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5900000006

第6章 自在之道在边缘上演绎中心(5)

1506年,王阳明由于上书为因建言获罪的给事中戴铣等人辩护而得罪了当权的宦官刘瑾,结果他先是被廷杖四十并下狱,后来又被贬为贵州龙场驿的驿丞。在这样的处境中,他实现了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既是王阳明此前人生积累在特定环境下爆发、突破的结果,也与王阳明当时在龙场的一些经历有着根本的关系。此时一直以追求成圣为目的的王阳明走入了人生最低谷,当时龙场驿自然环境恶劣,王阳明甚至为自己准备了一副石椁。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不断思考“圣人处此,更有何道”,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后来他的随从病了,王阳明不但亲自为他们砍柴烧水做饭,还给他们演唱歌诗和家乡的曲子,终于让远在异乡的随从们从疾病痛苦中解脱出来。正如杜维明所说,此时的王阳明“大概非常清楚地知道,圣人不论多么与众不同,还是必须应付外部环境。他不可能单枪匹马创造出一个新环境。于是,他冥思苦想的中心问题就是改变外部世界,有所作为的意义。”“在这样的处境之下,他努力探索新的方式,以便能够同他的环境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他进而相信,同外部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取决于自身内部根本的改变。因此,摆在面前的紧迫任务是达到自我净化;或者说,超越一切形式的私欲。”正是通过这样发自内心并以改变内心为目的的不懈努力让王阳明迎来自己的悟道:一日中夜,阳明忽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觉跃然而起。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于外者,误也。

正如王禹卿指出的,“此阳明入道之始”。

悟道以后,王阳明的内心世界有了极大的变化,此前他认为落后的当地土着生活在他眼里也有了“鹿豕且同游,兹类犹人属。污樽映瓦豆,尽醉不知夕。缅怀黄唐化,略称茅茨迹”的意义。他甚至教当地穴居的少数民族建房子,少数民族学会以后也主动地给他造起房子,他和土着的关系日益融洽,做到了《中庸》所说的“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让他在实际行动上开始走进自己一直所憧憬的圣境。

可以说,没有龙场的这一番被王阳明自己形容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的特殊经历,就不会有他的龙场悟道。

悟道以后的王阳明有了极大的改变,他一方面不断强化修养,一方面勇于任事,这不仅令他的心学日益完善,还让他建立了人所不及的功勋。

在此也略举几例,对悟道以后的王阳明做一个简单的呈现。

王阳明离开贵州以后获得的第一个官职是江西庐陵(今吉安)知县,当时这里是一个人民困苦且又喜好诉讼的地方,历任地方官对此极为头疼。

王阳明到任以后,一方面建章立制,一方面对百姓进行开导教化,结果没过多久就实现了“浇薄之俗,渐成笃厚之风”的转变。

从庐陵任上离开之后,王阳明的职务屡有变化,但渐渐地领兵作战成了他人生的主基调,他也由此成为文人带兵并建立巨大功勋的第一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在王阳明的军事生涯中,最令人称道的事就是他仅用43天就平定了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兴起的叛变。宁王开始起兵叛乱的时候,王阳明正在前往福建处理兵变的路上,当时他仅能调动几千人的兵力,而朱宸濠则号称有10万人马。

还没有接到朝廷命令的王阳明知道宁王叛乱的消息后,决定先打乱叛军的计划。

王阳明首先安排人仿写了一些朝廷的公文,声称朝廷已经知晓宁王造反并派出大军前去围剿。他设法让朱宸濠的叛军查获了这些假公文,结果叛军因为畏惧担心而没有直接进攻南京,缓解了危机。之后,王阳明一面继续用计扰乱朱宸濠的军心并离间朱宸濠和他的谋士及主要将领的关系;一面连续上书朝廷,奏明宁王已反请朝廷出兵镇压。

