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0100000002

第2章 1949-1956年·构建新生

1949年,咱们北京获得和平解放,整座古城因此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北京的文化也因此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否则,北京城和她的文化,呈现的将是另外一种状况。这是历史的幸事,这是北京人的幸事,也是北京文化的幸事。我认为,如果要观察和思考咱北京建国以来演艺文化的发展,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出发点。

北京获解放,古城得新生。变化着、出新着,可以说是此时北京演艺文化的显着特点。一些新歌剧、新曲艺、新评剧等的陆续上演,犹如一股清新之风,吹拂着北京舞台,让人有一种崭新的感觉。

街巷胡同的演出

那阵儿,北京街巷胡同的群众性、民间的演出活动挺热闹的。平常的日子,走街串巷有练把式的、唱鼓曲的、耍傀儡戏的(我们称之为“耍gúdiùdiú的”或“耍猴栗子的”)、耍猴儿的、耍狗熊的、耍小白耗子的;逢年过节和搞庆祝活动的时候就更热闹了:有扭秧歌的、打腰鼓的、跑旱船的,有小车会、高跷会、狮子会(我们东北园胡同就有一个狮子会),还有广场演出、街头活报剧演出,喻宜萱、郭淑珍的女高音独唱我是在师大附中操场上听的,《放下你的鞭子》我是在宣外(宣武门外)大街城门前看的……我爱贪热闹,常常是他们演到哪儿我看到哪儿,没个够。

那时候,胡同里兴评剧,而且是新评剧,《小女婿》中小白玉霜的“鸟入林”、《刘巧儿》中新凤霞的“巧儿我”这些唱儿(“唱儿”是“唱词”的口语俗称),很多人都会哼上几句,就跟现在唱流行歌曲似的。趁这评剧的热火劲儿,我母亲还带着我妹妹、我弟弟和我,到中和戏院看了新凤霞主演的《艺海深仇》。看完后,我们心里都沉沉的,谁都很少说话。当时那样子,现在还记着呢。以后,听的多了,小白玉霜、新凤霞、喜彩莲、马泰、魏荣元、张德福等都成了我最喜欢的评剧演员。

晓市的评戏大棚

从1949年到1956年,我先后在宣外的香炉营四条跟和外(和平门外)的东北园胡同住家。如果从看演出的角度说,那个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城墙下晓市的戏棚,一处是城南的天桥。

我小时候,咱们北京的城墙和城门都还有。那时,从和平门到宣武门的城墙北侧是晓市——后来成全天的了。这里吸引我的,除了有数不过来的小摊外,还有个大戏棚。戏棚是用席围成的,里面靠西边用木板搭了个戏台。唱的都是评剧。据查,评剧起于对口莲花落,成于平腔梆子戏(与“半班戏”无关),普通老百姓都爱看。戏每日白天开,上下午各一场,进门交钱看戏,随来随看。

我当时有七八岁,年纪虽小,但看戏入场有窍门,就是从席拴绑得不严实的空隙处钻进去,那时候我个头小,有个小空儿就能钻进去。由于我大都是开戏时候钻进去的,大人们都忙着戏的事呢,没人管,何况我又是个小孩呢。

记得当时看的有《千里送京娘》《珍珠衫》《花为媒》什么的,戏名还是听大人们说的。听戏时,我站在舞台一侧,免得挡住别人,累了就趴在台沿上看,听着看着没劲了,就从大门口大大方方地走出来,然后去逛晓市……

天桥是咱老百姓的“文化乐园”

天桥,有人称其为“杂吧地儿”,对我来说,天桥是难得的“文化乐园”。

看演出,如果说晓市的大戏棚是我的启蒙地,那么,天桥就是我的培育园。

所以,我看所有的演出,我的喜怒哀乐,我的好恶臧否,最后,都会回归到平民视角、百姓心态上来。这是骨子里的东西。

这么多年,我去天桥不知多少次了;这么多年,我在天桥听的看的,多了去了。

这里,有我走不过来的场子:相声场子、把式场子、盘杠子场子、戏法场子、摔跤场子、耍中幡场子、评书场子、大鼓书场子、竹板书场子、莲花落场子、滑稽二簧场子、拉洋片场子……这里,还有评书茶馆、戏园子、电影院、魔术小剧场……

