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6600000003

第3章 回忆山大附中诸师

祁蕴璞先生

在山东中学教育界,祁蕴璞先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我原以为他是着名的一中的教员,讲授历史和地理,后来才知道,他本名锡,是益都满族人,史地学者。他是清末秀才,又精通英语和日语,在济南第一师范教史地,后又在山东大学文学院当教授,教经史方面的课程,同时兼山大附中史地教师。在历史和地理的教学中,他是状元,无人能出其右者。

在课堂上,祁老师不是一个口才很好的人,说话还有点磕巴。他的讲义每年都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和考古发掘的最新结果以及学术界的最新学说加以补充修改,所以他教给学生的知识都是最新的知识。这种做法,不但在中学是绝无仅有,即使在大学中也十分少见。原因就是祁老师精通日文。自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最积极地,最热情地,最及时地吸收欧美的新知识。

而祁先生则订有多种日文杂志,还随时购买日本新书。有时候他把新书拿到课堂上给我们看。他怕沾有粉笔末儿的手弄脏了新书,战战兢兢地用袖子托着书。这种细微的动作并没能逃过我的眼睛。可以看到他对书籍是怎样地爱护。他的读新书是为了教好学生,没有今天学术界这种浮躁的学风。同今天比起来,那时候的人实在是纯朴到可爱的程度了。据说他出版的着作相当多,主要的就有《中国文化史纲要》和《国际概况讲义》。因其对地理学研究的贡献,被英国皇家地理协会授予名誉会员。他于1939年病逝于重庆,所藏书由其夫人捐赠给山东省图书馆。

上面曾说到,祁先生不是一个口才很好的人,还有点磕巴。他讲课时,声调高扬,语音铿锵,但为了避免磕巴,他自己发明了一个办法,不时垫上三个字——shi in la,有音无字,不知道应该怎样写。乍听时,确实觉得有点怪,但听惯了,只需在我们耳朵中把这三个音删掉,就一切正常了。

祁老师教的是历史和地理。他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世界大事。眼前的世界形势随时变动,没有法子在正课中讲,他于是另在课外举办世界新形势讲座。学生中愿意听者可以自由去听,不算正课,不考试,没有分数。先生讲演,只有提纲,没有写成文章。讲演时指定两个被认为文笔比较好的学生做记录,然后整理成文,交先生改正后,再油印成讲义,发给全体学生。我是被指定的两个学生之一。当时不记得有什么报纸,反正在北园两年,没看过报。国内大事都极模糊,何况世界大事!祁老师的讲演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加了我们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1928年,日寇占领了济南,学校停办。从那以后,再没有见到祁蕴璞老师。但是他却永远活在我的记忆中,一直到现在。

王崑玉先生

王老师是国文教员,是山东莱阳人。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文士,也写古文,所以王先生家学渊源,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古文写作方面更为突出。他为文遵桐城派义法,结构谨严,惜墨如金,逻辑性很强。我不研究中国文学史,但有一些胡思乱想的看法。我认为,桐城派古文同八股文有紧密的联系。其区别只在于,八股文必须代圣人立言,“四书”以朱子注为标准,不容改变。桐城派古文,虽然也是“文以载道”,但允许抒发个人感情。二者的差别,实在是微乎其微。王老师有自己的文集,都是自己手抄的,从来没有出版过,也根本没有出版的可能。他曾把文集拿给我看过。几十年的写作,只有薄薄一小本。现在这文集不知到哪里去了。惜哉!

王老师上课,课本就使用现成的《古文观止》,不是每篇都讲,而是由他自己挑选出来若干篇,加以讲解。文中的典故,当然在必讲之列,而重点则在文章义法。他讲的义法,正如我在上面讲到的那样,基本是桐城派,虽然他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说过。《古文观止》里的文章是按年代顺序排列的。

