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3400000012

第12章 大江东去浪淘沙(12)

黄埔六期中出过郭天民(上将)、王诤(中将)、张开荆(少将)等解放军将领。在高级班中有两个着名人物,一个是黄公略,他是毛泽东最器重的红军将领之一,并将其写入诗词中;另一个是贺国中,他是彭德怀的得力干将、红五军中最早的几个党员之一。贺作战勇猛顽强,为广大将士爱戴,被誉为“虎将”。

黄埔在武汉办过分校,同样出了一些着名的共产党将领:张子清、王良、罗瑞卿、游曦、周维炯、邓萍、程子华、段玉林、赵一曼、陈伯钧(上将)、徐彦刚、胡筠、刘型、李青云、李超时、张赤男、张友清等。其中,游曦、赵一曼、胡筠是三位巾帼英雄。游曦,广州起义着名女英雄,带领一班女兵与敌巷战,因寡不敌众全部牺牲。游曦也血洒疆场,年仅19岁。赵一曼,四川宜宾人,原姓李,抗联中的着名女英雄,任抗联第3军第2团政委,在吉林珠河战斗中受伤被俘。在入院疗伤时说服护士韩勇义及看守,雇马车偷偷逃离。因马车速度慢,在离游击区仅20里时被日军追上,不久英勇牺牲。死后长时期身份不明,后在同学罗瑞卿帮助下,终于明确了真实身份。胡筠,双枪女将,极为能干,是平江地区苏维埃主席,彭德怀当时是她手下的委员。后在肃反运动中,一代女杰胡筠被冤杀。

钱基博、钱钟书父子趣闻

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有四位国学大师:太仓唐文治、余杭章炳麟、吴江金松岑、无锡钱基博。今之世人,多知钱钟书而不知其父钱基博。其实,钱基博的国学造诣在儿子钱钟书之上。古今父子皆为大师者十分罕见,无锡走出的这对父子就是这样的佼佼者。

钱基博字子泉,号潜庐,生于1887年,与弟基厚孪生,是民国时期着名的古文学家、文史专家和教育家。他自幼聪明好学,5岁由长兄子兰授课,9岁读完《四书》、《五经》和《古文翼》并能背诵。10岁时由伯父仲眉课以《史记》和唐宋八大家文选,并教其学习写作策论。13岁读《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先后将2部巨着圈点7遍,又精研《读史方舆纪要》。16岁撰《中国舆地大势论》,发表于《新民丛报》,深得梁启超赞赏。后钱基博还撰《说文》一篇,发表于《国粹学报》。

1909年,江西提法使陶大均看到钱基博的文章,“骇为龚定庵复生”,遂招之入幕,那时他年仅22岁。他被陶大均赏识招为幕僚后,月薪白银百两,待之如上宾。民国二年,直隶都督赵秉钧、江苏都督冯国璋皆因其才学,招他为秘书,他毅然谢绝,后进入教育界,曾先后任圣约翰大学国文系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浙江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受聘于武昌华中大学(即今华中师大前身),直到1957年病逝。

勤奋治学是钱基博父子的共同特点。钱基博“于车尘马足间,也总手执一卷”,以至“生平读书无一字滑过”。他博通四部之学,以治集部之学见称于世,有“集部之学,海内罕对”的美誉。大名的张謇赞叹他的文章“大江以北,未见其伦。”国学大师钱穆赞曰:“余在中学任教,集美无锡苏州三处,积八年之久,同事逾百人,最敬事者,首推子泉。生平相交,治学之勤,待人之厚,亦首推子泉。”钱钟书也曾这样称赞父亲:“先君遗着有独绝处。”

钱基博着述颇丰,其着作主要有《韩愈志》、《韩愈文读》、《明代文学》、《国学必读》、《经学通志》、《古籍举要》、《文心雕龙校读记》、《骈文通义》、《版本通义》、《中国文学史》、《现代中国文学史》等,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

在教育儿子钱钟书方面,钱基博也很有一套。据钱钟书在《槐聚诗存》序文里回忆说:“余童时从先伯父与先君读书,经、史、‘古文’而外,有《唐诗三百首》,心焉好之。”钱钟书一出世就出嗣给伯父钱基成,伯父对钱钟书采取放羊式教育,管教不严,每天下午授课,上午则带着他上茶馆,听说书,品民间小吃。钱钟书玩得非常开心,逐渐染上了晚起晚睡、贪吃贪玩的坏习惯。父亲钱基博为此很是担心。气得他想惩戒一下钱钟书,但又担心兄长不满,于是就提出让钟书进入新式小学读书。在家里,钱钟书没有学过数学,进入小学后跟不上班,钱基博就为他“恶补”数学。可是,无论他怎样讲解,儿子就是不开窍,气得他拧儿子的皮肉,用以惩戒。

1920年,伯父去世后,由父亲钱基博直接管教,终于使儿子改变了坏习气。

钱钟书才思敏捷,只要静下心来读书,几乎是过目成诵,一旦与伙伴们玩耍时,他就信口开河,臧否古今人物,因此钱基博就为他改字“默存”,取意于《易经·系辞》中的“默而成知,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意思是告诫他少说多做,以防口生祸端。

