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7800000013

第13章 欧阳修的“香艳日记”被人抓了把柄

第1节 可惜明年花更好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这首词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写作背景是明道元年(1032年)春,欧阳修担任西京留守推官时,去拜访当时的文坛巨匠钱惟演,当时的文学青年梅尧臣、尹洙等也在钱惟演家作客。欧阳修和梅尧臣、尹洙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从此结下很深的友谊。这首词就是他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时,有感而作。

本来是朋友相聚,害怕离别,感叹的无非是人生聚散无常、别时容易见时难,但在欧阳修的笔下却写得香艳无比。

我用今天的语言来“翻译”一下这首词。大意是:举起酒杯向东风祈祷,美好的春天,别走那么快,让我们再流连一番。洛阳城东的大路上,杨柳依依。记得当时我们曾经携手散步,一起游遍花丛。紫陌,指的是京都附近的官道。洛城,就是洛阳城,北宋时都城在开封,称为东京。洛阳呢,为陪都,称为西京。

让人痛苦的是,人生的欢聚与离别太匆匆,这种遗憾无穷地折磨着我们。今年的花开得比去年的还鲜艳。明年的花可能更好看,只可惜,不知道那时和谁一同欣赏呢?

欧阳修写的是朋友之间的离别,感觉却像是情人之间的离别,很缠绵,很伤感。

提起欧阳修,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著名的《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这是他在政治上失意、受排挤、被贬滁州时写的。你看,秦观一被贬到外地,离开京城,整个人好像都要垮了,简直天要塌了一般,写词总是“愁如海”什么的。再看看欧阳修,无所谓,政治上贬我了,我游山玩水,自我放逐、自我遣玩、与山水同乐,照样逍遥自在。

欧阳修被贬滁州,他不但写了《醉翁亭记》这样优美的散文,也写诗。《丰乐亭游春》就是这时候写的。“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看欧阳修写的,哪里像个贬官呢,被贬为滁州太守,他没有反思自己政治上犯了什么错误,简直是比“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还逍遥自在,乐在其中。

说到这里,不能不羡慕宋朝的知识分子,那叫一个舒服,政府“高薪养文”,政治气氛宽松,人文气息浓厚,全国上下一提文人就是受尊敬的身份,犯了错,别说得罪高官,即使得罪了皇帝,也不会被杀头。哪像明朝的知识分子,不但没有言论自由,而且一旦说错了话,就会在朝堂之上惨遭羞辱,被迫脱光了衣服,打屁股。

扯远了,我们接着说欧阳修。看他写的这首诗,“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春天,天上的浮云淡淡地,散发着光辉,地上的草诱惑着你,仿佛在拂你的衣服,美得不得了。如果你走到丰乐亭的旁边,碰到当地太守的话,太守是谁呢?庐陵欧阳修也。你会看到,这个家伙喝得酩酊大醉,坐在一个小轿子上面,满头插的都是鲜花,正往回走呢。

这么一个性情中人,一点也没有严肃的样子,知道的说他可爱,没有架子;不知道的呢,会说他“老不正经”,不像当官的样子,尤其不像个被贬官员的样子。

这就是欧阳修。秦观在失意中抑郁而死;苏东坡在失意中完成了他自己,坚守到老,不改初衷,开心到老,学习到老;欧阳修呢,则在失意中、苦难中消遣到底,他最好的文章都是在当官不顺的时候完成的。欧阳修没有他的老师晏殊那么圆融,他是比较率性而为的一个人。高兴了,他不考虑后果,就想写出来。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就不够成熟。你自己玩就玩呗,还要记下来。这就很容易让政治上的敌手抓到把柄。

