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3400000017

第17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5)

为了推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改革主张,陶行知于1927年在南京市郊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学典礼那天,他亲自撰写了一副别开生面的对联,张贴在会场两边柱子上,联曰:“和牛马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此联文字不长,却容纳了这么多的牲畜和农作物名称,读来感到贴切工整而无拼凑之感,实属难得的佳联巧对。开学典礼上不写鼓励学生勤苦学习的对联,而倡导这种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思想,至今传为教育佳话。

晓庄学校开学后,陶行知打赤脚睡稻草住牛棚,同学生一起修厕所盖校舍,把每一天的劳动和生活都当做学习的课程。

陶行知带着自己编写的《平民千字课》和《老少通千字课》,奔走各地,踏踏实实教人识字。贩夫走卒、渔夫士兵、厨子僧人,都是他教识字课的对象。他去监狱教囚犯识字,在街头为流浪儿上识字课,他甚至在教育总长蒋梦鳞家里,给帮佣老妈子们和车夫办了平民读书处。这些盼着识字的人,却大部分连买这本小书的钱都没有,陶行知就送给他们,条件是要答应教会身边的两个人,都认识书里的字。《平民千字课》和《老少通千字课》在当时发行300多万册,据说连草原上的蒙古包里,都有这两本启蒙读物。

陶行知曾对人说过,我最看不起的同学有两个:一是胡适,靠洋人吃饭;二是孙科,靠老子吃饭。陶行知写过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胡适对西方“文明”顶礼膜拜,留学回国后竭力宣扬西方所谓的文明,大肆贩卖“洋八股”,陶行知在《拉车的教员》一诗中讽刺道:“分明是教员,爱做拉车夫。拉来一车洋八股,谁愿受骗谁呜呼。”他指出:“洋八股”好像是请乡下佬吃大菜:“乡下佬,吃大菜,刀儿当作筷。我的妈呀!舌头去了一大块。”他还诗云:“学生坐洋车,风凉而舒服。坐他一辈子,还是不知路。”

在当时,陶行知对中国的苦难比胡适认识深刻,他看清了帝国主义的压迫是当时中国国难的根子。当他读到胡适《我们走哪条路》一文后气愤地说道:“里面陈说中国五个鬼,即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而对帝国主义之侵略,竟武断的将它一笔勾销。”并讽刺胡适“明于考古,昧于知今:捉着五个小鬼,放走了一个大妖精。”

1935年元月,胡适乘西南航空公司的“长庚”号飞机南游,空中俯瞰桂林山水,颇有感慨,写成新诗《飞行小赞》,载于4月7日《独立评论》上。诗云:“看尽柳州山,看遍桂林山水。天上不须半日,地上五千里。古人辛苦学神仙,要守百千戒。看我不修不炼,也凌云无碍”。

这首诗一发表,立即受到评论界的称赞。陈子展先生说道:“像《飞行小赞》那样的诗,似乎可说是一条新路。”又说:“新路是只接受了旧诗词的影响,或者说从诗词蜕化出来,好像蚕已经变成了蛾。即如《飞行小赞》一诗,它的音节好像辛稼轩的一阙小令,却又不像有意模仿出来的”。

事隔不久,陶行知却以《另一看法》为题,针对胡适的《飞行小赞》反弹琵琶:“流尽工农汗,还流泪不息。天上不须半日,地上千万滴!辛辛苦苦造飞机,无法上天嬉。让你看山看水,这事倒稀奇。”

有位人称“小先生”的张健对陶行知说:“这种事并不稀奇,我想把末尾一句改为‘让你看山看水,还要吹牛皮’”。陶行知颇以为然,高兴地说:“这一改,把胡诗人描写得格外活跃。”紧接着,上海某报登载此消息,其标题为:《两个安徽佬》。

后来陶行知先生也有机会坐上了飞机,萌发了诗兴。但此时他还没忘记讥讽一下“胡诗人”,写出了《飞行有感》,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我也‘凌云无碍’,看了一个大概。一块块的田地是谁种?一座座的屋子是谁盖?除了山和水,问是谁造的世界?”

事隔27年之后,也就是1962年2月,陶先生已谢世16年,胡先生也已风烛残年。可是台湾的文坛上旧话重提,《民族晚报》有篇《老乡诗战》的文章。胡适在去世前的12天看了此文,十分平静,笑着对相伴左右的胡颂平说道:“你看陶知行的诗,可见他这个人一点幽默都没有”(陶行知留美期间曾名陶知行)。

陶行知致力于平民教育与乡村教育,胡适热衷于精英教育,所以陶行知对普通大众要比胡适感情深得多。与陶行知对社会底层的满腔热情相比,胡适的态度可以说是很冷漠。这就是陶行知为何要多次嘲讽胡适的原因之所在。尽管这些嘲讽有失偏激与刻薄,但丝毫未减我们对陶行知先生的尊崇之情。因为中国要富国强民,需要的正是陶行知这样的教育者。这位平民教育与乡村教育的热情倡导者与忠实践行者,将永远闪耀在中国教育史册上!