朝廷接到王阳明的奏折后,要求南方各地地方官员配合王阳明剿除朱宸濠的叛军。王阳明没有急于攻打南昌,一直等到朱宸濠前往攻占安庆时才发兵宁王后备空虚的南昌大本营。

王阳明率军打下南昌后,朱宸濠不得不带领10万叛军回救南昌。双方在鄱阳湖一带展开了作战,第一场战斗官军就失败了。王阳明丝毫没有受到失败的影响,他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让人向叛军士兵散布宁王已降,被胁迫者可以既往不咎的消息。结果叛军军心大乱,官兵水陆并发,彻底平定了叛乱。平叛完毕,王阳明又遭到了宦官集团的陷害,他依然临危不乱、冷静分析、妥善处理,最后做到了全身而退。

悟道以后的王阳明变得日益坚忍笃定,他一边忙于政务、军务,一边体证提升心学并讲学授徒,在同一个过程中做到了立德、立言、立功的三

不朽。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一生的分水岭,如果说他悟道以前的经历成就了阳明心学,那么王阳明在悟道以后所建立的功业则是依靠心学来完成的。特别是提出致良知以后,他的人生更是进入了化境。正如他自己所说:“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险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矣!”

再来试着看看阳明心学讲了什么。

王阳明的弟子徐爱在《传习录》的开篇就说:“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奚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担惊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徐爱还说,“爱朝夕灸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

对于徐爱后面这段话,自有阳明心学以后究竟有多少人体会得到很难说,但他前面那段话中的那句“始闻而骇,既而疑”却几乎是每个接触阳明心学的人都必须经历的。

后人将阳明心学的主体思想归结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即理”就是王阳明在龙场所悟之道。要明白心即理的含义和作用,就需要了解一下王阳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面对的儒学背景。

王阳明所处的历史时期是朱熹理学作为官学的时代,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朱熹理学在传播过程中被僵化和教条化了。社会上的读书人遵从朱熹的格物致知之训,希望格尽天下的事事物物来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目的,结果导致了学人士子坐而论道、脱离社会事务求知的不良风气。王阳明在为学之初也接受了朱熹的学说并且亲身格竹,但他并没有从中格出理来。

这次格竹的失败以及此后的人生经历让王阳明明白了理虽然体现在万物之中,但万物是格不完的,理在内而不在外,关键还是要通过在人生的各种经历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来掌握理,所以他在龙场悟道中提出了“心即理”的学说。这几个字在今天听起来或者让人觉得陌生,或者让人觉得平淡无奇,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却是石破天惊之举。钱穆说:“天理只是一个分别善恶的总名,除却分善别恶,便无天理可见。”这说出了天理的一部分含义,天理还应该包括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如此则显然可见朱熹理学的弊端且显然可知阳明心学的正确了,天理只能在人的内心之中存在,规律也只能靠人去发现掌握,所以王阳明提出的心即理是根本意义上的变革。王阳明后来也提出了“存天理,去人欲”,“去人欲”和“灭人欲”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却大有不同,王阳明不仅把“灭人欲”这个武断、压制的过程变成了一个与强化自身修养、提高自身把握和运用规律的能力的渐进过程,还把“去人欲”和“存天理”有机地统一到了一个过程中,主张通过去人欲便可存天理。王阳明还主张要通过“在事上磨”来去人欲,并第一次在儒学中明确地提出事就是格物致知的“物”。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在贵阳讲学时提出并不断进行阐释的,王阳明曾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王阳明之所以提出知行合一,一是针对当时离行为知、离知为行的社会弊病,二是为了让世人更为简单直接地了解并实践他的心学。在今天的语境下,人们很难体会到知行合一的深意所在。实际上,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给后学指出的入门途径,知行合一的关键在于祛除私意,也就是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养成不受个人荣辱毁誉以及闲思杂虑干扰的能力和习惯,达到一种“静”的状态,这样做任何事情就能恰到好处、如鱼得水、风生水起。同时,知行合一也是王阳明将此前只由少数人垄断的学术普及到普罗大众中的一个重要途径,适合处于社会不同阶层中的人实践、掌握、运用,这是王阳明在当时龙场那么偏远的地方能够得到当地土着拥护并吸引众多士子跟随的原因,也是阳明心学后来在中国和日本都曾被当作造反的学说的原因之一。