所以,欧阳修文章写得好,但做官,做得真不好,多次被贬。一次是景佑三年,范仲淹上书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替他说话,还批评当时的那个谏官不负责任、不为范仲淹讲话、不称职,结果话一出口就得罪了当权者,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第二次被贬,是因为庆历年间变法的政治斗争,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变法、革新。两年后,革新派受排挤,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官场如战场,欧阳修经历过这么多次被贬,很多时候,都是被人拿私生活说事的。比如他被贬滁州那一次,就是他的私生活被人抓到了把柄,说他生活放荡、污秽不堪。有人说他和儿媳妇吴氏私通,也有人攻击他与外甥女乱伦。蒋之奇就曾经这样攻击他。他受不了这样的诽谤,要求辞职,但是皇帝不批准。后来,又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皇帝觉得这个人还不错,就贬他到外地,等待机会再调他回京城。

这些虽然是捕风捉影,但也不是空穴来风,“泪眼问花花不语”——这句伤感的经典爱情词,就出自欧阳修的笔下。他这个人,是性情中人,有高兴的、不高兴的事,什么都往词里写,而且他的词很有花间遗风,写得很香艳。

下面让我们看一首欧阳修香艳词的代表作《蝶恋花》。

第2节 泪眼问花花不语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是一首影响巨大的词,是传诵千古的名作。作者是北宋大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我用今天的语言“翻译”一下,词的大意是:庭院深深,我这个独处深闺中的女子也不知道这个庭院究竟有多深。杨柳依依,如烟如雾,我从高楼上透过重重叠叠的帘幕,透过远处被笼罩在柳树上的层层雾气,往远处张望,可以望见“玉勒雕鞍游冶处”——朦朦胧胧中似乎可以看到,我在等待的王孙公子中的一个,刚刚把豪车名马停在寻欢作乐的歌妓云集之处,我试图再登高一点,却怎么也看不清章台路。章台路,汉朝长安有章台街,歌妓居之。唐朝许尧佐有《章台柳传》,后人就用章台代之歌妓聚居之地。

三月,本来是暮春的季节,春光明媚,即使下雨也是细雨霏霏,有风也是暖人醉的春风,但这个女子不是这种感觉。在她看来,“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三月,暮春季节的雨太横了,风也很狂,重门也将黄昏的景色掩闭,我想留住春天,就像想留住青春那样,可是“无计留春住”,没有办法把春天留下来长住。于是,我伤悲,眼里含着泪痴痴地低下头问眼前的花朵,可是花默默不语,不但没有给我任何答案,她自己也成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被忽然吹来的一阵狂风吹落枝头,从曾经给她带来无数欢乐的秋千架上纷乱地飘落,飞到了泥土里。

泪眼问花花不语,来自于唐严恽的《惜花》:“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中华出局出版的《宋词三百首》(吕明淘谷学彝编注,2009年7月第1版)对这首词是这样注释的: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了一位独守深闺的少妇极其苦闷的心情。上片写女子生活的处境,整日禁锢于深宅大院之中,而负心的夫君,则终日游荡于歌楼妓馆,这是一桩不幸的婚姻。下片抒写少妇的心情,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使少妇想到自己易逝的芳华,情思绵邈,意境深远。

也有学者说,这位少妇是在朝着她的夫君去嫖妓的地方望,盼望他早点回家。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是太具体了,太固定了,词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含蓄委婉、深沉细腻,我们又何必套死自己的思维呢?词中的女子可能是少女,也可能是少妇。“深深深”三字叠用,情写得深,那意境也是颇深远的。

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男人们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一个居住在深宅大院里的女子,如果只是在等待丈夫回家,不至于那么悲伤。一般来说,古代女子嫁人了多半会认命,不大可能还想留住青春什么的,那时候的女子很少有再嫁的想法。再说了,透过远处被笼罩在柳树上的层层雾气,往远处张望,可以望见“玉勒雕鞍游冶处”,如果是丈夫,那距离不太远,高处就能看见的,即使今晚夜不归宿,那么,明天、后天总会回来的。

我觉得,这更像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子,在等待未来的夫君,等待自己的命运。看到那些终日在妓院游玩的公子哥,想到自己未来的命运,她一脸茫然。未来不可把握,幸福不可知,青春不可回,莫非只能空空地守着深闺和悲喜不定的内心,一任青春老去吗?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上片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深深庭院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下片写情,写伤春。近人俞平伯评曰:“‘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唐宋词选释》)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对花落泪。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王又华《古今词论》引)