张静江为何被称为“现代吕不韦”?

在民国史上,有这么一位功高盖世、人送外号“现代吕不韦”的奇人:不仅是20世纪初江浙财团的四大亨之一(其一生在商场创造了现代中国的许多“第一”:第一个创办证券交易所,第一个创办西湖博览会……)而且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中华第一奇人”,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陈果夫称他为“党国理财第一人”,毛泽东称他是“有经济眼光”的人。

他就是民国富商、政坛元老张静江,曾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代理国民政府主席。

张静江(1876-1950),名增澄,字静江,又名人杰,号印光,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其祖父张颂贤与外祖父庞云矰,“均为丝商巨贾,个性又都开朗豪爽、冒险进取、热心公益,人杰(张静江的字)自幼受熏陶”,两人对张静江一生的影响很大。张静江自小爱打抱不平,当时被大人们称为“小侠”。这个少年侠客在一次冲进火海救人时被严重烧伤,虽然大难不死,但落下终生残疾,髋骨摔折,股骨断裂,走路一跛一跛,但这丝毫未改他的豪侠性格。

1902年,钦差大臣孙宝琦奉命出使法国,身边缺一个机敏能干的商务随员。有人引荐张静江,孙宝琦大为赏识。张静江在巴黎独资经商,开办通运公司,专营古玩瓷器,兼营丝茶绸缎,并在美国纽约开设分公司。巴黎许多服装客商都赶来同他谈生意,希望通过这个年仅28岁的“商界奇人”打开中法商路。这个身体残疾的中国早期商务随员,就这样在清末民初担当了出国开拓商务的领路人。他在法国还参与创办世界社,创刊《新世纪》周报,张静江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之所以被称为“现代吕不韦”,是因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蒋介石,都是他不惜代价一手支持起来的。没有他的仗义疏财,就没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早日成功,没有他的力相助,就没有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迅速崛起与大权在握。

不惜重金捐助革命,多次解孙中山革命经费缺乏的燃眉之急。

1905年8月,张静江与孙中山在赴法的轮船上相遇,之后便成为终身挚友,一直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筹资助款。

孙中山与张静江初遇时,张静江就对孙中山说:“您就是实行革命的孙中山先生吗?久闻先生大名了,我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国。这几年,我在法国经商赚了些钱,很希望能对君的事业提供竭尽全力之帮助。”

短短的航程中,孙中山与张静江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上岸后两人揖别,张静江给孙中山留下了地址,并约定了日后互通电报进行联络的暗号。他对孙中山说:你今后若有困难,在给我的电报中以ABCDE为数码,A为法郎1万元,B为2万元,C为3万元,D为4万元,E为5万元。我一接到你的电报,立即将款子给你汇去。

在革命与亡命的生涯中,孙中山见到太多太多口惠而实不至的“支持者”。

况且,要真正拿金钱赞助革命,须要有一种毁家纾难的精神,张静江能够实行吗?孙中山将信将疑,至美国后把信交与黄兴,让其办理,以探真假。结果钱分文不少,如数领取。此举令孙中山大为惊奇,认为遇到了革命“奇人”。

自此以后,每遇革命款项不济,孙中山便想到了张静江的汇款之约,而张每次均能按时如数将款寄到。甚至有一次由于款项不支,反清起义无法举行,张静江将他在巴黎通运公司所经营的一个茶店卖掉以资起义。孙中山曾言:“自同盟会成立之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当时出资最勇而名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

张静江不但率先参加同盟会,还动员兄长张弁群(上海通运公司总经理)、舅父庞青城(上海中国银行董事)等亲朋好友参加了这个秘密组织,并还冒着杀头的危险,将在巴黎等驻外分公司发展为同盟会的“隐蔽据点”。同盟会会友钦敬而感慨地说:“中国有此奇侠,何其大事不成哉!”

