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3400000004

第4章 大江东去浪淘沙(4)

1935年7月,作家叶紫给鲁迅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已经饿了”,“借我十元或十五元钱,以便救急”。7月30日,鲁迅给叶紫写了一封回信,给了他一些钱,信尾问候语是“即颂饿安!”如此之出人意料之问候,实在是俏皮得很,凸显出了一个很可爱的鲁迅形象来。

冯玉祥关于反拆迁的妙论

“拆”,是指将土地上原有的建筑物或其他必须拆除物拆除;“迁”,是指对原土地使用者的暂时或永久迁移,将该范围内的单位和居民重新安置。如今,由于一些地方在拆迁时行为粗暴,且安置不给力,致使拆迁已经成为了一个声名狼藉的词。李承鹏以“暴力拆迁”和“抗拆迁”为主题的小说《李可乐抗拆记》出版后,更使拆迁这个热词火上浇油。笔者刘继兴不禁想起了民国年间冯玉祥将军关于拆迁的一番宏论,写来与各位看官分享之。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6日,南京被定为特别市,刘纪文成为国民政府南京建市后的第一任市长。刘纪文是宋美龄的初恋情人。1914年,刘纪文曾从日本去美国看望在哈佛大学念书的好友宋子文,结识时在美国念书的宋美龄。1916年,由于宋子文的撮合,宋美龄与刘纪文在美国纽约订婚。后来,众所周知的是,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

1929年5月,刘纪文也找到了自己迟来的爱,与“金陵佳丽”许淑珍举行了盛大婚礼。宋美龄没有亲临现场,只派人送了一个硕大的花篮,上面题款是四句诗:“往昔进履殿恩晖,事倍争效鸟双飞。如今寥廓横空喜,烟花浪漫至如归。”将诗的每句首字连接起来,便是后来宋美龄撰写的爱情小说题名——《往事如烟》。

宋美龄的爱情小说《往事如烟》,全文长达3万多字,写于1945年夏秋之际的中国陪都重庆。在这部爱情小说中,宋美龄以细腻的笔法,浪漫的情愫,纪实的风格,客观生动地描述了她早年与“情人”热恋恩爱的动人爱情故事,这个“情人”就是刘纪文。《往事如烟》面世后风靡美国,当时的纽约《女性世界》杂志专门出版了一期“时尚”增刊,全文发表了宋美龄的这部炙手之作,随后华盛顿《和平》杂志予以全文转载,一时间在美国文坛上炒得沸沸扬扬,十分火爆,仅半个月时间内就再版了3次,印数多达30余万册。

在刘纪文担任南京市长的两年任期内,南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变化,奠定了南京市中心区的道路格局。南京设市之初,财政拮据,刘纪文抓住国民政府筹备孙中山奉安大典的机会,提出修筑迎榇大道的建议,得到采纳,于1928年8月至1929年5月建成一条长12公里、宽40米、铺有沥青路面的中山大道,并从上海法租界购得第一批悬铃木数千株,种植在大道两旁,成为南京第一批行道树。中山大道至今仍是南京的主干道。

建设中山路时,遭遇了拆迁的难题。由于拆迁补偿款不足以购买新房或建造新房,400多拆迁户不接受补偿方案,于是群起而抗议,不“配合”政府的拆迁。

当时的南京特别市政府发动宣传攻势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要建设就要先破坏,为了长远利益,损害少数人的利益,也是迫不得已,望拆迁户们予以谅解。

但老百姓很现实,乱世中的老百姓更是如此。官方的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老百姓根本不买账。房子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所在,房子拆了,他们就没有了栖身之所。他们想不通,对拆迁有抵触,无不愤愤然。而不“配合”拆迁,官方便要派人强拆,于是矛盾升级,无法调和。

忍无可忍的拆迁户们,以及同情他们的人,呼朋引伴聚集一起,走上街头,并蜂拥而至国民政府(在今长江路292号),要求当局解决问题。蒋介石等要人在大楼里面,对情绪激愤的请愿者避而不见。也许他们害怕控制不了局面,不但平息不了风潮,反而会火上浇油;也许他们害怕请愿者不给他们下台的台阶,让他们难堪,总之他们害怕见民众,不敢跟民众直接对话。

