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5600000005

第5章 翻译的危机

这个题目看上去有点危言耸听,但是我自认是实事求是的,毫无哗众取宠之意。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翻译大国,历史长,数量大,无论哪一个国家都难望其项背。这是中外都熟悉的事实,用不着再论证,也用不着再重复。

从清末民初开始,中经“五四”,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今天,中国的翻译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翻译了大量的书,文、理、法、农、工、医,各科都有。这些翻译对促进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启迪中国人民大众,起了无法估量的作用。我简直无法设想,如果没有这些翻译,中国今天的教育文化和国家建设事业会是什么样子。

关于翻译问题,我自己曾涉猎过一些书籍,古今中外都有。对于翻译理论,我也特有兴趣。中国古代的翻译理论,内容异常丰富,涉及的面也很广。到了近现代,西方的理论蜂拥而至,五花八门,争奇斗艳。有一些理论分析得非常细致,显得十分深奥;然而细究其实,却如绣花枕头,无补于实用。在这一方面,同在别的方面一样,我是一个保守主义者。我认为,为一些人所非议的严又陵的一句话:“译事三难,信,达,雅”,仍然是可以信守的。道理十分简洁明确,然而又切中肯綮,真可谓“要言不繁”了。这三个字,缺一不可;多一个也似乎没有必要。能做到这三个字,也可以说是尽翻译之能事了。

我个人觉得,三个字中,以第一个“信”字为基础,为根本。这个字做不到,就根本谈不到翻译。我探讨翻译问题,评论翻译作品,首先就是看它信不信,也就是,看它是否忠实于原文。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就不叫翻译,什么“达”,什么“雅”,就如无根之木,无本之草,无所附丽。严复定下了这三条标准以后,自己是认真遵守的。翻译《天演论》时,因为是借题发挥,不是真正的翻译,所以他不叫“译”,而叫“达恉”。

我这篇短文的题目是《翻译的危机》,危机正出在不遵守“信”这个标准上。

我最近若干年来没有从事翻译工作。但是,由于主编一些刊物和丛书,有时候也难免接触一些译稿。去年,友人推荐了一部译稿,想收入我主编的一套丛书中。友人介绍说,译者英文水平是高的,曾多次担任口译工作,胜任愉快;在笔译方面,也已出过两部书。这样一个译者应该说是能信得过的,友人又是我的老朋友,一位在国内外声名远扬的学者,也应该说是能绝对信得过的。译稿就要寄出版社付排了。不知为什么,我一时心血来潮,非要看一看译稿不行。于是向译者要来了原文。我仔细对了几页,就发现了一些问题。我自己拿不准,又央求周一良教授把译文同原文对上几页。结果他的意见同我的完全一样:译文有问题,不能寄出版社。我仍然相信,这位青年译者的英文是有水平的,他胜任口译也是可信的。但是,口译与笔译不同,口译要求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是很难做到的。一个译者能译百分之七八十,就很不错了。过去周恩来总理和郭沫若先生我都亲耳听他们说过这样的意见。但是,笔译由于有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必须要求极高,即使不能达到百分之百,也必须接近这个水平。我认为,我这个意见是通情达理的,必能得到大家的赞同。

上面说到的这位青年译者的已经出版的那两部书,情况怎样呢?我没有读原书,不敢瞎说。但是,根据合理的推测,它同我看的译稿差别不会太大。我们很难设想,送给我看的这一部译稿碰巧水平特别低,而已经出版的则水平特别高,这是不大可能的。

我们的思想从这里生发开去,想得远一点,再远一点,想到了最近几十年来全国已经出版的若干千种万种的翻译,我就有点不寒而栗了。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翻译的着作中,有水平很高的、能达到信、达、雅三个标准的。但是,同样也不能否认,其中必有相当多的一批译本是有问题的。我没有法子去做细致的统计,我说不出这些坏译本究竟占多大的比例。我估计,坏译本的数量也许要超过好译本。

什么叫做“坏”译本,什么又叫做“好”译本呢?我觉得关键就在于“信”或不“信”。首先要“信”,要忠实于原文,然后才能谈“达”和“雅”。如果不“信”,“达”和“雅”都毫无意义。译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信”“达”“雅”都合乎标准,这是上等。第二类,能“信”而“达”“雅”不足,这是中等。第三类,不“信”,不“达”,不“雅”,这是下等。有的译文,“达”“雅”够,而“信”不足。这勉强可以归入第二类。当前颇有一些非常流行的译本,译文极流利畅达,极“中国化”。但是“信”不“信”呢?我没有核对原文,不敢乱说。我是有怀疑的。如果我的怀疑是正确的话,我认为,这种译风无论如何是不应提倡的。

