问题从1949年历史形成,到现在已经整整64年了。众所周知,台湾问题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持续三年的国共内战遗留下来的一个历史问题。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全国战场上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国土,遂于1949年10月1日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了。

与此同时,中国国民党军政人员约200万人先后从大陆撤退去了台湾,其中军队66万人,其他除了党政官员、工商各界、知识分子之外,也有普通的民众。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原本打算经过一年左右时间准备,在1951年解决台湾问题。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为防止大陆趁机用武力收复台湾,派遣海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大陆对台军事进攻。同年10月25日,由于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中国政府被迫派遣志愿军入朝参战,与美军在朝鲜战场展开正面较量。可以说,朝鲜战争使得新中国政府失去了一个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机会。由于美国介入和军事干预台湾问题,使得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增大,导致台海两岸出现长期分离的局面。这就是当年台湾问题产生的国际背景。

有人以为,如果当年中国政府不出兵朝鲜,美国就不会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这显然是一个误会,是倒因为果。事实上,是美国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在前,中国出兵朝鲜在后。

国民党当局退台之后,继续沿用“中华民国”的称号,并以一个“政治实体”的形态在台湾存在。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国民党当局还与世界上不少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保持着“外交关系”,在联合国还占据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直到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台湾当局才被逐出联合国。据说,蒋介石在大陆内战失败时,没有哭过,但听到“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时,伤心地落泪了。

回顾台湾历史,近五百年来,台湾与大陆先后有过三次分离,最终都复归统一。第一次是在17世纪初,当时荷兰商人曾经占领过台湾,控制了台湾的主要港口。1662年,明朝大将郑成功率兵驱逐了荷兰人,收复了台湾。第二次是清朝康熙年间,因为郑成功攻占台湾的目的是“反清复明”,郑氏小朝廷客观上成为一个割据政权,1683年施琅大将带兵收复了台湾。第三次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引起,因中方战败,根据1895年签署的《马关条约》,清朝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10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再次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到现在是第四次分离。

台湾问题产生到现在已经64年,之所以一直得不到解决,有其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地缘上原因,还有国际因素。长期以来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插手,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之后,美国按照建交协议,断绝了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废除了美国与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撤走了在台湾的全部美军。但紧接着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严重违背中美建交公报原则的《与台湾关系法》,宣称美国对台湾继续负有“协防”义务,在政治、军事、国际事务领域依然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

就一个具体的历史阶段来说,64年确实不短了,但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也只是一个瞬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开宗有句名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中国近五千年历史中,曾经有过28次大的内乱,有过9次大统一,统一和分裂的时间大致上是二比一。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得中华民族有着十分强大超乎寻常的凝聚力。统一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始终是主流和常态,分裂总是相对的、暂时的。崇尚统一,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因此,从历史的视角看,海峡两岸最终走向统一,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民主法治的进一步完善,经过一个时期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全方位的民间大交流,统一最终一定会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选择。

二、台湾问题的历史演变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双方终于在三八线板门店停战协定上签字,随着持续三年之久的朝鲜战争的结束,我国东北方向恢复了昔日的宁静,整个东亚地区的局势趋向缓和。在这种情势下,新中国领导人心中念兹在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及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954年12月,美国和台湾当局正式签署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据这个条约,美军重新在台湾登陆,在台军的团以上单位都派驻顾问,协助台军进行本岛防御,使得台军能集中力量对付大陆。有了这样一个条约》,大陆还敢不敢对台采取军事行动,考验着新中国领导人的胆魄和智慧。

美台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后,新中国领导人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反对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的坚定决心。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无动于衷,就很容易给美国和台湾当局传递出错误信号。于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决心通过攻打浙江沿海的一江山岛,来测试一下美国军事协防台湾的底线,也一并扫除台湾当局在浙江沿海所占岛屿的驻军,彻底打开浙江东部通向海上的门户。这一点从事后来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955年1月18日进行的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首次陆海空协同作战,由当时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上将具体组织实施。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陆海空三军配合默契,登岛部队当天中午就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度攻克全岛。国民党军队在浙江沿海一江山岛的失守,给毗邻的大陈岛国民党守军形成巨大压力,大陈岛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台湾当局对此深感震惊,蒋介石决定将大陈岛上的守军连同岛上的2.8万居民全部撤回台湾。

从大陈岛撤军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海上和空中安全。根据刚刚签署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台湾当局要求美海军作战舰艇对台海军执行运输任务的舰船实行护航。这给美军出了个难题:如拒绝派军舰护航,涉及美国的信誉问题;而派舰艇护航,一旦引发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空军的军事冲突,有可能重新点燃中美之间战火。在万般无奈之下,美国只好通过前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向中国外交部转达请求,希望中国领导人网开一面,让台湾军队及岛上居民全部从浙江沿海的大陈岛和平撤退。毛泽东主席从战略全局考虑,最后同意了美国的这一请求,使得大陈岛上的国民党军队及居民全部和平地撤至台湾。一江山岛战役之后,海峡两岸在台海地区的军事态势和战略格局,50多年来再也没有出现新的变化。

