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400000006

第6章 为学的目的与方法(3)

求学不能不有兴趣,然其每日所得,即是兴趣;实施运用,即是兴趣。“学校”这两个字,在原文有“休息”与“愉乐”二意;以中国古意推之,也含“乐育”之意。

故昔人俗语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咏,此虽穷酸者自慰之词,实亦含几分道理。我们只存一个“为学则乐”的心,便容易办了。

但在我们的生命中,不能不有日日的希望,日日的快活,日日的美丽,因为我们是最高尚而伟大的!

(《学生杂志》)

本文主要参考书:

1.Kitson:How to use your mind.

2.Warner:The study of child.

3.Lord Avedery:Self-Education;in Specimens ofmodern English Prose,pp.24-40.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

胡适

现在有许多人说:治学问全靠有方法;方法最重要,材料却不很重要。有了精密的方法,什么材料都可以有好成绩。粪同溺可以作科学的分析,《西游记》同《封神演义》可以作科学的研究。

这话固然不错。同样的材料,无方法便没有成绩,好方法便有好成绩。例如我家里的电话坏了,我箱子里尽管有大学文凭,架子上尽管有经史百家,也只好束手无法,只好到隔壁人家去借电话,请电话公司派匠人来修理。匠人来了,他并没有高深学问,从没有梦见大学讲堂是什么样子。但他学了修理电话的方法,一动手便知道毛病在何处,再动手便修理好了。我们有博士头衔的人只好站在旁边赞叹感谢。

但我们却不可不知道这上面的说法只有片面的真理。

同样的材料,方法不同,成绩也就不同;但同样的方法,用在不同的材料上,成绩也就绝大的不同。这个道理本很平常,但现在想做学问的青年人似乎不大了解这个极平常而又十分要紧的道理,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有郑重讨论的必要。

科学的方法,说来其实很简单,只不过“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在应用上,科学的方法只不过“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在历史上,西洋这三百年的自然科学都是这种方法的成绩;中国这三百年的朴学也都是这种方法的结果。顾炎武、阎若璩的方法,葛利略(Galileo)、牛敦(Newton)的方法,是一样的:他们都能把他们的学说建筑在证据之上。戴震、钱大昕的方法,同达尔文(Darwin)、柏司德(Pasteur)的方法,也是一样的:他们都能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参见《胡适文存》卷二,“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页二〇五-二四六)。

中国这三百年的朴学,成立于顾炎武、阎若璩:顾炎武的导师是陈第,阎若璩的先锋是梅鷟。陈第作《毛诗古音考》(一六〇一-一六〇六),注重证据;每个古音有“本证”,有“旁证”;本证是《毛诗》中的证据,旁证是引别种古书来证《毛诗》。如他考“服”字,古音“逼”,共举了本证十四条,旁证十条。顾炎武的《诗本音》同《唐韵正》都用同样的方法。《诗本音》于“服”字下举了三十二条证据,《唐韵正》于“服”下举了一百六十二条证据。

梅鷟是明正德癸酉(一五一三年)举人,着有《古文尚书考异》,处处用证据来证明《伪古文尚书》的娘家。

这个方法到了阎若璩的手里,运用更精熟了,搜罗也更丰富了;遂成为《尚书古文疏证》,遂定了伪古文的铁案。

有人问阎氏的考证学方法的指要,他回答道:不越乎“以虚证实,以实证虚”而已。他举孔子适周之年作例。旧说孔子适周共有四种不同的说法:

(1)昭公七年(《水经注》)

(2)昭公二十年(《史记·孔子世家》)

(3)昭公二十四年(《史记·索隐》)

(4)定公九年(《庄子》)

阎氏根据《曾子问》里说,孔子从老聃助葬恰遇日食一条,用算法推得昭公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食,故断定孔子适周在此年(《尚书古文疏证》卷八,第一百二十条)。

这都是很精密的科学方法。所以“亭林百诗之风”造成了三百年的朴学。这三百年的成绩有声韵学、训诂学、校勘学、考证学、金石学、史学,其中最精的部分都可以称为“科学的”;其间几个最有成绩的人,如钱大昕、戴震、崔述、王念孙、王引之、严可均,都可以称为科学的学者。我们回顾这三百年的中国学术,自然不能不对这班大师表示极大的敬意。

然而从梅鷟的《古文尚书考异》到顾颉刚的《古史辨》,从陈第的《毛诗古音考》到章炳麟的《文始》,方法虽是科学的,材料却始终是文字的。科学的方法居然能使故纸堆里大放光明,然而故纸的材料终究限了死科学的方法,故这三百年的学术也只不过文字的学术,三百年的光明也只不过故纸堆的火焰而已!

