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600000107

第107章 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1)

无论哪一种历史因素……都不会“天然阻止”一个种族或文化——或者使一个种族或文化永远失了那种能力——学习、吸收、发展,甚至于超过另一民族在种种历史条件之下开创发扬起来的那些知识活动。

前两次的东西哲学会议上都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东方从前究竟有没有科学呢?东方为什么科学很不发达,或者完全没有科学呢?

对于第一个问题,有些答案似乎确然说是没有。薛尔顿教授(Prof.W.H.Sheldon)说:“西方产生了自然科学,东方没有产生。”

诺斯洛浦(Prof.Filmet S.C.Northrop)也说:“(东方)很少有超过最浅近最初步的自然史式的知识的科学。”

对于第二个问题,东方为什么科学不发达,或者完全没有科学,答案很不一致。最有挑战性刺激性的答案是诺斯洛浦教授提出来的。

他说:“一个文化如果只容纳由直觉得来的概念,就天然被阻止发展高过那个最初步的、归纳法的、自然史阶段的西方式的科学。”依照诺斯洛浦的定义说,由直觉得来的概念只“表示可以当下了解的事物,所含的意思全是由这种可以当下了解的事物得来的”。

诺斯洛浦的理论是:一个文化如果只应用由直觉得来的概念,就用不着形式推理和演绎科学。假如科学和哲学所要指示的只是当下可以了解的事物,那么,很明白,人只要观察、默想,就可认识这种事物了。

直觉的和默想的方法也就是唯一靠得住的方法了。这正是东方人的见解,也正是他们的科学很久不能超过初步自然史阶段的原因,——由直觉得来的概念把人限制在那个阶段里了。

这个理论又有这样扼要的一句话:“东方人用的学说是根据由直觉得来的概念造成的,西方人用的学说是根据由假设得来的概念造成的。”

我不想细说这个诺斯洛浦理论,因为我们这些二十来年时时注意这位哲学家朋友的人对于他的理论一定都知道得很清楚。

我只想指出,就东方的知识史来看,这个东西二分的理论是没有历史根据的,是不真实的。

第一,并没有一个种族或文化“只容纳由直觉得来的概念”。老实说,也并没有一个个人“只容纳直觉得来的概念”。人是天生的一种会思想的动物,每天都有实际需要逼迫他做推理的工作,不论做得好做得不好。人也总会懂得把推理做得更好些,更准确些。有一句话说得很不错:推理是人时时刻刻逃不开的事。为了推理,人必须充分使用他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与假设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这样,人才有了常识,有了累积起来的经验知识,有了智慧,有了文明和文化。这样,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几个延续不绝的知识文化传统的中心,经历很长的时间,才发展出来科学、宗教、哲学。我再说一遍,没有一个文化“只容纳(所谓)由直觉得来的概念”,也没有一个文化天然“被阻止发展西方式的科学”。

第二,我想指出,为着尝试了解东方和西方,所需要的是一种历史的看法(a historical approach),一种历史的态度,不是一套“比较哲学上的专门名词”。诺斯洛浦先生举的“由假设得来的概念”有这些项:半人半兽A,《第四福音》的开头一句,天父的概念,圣保罗、圣奥古斯丁、圣阿奎那斯的基督教B,还有德谟克利图的原子,波尔(Bohr)——和卢斯福(Ruthorford)——古典物理学上的原子模型C,爱因斯坦物理学上的时空连续D。然而,我们在印度和中国的神话宗教着作里当然能够找到一千种想象的概念,足可以与希腊的半人半兽相比。我们又当然能够举出几十种印度和中国的宗教观念,足可以与《第四福音》的开头一句相比A。所以这一套“两分法”的名词,这一套专用来喧染历史上本来不存在的一个东西方的分别的名词,难道我们还不应当要求停止使用吗?