这里,有我好多心中的“大明星”:大变活人的新文丽(音),口技高超的汤金橙(成),说文明相声的女演员回婉华,说唱拉洋片的小金牙,摔跤、练中幡高手宝三(宝善林),挥耍巨型大刀、打弹弓的张宝忠,练真枪刺咽喉的朱国全,飞身盘杠的“飞飞飞”曹贵荣,飞车走壁的皮德福……

这些人物,不是“光说不练”,不是“银样蜡枪头”,而是人人有故事,个个怀绝技,是令人叹服、让人永记的人。

逛天桥趣事

记得第一次去天桥,是我父亲让我当农民的二叔带我去的。当时我也就十来岁。我们来到新文丽变戏法的场子时,他正演大变活人。只见他用一根长棍在一个箱子里外前后敲打一通后,让一个小演员蹲进去。之后,他拿出锤子和钉子,准备请一位观众帮忙把盖子钉结实。新文丽“让”了一圈后,走到我二叔面前,很客气地请他完成这个事,厚道、老实的二叔说什么也不干,新文丽只好请别人了。因为没见过这场面,当时我既紧张又担心,呆呆的不知所措。但还是坚持看完了最后把箱子变空的场景。几十年了,“大变活人”的“底”现在我也不得其解,成了我心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现在有热心人动议,在老天桥旧址做一番重建或改建的大工程。我认为,其用心是好的,但世易时移,即使实现了,再也不会重现昔时的盛景了。

听曲艺和曲剧

曲艺我是在劝业场(一家大型的百货商场,位置在东西河沿东口)的新罗天和前门小剧场听的,相声、快板、口技、双簧和各种鼓曲都有,老活儿多,新活儿少,新、老我都爱听。记得主要演员有高德明、孙宝才(艺名“大狗熊”)、高凤山、关学曾、谭伯儒、汤金橙(成)、罗荣寿、赵振铎、马玉萍、刘司昌、王学义等。高凤山嗓音高亮,活路宽,举止言谈透着诙谐、幽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我才知道,我们是三河县(市)的老乡。

咱们北京土生土长的曲剧我是在西单剧场听的,剧目是魏喜奎主演的《啼笑姻缘》,充满京味鼓曲的旋律,让人感到亲切,令人陶醉。

听京剧和昆曲

那时候,大栅栏里的庆乐戏院是我常听京戏的地方。我在这儿看过的戏有《姜子牙与哪吒》《黄飞虎》《血滴子》《牛郎织女》等,而且轮流上演。戏里除了有火爆的武打场面外,还有玄妙的机关布景、惊异的口喷火影、撩目的大转舞台和有趣的真牛上台。这些,对少年时代的我有十足的吸引力。小歌剧《兄妹开荒》是每晚的开场戏,其中“雄鸡,雄鸡,高呀高声叫——”

的唱儿,我现在还能自得其乐地哼出来……

1956年5月,被周总理赞为“救活一个剧种”的昆曲《十五贯》的演出震动京城,一时形成“满城争说(瞧)《十五贯》”的热潮。我特想看,可努着劲也没买到票,只好从话匣子的转播中弥补遗憾了。

我的流行歌曲和“插曲”

那时,也有流行歌曲,我喜欢的有《高楼万丈平地起》《团结就是力量》《我是一个兵》《歌唱二郎山》《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喀秋莎》更是我爱哼唱的,据说,当时用汉语唱这些歌的人比用俄语唱的人多。

