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3000000018

第18章 说儒(1)

太炎先生的大贡献在于使我们知道“儒”字的意义经过了一种历史的变化,从一个广义的,包括一切方术之士的“儒”,后来竟缩小到那“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的狭义的“儒”。

二十多年前,章太炎先生作《国故论衡》,有《原儒》一篇,说“儒”有广狭不同的三种说法:

儒有三科,关“达”,“类”,“私”之名:(《墨子·经上》篇说名有三种:达,类,私。如“物”是达名,“马”是类名,“舜”是私名。)

达名为儒。儒者,术士也。(《说文》)太史公《儒林列传》曰,“秦之季世坑术士”,而世谓之坑儒。司马相如言“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汉书·司马相如传》语。《史记》儒作传,误。)……王充《儒增》,《道虚》,《谈天》,《说日》,《是应》,举“儒书”,所称者有鲁般刻鸢,由基中杨,李广射寝石矢没羽,……黄帝骑龙,淮南王犬吠天上鸡鸣云中,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是诸名籍道、墨、刑法、阴阳、神仙之伦,旁有杂家所记,列传所录,一谓之儒,明其皆公族。

“儒”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亦知天文,识旱潦。何以明之?鸟知天将雨者曰鹬,(《说文》)舞旱叹者以为衣冠。鹬冠者亦曰术氏冠,(《汉·五行志》注引《礼图》)又曰圜冠。庄周言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田子方篇》文。《五行志》注引《逸周书》文同。《庄子》圜字作鹬。《续汉书·舆服志》云:“鹬冠前圜。”)

明灵星舞子吁嗟以求雨者谓之儒。……古之儒知天文占候,谓其多技,故号遍施于九能,诸有术者悉赅之矣。 类名为儒。儒者知礼乐射御书数。《天官》曰,“儒以道得民。”说曰,“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地官》曰,“联师儒。”说曰,“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此则躬备德行为师,效其材艺为儒。……

私名为儒。《七略》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周之衰,保氏失其守,史籀之书,商高之算,蜂门之射,范氏之御,皆不自儒者传。故孔子……自诡鄙事,言君子不多能,为当世名士显人隐讳。及《儒行》称十五儒,《七略》疏晏子以下五十二家,皆粗明德行政教之趣而已,未及六艺也。其科于《周官》为师,儒绝而师假摄其名。……

今独以传经为儒,以私名则异,以达名类名则偏。要之题号由古今异,儒犹道矣。儒之名于古通为术士,于今专为师氏之守。道之名于古通为德行道艺,于今专为老聃之徒。……太炎先生这篇文章在当时真有开山之功,因为他是第一个人提出“题号由古今异”的一个历史见解,使我们明白古人用这个名词有广狭不同的三种说法。太炎先生的大贡献在于使我们知道“儒”字的意义经过了一种历史的变化,从一个广义的,包括一切方术之士的“儒”,后来竟缩小到那“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的狭义的“儒”。这虽是太炎先生的创说,在大体上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论语》记孔子对他的弟子说: 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 这可见当孔子的时候,“儒”的流品是很杂的,有君子的儒,也有小人的儒。向来的人多蔽于成见,不能推想这句话的涵义。若依章太炎的说法,当孔子以前已有那些广义的儒,这句话就很明白了。

但太炎先生的说法,现在看来,也还有可以修正补充之处。他的最大弱点在于那“类名”的儒。(其实那术士通称的“儒”才是类名。)他在那最广义的儒之下,另立一类“六艺之人”的儒。此说的根据只有《周礼》的两条郑玄注。无论《周礼》是否可信,《周礼》本文只是一句“儒以道得民”和一句“联师儒”,这里并没有儒字的定义。郑玄注里说儒是“有六艺以教民者”,这只是一个东汉晚年的学者的说法,我们不能因此就相信古代(周初)真有那专习六艺的儒。何况《周礼》本身就很可疑呢?