中华民国成立后,由于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使南京临时政府举步维艰,难以维持,此时张静江等人带头以商人名义捐赠巨款,使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财政紧张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此举令孙中山大为感动。孙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曾经将张静江的故乡——浙江南浔镇宣布为“南浔市”,可见以张静江为首的南浔富商对孙中山的影响之大。

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日本筹建中华革命党,并任命张静江为财政部长,为此孙中山曾言:“张原属富豪出身,党内财务,唯张所为”,可见张静江在孙中山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袁世凯死后,回国开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与蒋介石交往密切,曾是蒋介石加入中华革命党的监誓人。

1920年2月4日,张静江又遵照孙中山之命到上海创办证券交易所,继续为革命筹措经费,这样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一步步地渡过难关。孙中山先生对张静江的仗义疏财之举一直深铭于心。1924年,孙先生组织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亲自提名张静江为中央执行委员候选人,全场爆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1924年底,孙中山应冯玉祥会谈南北统一的邀请,发表《北上宣言》,离穗北上。不期,孙中山病入北京协和医院。张静江得知后,不顾自己卧床的病体,抱病前往北京。1925年2月2日下午2时,在孙科陪同下到协和医院探视孙中山。当张静江拄着拐杖吃力地来到孙中山病榻前时,孙中山不禁潸然泪下:“你病成这个样子,为何还专程来看我”张静江双手握着孙中山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3月11日,孙中山预感到自己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便在事先准备好的两份遗嘱上签字,并按孙中山的意愿,张静江首先签字,依次是吴稚晖、汪精卫、宋子文、孔祥熙、何香凝等12人签名作证。由此可见张静江在孙中山心目中的地位。

3月12日9时30分,孙中山与世长辞,张静江悲恸欲裂。4月2日,孙中山灵柩由中央公园移至西山碧云寺安放,石龛内悬挂着至今鲜为人知的由张静江书写的长联:

功高华盛顿,德盖中华间,行易知难,并有名言传海内;骨痊紫金山,灵栖碧云寺,地维天柱,永留浩气在人间。

在孙中山逝世后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静江又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在大革命时期,张静江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非常活跃,成为显赫一时的国民党着名人物。

他力荐蒋介石,多方面助蒋。直至今天,南京市档案馆尚存蒋当年向张静江的借条,厚约一寸多。

1912年,张静江与在沪军中任都督的湖州老乡陈英士(陈其美)邂逅,两人一见如故。此时蒋介石为陈的部下,张静江有意考验蒋,常将世事哲理、商场政坛之事与蒋面谈,发现蒋氏确有抱负,于是交谊渐深。

陈英士遭袁世凯暗杀后,张静江邀蒋介石到他在上海开设的恒泰交易所任职。蒋由此开始了由军旅生涯转向证券市场的过渡时期。但蒋在市场上屡战屡败,最后倾家荡产,只好厚颜启齿,向张静江借钱糊口。张静江并未因此鄙视蒋氏,相反,他对蒋有求必应。直至今天,南京市档案馆尚存蒋当年向张静江的借条,厚约一寸多。在由商转政的伊始,蒋介石几乎是靠向张静江的借贷而笼络上下左右,得以站稳脚跟的。

1918年春,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张静江为使蒋介石将来有所发展,便向孙中山推荐蒋介石担任上校作战科主任;1922年夏天,当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处于危难之中时,张静江让蒋介石到广州中山舰上侍奉孙中山四十余日,从而取得孙中山的信任。之后蒋介石撰写《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该书由孙中山题名、张静江作序并资助出版,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声望,非常有助于蒋介石政治上的崛起。张静江扶持蒋介石步步紧随孙中山,为以后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提供了可能。1924年5月国民党黄埔军校成立,张静江再次向孙中山力荐蒋介石。随着蒋介石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开始在国民党内发展自己的力量,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类推荐
  • 六代之民:张中行别传

    六代之民:张中行别传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著名作家孙郁为张中行先生所作的传记。他从自己与张中行先生的交往中的感性印象出发,以饱含情感的笔触勾勒出这位有故事的老人的丰富一生。其间既有时间脉络,也有生命体验的线索,不仅叙其事,更画其魂。它的别致之处也在于,作者和传主的心灵之交,让这部传记在严谨客观之余,更多了以情动人的力量,对于想真切了解以至理解张中行的读者有很大帮助。
  • 曾国藩家书(下)

    曾国藩家书(下)

    《曾国藩家书》以清光绪三年的《曾文正公全集》为底本,从一千余万字的“全集”中选取了173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最能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养心之道、自勉之道、成事之道、为学之道、交往之道、理财之道、为政之道、养生之道共八个方面。
  • 李鸿章全传:李鸿章回忆录

    李鸿章全传:李鸿章回忆录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李鸿章全传》的作者之一梁启超曾经说过“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而李鸿章在许多略知历史的人眼中肯定是“谤满天下”,果真应该如此吗?
  • 知行合一:王阳明传