王阳明在龙场时为学生们定下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可以视为他所倡导的知行功夫的切入途径。知行合一是实践阳明心学的总方法,需要在一生中不断坚持,所以日本人东乡平八郎有“一生俯首拜阳明”的说法。

致良知是王阳明50岁时在江西提出的,致良知基于心即理,源于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最高理论境界,也是人生实践的最高境界。王阳明说“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至于尽性知天,亦不过致吾心之良知而已。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今必曰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则凡所谓善恶之机,真妄之辨者,舍吾心之良知,亦将何所致其体察乎”。他也曾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等等。在提出致良知的同时,王阳明也指出,良知是人人俱有的,在内在的良知上圣人和普通人是没有根本差别的。

总之,在王阳明看来,通过“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就能致中和,他说:“正心则中,身修则和”,就可以做到未发之中和发而中节之和。从而达到廓然大公、感而遂通、物来顺应的境界。说白一些,就是可以在事情没有到来之前能有一个极好的心态和极正确的头脑,在做事的过程中也不偏离事物的规律,因而也就不惧怕面对任何事情。从王阳明的个人经历来看,基本上可以说是如此的,从后世一些受阳明心学影响的伟人们的身上来看,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验证,这正是阳明心学最大的魅力所在。

由于时代环境的变化以及古今语意上的差别,对于阳明心学需要在人生实践中不断体会才能大概掌握。阳明心学是开放的、包容的、活泼的、跨界的、创新的,也是实干的、直接的、简易的、有效的。王阳明在整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创立了心学,他对孔子和孟子的学说做了更为直白的阐释,继承并发扬了朱熹、陆九渊等人的学说,把“尊德性”和“道问学”整合在一起,既发展了儒学,也给人们提供了做好事情的指导,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给后人指出了一条实践心学的路径:“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何等简易。”

王阳明说的是让人们改过,所以他还说“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如此,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阳明心学主张在事上磨,主张立诚意,真正的改过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悦的好事。

儒释道的融汇与超越

儒释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汉代以来,三家就走上了相互交融发展的道路。

两汉时期,贵州出现了“汉三贤”,他们是舍人、盛览与尹珍,这三

人是贵州儒学文化的先驱,也是同时期全国的儒学大家。

舍人生活在西汉,是今遵义一带人。据说舍人着有《尔雅注》3卷,开启了汉儒注释经典的先河,足见他的学术水平之高。

盛览与舍人属于同时期的人物,尹珍则生活在东汉时期。有考证说,盛览是今福泉一带人,尹珍是今都匀、独山、荔波一带人。

盛览曾到成都拜司马相如为师学习辞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刘向的《西京杂记》里提到的《列锦赋》和《合组歌》就是盛览所作。后来盛览回到故里讲学授徒,被时人誉为“戕牁名士”。

尹珍,字道真,东汉时期人。年轻时因深感家乡文化落后而到中原求学,他历尽艰辛、跋山涉水到达中原之后,先是投师《说文解字》作者许慎学习经书,后又到应世叔的门下学习图纬。

与盛览一样,尹珍心里念念不忘的也是自己的家乡,学成之后便回乡开设学馆,向年轻士子讲授儒家经典,成为黔南一带儒家的启蒙先师。后来尹珍被朝廷委以重任,先后担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要职。

“汉三贤”是贵州文化史上的宗师级人物,在他们之后很长的时间里,虽然儒学并未中断在贵州的传播,但在主流评价体系里,贵州再次进入了沉寂期。究其根本,无外乎是因为没有新的代表性人物出现。