太炎先生说“儒之名于古通为术士”,此说自无可疑。但他所引证都是秦汉的材料,还不曾说明这个广义的儒究竟起于什么时代,他们的来历是什么,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同那狭义的孔门的儒有何历史的关系,他们同春秋、战国之间的许多思想潮流又有何历史的关系。在这些问题上,我们不免都感觉不满足。

若如太炎先生的说法,广义的儒变到狭义的儒,只是因为“周之衰,保氏失其守”,故书算射御都不从儒者传授出来,而孔子也只好“自诡鄙事,言君子不多能,为当世名士显人隐讳”。这种说法,很难使我们满意。如果《周礼》本不可信,如果“保氏”之官本来就是一种乌托邦的制度,这种历史的解释就完全站不住了。

太炎先生又有《原道》三篇,其上篇之末有注语云: 儒家、法家皆出于道,道则非出于儒也。

若依此说,儒家不过是道家的一个分派,那么,“儒”还够不上一个“类名”,更够不上“达名”了。若说这里的“儒”只是那狭义的私名的儒,那么,那个做儒、法的共同源头的“道”和那最广义的“儒”可有什么历史关系没有呢?太炎先生说,“儒、法者流削小老氏以为省”(《原道上》),他的证据只有一句话:

孔父受业于征藏史,韩非传其书。(《原道上》)姑且假定这个渊源可信,我们也还要问:那位征藏史(老聃)同那广义的“儒”又有什么历史关系没有呢?

为要补充引申章先生的说法,我现今提出这篇尝试的研究。

“儒”的名称,最初见于《论语》孔子说的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

我在上文已说过,这句话使我们明白当孔子时已有很多的儒,有君子,有小人,流品已很杂了。我们要研究这些儒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先看看“儒”字的古义。《说文》:

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

术士是有方术的人;但为什么“儒”字有“柔”的意义呢?“需”字古与“ ”相通;《广雅·释诂》:“ 弱也。”即是今字,也写作“软”字。“需”字也有柔软之意;《考工记》:“革,欲其荼白而疾浣之,则坚;欲其柔滑而胭脂之,则需。”郑注云:“故书,需作。郑司农云,‘读为柔需之需,谓厚脂之韦革柔需’。”《考工记》又云:“厚其帤则木坚,薄其帤则需。”此两处,“需”皆与“坚”对举,需即是柔之。柔软之需,引伸又有迟缓濡滞之意。

《周易·彖传》:“需,须也。”《杂卦传》:“需,不进也。”《周易》“泽上于天”( )为,而“云上于天”( )为需;是已下雨了,故为决断之象,而需是密云未雨,故为迟待疑滞之象。《左传》哀六年:“需,事之下也。”又哀十四年:“需,事之贼也。”

凡从需之字,大都有柔弱或濡滞之义。“嬬,弱也。”“孺,乳子也。”“懦,驽弱者也。”(皆见《说文》)《孟子》有“是何濡滞也”。

凡从之字,皆有弱义。“偄,弱也”(《说文》);段玉裁说偄即是懦字。稻之软而黏者为“ ”,即今糯米的糯字。《广雅·释诂》:

“弱也。”大概古时“需”与“ ”是同一个字,古音同读如弩,或如糯。朱骏声把从之字归入“乾”韵,从“需”之字归入“需”韵,似是后起的区别。

“儒”字从需而训柔,似非无故。《墨子·公孟》篇说:

公孟子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

又说:

公孟子曰,君子必古言服,然后仁。

又《非儒》篇说:

儒者曰,君子必古言服,然后仁。

《荀子·儒效》篇说:

逢衣浅带,(《韩诗外传》作“博带”)解果其冠,……

是俗儒者也。

大概最古的儒,有特别的衣冠,其制度出于古代(说详下),而其形式——逢衣,博带,高冠,搢笏——表出一种文弱迂缓的神气,故有“儒”之名。

所以“儒”的第一义是一种穿戴古衣冠,外貌表示文弱迂缓的人。

从古书所记的儒的衣冠上,我们又可以推测到儒的历史的来历。

《墨子》书中说当时的“儒”自称他们的衣冠为“古服”。周时所谓“古”,当然是指那被征服的殷朝了。试以“章甫之冠”证之。《士冠礼记》云:

章甫,殷道也。

《礼记·儒行》篇记孔子对鲁哀公说:

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

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孔子的祖先是宋人,是殷王室的后裔,所以他临死时还自称为“殷人”。(见《檀弓》)他生在鲁国,生于殷人的家庭,长大时还回到他的故国去住过一个时期。(《史记·孔子世家》不记他早年居宋的事,但《儒行篇》所说无作伪之动机,似可信。)他是有历史眼光的人,他懂得当时所谓“儒服”其实不过是他的民族和他的故国的服制。儒服只是殷服,所以他只承认那是他的“乡”服,而不是什么特别的儒服。