他们想到了一个他们认为最合适去做民众工作的人,这个人便是冯玉祥。他们推冯玉祥出来跟民众对话。

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逐步升至一级上将。建设中山路的两年期间,冯玉祥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1928年10月又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他注重爱国爱民精神教育,强调纪律是军队的命脉,致力整饬军纪,并身体力行,赏罚严明,关心爱护士兵,要求官长与士卒共甘苦,以带子弟的心肠去带兵。在国民政府的高官中,他是一位很特别的人物,有人说他“事事与人不同”。他穿粗布衣,打扮与普通百姓差不多,人称“布衣将军”;他生活俭朴,粗茶淡饭,请客(包括请蒋介石吃饭)总是两菜一汤,从不奢侈浪费;他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有独到领悟,嘴边常挂着“三民主义吾党所宗”的句子,心中常有“民生”二字,做事常能想到普通的老百姓。因此,他有“亲民”形象,在老百姓中很有威望。蒋介石等人也许是要利用他的“亲民”形象,所以把他推出去和闹事的群众对话,希望他能以口舌平息事端。

对于这件事,冯玉祥有详细记载。他在《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中写道:

“南京城内大拆房子。蒋介石叫南京市政府拆民房,展宽大马路。市政府就在地图上划了两道线,线里限两星期拆完,不拆的公家替他们拆。南京的老百姓集合了一两万到国民政府来请愿,蒋他们大家不出去,就推我出去给请愿的代表讲话。我说:‘最好你们另请别人去,若我出去对人民说话,恐怕说出话来得罪朋友。’结果还是推我出去。”

冯玉祥的《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中,还记载了他参与此事后对民众讲话的全文,言辞平实,旁征博引,妙不可言:“市政府要拆房,假若能首先给你们盖上房,叫你们再搬出去那是好的,若没盖好房,硬叫你们搬出去那就不对。这是中华民国,不是中华官国。人民既是主人,官吏就是仆人,仆人应当为主人做事,应当讨主人的喜欢。现在我说个故事给大家听一听:维廉一世做了德国的皇帝,对于法国打了胜仗,维廉要把他的花园扩大。正好有一个老百姓有三间房,可是他不卖;要在另外买块地方同这三间房来换,百姓也不换。维廉皇帝看别人去没办成,他就自己出马同这房主说了许多好话。房主说:‘对于大皇帝的话我应当听,但是我父亲有遗嘱教训我不要卖这三间房屋,我要卖了就是不孝之子,那么大皇帝你一定不愿意你的国民做一个不孝之子吧?’维廉说:‘你知道我是德国的皇帝,连这小小的事都办不成,还做什么皇帝呢?’房主说:‘假如你肯把你依法治国的招牌砸碎了,你可以叫你几个兵把我的房子拆了;不是这样,你就不能动我的房子。’维廉气得不行,回到宫里,正好毕士麦来给他贺喜说:‘大皇帝陛下有这样守法的国民,我们应当来庆贺。’这样维廉的气才消了下去。一个有皇帝的国家,还不敢拆人民的房。我们是民主国家,若不得我们的同意,谁敢来拆房呀!”

冯玉祥说完后,本来怨气冲天的黑压压的民众居然热烈地鼓起掌来,他的话讲到了拆迁户们的心里。

蒋介石本来是要冯玉祥为当局讲话的,谁知他却为拆迁户讲了话。“救火”的,变成了“火上浇油”者,蒋介石自然很不高兴,但也不好发作。冯玉祥在《我所知道的蒋介石》一书中写道:“后来听见说,蒋介石对于我这次的讲话很不痛快!”

民国时期,大小官员都喜欢把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常常挂在嘴上,但真正能像冯玉祥这样践行民生主义者,实在是寥寥无几。

拒绝蒋介石听课的学界“牛人”

1938年,抗日名将冯玉祥随民国政府西迁到陪都重庆。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他,十分尊重学者,在文化界拥有很多朋友。1940年,为了学习中国历史,冯玉祥请了着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教授为其讲历史课。

当时,翦伯赞刚辞去了已南迁的北平民国大学教授,来到重庆,任“中苏文化协会”总会理事兼《中苏文化》副主编,同时担任冯玉祥的《中国通史》教师,并经常到陶行知的“育才学校”授课。他还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在上层政治领域和文化教育界,做了大量统战工作。抗战八年,是翦伯赞一生史学研究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他出版了《历史哲学教程》、《史料与史学》、两册《中国史论集》和《中国史纲》的“先秦卷”和“秦汉卷”等名着。

翦伯赞给冯玉祥讲课时,总是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且能以古喻今,深入浅出,很受冯玉祥的欢迎。冯玉祥听得入了迷,让他的随从人员也都来听。有一天,蒋介石到了冯玉祥的住处,看见客厅内聚集了不少人,一直提防冯玉祥的蒋介石很敏感,以为冯玉祥在开什么“黑会”,顿露不悦之色。