    知行合一:王阳明传

    五百年前,在中国的明朝,出现了一位传奇人物王阳明。母亲怀胎十四个月才降生,五岁还不会说话,十二岁就口吐狂言欲做圣人,十五岁离家出走考察三关,新婚之夜与老道士彻夜长谈……步入仕途后,他的人生更是起伏跌宕,因仗义执言遭廷杖入狱,贬谪赴任的路上死里逃生,在龙场这个蛮荒之地,他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活困境和生死考验,最终悟出了一直苦苦寻求的圣人之道。龙场悟道,不仅让王阳明获得了内心的丰富与安静,还获得了一种觉醒的力量——知行合一。临终时只遗“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八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意?本书作者查阅大量史料,补充了一些极为罕见的细节,完整而深入地讲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带您领悟知行合一的心学精髓。
  • 孙传芳(北洋风云人物)

    孙传芳(北洋风云人物)

    孙传芳的人生极具传奇色彩:幼年寄人篱下,历尽世间艰苦;中年投军,鼎盛时威震东南;晚年看破红尘,一心向佛。他,聪颖过人,文韬武略;他,好战成性,视战争为消遣。孙传芳的一生,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热门推荐
  • 你,会回来吗?——心理治疗师与你对话生死

    你,会回来吗?——心理治疗师与你对话生死

    本书以对话或自述的方式记录了不同的人群对生死的不同想法和做法,分三个部分:第一篇:儿童篇:主要谈论儿童在面对父母和亲友死亡时的困惑和我们的处理方法。第二篇:青年篇:青年期是自杀的高危期。每个企图自杀的青年都有自己痛不欲生的理由。第三篇:成人篇:生死是所有人迟早会面对的事实。
  • 宁负春光不负你

    宁负春光不负你

    她被亲人出卖,却遇到了他。他给了她温暖和希望,更加给了她全世界。“只要你开心,我愿倾其所有。”可是当那个女人出现,为什么一切都变了。“安筱悠,你不过是一个替身,没有资格生下我的孩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锈锄头

    锈锄头

    李忠民是一个从农村进入城市并扎根城市的成功人士,一天回家时意外遇到小偷,并被小偷控制。为了解困,他竭尽所能对小偷展示善意,回忆自己在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以此获得小偷的共鸣和好感,最后在小偷完全放松警惕的时候,他果断出手,用一把锈锄头打死了小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灵魂位面

    我的灵魂位面

    一个光团进入到了我的身体,我有一个灵魂的世界
  • 独家游戏系统

    独家游戏系统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 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修行

    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修行

    这是一本帮助女性朋友学会经营婚姻的智慧读本。本书以自然朴实的语言告诉女人如何做个好妻子,在家庭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婚姻,让婚姻时时保鲜;夫妻二人如何化解矛盾;在困境中夫妻该如何相互搀扶着共渡难关……让处于“围城”中的女人不再烦恼困惑,也让迟迟徘徊于“围城”之外的女人消除心灵恐惧,帮助所有渴望幸福的女人更好地提升经营婚姻的智慧和能力。
  • 时光把我们变成旧模样

    时光把我们变成旧模样

    她不是一个优秀的人,她曾叛逆,也曾堕落,她的世界很狭小,只有成空曾进来过。陈涵说,她对成空的感情就像飞蛾扑火。因为爱他,所以甘之如饴。她按照他的话和他保持着应有的距离,终究是现实把他们打回了原来的模样。乔念记得那时的他目光柔软而又温和,话语却如寒冰刺穿她的心脏。所有话都变成了无声的哭泣,深深埋在心底。那一年,是她爱成空的整整第四年。少年的声音熟悉到在乔念的岁月里沉淀腐烂,少年却对她如同陌生。乔念以为把这句话遗忘在角落,就像从未发生过,可听到他的名字仍旧会不知所措,才发现假装忘记不过是自欺欺人。到最后,时光走了,女孩变了。“成空,我不会再为你哭了。”
  • 神之任性

    神之任性

    本书又名死之书,即累死作者之书。这是一本基于西方神话时代到中世纪初叶的史诗奇幻冒险文。时代背景是比较艰苦的国王和公主都要啃卷心菜的黑暗时代,而不是文艺复兴后的奢华时代。所以就不要找什么掐丝珐琅、鎏金枪柄、蒸汽朋克之类了。剑与魔法、龙与怪兽、神与战争、探询世界的真实面貌,就是这么传统!当然,还有萝莉和百合……
  •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献给每一个永不妥协的青年! 国内画像必选译本,知名翻译家黄宜思全新修订内文606处。牛津大学出版社导读版(附牛津大学教授全面解析乔伊斯导读页)。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百部小说”Top3。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被叶芝、伍尔夫、贝克特等大师盛赞的世纪经典。《尤利西斯》前传。生于都柏林的青年艺术家斯蒂芬从小就敏感、多思。童年时期懵懂无知,积极求学却遭遇痛打;少年时期冲动热情,却误入欲望的迷途;青年时期终于变得成熟理智,但最终主动选择流放异地。他说:“啊,生活!我准备第100万次去接触经验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