从儒服是殷服的线索上,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想:最初的儒都是殷人,都是殷的遗民,他们穿戴殷的古衣冠,习行殷的古礼。这是儒的第二个古义。

我们必须明白,殷商的文化的中心虽在今之河南,——周之宋卫(卫即殷字,古读殷如衣,韦古音皆如衣,即殷字)——而东部的齐鲁皆是殷文化所被,殷民族所居。《左传》(《晏子春秋》外篇同)昭公二十年,晏婴对齐侯说:“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依《汉书·地理志》及杜预《左传注》,有逢伯陵是殷初诸侯,蒲姑氏(《汉书》作薄姑氏)是殷周之间的诸侯。鲁也是殷人旧地。《左传》昭公九年,周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

孔颖达《正义》引服虔曰:“蒲姑,齐也;商奄,鲁也。”又定公四年,卫侯使祝佗私于苌弘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分鲁公以大路大旗,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大弓名),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丑,众也)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这可见鲁的地是商奄旧地,而又有新徙来的殷民六族。所以鲁有许多殷人遗俗,如“亳社”之祀,屡见于《春秋》。傅斯年先生前几年作《周东封与殷遗民》(附录)一文,证明鲁“为殷遗民之国”。他说:

《春秋》及《左传》有所谓“亳社”者,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亳社”屡见于《春秋经》。以那样一个简略的二百四十年间之“断烂朝报”,所记皆是戎祀会盟之大事,而亳社独占一位置,则亳社在鲁之重要可知。且《春秋》记“亳社(《公羊》作蒲社)灾”在哀公四年,去殷商之亡已六百余年,(姑据《通鉴外纪》)……亳社犹有作用,是甚可注意之事实。且《左传》所记亳社,有两事尤关重要。哀七年,“以邾子益来,献于亳社。”……邾于殷为东夷,此等献俘,当与宋襄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一样,周人谄殷鬼而已。又定六年,“阳虎又盟公及三桓于周社,盟国人于亳社。”这真清清楚楚指示我们:鲁之统治者是周人,而鲁之国民是殷人。殷亡六七百年后之情形尚如此!

傅先生此论,我认为是最有见地的论断。

从周初到春秋时代,都是殷文化与周文化对峙而没有完全同化的时代。最初是殷民族仇视那新平定殷朝的西来民族,所以有武庚的事件,在那事件之中,东部的薄姑与商奄都加入合作。《汉书·地理志》说:

齐地,……汤时有逢公柏陵,殷末有薄姑氏,皆为诸侯,国此地。至周成王时,蒲姑氏与四国共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师尚父,是为太公。(《史记·周本纪》也说: “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书序》云:“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薄姑。

周公告召公,作《将蒲姑》。”但皆无灭蒲姑以封太公的事。)《史记》的《周本纪》与《齐太公世家》都说太公封于齐是武王时的事。

《汉书》明白的抛弃那种旧说,另说太公封齐是在成王时四国乱平之后。现在看来,《汉书》所说,似近于事实。不但太公封齐在四国乱后;伯禽封鲁也应该在周公东征四国之后。“四国”之说,向来不一致:《诗毛传》以管,蔡,商,奄为四国;孔颖达《左传正义》说杜注的“四国”为管,蔡,禄父(武庚),商奄。《尚书·多方》开端即云:

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周公曰:“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此时武庚、管、蔡已灭,然而还用“四国”之名,可见管、蔡、武庚不在“四国”之内。“四国”似是指东方的四个殷旧部,其一为殷本部,其二为商奄,(奄有大义。“商奄”犹言“大商”,犹如说“大罗马”、“大希腊”。)其三为薄姑,其四不能确定,也许即是“徐方”。

此皆殷文化所被之地。薄姑灭,始有齐国;商奄灭,始有鲁国。而殷本部分为二:其一为宋,承殷之后,为殷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其一为卫,封给康叔,是新朝用来监视那残存的宋国的。此外周公还在洛建立了一个成周重镇。

同类推荐
  •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相传“内篇”全为庄周所著;“外篇”和“杂篇”有的出自庄周门人或庄子学派之人之手。《庄子》注释本较多,以清末郭庆藩《庄子集释》最为详明。本书即采用该书为底本。注释根据语境用白话解释,力求简明扼要;翻译根据注释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力求保持原意和文句的晓畅。本书在注、译中因本人水平所限,难免出现讹误。恳切地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以马克思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为研究对象,以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本身的发展为基础,对“自然历史过程论”、历史决定论和意识反映论等已经成为“常识”的基本观点进行新的阐述;对实践是人的生存本体、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等过去被忽视、“遗忘”的基本观点进行深入探讨;对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从后思索”、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空间等一些马克思有所论述、但末充分展开,同时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观点,进行充分展开和详尽论证。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世界在你心中