儒学教育真正在贵州全面推广开来是明朝时期的事,起到关键推动作用的还是朱元璋。

1392年,朱元璋下令在贵州创办宣慰使司儒学,从此以后,儒学教育逐渐在贵州发展起来。

儒学给贵州真正带来变化是在明朝,贵州给儒学带来重大变革也是在明朝。

同类推荐
  •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本书讲述了战国七雄,各国兵争舌战,风云际会,政客过招。奇招、绝招、阴招、险招令人眼花缭乱,大战、小仗、明争、暗夺令人目不暇接……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中国又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段。袁腾飞以其独到的“史话体”,为我们轻松解读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
  • 帝子扶苏

    帝子扶苏

    上古先秦时代,帝王建立帝制,开创历史帝制先河。帝王突然逝世,帝子遭遇陷害,他面对一纸诏令,轻笑,“不愿北礼”。
  • 兄台,我们可否做壕友

    兄台,我们可否做壕友

    兄台,我知道你对我有意思,但我们只是纯粹的战友情谊好吧?什么?这还不够,还要更进一步?好好好,你最多做我的基友,再有别的要求,可就过分了昂。
  • 汉徒

    汉徒

    南抚吴越,北逐袁曹。聚天下英才,续万世汉骨。身为汉室宗亲,刘涣不能让弟弟刘晔沉迷霹雳车,要让他发现更有意义的事情。为了大小乔,为了弟弟,更为了大汉…看刘涣如何欺鲁肃、恶周瑜、斗孙策,剑指中原、匡扶汉室…大汉学徒:857992506
  • 赤血令

    赤血令

    平凡年轻人如重生一样来到镜蓝大陆,携带着家传功法,书写新一代神话!实力至上的世界,女人,权势,财富紧紧相连。战兵团中的女子,家族的千金,逃亡的公主,皇朝的女王,龙族的公主,一个个绝色美女与聂鹰不期而遇,演绎出一曲惊心动魄的传奇……
热门推荐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翡冷翠山居闲话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翡冷翠山居闲话

    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堪称是民国时期中国的文学大师。这本《翡冷翠山居闲话》精心选择收录了徐志摩散文、书信等名篇佳文几十篇,其中《北戴河海滨的幻想》《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海滩上种花》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 春琴抄

    春琴抄

    本书是日本唯美大师谷崎润一郎最著名的中篇小说。大阪药材商之女春琴幼年双目失明,她美貌聪颖,天赋过人,在音曲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才华。来她家做学徒的少年佐助倾慕她,尽心服侍之余,自己也暗地学习三味线,两人成为半主仆半师徒的关系。自立门户后,春琴因招人忌恨,被人毁容,佐助也自刺双目,两人深入无人知晓的二人世界。《吉野葛》是以吉野地方历史传说为背景创作的中篇小说,亦虚亦实,饶有趣味。“我”准备创作以吉野地方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到吉野来收集资料,却引出了“我”的朋友津村思慕早逝母亲的旧事,并缔结了一段美好姻缘。
  • 我家夫人是全系废材

    我家夫人是全系废材

    她是异界修真者,炼器炼丹、符箓阵法、医术无一不精,就连玄学也手到擒来。意外渡劫失败,重生成现代陆家二小姐。软弱可欺?不好意思,从来只有她欺负别人的份!渣父联合小三让她与母亲净身出户?那她便让他们一无所有!有人找茬?没关系,随手就给出一个倒霉套餐,让他们没空找茬。于是重生而来的陆大师很忙,不是绘制灵符、炼制丹药、熬制美容膏等,就是在打脸踹渣的道路上。至于那个风华绝代的男人,嗯……看在男人把整个人送给她的份上,那她就收下好了。【现代架空,男强女强,爽爆无虐无误会文,男女主身心干净(划重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独家采访

    独家采访

    通常情况下,报纸都是每天凌晨两点出版。不过那天报社里的资深新闻编辑麦克有点儿头昏脑胀,早早就回家休息了,把其余的工作都扔给了年轻的皮特森。可是,麦克并没有睡多久,电话铃把他吵醒了。他昏昏沉沉地拿起话筒。电话那头儿是皮特森。皮特森没头没脑地说:“她死了!”“谁死了?”麦克还有点儿迷迷糊糊的,不明白皮特森在说些什么。然而,皮特森接下来说出的那个名字让麦克立刻从床上跳起来。 “谁?霍泽尔·洛林?你说霍泽尔·洛林死了?”“是的,她死了,”皮特森回答,“是谋杀!你知道维多利亚广场吗?”“不知道。”
  • 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