我们试回头看看西洋学术的历史。

当梅鷟的《古文尚书考异》成书之日,正哥白尼(Copernicus)的天文革命大着出世(一五四三年)之时。当陈第的《毛诗古音考》成书的第三年(一六〇三年),荷兰国里有三个磨镜工匠同时发明了望远镜。再过一年(一六〇九年)意大利的葛利略(Galileo)也造出了一座望远镜。他逐渐改良,一年之中,他的镜子便成了欧洲最精的望远镜。他用这镜子发见了木星的卫星、太阳的黑子、金星的光态、月球上的山谷。

葛利略的时代,简单的显微镜早已出世了。但望远镜发明之后,复合的显微镜也跟着出来。葛利略死(一六四二年)后二三十年,荷兰有一位磨镜的,名叫李文厚(Leewuenhoek),天天用他自己做的显微镜看细微的东西。什么东西他都拿出来看看,于是他在檐溜水里发见了微生物,鼻涕里和痰唾里也发见了微生物,阴沟臭水里也发见了微生物。微菌学从此开始了。这个时候(一六七五年)正是顾炎武的《音学五书》成书的时候,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还在着作之中。

从望远镜发见新天象(一六〇九年),到显微镜发见微菌(一六七五年),这五六十年之间,欧洲的科学文明的创造者都出来了。

我们看了这一段比较年表,便可以知道中国近世学术和西洋近世学术的划分,都在这几十年中定局了。在中国方面,除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部奇书之外,都只是一些纸上的学问;从八股到古音的考证固然是一大进步,然而终久还是纸上的功夫。西洋学术在这几十年中便已走上了自然科学的大路了。顾炎武、阎若璩规定了中国三百年的学术的局面;葛利略、解白勒、波尔、牛敦规定了西洋三百年的学术的局面。

他们的方法是相同的,不过他们的材料完全不同。

顾氏阎氏的材料全是文字的,葛利略一班人的材料全是实物的。文学的材料有限,钻来钻去,总不出这故纸堆的范围;故三百年的中国学术的最大成绩不过是两大部《皇清经解》而已。实物的材料无穷,故用望远镜观天象,而至今还有无穷的天体不曾窥见;用显微镜看微菌,而至今还有无数的微菌不曾寻出。但大行星已添了两座。恒星之数已添到一万万之外了!前几天报上说,有人正在积极实验同火星通信了。我们已知道许多病菌,并且已知道预防的方法了。宇宙之大,三百年中已增加了几十万万倍了;平均的人寿也延长了二十年了。

然而我们的学术界还在烂纸堆里翻我们的筋斗!

不但材料规定了学术的范围,材料并且可以大大地影响方法的本身。文字的材料是死的,故考证学只能跟着材料走,虽然不能不搜求材料,却不能捏造材料。从文字的校勘以至历史的考据,都只能尊重证据,却不能创造证据。

自然科学的材料便不限于搜求现成的材料;还可以创造新的证据。实验的方法便是创造的方法,平常的水不会分解成氢气、氧气;但我们用人工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以证实水是氢气和氧气合成的。这便是创造不常有的情境,这便是创造新证据。

纸上的材料只能产生考据的方法;考据的方法只是被动地运用材料。自然科学的材料都可以产生实验的方法;实验便不受现成材料的拘束,可以随意创造平常不可得见的情境,逼拶出新结果来。考证家若没有证据,便无从做考证;史家若没有史料,便没有历史。自然科学家便不然。肉眼看不见的,他可以用望远镜,可以用显微镜。生长在野外的,他可以叫他生长在花房里;生长在夏天的,他可以叫他生长在冬天。原来在身上的,他可移种在兔身上狗身上。毕生难遇的,他可以叫他天天出现在眼前;太大了的,他可以缩小;整个的,他可以细细分析;复杂的,他可以化为简单;太少了的,他可以用人工培植增加。

故材料的不同可以使方法本身发生很重要的变化。实验的方法也只是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然而因为材料的性质,实验的科学家便不用坐待证据的出现,也不仅仅寻求证据,他可以根据假设的理论,造出种种条件,把证据逼出来。故实验的方法只是可以自由产生材料的考证方法。