看到蒋介石不期而至,冯玉祥连忙站起来对蒋介石说:“今天是我请翦伯赞教授给我们讲历史课。”说着便拉着翦伯赞的手,将之介绍给蒋介石。蒋见此情,连声说:“好,好,好,你继续讲,今天我也是来听你讲课的。”

谁知翦伯赞却慢吞吞地说:“对不起,现在已经到了下课时间。”在座的人听了这话,纷纷夹着笔记本走出了客厅。蒋介石碰了一鼻子灰,十分尴尬。

翦伯赞的学者风骨由此可见一斑。

20世纪40年代,面对国民党的刀丛箭镞,翦伯赞愤言:“暴力对于学术是没有用的,真正的学术,决不会服从刀剑的指挥,更不会变成政治的婢女。”又说:

“不管时代如何苦难,我总是走自己的路。”翦伯赞治学严谨,造诣很深,至今仍为史学界所推崇。他与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侯外庐一道,被尊为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

同为史学名家的侯外庐对翦伯赞的辞章赞不绝口,在回忆录中说道:伯赞的口才和文才都很不凡。伯赞的文章以优美潇洒见称于世,那文采,最反映他的风格。他献给读者的历史着作,篇篇读来都能朗朗上口,连以自负着称的大诗人柳亚子也感慨地称赞翦伯赞:“翦生才调太遮奢?问是文家是质家?”

翦伯赞的学者风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再次显露,这一次是针对自己的顶头上司马寅初。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号召青年要做到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就多次向学生介绍自己锻炼身体的经验:爬山和淋浴。马老每天下午驱车到颐和园万寿山脚下,然后攀至佛香阁;每天淋浴时变换水温,由热至凉,再转热。

马寅初后来还将这健身的经验写成文字,送到北大学报编辑部。当时学报主编翦伯赞却婉拒了这篇稿子,说北大学报是要同外国着名大学交换的,这稿学术性不太够,发表后影响不大好。马寅初听后只得作罢,只是自言自语地说了两句:毛主席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这些都是自己实践得来的,怎么不是学术?

一个学报主编敢拒绝校长的稿子,而校长竟然也不以为忤,一时传为学界美谈。

民国政坛的四大书法家

学界公认的民国四大书法家,分别为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吴稚晖(篆书)、于右任(行书)。此四人,都是民国时期的超级“牛人”,在民国政坛都是呼风唤雨式的人物,在事业与学问上均有非同寻常的建树。

先说谭延闿。

谭延闿,湖南茶陵人,生于浙江杭州。其父谭钟麟为进士,曾任陕西巡抚和陕甘、闽浙、两广总督等职。家学渊源的谭延闿聪颖好学,年少时即被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称之为“奇才”。

1904年,谭延闿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试第一名贡士,即会元,4月参加殿试,列为二等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从此具备迈入政坛的资本。同时,这也填补了湖南在清代200余年无会元的空白,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当时“湖湘三公子”,授翰林编修。

谭延闿是近代君主立宪派领导人,清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907年组织“湖南宪政公会”,积极推行立宪。1909年举为湖南咨议局议长,成为湖南立宪派首脑人物。辛亥革命时附和革命,长沙光复后,被举为湖南军政长和参议院议长,后三任湖南都督。1912年加入国民党,任湖南支部长,后历任湖南省长兼督军、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等职。

谭延闿通权达变,善测政治风向,从三次任湖南总督到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到最后出任第一任行政院院长,构成了他整个民国时期名位隆的煊赫篇章,从而成为群雄纷起的动荡时局中为数稀少的“政坛不倒翁”。他平生对美色了无兴趣,却对美食情有独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虽为文人,却精通骑射,马上功夫很是不错,兼有武人本色。

谭延闿更受人推崇的是,他的书法名满天下,是继清代钱沣之后的又一个颜体大家,享有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的美誉。他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为世人所叹为观止。从民国至今,写颜体的人没有能出谭延闿其右者。

谭延闿诗书俱绝,善诗联,擘窠榜书、蝇头小楷均极精妙。书法作品兼有艺术和文物双重价值,现在南京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内巨幅石碑上“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两行巨大金字,即为谭延闿手书。