我现在要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译而不信呢?我觉得这里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外语水平,一是工作态度。

先谈外语水平问题。学习外语,至少应该有两个认识:一不要认为外语很神秘,简直无法学好,因而望而却步。二不要认为学外语很容易,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掌握。我们必须认为外语能够学好,但又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学外语同学习任何别的东西一样,必须有点天赋,又必须勤奋,二者缺一不可。学习任何外语,学一点皮毛,并不困难。但要基本上能够掌握,却又不那么简单。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学习外语,有如鲤鱼在黄河中逆水上溯。前一段也许并不太困难。但是,一旦到了龙门跟前,想要跳过龙门,却万分困难。有的人就是一辈子也跳不过这个龙门,只能糊里糊涂,终生是一条鲤鱼,变不成龙。拿学习外语来说,每一种外语都有一个龙门。这座龙门在什么地方呢?因人而异。天赋高而又勤奋者,龙门近一点;否则就远。只有能跳过外语这个龙门,你才勉强有一点语感。这一门外语就算是为你掌握了,被你征服了,它能为你所用了。这时你就变成了一条龙。这一突变是用艰苦的劳动换来的。

上面谈的是外语水平,现在来谈工作态度。工作态度,不是天赋问题,而是认识问题。有的人缺乏自知之明——顺便说一句,这种人是并不老少的——当自己还是一条鱼的时候,便傲然认为自己已经成了龙。本来查一查字典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他连字典也懒得查了。其结果并不美妙。当年赵景深教授把milky way(天河,银河)译为“牛奶路”,受到了鲁迅先生的讥讽,成为译界的笑话。今天这样的例子真是比比皆是,数量和严重性都远远超过了“牛奶路”。有的人把Man of the God(牧师)译为“上帝的人”。有的人把so far the introduction(导论到此为止)译为“导论是这样远了”。类似这样的例子,我还能够举出很多很多来。举一反三,这两个也就够了。这是由于缺乏自知之明或者由于懒惰而造成的笑话。

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原文有的地方看不懂,他自己心里非常清楚,可是却一不请教人,二不查字典,胡译一通,企图蒙混过关;或者干脆删掉,反正没有人来核对原文,马脚不会露出来的。这简直应该归入假冒伪劣一类,为我们所应该反对的。

把上面所说的外语水平和工作态度两个标准综合起来评论,我觉得,翻译工作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等次。外语水平高工作态度好,这当然是上等。外语水平高工作态度差,或者外语水平差工作态度好,这属于中等。外语水平差工作态度又不好,这当然就是下等。我在这里所说的翻译危机,主要来自下等的翻译工作,中等也可能沾点边。在翻译工作中这三个等次所占的百分比,我说不上来。从我所接触过的现象来看,下等所占的百分比不会很低,这一点可以不必怀疑。

也许有人认为,翻译出点小错误,古今中外概所难免。在中国翻译佛经的历史上,就不知道出现了多少错误,有的错误简直离奇可笑;然而这并不碍于佛经的流通。这种意见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那是过去的事,在今天这样的新时代中,我们不能为这种意见张目。而且,今天的下等翻译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痼疾,成为一种风气。许多人习焉不察,当事者则沾沾自喜。这样的风气我们还能熟视无睹不起来反对吗?

反对之法其实也并不复杂,无非是加强翻译评论,加强监督而已。

这种办法我们曾经使用过。在50年代,在当时出版的《翻译通报》上,时不时会出现几篇评论翻译书刊的文章。这种文章往往很长,因为一要引用原文和译文,二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对译文加以仔细的分析和评论。这都是踏踏实实的、动真格儿的工作,不能徒托空言,因此非长不可。据我自己的回忆,这种评论工作起过很好的作用,受到读者的欢迎。但是,不知道是为什么,后来没有继续下去。我真正感到惋惜。

时至今日,翻译书刊之多,远迈前古。今天我们建设我们的国家,不借鉴他国,完全是不能想象的,而借鉴就需要翻译。我在上面已经说过,好的译品是有的;但也未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报章杂志上有时也会见到几篇评论翻译的文章,但是同已经出版的翻译书刊的数量比起来,却显得非常微弱无力。我们毫不夸大地说,今天的翻译已经失去了监督。有良心有本领的译者,也就是我在上面所说的上等的翻译,是用不着监督的。但是中等翻译,特别是下等翻译,则是非监督不行。非监督不行却又缺少监督,于是就来了危机。