不知道什么原因,王老师选讲的第一篇文章是比较晚的明代袁中郎的《徐文长传》。讲完后出了一个作文题目——《读(徐文长传)书后》。我从小学起作文都用文言,到了高中仍然未变。我仿佛驾轻就熟般地写了一篇“书后”,自觉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意竟获得了王老师的青睐,定为全班压卷之作,评语是“亦简劲,亦畅达”。我当然很高兴。我不是一个没有虚荣心的人,老师这一捧,我就来了劲儿,于是就拿来韩、柳、欧、苏的文集,认真读过一阵儿。实际上,全班国文最好的是一个叫韩云鹄的同学,可惜他别的课程成绩不好,考试总居下游。王老师有一个习惯,每次把学生的作文簿批改完后,总在课堂上占用一些时间,亲手发给每一个同学。排列是有顺序的,把不好的排在最上面,依次而下,把最好的放在最后。作文后面都有批语,但有时候他还会当面说上几句。我的作文和韩云鹄的作文总是排在最后一二名,最后一名当然就算是状元,韩云鹄当状元的时候比我多。但是一二名总是被我们俩垄断,几乎从来没有过例外。

我在上面已经谈到过,北园的风光是非常美丽的。每到春秋佳日,风光更为旖旎。最难忘记的是夏末初秋时分,炎夏初过,金秋降临,和风微凉,冷暖宜人。每天晚上,夜课以后,同学们大都走出校门,到门前荷塘边上去散步,消除一整天学习的疲乏。其时月明星稀,柳影在地,草色凄迷,荷香四溢,如果我是一个诗人的话,定会好诗百篇。可惜我从来就不是什么诗人,只空怀满腹诗意而已。王崑玉老师大概也是常在这样的时候出来散步的。他抓住这个机会,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夜课后闲步校前溪观捕蟹记》。我生平最讨厌写说理的文章,对哲学家们那一套自认为是极为机智的分析,我十分头痛。除非有文采,像庄子、孟子等,其他我都看不下去。我喜欢写的是抒情或写景的散文,有时候还能情景交融,颇有点沾沾自喜。王老师这个作文题目正合吾意,因此写起来很顺畅,很惬意。我的作文又一次成为全班压卷之作。

自从北园高中解散以后,再没有见到过王崑玉老师。后来听说,他到山东大学(当时还在青岛)中文系教书,只给了一个讲师的头衔。我心中愤愤不平。像王老师那样的学问和人品,比某一些教授要高得多,现在有什么人真懂而且又能欣赏桐城派的古文呢?如果是在今天的话,他早已成了什么特级教师,并会有许多论文发表,还结成了多少集子。他的大名会出现在什么《剑桥名人录》上,还有花钱买来的《名人录》上,堂而皇之地印在名片上,成为“名人”。然而这种事情他绝不干。王老师郁郁不得志,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我的心中,王老师的形象却始终是高大的,学问是非常好的,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王老师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完颜祥卿先生

完颜这个姓,在中国是非常少见的,大概是“胡”人之后。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长期民族融合之后,差不多都有“胡”血。完颜祥卿先生是一中的校长,被聘到山大高中来教论理学,也就是逻辑学。这不是一门重要的课,学生也都不十分注意和重视,因此我对完颜祥卿先生没有多少可以叙述的材料。但是,有一件事我必须讲一讲。完颜先生讲的当然是旧式的形式逻辑。

考入清华大学以后,学校规定,文科学生必须选一门理科的课,逻辑可以代替。于是只有四五个教授的哲学系要派出三个教授讲逻辑,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金岳霖先生,我也选了他的课。我原以为自己在高中已经学过逻辑,现在是驾轻就熟。焉知金先生讲的不是形式逻辑。是不是接近数理逻辑?我至今仍搞不清楚,反正是同完颜先生讲的大异其趣。最初我还没有完全感觉到,及至答题碰了几个钉子,我才幡然悔悟,改弦更张,才达到了“预流”的水平。

王老师

教数学,名字忘记了,好像当时就不清楚。他是一中的教员,到高中来兼课。在山东中学界,他大名鼎鼎,威信很高。原因只能有一个,就是他教得好。在北园高中,他教的不外三角、小代数和平面几何之类。他讲解十分清楚,学生不须用多大劲,就都能听懂。但是,文科学生对数学是不会重视的,大都是敷衍了事。后来考大学,却吃了大亏,出的题目比我们在高中学的要深得多。理科高中的毕业生比我们这些文科高中的毕业生在分数方面沾了大光。