谭延闿生于1880年,卒于1930年。谭延闿的女儿谭祥,是宋美龄在美国留学时的同学,后来嫁给了蒋介石的铁杆亲信、后来成为“副总统”的陈诚。

再说胡汉民。

同类推荐
  • 钢铁帝王

    钢铁帝王

    日本历届内阁多年来没有间断过讨论统一钢铁业的大事,为此伤透了脑。1934年2月1日终于水到渠成,日本制铁公司诞生了,历届内阁无休止的讨论也随之结束了。日本制铁公司是以国营钢铁厂为主体,由轮西制铁公司、釜石矿山、三菱制铁公司(即设在朝鲜的兼二浦制铁所)、富士制钢公司、九州制钢公司5家公司合并而成的统一的钢铁企业,总部设在东京九之内邮船大厦内,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由原八幡制铁所长官中井出任,领导班子由参加合并的各公司代表以及政府股份的代表陆军部、海军部、商工省、大藏省、铁道省官员组成。
  • 百位世界杰出的谋略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谋略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宋文骢传

    宋文骢传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歼10飞机总没计师宋文骢,是中国航空界一位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见证和浓缩了新中国现代战斗机研制的整个历史。他志存高远,却又严谨务实;他严厉刚毅,却又可爱可亲;在飞机型号研制中,他独树一帜成就斐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人生,丰富多彩而又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深沉的情感、流畅的文笔、紧凑的情节描写了宋文骢传奇的人生。本书也是广大军事爱好者了解我国现代战斗机发展历史的一本难得的读物。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集明清改朝换代诸矛盾于一身,反复无常:先由明入清,助清夺天下,功高震主;后反清自立,威震华夏。他不断改写历史,最终自取灭亡。《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吴三桂降清》是吴三桂丰富多彩的人生翔实记录,是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说到底,就是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的警示和启迪,不知要用过多少口头说教!
热门推荐
  • 溺宠成婚:腹黑顾少的萌妻

    溺宠成婚:腹黑顾少的萌妻

    在姐姐的眼神求助下,她代替了姐姐去相亲,本想随便找个理由毁掉相亲意外的发现对方是自己学校的教授。吃过饭留下一句下个月结婚?!开什么玩笑她她她她还在上学啊。原本以为这件事很快就会被人淡忘,哪知毕业某教授居然亲自找到家中谈婚事,而父母一脸同意的样子是什么情况?难道这么快父母就被某教授给收买了?假期来临,某BOSS拉着她去低调领证,等等回家方向不对,什么?搬家?看着别墅中的行李,她怎么有种被父母买了的感觉……
  • 全能铸造师

    全能铸造师

    学铸造,只是帮别人铸造装备,赚点钱。减轻家里负担。没想到成了全服最牛全能铸造师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本书是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家书。洛克菲勒白手起家,成为历史上超级富有的人不是偶然,而他对于如何获得成功,如何在磨难中发展自己等,所思所想,句句精辟。本书的动人之处在于洛克菲勒不仅仅在教导儿子如何赚钱,更重要的是,他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活,怎样活得有尊严且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 度世品经卷第一

    度世品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离开地球表面

    离开地球表面

    本书科幻元素满满,描写了未来世界的14个相互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所处的时代各不相同。有的故事描绘的是150年内的近未来,有的故事描绘的是150-200年后的中远未来,有的描绘的是300年后的远未来。14个故事所属的时代背景不同,但都没有生硬的时代背景介绍。都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慢慢展开对时代的介绍。将每个时代的时代特色在各个时代的小人物的背景、经历、价值观中体现、展开,以小见大。
  • 忌敏之落尽梨花月又西

    忌敏之落尽梨花月又西

    而今纔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一篇属于忌敏的民国爱情小短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恋爱100次:国民老公是校草

    恋爱100次:国民老公是校草

    初遇我从未想过日后我们会有这么深的纠缠。我本该按着我的人生轨迹,却不曾想到会有你的出现。沈言,深言。不负青春不负你,经年流转,多谢你还在等我。流年似水,我不独欢,你不独乐。
  • 别中了她的温柔圈套

    别中了她的温柔圈套

    给好基友推文《笑言暖暖很贴心》求支持,超好看的啦~-学生时代的蒋漓,貌不出众、自卑懦弱。获得一次和校花同台的机会,人人都觉得她不配。…几年后,蒋漓牵起裙摆站上舞台,全身散发出自信迷人的光芒,美艳不可方物;她唇角绽笑,庆幸道:“年纪轻走过不少弯路,我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事,就是嫁给了颜先生。”观众席尖叫声连成一片。…【甜美逆袭女歌星vs俊美骄矜名企大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