因此,我现在很想解释一下我所说的比较哲学上用的历史的看法是什么。简单地说,历史的看法只是认为东方人和西方人的知识、哲学、宗教活动上一切过去的差别都只是历史造成的差别,是地理、气候、经济、社会、政治,乃至个人经历等等因素所产生,所决定,所塑造雕琢成的;这种种因素,又都是可根据历史,用理性,用智慧,去研究,去了解的。用这个历史的看法,我们可以做出耐心而有收获的种种研究、探索,可以不断求人了解,绝不只是笑,只是哭,或只是失望。用这个历史的看法,我们可以发现,东西两方的哲学到底还是相似多于相异;也许可以发现,不论有多少明显的差别存在,都不过是种种历史的因素特别凑合所造成的重点的程度上的差别。用这个历史的看法,也许我们更容易了解我们所谓“西方式的科学”的兴起要迅速发达,更容易了解这绝不是什么优等民族的一个独立的,并且是独占的创造,而且是许多历史因素一次非常幸运的凑合的自然结果。凭着一种耐心的历史探索,也许我们更容易了解,无论哪一种历史因素,或是种种因素的凑合,都不会“天然阻止”一个种族或文化——或者使一个种族或文化永远失了那种能力——学习、吸收、发展,甚至于超过另一民族在种种历史条件之下开创发扬起来的那些知识活动。

说一个文化“天然被阻止发展西方式的科学”,是犯了没有根据的悲观失望(to despair prematulely)。但是尽力弄清楚有些什么因素使欧洲得到了至少四百年来领导全世界发展近代科学的光荣,在另一方面又有些什么因素,或者是些什么因素怎样凑合起来,对于有史以来多少个种族或文化(连中世纪的“希腊罗马基督教”文化也不例外)在科学发展上遭受的阻碍以至于推行毁坏,要负很大的责任,——这在我们这个很有学问的哲学家与哲学史家的会议中,也是一件值得做的事业,一种应当有的抱负。

我预备这篇论文,用了一个不很谦虚的题目:《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也是想要显示一点比较哲学上用的历史的看法。

我有意不提中国哲学的科学内容,不但是为了那份内容与近四百年西方科学的成就不能相比,——这是一个很明白的理由——而且正因为我的见解是:在科学发达史上,科学的精神或态度与科学的方法,比天文家、历法改革家、炼金术士、园艺家在实用上或经验上的什么成就都更有基本的重要性。

前哈佛大学校长康南特博士(Dr.James B.Conant),本身够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在他的演讲集《懂得科学》(On UnderstandingScience)里,把这个见解表达得很有力量。

因此我要引他说的话:16、17世纪那些给精确而不受成见影响的探索立下标准的早期研究工作者,他们的先驱是些什么人呢?哥白尼、伽利略、维萨略(Vesalius)的精神上的祖先是什么人呢?中世纪那些偶然做实验工作的人,那些细心设计造出新机械的人,虽然渐渐增加了我们物理和化学的经验知识,都还算不得。这些人留给后世的人还只是许多事实资料,只是达到实用目标的有价值的方法,还不是科学探索的精神。要看严格的知识探索上的新勇气奋发,我们得向那少数深深浸染了苏格拉底传统的人身上去找,得向那些凭着原始的考古方法首先重新获得了希腊、罗马文化的早期学者身上去找。在文艺复兴的第一个阶段里把对于冷静追求真理的爱好发扬起来的人,都是研究人文的,他们的工作都不是关乎生物界或无生物界的,在中世纪,尽力抱评判态度而排除成见去运用人类的理智,尽力深入追求,没有恐惧也没有偏好,……这种精神全是靠那些作讨论人文问题的人保持下来的。在学术复兴时代(The revival of learning)的初期,最够得上说是表现了我们近代不受成见影响的探索的观念的,也正是人文学者的古代研究。

佩脱拉克(Petrarch)、薄伽邱(Boccaccio)、马奇维里(Machiavelli)、依拉斯莫斯(Erasmus),而绝不是那些炼金术士,应当算是近代科学工作者的先驱。依同样的道理说来,拉伯雷(Rabelais)与蒙丹(Montaigne)发挥了评判的哲学精神,在我看也应当算是近代科学家的前辈。

我相信康南特校长的见解根本上是正确的。他给他的演讲集加了一个副标题:《一个历史的看法》(An historical approach),这也是很值得注意的。

从这个历史的观点看来,“对于冷静追求真理的爱好”,“尽力抱评判态度而排除成见去运用人类的理智,尽力深入追求,没有恐惧也没有偏好”,“有严格的智识探索上的勇气”,“给精确而不受成见影响的探索立下标准”,——这些都是科学探索的精神与方法的特征。

我的论文的主体也就是讨论在中国知识史、哲学史上可以找出来的这些科学精神与方法的特征。

首先,古代中国的知识遗产里确有一个“苏格拉底传统”。自由问答,自由讨论,独立思想,怀疑,热心而冷静的求知,都是儒家的传统。孔子常说他本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好古敏以求之”。