刘老师

教英文,名字也忘记了。他是北大英文系毕业的,英文非常好,也是一中的教员。因为他的身躯相当矮,学生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做“豆”,是非常低级,非常肮脏的。但是,这些十七八岁的大孩子毫无污辱之意。我们对刘老师还是非常敬重的。由于我有尚实英文学社的底子,在班上英文是绝对的状元,连跟我分数比较接近的人都没有。刘老师有一个习惯,每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他自己先不答复,而是指定学生答复。指定的顺序是按照英文水平的高低。关于这问题他心里似乎有一本账。他指定比问问题者略高的来答复。如果答复不了,他再依次而上指定学生答复。往往最后是指定我,这算是到了头。一般我都能够答复。但也有露怯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同学站起来问:not at all是什么意思。这本来不能算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我却一时糊涂,没有解释对,最后刘老师只好自己解答。

尤桐先生

教英文。听口音是南方人。我不记得他教过我们班,但是,我们都很敬重他。1928年,日寇占领了济南,高中停办,教师和学生都风流云散。

我们听说,尤先生还留在学校,原因不清楚。有一天我就同我的表兄孙襄城,不远十里,来到白鹤庄看望尤老师。昔日喧腾热闹的大院子里静悄悄的,好像只有尤老师和一个工友。我感觉到非常凄凉,心里不是滋味。我们陪尤老师谈了很久。离开以后,再没有见过面,也不知道他的下落。

“大清国”先生

教经学的老师。天底下没有“大清国”这样的姓名,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诨名。来源是他经常爱说这几个字,学生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干脆就叫他“大清国”,结果是,不但他的名字我们不知道,连他的姓我也忘了。他年纪已经很大,超过六十了吧,在前清好像得到过什么功名,最大是个秀才。他在课堂上讲话,张口就是“你们民国,我们大清国,怎样怎样……”“大清国”这个诨名就是这样来的。他经书的确读得很多,“五经”“四书”,本文加注疏,都能背诵如流。据说还能倒背。我真不知道,倒背是怎样一个背法?究竟有什么意义?所谓“倒背”,大家可能不理解是什么玩意儿。我举一个例子《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倒背就是“之习时而学……”这不是毫无意义的瞎胡闹吗?他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学问大。

他的经书确实很熟。上课从来不带课本,《诗》、《书》、《易》、《礼》他都给我们讲过一点,完全按照注疏讲,谁是谁非,我们十几岁的孩子也完全懵然。但是,在当时当局大力提倡读经的情况下,经学是一门重要课程。

附带说一句,当时教经学的还有一位老师,是前清翰林,年纪已经八十多,由他的孙子伴住,因为没有教过我们,情况不了解。

王老师

教诸子的老师,名字忘记了。北大毕业,戴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书读得很多,也有学问。他曾写了篇长文——《孔子的仁学》,把《论语》中讲到“仁”的地方全部搜集起来,加以综合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此文曾写成讲义,印发给学生们。我的叔父读了以后,大为赞赏,可能是写得很不错的。但是此文未见发表。王老师大概是不谙文坛登龙术,不会吹拍,所以没有能获得什么名声,只浮沉于中学教师中。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得到他的消息。

同类推荐
  •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

    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

    曾经“眼红”与“红眼病”的讨论占据20世纪80年代报纸头条,现在“羡慕嫉妒恨”又成为流行词汇。本书从对“红眼病”“仇富心态”的文本分析,到深入华北因采矿暴富的三个村子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试图把“羡慕”“嫉妒”“恨”作为理解“暴富”、“财富不平等”与“开矿纠纷”等社会现象的切入点,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道德文化机制,由此探讨乡土社会嫉妒的发生、控制及消解机制,并针对由财富快速积累而引发的急剧社会变迁进行更为深入的人类学解读。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布鲁纳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布鲁纳

    本书介绍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从布鲁纳教育名篇入手,结合现实教育问题深入浅出,重在普及世界教育名著的基本思想,增强阅读者的教育理论基本修养。
  •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分析中的行动、结构与矛盾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分析中的行动、结构与矛盾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当代著名思想家安东尼·吉登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吉登斯庞大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对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现代性理论体系,第三条道路理论等。本书在吉登斯的思想体系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角色。一方面,它秉承了反思三大思想家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又加入了对结构主义思潮的反思,从而对社会学理论传统进行了系统的检视。在此基础上,吉登斯系统提出了其对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解。本书以能动与结构作为两个支点,沿着意识、权力、再生产、制度化和社会变迁等线索,系统建立起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本书在社会学理论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不仅是了解吉登斯社会学理论思想的重要著作,而且是理解20世纪中后期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著作。它将20世纪中期有关能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等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推向深入。它超越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在这些问题上形成的尖锐对立,从实践的角度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将社会学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凤飞尘