    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
  • 魔碑

    魔碑

    本书是一部侦探悬疑小说,本书中戴安娜陷入了极大的危机,托瑞通过伦敦警察局总长莱特打探到戴安娜去了上海,于是托瑞、海莉和雷蒙三人离开伦敦前往上海,并取得雷蒙的老朋友的支持之后,托瑞开始设计让两个秘密社团相互攻击,给当地执法机关制造机会,把他们一网打尽。戴安娜终于和托瑞等人团聚了。
  • 重生之勋爷追妻套路深

    重生之勋爷追妻套路深

    李悦薇被勋爷花式逼婚时,还是个三没小胖妞儿。没家世,没学历,没身材。李悦薇从头开始就觉得,这个高冷霸总有病,得治。谁知被人暴料,霸总真有怪疾缠身,非她不治。可惜上辈子被恶毒亲人假姐姐臭男人欺负到死的小薇同学,这辈子智商回炉,人生目标是瘦身健美当学霸,手虐渣渣做男神,理想征途是星辰大海,买优质精子,生一堆聪明宝宝,男人这种附产品可抛可弃也!一一一外表高冷的勋爷,一把年纪终于遇到个可以“碰”的姑娘,内心世界难以描述,言行举止说明一切。姑娘生病求助,他全程陪护。姑娘被人欺负,他亲自报复。姑娘高考状元,他送花庆祝。姑娘住不舒服,他包袄款款,将人圈进自家小屋。表白的一刻勋爷继续高冷,“你应该知道,我为什么对你好?”小薇姑娘点头,“屠叔叔,你是个大好人,人民的好战士!”所以,倾尽心血养小娇妻的勋爷,被发“好人牌”出局,内心世界真真难以描述:哦呜,脸打得好疼!小薇姑娘对手指,“屠叔叔,人家现在只想好好学习,开辟星辰大海的世界。”勋爷吸了一口烟,皱了一下眉头,“好。”
  • The Last Chieftain 妹娃要过河

    The Last Chieftain 妹娃要过河

    故事发生在兵荒马乱年代长江三峡边的一个土家山寨。伍娘是一个哑女,但聪颖过人舞技绝世;无意中撞进山寨的外乡人李安因偷吃土家祭祀的供品受到重罚;土司覃尧看似罚他却是救他,并许诺将伍娘许与李安。伍娘出嫁前夜按照祖先赋予的初夜权,将自己奉献给了神。土司覃尧作为神的化身得到了伍娘但与此同时才发现自己原本深爱着这个女子,从此陷入深深的痛苦。李安不能接受山寨的习俗,将对伍娘的喜爱化成了厌恶和仇恨,不断给纯洁无辜的伍娘以伤害,土司覃尧却因信义而只能默默地忍受煎熬无法相助,火焰一般的爱恨情仇之间,美丽的伍娘以她的生命完成了最后的舞蹈。李安逃离山寨,覃尧在长江边堵住了他,命运将指向何方?
  • 记忆

    记忆

    迈尔斯本是贝拉亚帝国安全部最优秀的特工,却在一次行动中误伤人质,为了掩盖这一事实迈尔斯捏造报告而被上司革职。就在迈尔斯迷茫之际,自己的上司——帝国安全部长伊林竟然患上了严重的健忘症。经过诊断,伊林的大脑被放进了一种原核生物——专门吃神经芯片中蛋白质的小虫子。在得到皇帝的特批后,迈尔斯以帝国审计官的身份展开调查。正当案件取得一定进展时,迈尔斯的好友盖伦尼却被指控为凶手,事情顿时陷入僵局……盖伦尼真的就是凶手吗?原核生物又是怎样进入伊林大脑的?随着迷雾散去,一场关系帝国安危的阴谋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