葛利略二十多岁时在本地的高塔上抛下几种重量不同的物件,看它们同时落地,证明了物体下坠的速率并不依重量为比例,打倒了几千年的谬说。这便是用实验的方法去求证据。他又做了一块板,长十二个爱儿(每个爱儿长约四英尺),板上挖一条阔一寸的槽。他把板的一头垫高,用一个铜球在槽里滚下去,他先记球滚到底的时间,次记球滚到全板四分之一的时间。他证明第一个四分之一的速度最慢,需要全板时间的一半,越滚下去,速度越快。距离的相比等于时间的平方的相比。葛利略这个试验总做了几百次,他试过种种不同的距离,种种不同的斜度,然后断定物体下坠的定律。这便是创造材料,创造证据。平常我们所见物体下坠,一瞬便过了,既没有测量的机会,更没有比较种种距离和种种斜度的机会。葛氏的试验便是用人力造出种种可以测量,可以比较的机会。这便是新力学的基础。

哈维研究血的循环,也是用实验的方法。哈维曾说:我学解剖学同教授解剖学,都不是从书本子来的,是从实际解剖来的;不是从哲学家的学说上来的,是从自然界的条理上来的(他的《血液运行》自序)。

哈维用下等活动物来做实验,观察心房的跳动和血的流行。古人只解剖死动物的动脉,不知死动物的动脉管是空的;哈维试验活动物,故能发见古人所不见的真理。他死后四年(一六六一年),马必吉(Malpighi)用显微镜看见血液运行的真状,哈维的学说遂更无可疑了。

此外如佗里杰利的试验空气的压力,如牛敦的试验白光的七色,都是实验的方法。牛敦在暗室中放进一点日光,使他通过三棱镜,把光放射在墙上。那一圆点的白光忽然变成了五倍大的带子,白光变成了七色:红、橘红、黄、绿、蓝、靛青、紫。他再用一块三棱镜把第一块三棱镜的光收回去,便仍成圆点的白光。他试验了许多回,又想出一个法子,把七色的光射在一块板上,板上有小孔,只许一种颜色的光通过。板后面再用三棱镜把每一色的光线通过,然后测量每一色光的曲折角度。他这样试验的结果,始知白光是曲折力不同的七种光复合成的。他的实验遂发明了光的性质,建立了分光学的基础。

以上随手举的几条例子,都是顾炎武、阎若璩同时人的事,已可以表见材料同方法的关系了。考证的方法好有一比,比现今的法官判案:他坐在堂上静听两造的律师把证据都呈上来了,他提起笔来,宣判道:某一造的证据不充足,败诉了;某一造的证据充足,胜诉了。他的职务只在评判现成的证据,他不能跳出现成的证据之外。实验的方法也有一比,比那侦探小说里的福尔摩斯访案:他必须改装微行,出外探险,造出种种机会来,使罪人不能不呈献真凭实据。他可以不动笔,但他不能不动手动脚,去创造那通出证据的境地与机会。

结果呢?我们的考证学的方法尽管精密,只因为始终不接近实物的材料,只因为始终不曾走上实验的大路上去,所以我们的三百年最高的成绩终不过几部古书的整理,于人生有何益处?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何裨补?虽然做学问的人不应该用太狭义的实利主义来评判学术的价值,然而学问若完全抛弃了功用的标准,便会走上很荒谬的路上去,变成枉费精力的废物。这三百年的考证学固然有一部分可算是有价值的史料整理,但其中绝大的部分却完全是枉费心思。如讲《周易》而推翻王弼,回到汉人的“方士易”;讲《诗经》而推翻郑樵、朱熹,回到汉人的荒谬诗说;讲《春秋》而回到两汉陋儒的微言大义——这都是开倒车的学术。

为什么三百年的第一流聪明才智专心致力的结果,仍不过是枉费心思的开倒车呢?只因为纸上的材料不但有限,并且在那一个“古”字底下罩着许多浅陋、幼稚、愚妄的胡说。钻故纸的朋友自己没有学问眼力,却只想寻那“去古未远”的东西,日日“与古为邻”,却不知不觉地成了与鬼为邻,而不自知其浅陋、愚妄、幼稚了!

同类推荐
  • 社会常识全知道

    社会常识全知道

    什么是社会常识?“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曾说:“社会常识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为人处世中必须掌握且行之有效的知识,对于一个人而言,社会常识往往比知识更重要。”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社会常识,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自然也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了。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 不平等简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不平等简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不平等,最近成为了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问题。为什么它曾被忽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现在成为公众讨论的最前沿问题?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 美学与翻译研究

    美学与翻译研究

    从其他学科吸取理论营养来丰富和充实自己学科的研究,这种跨学科、跨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译学建构无疑是非常有益的。然而,诚如杨自俭先生所说的那样,“虽然有许多文章都强调要重视从相关学科中吸收新的理论与方法,但大都只是提提而已,很少有人从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认知科学等学科中借来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新的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热门推荐
  • a最强装逼系统

    a最强装逼系统

    带着最强装逼系统,刘芒穿越异界,无限升级,无限装逼。碾压绝世天骄,装逼兑换一切,没有兑换不到的,只有你想象不到的,杀人,杀怪,装逼,轻松升级。造化神功,六道轮回,缩地成寸,装逼应有尽有,“我要装逼,我要升级”在这里刘氓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异界
  • 享受父爱