    世界在你心中

    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布兰迪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圣克鲁斯分校四所高校所做的精彩演讲与讨论实录。克里希那穆提针对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焦灼不安,以亲切而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与大家深入探讨了生与死、爱与恐惧、思想与自由、觉知与改变等重要问题。他指出,只有没有预设、没有抗拒地观照自己的真实人生和整个存在,人们才能发现自己和世界的真相,不为任何权威所束缚,获得心灵的完全自由。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获得彻底的改变。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恰锦瑟年华

    恰锦瑟年华

    繁华半生,不如江湖一场醉。这一生已经很幸运,遇见了自己倾慕的人。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此了吧,自己倾慕的那个人恰好也对自己有意,这样的一生即使短暂也是心心念念的。
  • 武进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武进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武进地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平原,临长江,濒太湖,衔滆湖,成襟江带湖之势,宛如镶嵌在长江、太湖之间的一块碧玉,自古便有“中吴要辅”之称。本书以历史事实为据,生动讲述了武进千年发展中的建置沿革、重大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真实记录了武进在历史长河中历经的坎坷与荣耀。同时,通过对自然环境、地方风俗、历史古迹和现代风貌等方面的全面介绍,充分展现了武进人民对历史的传承、对文明的尊崇和对文化的创新。
  • 玄元笔记

    玄元笔记

    玄远大陆,对林峰来说是个异世,当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异世。不过他把自身的经历的写在这本笔记里面。让我们共同领略玄远大陆的苍茫无际和梦幻玄奇!期待ing
  • 快穿之听说boss对我余情未了

    快穿之听说boss对我余情未了

    【1∨1双洁,欢迎跳坑(不喜勿喷)】安白莹作为一个国际影后,没想到却因为玩游戏饿晕过去灵魂出窍被无良系统绑架去做公作。幺幺零说去撩汉,不就是撩汉嘛,姐擅长。可是为毛几个任务后,幺幺零换成了一个声音不好听,智商比自己还低,情商又不够的破烂辣鸡系统。但为了游戏机,安白莹不得不屈服在黑暗势力下,帮无良幺幺零完成任务,听着辣鸡系统的叨叨。安白莹经过N次变态们的洗礼后咆哮道:“这真的是撩汉,不是去送命吗?”【注明:女主智商常常不在线,请读者朋友们谅解(为女儿操碎心的母亲脸)。】
  • 高冷四少神医妻

    高冷四少神医妻

    于妙妍一不小心招惹了个贞洁烈男,从此走上“负责”的漫长不归之路。后来,她发现,这男人居然有多张面孔!哼,小样儿,姐是“神医”,还治不了你?……人人都说他是天之骄子、名门阔少,高贵清冷、淡漠疏离,完全可以拼爹却非要拼实力,明明可以靠脸却非要靠才华,更可贵的是爱一个人就是一辈子。只有于妙妍觉得人人是在拍马屁,他哪有那么好?微信昵称low爆,工作时间聊骚,为达目的耍宝、撒娇,这样的人也叫高冷男神?于妙妍:人人你出来,我们理论理论!人人:我们不和被宠成傻子的女人理论,浪费精神!
  • 李泓鸣的幸福生活

    李泓鸣的幸福生活

    这不是记录一个人的成长史,也不是记录一个人的异界日常。仅仅是通过一个人记录一群人,通过一个故事写出这个世界的精彩而已。
  • 求生诸天万界

    求生诸天万界

    肖叶无意中得到了一件至宝玲珑宝塔,然后被迫重生于平行世界,之后他凭借至宝在诸天万界里艰难前行,有妖魔鬼怪,有枪林弹雨,有影视小说,也有平平无奇,光怪陆离的世界在肖叶面前接连呈现,肖叶不会拒绝,他只想有一个更有意思的活法!
  • 西游记戏文

    西游记戏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非语殇

    非语殇

    “主上,弋鸢小姐求见。”“让她进来吧,”说话的男子金丝黑袍,俊美的脸庞透露着诡异的惨白,他一边挥手示意通报的属下退下,一边将身边着绿色罗裙女子拥入怀中,“楠儿,你,真的爱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