克服这个危机的出路何在呢?我原来想得非常单纯,非常天真:不过是加强监督而已。我曾同《中国翻译》杂志的一位负责人谈到这个问题,我劝他多刊登一些评论翻译的文章。我原以为,他会立即接受我的建议,并付诸实施。对他来说,这并不困难。然而,真是大出我意料,他竟似乎有难言之隐,对我诉了许多苦,其中最主要的是,许多被批评的译者喜欢纠缠。一旦受到批评,绝不反躬自省,而是胡搅蛮缠,颠倒黑白;明明是自己译错了,却愣不承认。写信、打电话、写文章,闹得乌烟瘴气。一旦碰到这样的主儿,编辑部就苦不堪言。

我恍然大悟,很同情这位负责人的意见。环顾我们今天的社会,在其他领域里也有类似的现象。个别的人不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不给民主,他们怨气冲天;给了民主,他们又忘乎所以。看来正确运用民主权利,也还需要有一定的水平。有些人认为民主就是打官司。最近看到报上刊登了一个消息:在某部电影中,有一个群众场面。当时拍摄时,拍上了一个他或她。现在电影一旦上演,他或她看到了自己的形象,于是拍案而起,告到法院,说是侵犯了他的肖像权,索要五位数字的赔偿费。我不懂法律,但总觉得这样做是“民主”过了头。回到我们翻译界,难道不会出现类似的事件吗?我有点担心。

我原以为克服翻译危机并不困难。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我现在是正如俗话所说的:变戏法的跪下,没辙了。

可是,我并不气馁。我呼吁翻译界的同行们和广大的读者,大家起来,群策群力,共同想出克服翻译危机的办法。我相信,办法总会想出来的,正如路是人走出来的那样。

1994年

同类推荐
  • 真理的入门:维吾尔族古典文学名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真理的入门:维吾尔族古典文学名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真理的入门》是喀喇汗王朝维吾尔族盲人诗人阿合买提·玉克乃克(110~1180)用喀什噶尔的回鹘文写成的一部劝诫性的长诗。全文共分14章,约512行。诗歌采用阿鲁孜韵律中的木塔卡里甫格律,用中古西部维吾尔语喀什噶尔方言写成。主要阐述了当时回鹘人的伊斯兰教哲学伦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城市荒芜和道德败坏的情况。寓意深刻,韵律优美,富有哲理性。书中主要阐述穆斯林应遵奉的道德准则及修身处世之道。在宇宙观上,作者认为只有真主是永恒的,宇宙万物为真主所造化,日月星辰与时间围绕大地轮回运转,人类及万物都在真主的主宰下不断运动。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 迈向卓越的城市智慧化进程:基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案例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迈向卓越的城市智慧化进程:基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案例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本书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27座国际城市为案例,系统剖析了这些城市智慧化发展的理念、特点、各自所倚重的发展路径,给出迈向卓越的城市智慧化推进方法和策略,对于当今城市化大环境下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讲述了均衡规律指趋向平衡的规律;均衡观念指争取平衡的观念。《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社会历史问题讨论》是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说明均衡规律和均衡观念。第二部分《世界中古史讲义》是从封建国家的整体历史来说明均衡规律和均衡观念。
  •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超值金版)》除了常用文种外,还增加了其他实用写作书中很少出现过而当今又极需要的文种,如加强了经济文体的介绍。未来的世纪是科技与经济主宰人类的时代,经济生活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用写作的经济化趋势已经逐渐成为国际性潮流。鉴于此,本书增加了有关股份制企业文书的介绍和外贸文书的介绍等,以适应当代经济生活的发展。
热门推荐
  • 冯至译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冯至译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冯至是优秀的抒情诗人,也是杰出的日耳曼学学者,德语文学翻译大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本丛书拟精选冯至先生最优秀的翻译作品,包括海涅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游记《哈尔次山游记〉,歌德、尼采、荷尔德林等的诗作,以期较全面地反映冯至先生的翻译成就。
  • 千里寻生闻

    千里寻生闻

    纪千里是一家学习机构的老板,随便兼职某家小饭馆的店长。某天,她捡到了一个镯子,睡觉时突然进入了一个奇怪的世界。每当一个小世界结局才能回到现实世界只有彻底摆脱镯子才能结束一切。纪千里开始奋发生存。闻生对于那个现实之外的世界一直无所谓。直到某天他认识了一个叫季浅的男人。虽然这个男人总爱说谎,但很可爱不是吗?直到发现她一直在说谎闻生:“……”闻生:“我要打死你。”纪千里:“……你舍得?”大慌精·可爱冷静·心机·纪千里VS小奶狗·武力值爆满嘭·精致·闻生
  • 时光韧带(天籁文集·诗歌)