有一次,他说他的为人是“发愤忘食,乐以乐忧,不知老之将至”。

过去两千五百年中国知识生活的正统就是这一个人创造磨琢成的。孔子确有许多地方使人想到苏格拉底。像苏格拉底一样,孔子也常自认不是一个“智者”,只是一个爱知识的人。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儒家传统里一个很可注意的特点是有意奖励独立思想,鼓励怀疑。孔子说到他的最高才的弟子颜回,曾这样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悦)。”然而他又说过:“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孔子分明不喜欢那些对他说的话样样都满意的听话弟子。他要奖励他们怀疑,奖励他们提出反对意见。

这个怀疑问题的精神到了孟子最表现得明白了。他公然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公然说他看《武成》一篇只“取其二三策”。孟子又认为要懂得《诗经》必须先有一个自由独立的态度。

孔子有一句极有名的格言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说到他自己:“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正是中国的“苏格拉底传统”。

知识上的诚实是这个传统的一个紧要部分。

孔子对一个弟子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又有一次,这个弟子问怎样对待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然事鬼?”这个弟子接着问到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这并不是回避问题,这是教训一个人对于不真正懂得的事要保持知识上的诚实。这种对于死和鬼神的存疑态度,对后代中国的思想发生了持久不衰的影响。

这也是中国的“苏格拉底传统”。

近几十年来,有人怀疑老子(老聃)是不是个历史的人物,《老子》这部古书的真伪和成书年代。然而我个人还是相信孔子确做过这位前辈哲人老子的学徒,我更相信在孔子的思想里看得出有老子的自然主义宇宙观和无为的政治哲学的影响。

在那样早的时代(公元前6世纪)发展出来一种自然主义的宇宙观,是一件真正有革命性的大事。《诗经》的《国风》和《雅》、《颂》里所表现的中国古代观念上的“天”或“帝”,是一个有知觉,有感情,有爱有恨的人类与宇宙的最高统治者。又有各种各样的鬼神也掌握人类的命运。到了老子才有一种全新的哲学概念提出来,代替那种人格化的一个神或许多个神: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这个新的原理叫做“道”,是一个过程,一个周行天地万物之中,又有不变的存在的过程。道是自然如此的,万物也是自然如此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是这个自然主义宇宙观的中心观念。 这个观念又是一种无为放任的政治哲学的基石。“太上,下知有之。”

这个观念又发展成了一种谦让的道德哲学,一种对恶对暴力不抵抗的道德哲学:“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柔弱胜刚强。”“常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手者矣。”

这是孔子的老师老子所创的自然主义传统。然而老师和弟子有一点基本的不同。孔子是一个有历史头脑的学者,一个伟大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而老子对知识和文明的看法是一个虚无主义的看法。

老子的理想国是小国寡民,有舟车之类的“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常使无知无欲。”这种知识上的虚无主义与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民主教育哲学何等不同!

然而这个在《老子》书里萌芽,在以后几百年里充分生长起来的自然主义宇宙观,正是经典时代的一份最重要的哲学遗产。自然主义本身最可以代表大胆怀疑和积极假设的精神。自然主义和孔子的人本主义,这两极的历史地位是完全同等重要的。中国每一次陷入非理性、迷信、出世思想,——这在中国很长的历史上有过好几次——总是靠老子和哲学上的道家的自然主义,或者靠孔子的人本主义,或者靠两样合起来,努力把这个民族从昏睡中救醒。

同类推荐
  • 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该书主要以南怀瑾著作为本,讲述人生苦乐、爱情、得与失、名利、幸福生活等,通过大师的人生经历、言行举止、著述,来讲述如何在尘世中修心的人生哲学。
  • 人生十修

    人生十修

    本书中,星云大师鼎立推荐了佛家的十修偈语,大师就普通大众所关心的财富、教育、健康、家庭、成功等人生课题展开的的真理和智慧。书中,作者循序渐进、通俗易懂地引领读者亲炙大师真诚与慈悲的人文关怀与生命关注,而透过本书精辟而又易于为普通人接受和理解的分析,又可提供给现代人更宏观的视野以及更深层的省思。
  •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周易》是一本以百科全书为“体”,而以占筮为“用”的性质奇特的典籍。它蕴含渊懿微妙的哲思,表达敬德、重民的治国理念,保留了好些商、周的史实,盛载大量的上古文化遗存。
  • 忍经·劝忍百箴

