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一种信息共享机制和有效的社会机制,通过对失信行为的记录、揭露、信息传播和预警,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信用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从而惩罚和警戒失信行为,褒扬和奖励诚实守信,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近年来,社会道德观念和守信行为总体上有很大改善,信用制度、信用产品、信用环境以及社会信用体系,成为支撑经济运行的基础。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整个社会对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很大,必须站在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高度,突出重点环节,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从根本上来讲是适应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是整顿市场秩序、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保障信用交易健康发展、建设信用经济的根本举措。健全有效的社会社会信用体系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经济交易方式与手段走向成熟、扩大并创造市场需求、促进市场繁荣、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是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创新制度安排。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可以为改革开放的中国增强国际经济竞争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社会信用体系是建立社会信用规则与秩序的途径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社会诚信观念和法律制度基础还没有稳固地建立起来,总体上看,市场经济秩序仍难以尽如人意。
市场经济秩序的好坏是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社会信用体系又是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建立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都必须高度重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都极为重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十六大报告已明确提出要“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首先,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所谓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的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它能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交易的实质就是产权交换。明确的所有权制度和公平合理的交换是市场有效运行的前提,没有所有权,就不可能有交换,也就不会有信用交易和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信用体系突出强调财富必须以诚实守信、平等交换与合作来获得,反对任何形式的剥夺与侵犯,任何违背诚实守信原则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失信而受到惩罚。因此,信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必须以明确产权为基础。形成以产权为基础的社会信用制度,就意味着必须尊重产权、维护产权、诚信为本、平等交换,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反对任何形式的侵吞与侵害。
其次,社会信用体系的运行是以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作为重要支撑的。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与道德行为在体制变革和利益多元化的冲击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信用思想与信用观念、信用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私有产权和个人利益逐渐得到承认,这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潜力,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压抑了很久的私有意识与所有者权利及个人利益追求开始过度膨胀,有些人开始不择手段地扩张和聚敛自己的财产,有些人抛弃信用伦理和道德,欺诈、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赖账等失信行为频频发生。当这种恶劣风气在社会上蔓延开来,成为一种气候的时候,那些无视道德、背弃诚信的欺诈者发现,当他们自己在聚敛财富、追求利益、伤害他人的时候,自己也正在被他人伤害,自己的所有权、财产和利益正在被他人蚕食。市场经济对私有财产和个人利益的承认与保护事实上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个界限就是追求私有财产增长、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侵犯或损害他人财产与利益,应该实行等价交换。
在这个限度以内,追求个人利益可以受到保护,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秩序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人们的行为超越了这个限度,比如说通过侵犯或损害他人的利益,来达到满足自身利益的目的,那么这种行为就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市场经济会丧失生命力,难以维系下去。
因此,人们开始呼唤诚信,整个社会开始呼吁信用道德的回归,信用观念与行为重新复苏。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有社会信用体系的支撑,在市场经济交易中,人们需要信用道德规范的保障,需要对违信、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需要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再次,社会信用体系的运行是以法律作为有效保障的。如果说道德规范和诚信意识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软约束”,那么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就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规范运行设置起有力的“硬约束”。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法律的配合和保障,实现德治和法治的有效结合,共同维护社会信用体系的合理合法运行。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法律经济。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律是信用建设的保障。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制保障不力,是在整顿和建立社会信用秩序中碰到的极为棘手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仅靠社会舆论和道德不可能有效约束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经济行为,必须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依靠法律力量,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经由法制途径遏制失信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才能使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系和保障。
(六)社会信用体系是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的条件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人才、资本都可以引进,唯有社会信用环境无法引进;一个地方的自然禀赋无法改变,但是信用环境可以改变。良好的信用是一个地方乃至整个国家的宝贵财富。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推进公平交易,促进市场交易的活跃和繁荣;有利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投资和贸易环境,营造和谐信任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全民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环境,有很多角度,从信用方面看:
其一,信用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用活动总规模是否适度,信用结构与分布是否合理,经济信用化程度是否与国内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相适应,信用非中介化程度是否与信用经济增长幅度相吻合,资本市场诚信状况是否与经济发展要求相匹配,微观经济主体信用活动水平与信用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一致,都是考察该国或地区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归根结底,信用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环境,而信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必须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做保障,因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先决条件。
其二,社会信用环境状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用管理水平高低,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程度,信用制度的完善状况,信用秩序的规范程度,信用文化的导向性,信用意识与行为的价值取向以及失信程度等,都是反映社会整体信用环境的重要指标。社会信用环境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该国或地区的发展环境。在一个诚信意识健全、信用管理规范的国家或地区,人际交往顺畅、贸易合作愉快,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良好,必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向其聚集,更加有利于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快速发展。这些都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程度有直接关系,只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才能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才能形成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需要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做保障,那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然成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足以引起世界的关注和重视。
(七)社会信用体系是应对风险、防范危机的防火墙
首先,市场经济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经济固有的不完全竞争、外部经济效应、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特征,决定了市场自我调节的功能是有限的,市场失灵现象时有显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信用危机、国际金融风险时有爆发。接连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都是市场调节失灵,信用交易过度泛滥的典型表现。
其次,市场竞争加剧,发达国家资本对外扩张提速,市场经营由封闭走向开放,厂商经营规模越来越大,最终突破国家疆界,向全球范围蔓延。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经济的高速增长,技术的全面更新,更有经济危机、信用危机全球化传导的风险。一旦经济危机、信用危机突破国界,在全球蔓延,带来的损失和教训将是难以磨灭的。
再次,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益,要求高回报,高利润。众多厂商在获取资本的同时,也背负沉重的利润包袱。只有获得高额的利润率,才能继续获得新一轮的资本支持。市场经济体系中,自然而然诞生了很多垄断行业和垄断组织。这些垄断组织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联合起来,以垄断优势在市场上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也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比较优势。
所有这一切,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侵害都是不容低估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世界经济竞争的弱势地位,从产品、技术到市场、交易方式,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贸易政策等都会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果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衰退或危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弱势地位,将决定发展中国家是经济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受到的打击和创伤更加巨大。
中国是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加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资本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必然也会受到经济危机、信用危机全球传导的影响。但是,中国文化中有谨慎小心的传统,向来的理财原则都是量入为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超前消费、借钱消费的观念差距很大,中国的资金投放和使用都是有节制的,不容易出现美国那样的崩盘式经济过热。此外,中国政府强调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资本过度扩张会得到有效控制,“薄赋税,均贫富”被老百姓普遍接受,因此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美国式的完全自由发展,中国经济也不会出现美国那样的大起大落。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中都成功躲过,与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密切关系。
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冷却器,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安排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前提条件。对于建立社会诚信文化基础,规范社会交往秩序,建立市场交易秩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社会信用体系对内可以稳定秩序,拉动内需。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稳定市场秩序就是稳定市场经济发展的根基,根基不动摇,社会才稳定。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遭受金融海啸袭击的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也受到挑战。中国最活跃的沿海经济区域,许多外向型的民营企业纷纷倒闭破产,厂房闲置、库存积压、工人失业,很多企业主捶胸顿足,泪流满面。国家在帮助这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也在积极投放财政资金,扩大内需,拉动生产,通过财政性基础建设工程,在困境中启动国内市场,使资金良性循环,保护投资者利益,也稳定社会秩序。
其次,社会信用体系对外可以加强融合,兼容并蓄。信用交易规则是世界通用的,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与国际市场及规则接轨,纳入国际通行的合理做法,摒弃国际上不合理的失败做法,为我所用,在加快与国际融合的同时,提升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水平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既然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那么我们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也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匹配,遵循世界通行的经济规则,诚信经营,公平交易,融入其中又灵活自如。
所以,市场经济本身有缺陷,市场竞争不断在加剧,资本天然有逐利性,这些虽然都是引发经济危机、信用危机的因素,但是并非束手无策,只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还是可以形成一道应对风险、防范危机的防火墙,保护我们的经济发展,巩固我们的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