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金门炮战,是两岸在军事上的又一次重大较量。但金门炮战不是大陆想要解决台湾问题,而是在一个特殊国际背景下、为达成特定的政治目标展开的一项军事行动。其中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当时美国政府企图逼迫台湾的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划峡而治”。蒋介石在这一点上坚决顶住了美国的压力。当毛泽东获悉了这一情况后,决定对蒋介石进行某种策应,通过金门炮战来突显两岸之间这种内战延续关系。毛泽东主席1958年8月18日在中央军委的一个报告上明确批示:“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蒋介石对美国从来是“一靠二防”,对美国的军事、经济援助从不拒绝,但对美国企图在台湾内部培植反对势力保持高度警惕和严密防范。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先后策动推翻不再听话的南越吴庭艳集团和南韩的李承晚集团,但对台湾的蒋介石一直未能得手。从另一方面来看,蒋介石一生尽管坚持反共,但在坚持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坚持国家统一这一关乎民族大义的问题上,是不含糊的。

金门炮战也充分显示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和政治智慧。在这场炮战历时两个月后,于同年10月25日起大陆方面改为单日炮击,双日不打炮;从1961年12月中旬起停止实弹射击,改为打宣传弹。随着1978年底大陆和平统一对台方针的提出,1979年元旦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同时,解放军宣布停止对金门的炮击。

1958年发动金门炮战的另一个国际因素,就是新中国领导人为了支持和策应当时中东黎巴嫩的反美斗争,在军事上对美国进行牵制,分散美国的兵力。毛泽东主席在金门炮战爆发的前一周,曾经在党内高层一次会议上打招呼说:再过一周,我们要把世界阶级斗争的焦点,从中东转移到台湾海峡。毛泽东主席在另外一次会议上说得更明白:黎巴嫩和台湾是套在美国脖子上的两条绞索,一端是在中国人民手里,一端是在阿拉伯人民手里。

1962年,海峡两岸在军事上曾经一度出现过高度紧张、严峻对峙的一幕,原因是蒋介石认为当时的国际形势对其有利,试图军事反攻大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大陆的生存环境面临着自1949年以来最为严峻的困难和挑战。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大陆粮食的全面减产,大陆各地普遍出现严重的粮荒。中苏关系的恶化,使得五十年代初签署的《中苏互助同盟条约》名存实亡。中印边境地区爆发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使得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也出现复杂形势。在这种情势下,一直梦想伺机“反攻大陆”的蒋介石,认为是千载难逢的绝佳良机,于是调集重兵,周密准备,以金、马为依托,凭借当时的海空优势,试图对大陆实施全面军事反攻,危机一触即发。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大陆一方面紧急备战,另一方面采取公开揭露的方式,实行全民总动员。台湾当局看到大陆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最后没有踏出这危险的一步。当然,1962年蒋介石“反攻大陆”计划未能付诸实施,除了大陆积极备战、严阵以待的原因之外,与美国发现这一情况后,不让蒋介石军事反攻大陆也有关系。因为美台之间当时已经有了军事条约,台湾的蒋介石在军事行动上已经受制于人,没有美国的允许和支持,蒋介石已很难独立采取对大陆的重大军事行动。

所以从60多年来台湾问题的演变过程来看,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除了大陆和台湾当政者的因素之外,美国始终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另一重要因素。

同类推荐
  • 当代美国政治(修订版)(当代美国丛书)

    当代美国政治(修订版)(当代美国丛书)

    这是一本系统介绍当今美国政治的读物,对独立战争以来美国政治中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新变化进行了系统和客观的描述。通过本书的介绍和分析,读者可以对当今美国政治的体制构成和运作过程全貌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和了解,从中看到美国政治得以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内在奥秘以及其民主制度设计中存在的根本弊端和缺陷。
  •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

    书稿是吴建民大使公共外交的记录,记录了他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参加各种会议的情况和感受,目的在于帮助中国读者认识世界的变化,向世界说明中国和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作者以外交活动家的亲身经历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做了具体而生动的阐释。
  • 智谋与孙子兵法

    智谋与孙子兵法

    人非智不得以独善其身,无谋不足以兼济天下,君子退则格物致知,修身养性以得人生之理;进则迎风斩浪,奋力拼搏而求志向之逞,这一切都缺不了智谋。中国古代论述智谋的书籍,当以《孙子兵法》为高。孙子所著十三篇兵法虽然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但是其中的许多哲学思想和观点却都古今通用,足以为今人之师。而且,《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军事学著作,然而难能可贵的是里面却大量涉及道德修养、社会科学、行为学等内容,并且与很多西方哲学思想不谋而合,甚至更胜一筹。自成书以来,孙子兵法任凭两千五百余年的洗礼,历经无数烽烟战火的磨砺,依旧展现出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难怪被称为“镇国之宝”“兵家之祖”。
  • 践行“三严三实”学习读本