据钱钟韩(钱基博的孪生弟弟钱基厚的儿子,中科院院士)回忆说,当他们两人在东林小学读书时,每天下午放学后钱基博(时在无锡第三师范任教)就要他们去他办公室自修或教读古文,等到三师在校学生晚餐后才带钟书和钟韩两兄弟回家。据钱基博的弟子王绍曾教授说,钱钟书在中学读书时,其父在无锡国学专门学校教书,每星期五晚上两节课,钱钟书即跟他父亲到国专随堂听课。

钱基博对钱钟书管教很严,为其学习不努力不惜饱以老拳。1926年秋到次年夏天,钱基博应清华之聘北上应教,当年寒假就没回无锡。那时钱钟书正读中学,少了拘管,钱钟书狂读小说,直到假期结束,才恍然记起连课本书角都没翻过。1927年暑假钱基博赶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自然是不能过关,被痛打一顿。

这次痛打竟然起了作用,激起钱钟书发愤读书的志气,广泛涉猎《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

钱钟书后来写客套信从不起草,提起笔一挥而就,如果是八行笺,几次抬头,写来恰好八行,一行不多,一行不少。这般功夫也是他父亲训练出来的,想当年他的额头上为此挨过不少“爆栗子”呢!钱基博还让钱钟书“单日作诗、双日作文”,养成了很好的写作习惯。

有其父必有其子,钱钟书的文风直逼父亲,钱基博很是欣慰与自豪。1930年,国学大师钱穆的《国学概论》出版前,要钱基博给他写篇序文,钱基博就将这件事交给儿子钱钟书来写。钱钟书写完后,钱基博通读一遍,觉得言辞肯綮无懈可击,就写上自己的大名交稿了。

1929年钱钟书考进清华大学之后,他父亲经常给他写信,告诫他“儿之天分学力,我之所知;将来高名厚实,儿所自有!立身务正大,待人务忠恕”,还在信中写道:“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胜我,我心尤慰!”并希望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他还曾赞赏有加地说:“儿子钱钟书能继承父学,尤喜搜罗明清两朝人集,以章氏文史之义,抉前贤着述之隐,发凡起例,得未曾有!每叹世有知言,异日得予父子日记,取其中有系集部者,重理为篇,乃知予父子集部之学,当继嘉定钱氏之史学以后先照映,非夸语也。”言语之中,洋溢着做父亲的自豪。

钱钟书对父亲也很孝顺,1938年秋,学成归国的钱钟书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父亲钱基博时任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主任。这一时期是钱钟书的多产期,他在蓝田着手写《谈艺录》,出了一册《中书君近诗》,并撰写了《写在人生边上》的半部。最重要的是他在蓝田构思,孕育了小说《围城》。

父子同校,交流机会自然多。在国外学会了炖鸡手艺的钱钟书,还经常亲自为父亲炖一钵好汤……钱钟书还曾跟妻子这样谈论父亲:“爹爹因吾娘多病体弱,而七年间生了四个孩子,他就不回内寝,无日无夜在外书房工作,倦了倒在躺椅歇歇。江浙战争,敌军抢劫无锡,爷爷的产业遭劫,爷爷欠下大笔债款。这一大笔债,都是爹爹独力偿还的……等到这一大笔债还清,爹爹已劳累得一身是病了。”

钱基博是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精神境界很高。新中国成立后,钱基博将5万余册藏书全部赠给华中大学(后改为华中师范学院)。1952年,他又把历年收藏的甲骨、铜玉、陶瓷、历代货币、书画等文物200余件,捐赠给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此外,尚有碑帖宇画1000余件、方志1000余种,悉数赠予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江苏泰伯文献馆。不把这些宝贝留给儿子,却造就了同样淡泊名利的一代鸿儒、“文化昆仑”钱钟书,留给了世界一个文化奇迹。

同类推荐
  • 苦命皇帝:明思宗

    苦命皇帝:明思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苦命皇帝明思宗》生动介绍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凄惨一生。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特朗普:从商人到超级网红

    特朗普:从商人到超级网红

    在这次的美国大选中,特朗普成为了最后的赢家。特朗普是个商人,他还写过书,演过电影,当过主持人,而现在他又有了新的职业——总统。在这次大选中,我们看到了太多关于特朗普负面的新闻:与众多女性有染、不尊重女性、口出狂言……“绯闻”、出格的言论,特朗普真是一个如此不堪的人吗?还是说其实有深层意义?毋庸置疑的是,美国大选让他从一个美国的“网红”,变成了一个世界的“网红”,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特朗普的企业。
  • 耐克如何缔造运动王国

    耐克如何缔造运动王国

    从最初开着一九六四年份的普里茅斯勇士车,载满进口田径鞋四处推销,到现在,耐特的发型有过多次的改变。有时他的发型使人联想到法国小说中的人物福特洛伊;有时,又像早期的披头合唱团,或是十五世纪的僧侣;然而,现在坐在餐厅里,一手拿着饮料,一手握着太阳眼镜,五十五岁的耐特那头又长又卷、金中带红的头发和修得很短的胡子,使他看起来极像个成功而略显示老成的摇滚乐歌手。
  • 追思文化大师