第3节 人生自是有痴情

人称北宋文坛盟主的欧阳修,到底是个啥样的人?让我们走进历史,还原这个大师的音容笑貌。

关于欧阳修这个人,钱钟书先生在《宋词选注》第39页是这么说的,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吉州永丰,今属江西),有《文忠集》。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有宋以来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越的作家。梅尧臣和苏舜钦对他起了启蒙的作用,可是他对语言的把握,对字句和音节的感性,都在他们之上。

欧阳修为什么叫“六一居士”呢?他自己是这样解释的:“家藏图书一也,金石一也,琴一也,棋一也,酒一也,再加上一老翁,便为六一居士也。”

欧阳修是文坛一哥、盟主,这一点没人否认。苏东坡的父亲苏洵这样赞美欧阳修,说他的文章“揖让进退”,最有姿态。就是说,读了之后,先让人紧张,又让人放松。

欧阳修的老师是晏殊。而苏东坡、苏辙和曾巩这些文化名人,则都是欧阳修的学生。也就是说,欧阳修是晏殊当主考官的时候选拔上来的,而苏东坡、苏辙和曾巩这些人又是欧阳修当主考官的时候选拔上来的。

江西人欧阳修,小时候家境不好,四岁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在寡母抚育下读书。运气不错的是,他有个好母亲,欧母也像孟母、苏母、岳母一样,严格要求儿子,欧阳修从小就受到母亲良好的教育。欧母教儿子学习,也教儿子气节。在母亲的教诲下,欧阳修从小就表现出天才的一面,有“奇童”之誉。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考中进士。1031年,就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通过钱惟演,结识了梅尧臣、尹洙,从此成为最好的朋友。景佑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后来,欧阳修陆续担任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因受人诽谤,多次要求辞职,均未获得批准。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终于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辞职后住在颍州。死后,谥文忠。

欧阳修一生受韩愈影响,政治上直言不讳,他的政治主张和自己一生为人保持一致,无论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他从不更改主张,也不隐晦态度;学问上,则以儒学继承人自居。在对待佛学的态度上,欧阳修和韩愈一样,反对佛学,且有排佛情结。不过,欧阳修以自我修炼作为对付佛教的办法,此观念比起韩愈来,要理智、有策略得多,比较而言,没有什么杀伐之气,算得上温和。

苏东坡为欧阳修文集作序时云:“永叔不喜佛,然其聪明之所照了,德力之所成就,真佛也。”

总之,欧阳修的一生就是儒家传统士人的一生:择善而固执。固执地坚守自己的理想。也就是所谓“人生自是有痴情,此恨不关风与月。”

词人小传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吉州永丰,今属江西),有《文忠集》。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有宋以来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越的作家。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变法、革新。两年后,革新派受排挤,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欧阳修终于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辞职后住在颍州。死后,谥文忠。

同类推荐
  •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收录了苗炜多年来的旅行随笔,他探访名城,在耶路撒冷、巴黎、东京、伦敦、莫斯科寻找历史和文学的遗迹;穿越西伯利亚荒野,感受俄罗斯大地上翻涌的过往;品尝咖啡、美酒、美食,追寻小说和诗歌的踪迹。这世界无尽美丽,值得我们跟苗师傅一起探寻。苗炜,带着小说家、记者、球迷、咖啡美酒爱好者的灵魂,进入这个莎士比亚、卡夫卡、海明威、爱因斯坦走过的世界,感知它的美好与冷峻。去过的地方,终会成为“自我”的一分子。这部游历记录,是他对花花世界的倾听与回响。
  • 现代文坛断片