    时光韧带(天籁文集·诗歌)

    不敢说是诗,只因为生命的音符,在时空里跳荡,偶尔捉几只,铺排在平面上,就成了这,似连似断的长短句,空灵的真实,意象延绵嘈嘈急雨,韵律源于天地,智慧敲击宇宙的秘密,情,融化在阳光里,携心灵共振,是恒久的魅力。
  • 浣熊帮帮忙

    浣熊帮帮忙

    “浣熊,我发现个秘密。”“什么?”“有人暗恋你。”“谁啊?”“我啊。”只是给某个英俊损友帮忙冒充他女友,谁知却对他哥哥一见倾心!但谁承想,就在上天赐予美妙缘分的那一刻,某人竟然嫉妒了。咳咳,重点是,某个男人嫉妒了。哎,不是说好的蓝颜知己吗,怎么总在她春心萌动时拆台?干脆连朋友也别做了!怪不得有人说,男女之间永远不可能存在友情这种高尚的关系。“没错,所以,我们必须要,更进一步。”某人坏坏地说。
  • 萌妃酷帅狂霸拽:皇上要翻牌

    萌妃酷帅狂霸拽:皇上要翻牌

    纵可后宫三千,他独要她一人!东临睿认为,他有足够的耐心等着顾安然乖乖就范!哪知那小东西居然明目张胆地给他表演脱衣舞,既然如此,他干嘛还要客气?被扑倒的顾安然气的几乎脑溢血,NND,她这满脸绯红各种燥热分明就是被下药的征兆啊!勾引东临睿?她脑子秀逗了要去和三千佳丽抢一根小黄瓜,还不如直接杀了她!东临睿:安安乖,朕不会杀你,只会好好“疼”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引

    神引

    修炼一途,天道酬勤。且看今朝,唯我不败!小小孩童,终将长大。在那未知的未来里,爱恨情仇又如何?雨骤风停能怎样?这天这地终被江陵踩在脚下。热血、侠骨、柔情……当年的翩翩少年,而今的孤鸿影。书友交流群:122732739欢迎各位书友加入,新人新书,并不是一开篇就展现出布局,请各位书友拿出那么一丢丢耐心往后看,希望各位书友会喜欢!(外站网编勿扰。加神引读者群的验证时请选取神引文中一角色名称)
  • 待到“三花”烂漫时:三花幼儿园“家园社和谐教育”之追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待到“三花”烂漫时:三花幼儿园“家园社和谐教育”之追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待到“三花”烂漫时:三花幼儿园“家园社和谐教育”之追求》全面展示在“和谐教育”理念指导下,自主探索、开发、实践园本课程的进程,系统展示《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建构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成果,通过系统介绍:家、园、社合作共育模式的创新展示;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框架、结构、内容、实践、评价等方面;结合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活动的优秀案例具体形象的展示课程实施的过程。书稿期待以严谨不失活泼、全面不失重点、理论不失可操作性的表达方式,向读者介绍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以促进园本课程资源的多样化,为其他幼儿园在家、园、社和谐共育方面提供借鉴。读者对象: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及社区人员。
  • 学渣又又又闯祸了

    学渣又又又闯祸了

    传闻47中的学渣林鸾向学霸表白遭拒后,醉心学习无法自拔……彼时,林鸾正枕在厉九爷的怀里玩《极限战士》“每次都赢,真没意思……”传闻学渣林鸾资质平庸,被音乐大师扫地出门,不敢在社交场露面。彼时,胭脂街出现了一个神秘的歌唱妖姬,歌谣界大佬抢着要。传闻林鸾舔着脸纠缠厉九爷,赶都赶不走。彼时,厉九爷已经在林鸾房门外跪了一夜。鸾鸟成凤,她是所有人的女王,也是他心头的小姑娘。1v1,双纯,女主伪学渣真女霸。
  • 揭秘那些被演义的历史

    揭秘那些被演义的历史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让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然而这些流传千年的美丽传说,都是真正的历史吗?其实,历史可以“被”演义,真实可以被虚构,我们一直熟知的历史真实面貌并不是我们知道的那样,商纣王真的是千古暴君?赵氏孤儿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关羽“武圣人”的称号是不是够格?诸葛亮真的智冠千古?杨家将有没有评书里那么威风?和珅、刘墉和纪晓岚谁是忠奸?我们这本书,就是要揭开那些在长期流传中被扭曲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他们以历史的本来面貌,并进一步探寻这些误解产生的原因,从而尽可能地把历史的真实展现在人们面前,为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