    享受父爱

    《享受父爱》是一个父亲平凡一生的写照。他生活在大山之中,经历了人生的几大苦痛。战乱时,痛失妻女;坎坷再婚后,次女又因贻误病情离他而去..承受了一连串打击的父亲,始终以开朗坚忍来面对命运的挑战,精心培养几个儿女,撑起了一个遭受了太多不幸和坎坷的家,并让这个家火热着每个孩子的心。小说地域色彩鲜明,父亲的形象令人感佩。
  • 九十年代文学

    九十年代文学

    上次在桂林开“第三届今日批评家论坛”时,和程光炜老师商量一起和人民大学联合做一次研讨。程老师主持的“重返八十年代”研究课题,在高校和学术界影响很大,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方法论。程老师最近要转到九十年代文学研究,他提议把“九十年文学研究”作为我们这次讨论的题目。其实我的一个愿望,是让程老师也抽出时间跟我们的客座研究员聊聊,给我们指导一下。我的另一个想法是,大家在校时,对八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前的当代文学史,是比较熟悉的,但对九十年代文学史不一定熟悉。
  • 我接手了黑影兵团

    我接手了黑影兵团

    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咸鱼,被迫踏上了在异世界营救阴影之王尤克拉?瓦龙的故事......余南:说不定也会是一个谋权篡位故事......
  • 盛宠之下,必有娇妃

    盛宠之下,必有娇妃

    她从宰相府醒来,性情大变,却不料一纸婚约下,树敌无数。面对敌人的刁难,她没有像以前一样,一味地退让,而是——划伤镇南王嫡长女的脸劫了亲生父亲的财教训了兵部尚书的纨绔公子开酒楼、办武馆、逛青娄……
  • 末世之BOSS大人他有毒

    末世之BOSS大人他有毒

    (暂时太监,一年断网)一朝穿越,洛绯由高高在上的千秋界大佬沦落为三千小世界中的末世落难大小姐。难道就这样陨落?洛绯美眸一眯,呵!她可是一代大佬!!!空间在手,小弟我有。某Boss:“嗯?怎么?还想收小弟?”洛绯穿上衣服瞪他:“……”
  • 所有瞬间都是你

    所有瞬间都是你

    为了家族利益,林粤和叶慎安结婚了。他们一个是百分百优秀的酒店总经理,一个是纨绔蠢萌的等闲公子哥。婚礼当天,新郎迟到。婚后第一天,新娘留下一纸便条,不知所终!因为莫名其妙的“绿帽危机”,叶慎安远赴巴黎追妻,终于化解了重重乌龙,和林粤开启了蜜月时光,却因为一个突然闯入视线的女孩的背影,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青春记忆。原来在轻狂的年少时光,林粤已埋下了关于叶慎安的秘密……两人回国后,世悦酒店的经营不断遭遇挑战和危机,前男友陈伟廉回到林粤身边深情守候,叶慎安的追妻套路只得再度甜蜜升级!
  • 天道伏魔传

    天道伏魔传

    他为了报答自己义父的救命、养育、教导之恩,而踏入了玄清门去偷取“天玄鼎”,后来得知自己最敬重的义父却是自己的杀父仇人;而后踏入魔道,人称天道魔君;开始了一段感天动地的爱情与灭魔之路……
  • 新黑猫警长第二辑:双重危机

    新黑猫警长第二辑:双重危机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像天线,能听见一切可疑的声音!对了,我就是黑猫警长!我用智慧、果敢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着白猫警士们消灭一切来犯之敌,侦破一个又一个案件,誓死保卫森林市的安全!黑猫警长的形象和故事已经在中国少年儿童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经典不会随时间的磨砺而黯然失色,只会在岁月的砺炼中愈加璀璨!你瞧!黑猫警长又出发了!全新的黑猫警长系列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大家将会领略到黑猫警长利用高科技破案的风采,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增长知识和智慧!
  • 嫡女江山

    嫡女江山

    古武世家的当家君楚,因为一次意外,精神力竟然附身到了悲催、苦命的苏家嫡女苏西辞身上,不能说话,满脸红斑,丹田尽毁,大婚当天被羞辱自尽……却原来,一切都是被卑鄙阴险的苏家二房陷害所致。苏西辞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是君楚的时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