说个插曲:我小学是先后在上斜街小学、汇文五小和南新街小学读的。

在小学期间,我还给街坊的小朋友“导演”过《刘巧儿》的片段,因为喜欢侯宝林先生的相声还和同学刘养性登台学说过《夜行记》,还被选为学校朗诵小组的成员,还学会了吹笛子、演奏大正琴……

重要的事

一件对我很重要的事:

我父亲是京东三河县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很爱听河北梆子,喜欢的名角是李桂云。其实,我家住在香炉营四条的时候,就和梆子剧团在一条胡同。剧团常年在华北戏院演出。但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始终没能安安稳稳地坐在华北戏院的观众席上,舒心地听一出他喜欢的河北梆子戏,比如《蝴蝶杯》《大登殿》什么的。每想到这些,我不禁悲从心来。

我母亲出生在天津,生长在京西北南口镇,出身在一个铁路工人家庭。

她喜爱听京戏,尤喜言菊朋的唱。老人家曾对我说,言先生的唱有文气、细腻、内在、有听头;有时说着说着还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还颇有言派的韵味。这是母亲跟话匣子学的。母亲很聪慧,往往听上几遍就会。记得我八九岁的时候,母亲有时兴致一来,常请几位女“票友”到家里一块唱唱,过过戏瘾。每当这时候,我是没出家门就听了戏,受了熏。

可以说,我喜欢文艺,喜欢看文艺演出,是有幸得了父母基因的,是受了父母遗传的。

我非常感念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

我长跪拜谢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

以上所记,对我,当然是很重要的事。

同类推荐
  • 清代名角录

    清代名角录

    自幼爱看戏的齐如山先生,通过与梨园中人的长期接触、交谈,整理了清末民初京剧界名伶二百一十人,细说了每个人的家学渊源、唱功特点、艺术成就等。为记录梨园名角的第一本著作。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 著名歌剧欣赏

    著名歌剧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歌剧欣赏》定位为歌剧欣赏入门普及型书籍,收集了世界著名的歌剧,包括《白毛女》、《江姐》、《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等,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其中包含了歌剧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及其创作的背景、故事等。
  • 中国散曲史

    中国散曲史

    本书全面细致地梳理介绍了中国散曲的来龙去脉和发展情形,包括散曲起源、形式及特质,元人散曲,明人散曲及清人散曲四部分。明散曲独特地以昆曲流行为前后期分界,清散曲以清丽、豪放派分别阐述,并专论清小曲与道情。全书资料广博全面,论点独特、勾勒清晰,在研究中国散曲诸家之中独树一帜,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都极深厚。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热门推荐
  • 家有庶夫套路深

    家有庶夫套路深

    作为一名合格庶子,褚三始终禀诚着不争不抢,安份守己的原则,待时机成熟便可一飞冲天,自立门户。不料,某天他爹出门喝喜酒,喝着喝着,居然把新娘给喝回来了!爹说:“这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女,便宜你了。”原因:新郎跟小姨子跑了,刚巧小姨子是他的未婚妻,新娘无处嫁,干脆就抬进他家给他当媳妇!没落伯府的庶子娶了高门嫡女。原本瞧他还算顺眼的嫡母立刻瞧他不顺眼了!平时懒得搭理他的嫡兄嫂子也上门找事了!庶兄天天上门说酸话了!褚三的蛰伏生活瞬间鸡飞狗跳,再也不能好好跟人暗中搞谋反了!褚三翻着白眼:“真能惹事,我才不要你!”媳妇儿:“呵呵,本姑娘也不倒贴。但和离之前,我都罩你。”他以前习惯蛰伏隐忍,但自从成亲后,所有妖魔鬼怪,媳妇儿都冲上前挡着。待他功成名就之时,她说:“也该桥归桥,路归路了。”褚三:“我好像习惯了有媳妇儿罩着的日子……”她打了个哈欠:“不干!”褚三:“那换我罩你。”
  • 枭宠王妃