    忍经·劝忍百箴

    《忍经·劝忍百箴》将《忍经》与《劝忍百箴》二者合一,辑成一部展现古代圣贤处世哲学的智慧锦囊,帮助世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小忍则有小成,大忍则有大成,不忍则一事无成,祸患无穷。一个“忍”字融合百家智慧,成就博大人生。
  •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阳明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最根本的精神导师。
热门推荐
  • 都市至尊龙皇

    都市至尊龙皇

    曾经遭人陷害,叶凌天背上不耻罪名受千夫所指,兄弟朋友的背叛、女友与其决裂、姐姐更是被迫为他含泪嫁人。命运齿轮转动,他,让人界武神甘心为奴!让魔界魔主俯首称臣!甚至让天界大帝胆寒颤栗!统御天下站在世界之巅的绝世龙皇,重回都市少年时代!这一世,叶凌天只手遮天、神挡杀神!必让这天下为之颤抖!
  • 错孕成婚,爱妻成瘾

    错孕成婚,爱妻成瘾

    他们是离过婚的,但是并没有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因此仍旧是合法夫妻,于是,多年的独守,让这样的一个情债变成了一种命中注定……
  • 浅冬

    浅冬

    我们游走在悬崖的边缘,观看着彼岸的花朵。灵魂随着冬日的冷风飘移着,无边无际。我们在爱情与友情的缝隙中寻找着出口。黑暗中带着些许的温暖。这个冬天,我们渴望爱情。你丫的也会相亲?我一脸怪异的看着米苏。别提了,老娘烦躁着呢!米苏那绝美的一张小脸此时让我想起了非洲母狮。红色小吉普停在会展中心前口,我心想,这是一个绝妙的相亲地点……我们都爱上了不该爱的人。那一瞬间的火花在夜空中乍现。诡异而美丽……
  • 重生从传奇开始

    重生从传奇开始

    这一年,欧元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发行。这一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在美国盐湖城举行。这一年,瓦良格号历经2年8个月时间,终于回到祖国。这一年,中国男足首次进入世界杯的决赛圈,五星巴西诞生。这一年,卫家回到了这里,开始了他的传奇!
  • 育儿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育儿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从古到今,人们都将生儿育女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繁衍后代的一种必由“程序”,但却不能“顺其自然”。每当一个新生命诞生时,便又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份希望。因此,科学地孕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父母是有相当大的责任。目前,人们的注意力又转移到胚胎形成的过程上,在这一复杂的生命孕育过程中,特别是胚胎分化期,仅仅是一个不留意,就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导致畸形,造成终生遗憾。作为现代的准妈妈,应该了解多方的受孕知识,有更科学的生育观念,即时受孕、养胎、保胎为前提,不失时机地对胎儿施行胎教,以实现优生、优育、优教,让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 我有一个超宇宙

    我有一个超宇宙

    是否有人怀疑过,漫天星辰,真的都是一颗颗真实的星球么?如果……地球以外的一切,都是假象呢!意外来到陌生的星球后,白辰不仅认知到了真正的宇宙,同时也发现了地球的秘密!宇宙,原来竟是这个样子!只是……先等等,穿越却不给记忆是什么操作?这是什么噩梦开局!……PS1:本书系宇宙修炼体系,背景宏大。PS2:本书又名《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有大佬罩着的躺赢人生》等等。PS3:群号309,116,075,大家可以进来聊聊天,没事骂骂作者。
  • 妖神不是妖

    妖神不是妖

    神历元年,天地巨变,有人应劫而生,落地成神,搅动漫天星辰,诸神之战,波及亿万生灵生死。有少年崛起于神弃之地,踏过尸山血海,终成血帝魔神。时空碰撞,神采公子携万神来犯。三人相遇是时空错乱,还是冥冥中的天意?...
  • 漂魂

    漂魂

    两个单身女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与有权有势的已婚男人的邂逅与纠缠,是无意,是有心?是出于本真的爱,还是出于对权势与财富的迷恋?在婚姻捆绑外的情爱,即使多么真挚,也不过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使人分裂的欲望,令人窒息的烈火,让人意乱情迷的疯狂……不会给人带来心灵的安宁。使人流于盲目本能的所谓爱情,脱离了善的为他人着想的爱情,会朝着怎样的方向行进呢?她们会做怎样的选择呢?最后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 解密中国大案(四)

    解密中国大案(四)

    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 Rinkitink In Oz

    Rinkitink In Oz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