    践行“三严三实”学习读本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做到“六查”常年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承诺很好,关键在践诺,如何践诺,用“三严三实”践诺“做焦裕禄式好干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把焦裕禄作为立身立行立言立德的标杆和榜样,带头学深悟透、深查细照、笃行实改,在教育实践活动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示范到一要查修身严不严。严以修身,就是要向焦裕禄那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要把焦裕禄作为自己修身的榜样,当做自己言行的镜子,时刻对照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真正提高自身修养……
  • 《哥达纲领批判》导读

    《哥达纲领批判》导读

    《<哥达纲领批判>导读》共五章,分别为“《哥达纲领批判》的问世缘起”、“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之一:何谓劳动解放”、“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之二:“铁的工资规律”与生产合作社”、“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之三:现代社会与现代国家”和“《哥达纲领批判》的文本学意义”。《<哥达纲领批判>导读》以《哥达纲领批判》的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哥达纲领批判》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热门推荐
  • 萌妹爱豆来自外星

    萌妹爱豆来自外星

    天裔甦醒系列第一弹!小镇出现三个神秘美女,怪异的事也接踵而至……
  • 神级手机的备忘录

    神级手机的备忘录

    激起你已经淡忘的辉煌岁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陛下的心尖嫡后

    陛下的心尖嫡后

    她本无家,有了依靠,也就有了家。??为救佟家,她屈身青楼,只为面见亲王,替佟家洗脱冤屈。??为救佟家,她泪别民间,只身一人陷进这后宫无休无止的争斗之中。??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佟家,佟佳萼却在她九死一生诞下孩子之后抢了她的孩子。??她像是陷进了地狱一般饱受折磨,她学会了怎么样去恨一个人,并一步步走向了复仇之路。只要有女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她一路披荆斩棘,本以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这条路上洒满了敌人的鲜血。她一直走到最后。??八月十五月团圆,两杯毒酒,她终于了却了心愿。
  • 教授之死

    教授之死

    《教授之死》主人公东学潮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默默无闻,被身为银行主任的妻子抛弃后,发愤图强改变自己的生活,他千方百计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礼物,攀附上了校长,成为校长的科研打工仔和忠实的追随者,因此得到了校长的提携重用,官位职称权势节节攀升,爱情和事业也获得了大丰收,他本人也沉浸在这种成功和权势的喜悦之中不能自拔,因而更加刻苦努力信心实足,权力越大,学术越得心应手,名利也越大,如同被绑上了一辆名利战车,他一刻不能停止,只能奋不顾身一心一意以学术为幌子追求挣扎下去,如同上瘾,他贪得无厌什么都要,什么都不放弃,得到的越多,反而包袱越沉重。
  • 他笑时微风徐来

    他笑时微风徐来

    南鹤新作,敬请陪伴一路青春。每个人青春里都有过那么一段疯狂的经历,。在这里,希望你们可以陪伴书里的人物走过辉煌,走过落寞,走完余生。文案很多,可以算是一整册书,没错,是一个系列。宁谧的夜晚,你也许是书里的某一个原型。
  • 医品残妃

    医品残妃

    九年前,她不过是想为自己讨个公道回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却被他认为是弑妹坑母的敌国奸细。她被他亲手打断双腿坠下悬崖,九年后身坐轮椅化身‘人间阎王’再度归来……当亲情,爱情和友情交织在一起,少年时遇见的白马王子蜕变成今日的腹黑王爷,她无奈被卷入汹涌的朝政纷争。他们互相利用,她被他送回自己最为怨恨的那个家,他则给她所有她想要的一切。当一切尘埃落定,他却发现,他已经无法再放开她……他手握重兵执掌天下却只想念她的笑靥如花;她空有一身医术,却治不好自己的相思华发,这才发现,他与她,早已在互相沉沦。
  • 深宅活寡

    深宅活寡

    菜子沟下河院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宅院,东家庄地为给命悬一线的痴傻儿子治病,决计让儿子命旺娶二十二岁的姑娘灯芯进来“冲喜”。在迎亲途中,阴险歹毒的管家六根想方设法想要害死新娘,让“喜”冲不成,让庄地唯一的儿子命旺一命呜呼,他好趁机吞并下河院偌大的家业。却不料,新娘子灯芯化险为夷,顺顺利利嫁入下河院,更是用自己雷厉风行的手段,戳穿了管家六根一系列的阴谋……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梵天择地法

    梵天择地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