    枭宠王妃

    冯府二小姐,天生丽质,却狂野不羁。妖娆美男你给我站住,夺了本姑娘的吻居然想逃?一场意外使她突然间可以听懂鸟兽虫鱼的对话。“小姑奶奶你就饶了我吧?”“敢在本姑娘面前撒谎,你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爱妃,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怎么可能?”这可不是她做事的风格。“不然,本王来补偿你,如何?”“姿色够,可是身材好像差了点......”
  • 别让印象骗了你

    别让印象骗了你

    不被印象所定格,摆脱印象的束缚,跳出印象的圈套人人相处时,初次见面时对方的仪表、风度所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往往形成日后交往时的依据。人不可以跌倒在“第一印象”上,我们必须具有看透对手的本领,学会从观细节识人,从细节上把人看透,看到表象下的本质,才能避免印象下的欺骗。不被印象表面所欺骗,抛开“第一印象”的束缚,与人相处时,从言谈、举止中窥探他人;从为人处事中,洞悉他人内心深处的玄机;跳出“第一印象”的“圈套”,不要被“印象”所骗,练就一双识人的“慧眼”,真正地看透一个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驾驭人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如鱼得水!
  • On Islam

    On Isla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amed theologian Abraham Kuyper toured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and encountered Islam for the first pgsk.com travelogue, part cultural critique, On Islam presents a European imperialist seeing firsthand the damage colonialism had caused and the value of a religion he had never truly understood. Here, Kuyper's doctrine of common grace shines as he displays a nuanced and respectful understanding of the Muslim world. Though an ardent Calvinist, Kuyper still knew that God's grace is expressed to unbelievers. Kuyper saw Islam as a culture and religion with much to offer the West, but also as a threat to the gospel of Jesus Christ. Here he expresses a balanced view of early twentieth-century Islam that demands attention from the majority world today as well. Essays by prominent scholars bookend the volume, showing the relevance of these teachings in our time.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寻大道之艰途

    寻大道之艰途

    两万四千一纪元,破尘成仙有几人?周冰绮出生在一个天降异象的日子里,因为与一位大家族千金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被命术师算出两人命运相克,被这个大家族陷害驱逐,背井离乡。十五年后,她再回来......飞升为何如此之难,且看一个凡人农家女孩如何一步步走向仙界巅峰,打破枷锁......
  • 告别你的世界里

    告别你的世界里

    漫长的黑夜中,微弱灯光照着昏暗的街道,风经过树梢,吹起了地上枯黄的落叶。又不经意想起那时的我们,也曾手挽手一起走过这里的街头。——虽然早已物是人非,但你仍是我此生的最大的遗憾……李哲宇一生之中喜欢了顾泽兮四年,顾泽兮也喜欢李哲宇七年。
  • 尘起即灭

    尘起即灭

    修习入圣大道,驰骋权谋官场,皆不若闲云野鹤,笑傲江湖!夜处断石桥头杯邀月,只当对影成三人。不要对我讲道理,你只需要知道,永远不分青红皂白的站在我这边就对了,因为小爷是朱尘!此去经年,往后余生,七界合一,是为尘起即灭兮!
  • 重在执行

    重在执行

    工作重在执行、难在执行、赢在执行。本书从目标计划、端正态度、言出即行、尽职尽责、服从命令、相互沟通、团队协作、统筹时间、不断学习、用对方法、排除万难等11个方面阐述了快速提高执行力的具体做法,理论联系实际,简明扼要。它能切实帮助企业的员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提高团队和个人的执行力,实现工作的高效运转。
  • 好为人师(中国好小说)

    好为人师(中国好小说)

    小说讲述了硕士毕业的数学老师蔺骥途在从教期间“不务正业”,最终离开学校,自己办起家教的故事。小说着重点描写了蔺骥途憨厚的为人处世方式和他与两位女子的交往过程,突出蔺骥途表面看似对于世事随遇而安,对于周围的人温柔和顺,但内心充满反抗,坚持自我的矛盾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