    凤飞尘

    她,神界天圣圣女,一朝被害,一部分灵魂成为下界苍湛大陆废材,另一部分成为现代杀手神医,有朝一日,杀手死,灵魂合并,从此痴子变神医,虐渣男,揍白莲,打渣爹,开启修仙之路,至顶峰,记忆封印破裂,忆起前尘,强势回归,夺会属于自己的东西。他,神界王者,对她一见倾心,前世对她百般呵护,她死后,他亦去寻她,他尽知前情,引导她回归,带领她走上至尊巅峰。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坐拥天下,白发终老。
  • 四川菜味型手册

    四川菜味型手册

    调味料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以香为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口味正逐渐趋向国际化,人们越来越讲究五滋六味。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川菜调味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调味的意义;味与调味品;调味的基本方法;复合味的制作方法及运用;川菜味型的延伸与创新等。
  • 隰有荷华

    隰有荷华

    她被抗日组织改造成女特务,从此开始了传奇的一生。可是再传奇的岁月,一段一段剥开,也不过是生活中最平凡的喜怒哀乐。1她去早了,酒楼尚没几个食客,跑堂伙计放下一壶茶就匆匆下楼了。这家名叫大华酒楼的饭庄位于繁华的正太街,规模不大,却顾客盈门。邱先生约她的地点,大多选择在僻静场所。这次例外,上回见面时,她无意中说,好久没吃鱼了。邱先生当下便许诺,下次我们吃鱼。大华酒楼有道招牌菜“一鱼三吃”,就是把一条新鲜肥硕的淡水鱼,沿脊骨分开,分成三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反派之祖宗来袭

    反派之祖宗来袭

    天纵奇才的女术士姜玖姒,华年早逝。未曾想,当她再度睁开眼睛时,已经是三百年后。原本这一次,她打算继续曾经毕生的崇高理想,成为一代女宗师,除魔卫道。偏偏,她体内自动绑定了个不知什么鬼的东西,天天教唆着她奋斗娱乐圈。系统:宿主你的目标,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超级巨星!超级巨星?微微扬起潋滟长眸,姜玖姒红唇勾笑,抱歉,我只对捉鬼感兴趣。再罗嗦,信不信我把你当鬼异类给灭了!系统(泪流满面):咳咳,宿主,要不咱们再商量商量,讨论讨论该如何演戏和捉鬼二手抓?!
  • 若为落白故

    若为落白故

    (新书已发,《司夜公子》,感谢鸡翅~)“千里江山一夜雪,君王从此作良人”李容若和苏落白的故事,谢谢大家喜欢~
  • 哥哥带我去打怪

    哥哥带我去打怪

    “我有一个猎人哥哥,他总喜欢去打怪。”妹妹道,“但他不带我!”“行了!我带你去还不行吗?”哥哥不耐烦地回答。于是,妹妹就与哥哥踏上了打怪之路(每周五更一卷)
  • 仙侣缘梦

    仙侣缘梦

    生性跳脱的叶风,与深爱的人流落在异世,爱人不知在何方?叶风如何从弱小变为强大,如何生存,如何找到爱人,对抗在这个世界里遇到的敌人。没有大陆争霸,没有登基为帝,有的只是逍遥世间,快活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战争,有友情,有爱情,有背叛,主角没有王八之气,没有一呼百应能者云从之气,有的只是挣扎与挑战。
  • 朦胧美爱

    朦胧美爱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晚上,落叶纷纷地飘荡着,漫天飞舞。秋风凄切地吹着,卷起万里风尘,黄土飘扬,落叶纷飞。顷刻间世间万物都被笼罩上了一层凄冷而又灰黯的尘埃。一位苍白而又不失俏丽的少妇斜靠在一尊洁白的大理石上,看起来她是那么的疲惫,那么的孱弱,尽管她早已大汗淋漓,但他仍迷茫地望着嘈杂的街道,似乎在追寻着什么,从她的衣着打扮上来看,她并不像体面人家,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她似乎只是一粒小小的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