    追思文化大师

    现在,一个新的世纪已经毫不迟疑地来到了我们的面前。经过差不多一百年的努力,中国终于赶上了世界前进的步伐,从积贫积弱中崛起,成为我们人类大家庭中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国度。就人类的发展历程来说,一百年的时间不算长,而对于中国来说,二十世纪的一百年却是非常之关键、非常之重要的。没有这一百年的努力变革,中国将仍然像沉睡的病狮一样,不能振作,难以进步。
  • 驱逐外寇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驱逐外寇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本书介绍了爱国将领郑成功的生平,内容包括:郑成功的家世与童年、少年求学、“国姓爷”的来历、投笔从戎驻守仙霞关、“焚衣亭”的由来等。
热门推荐
  • 大唐再起

    大唐再起

    与赵匡胤同年为帝,稳扎稳打,以南伐北,统一天下的道路上,更先一步…… 交流群:大唐再起:631774182
  • 国师大人的穿越新娘

    国师大人的穿越新娘

    她,穆七七,意外踏上穿越之旅的少女他,北辰弈,东陵国最天才的少年国师“你是从什么时候喜欢我的啊”“从第一次见你开始”“那你喜欢我吗”“……”后来,穆七七明白,她的小鹿,只为北辰弈而乱撞北辰弈也明白,穆七七只要一个眼神就能让他沉沦
  • 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主要内容包括:歇后语类型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 帝王爱:腹黑妃子斗后宫

    帝王爱:腹黑妃子斗后宫

    她,是步入后宫的女子,也是深陷阴谋的宠妃。她只想做一个无忧的女子,却逼不得已,一步一步走到双手沾满鲜血……
  • 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

    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白云蓝天,雾霭流岚、花香鸟语、蝶舞莺飞……如此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不要让小河的水总是恶臭,不要让机动车的尾气令人掩住口鼻,不要让草丛里的塑料袋不计其数……让我们牵起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更精彩。《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典藏版)》(作者纪康保)旨在引导新时代的青少年一起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生活。这本《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典藏版)》是“低碳科普馆”系列之一。
  • 官场现形记(古典文库)

    官场现形记(古典文库)

    本书列“四大谴责小说”之首,代表了晚清小说的最高成就。清末是我国封建社会总崩溃的时期,朝政的黑暗,官场的腐败,都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官场现形记》用如椽之笔,全方位、多角度地尽情揭露了当时官场的种种丑行:吃喝嫖赌,卖官鬻爵,行贿受贿,贪赃枉法,营私舞弊,压榨百姓,草菅人命,媚外求荣……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犹如一幅幅官场群丑图,笔墨酣畅,入木三分。而且,《官场现形记》对官场丑行的无情揭露,并没有停留在对有关官僚个人行为的道德谴责上,而是尝试着将封建官僚体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对官僚体制的种种弊病,从本质上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严峻谛察,深刻地反映了晚清社会的本质特征。
  • 穿越之村里村外

    穿越之村里村外

    穿越成农家小媳妇,身旁还有两岁的儿子,兄嫂贪婪自私,婆婆是村里极品,好在已经分了家,又听说她的相公高大魁梧,眉清目朗,是全村最疼媳妇的,沈芸诺翘首以盼的等着,等着裴征回来疼她,可眼前的裴征怎么看都不像是个会疼人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反派BOSS的戏精法则

    快穿之反派BOSS的戏精法则

    扶摇是凌驾于位面之上的主神,随心所欲,强大无比。可是有一天,她所掌管的位面世界出现了未知漏洞。为了解决BUG,扶摇进入小位面世界,试图修复那未知的BUG。扶摇扶额:这届男主真难带。【我自地狱归来,满身罪恶,只为引你入牢。】【我归来那一刻,地狱为我哀鸣,人间因我震荡,而我,只为你悸动。】
  • 烟华逝

    烟华逝

    她被迫来到这个世界,接手这个大小姐的烂摊子。逃难遇狼、银两被劫、又掉进某将军的...匪窝?他摇着折扇盯着她,眼波流转她说:美人真好看。他敲了一下她的脑袋,笑得艳若牡丹。“就你嘴贫。”可是,殿下,你欺骗世人的面具下,究竟是一颗怎样的心?历尽沧桑,王朝更迭,朝堂风起云涌。她同群臣叩首,拜见新帝。瞥见那披着龙袍的身影,白烨然,别来无恙。梦休伤往事,花空随烟流。灯火阑珊,蓦然回首,却叹曲终人醉。
  • 中国谋术全书

    中国谋术全书

    《中国谋术全书》一书对中国自古以来有关智谋韬略的经典历史案例和著名故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甄选了数百个最具典型性的智谋故事,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多个角度清晰、完整地呈现了中华谋略文化的全貌,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人们在治国理政、行军打仗、外交谈判、应对危难及处世交往等方面的智慧与谋略。希望本书不仅能成为读者增长智谋的参考书,更能成为读者在实践中运用智谋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