    现代文坛断片

    《现代文坛断片》作者赵国忠多年从事散轶文的搜集、整理、研究。很多鲜为人知的名家名作在读者的视野中得以回归,这些散轶文学术价值很高,作品的作者诸如李健吾、巴金、凌叔华、林徽因、陈梦家、曹宝华、卞之琳、穆时英、俞平伯、巴金、徐志摩、、范烟桥、张爱玲、钱君陶、周黎庵、赵萝蕤、穆时英、徐志摩、郁达夫、俞平伯等,这些散轶作品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鉴赏和研究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 山河之书

    山河之书

    本书是《山居笔记》的全新修订版,余秋雨教授的很多经典文章此次都被收入本书之中。本书的核心篇目《我的文化山河》,从宏观上通述了中国山河的空间意义,读起来让人极为震撼。在核心篇目之后,即是余秋雨教授二十余年考察中国文化现场的脚印。余秋雨教授常说:“路就是书,路外无书。”在本书中,余教授认为中华文化拥有三条最大的天地之线,那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经纬。按照重要程度排列,第一条线是黄河;第二条线是长江;第三条线比较复杂,在前两条的北方,是四百毫米降雨量的分界线,也就是区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天地之线。他的文化考察,主要就是对这三条天地之线的漫长踩踏。
  • 我读.4

    我读.4

    《我读4》万象包罗地收录了关于思考,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家园的书籍,温暖而博大,细腻并客观。梁文道以他的独立思考和敏锐的眼光为我们选择各种好书,期待着与读者分享作者的精神世界。每个读者都能在这本小书里找到与自己的精神领地,也可以循着其中的线索和脉络,挑选最合宜的读本,完成这场愉悦而柔软的阅读之旅。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会逐渐变得强大而丰盈,写作者和读者之间,也实现了某种连结。
  • 茶馆

    茶馆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亦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剧目之一。剧中故事发生在北京城一家名为“裕泰”的大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全剧通过对茶馆内各色人物生活变迁的描写,揭露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三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几种势力的对立和冲突。作品表现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动荡与黑暗现实,是旧社会的一曲挽歌。
热门推荐
  • 怪兽部落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怪兽部落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最美救赎

    最美救赎

    在生命还剩下七天,所有的一切都接踵而来,是沉沦接受命运,还是为爱努力穿越一次?
  • The Magic of Tiny Business

    The Magic of Tiny Business

    Too many of us feel trapped by work that keeps us from living our purpose. We fantasize about starting our own business, yet we're warned against falling into debt, working eighty hours a week, and coping with the pressure to grow.
  • 青青之琬

    青青之琬

    深受丈夫亵渎和摧残的徐青琬,本想一丈白绫撒手了结此生,偏巧身边的侍女一个个也惨遭丈夫的毒手,枉死,不到半年的功夫,徐青琬在李府成了孤家寡人。李杰良的狠毒与绝情,激发徐青琬骨子里的血性,复仇的种子填埋于心,是执念,也是怨望,等了四年,也谋了四年。一切仿佛已经结束,可她突然睁眼,重回至九岁,惊喜吗?可为何依旧像前世般传来父亲离逝的噩耗,但又与前世不同,这次父亲并非像前世般救人溺亡,而是被人谋害!阴谋,阳谋,一切都在徐青琬的重新审视中一一明朗。
  • 画颜三生愿君眠

    画颜三生愿君眠

    吾必将踩着你的骸骨,撕毁你的一切.....
  • 你是我余生的甜

    你是我余生的甜

    【新书六月左右发布~】“不要了……”“宝贝,乖,很快的。”女孩眼含泪水,她做出来的菜果然是很难以下咽。“以后还敢不敢戏弄我了?”男人一只手抬起她的下巴,唇角微微勾起一抹淡笑。重生三年前的新婚之夜,她反被病猫丈夫套路。天天做牛做马也就罢了,现在还要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千倾晚扶着自己的腰,想到外界传闻冷大少不近女色,高冷总裁,其实这全部都是假象!“我要离婚!”“离吧,反正离了你也只能嫁给我。”【甜宠重生爽文,日更优质精品,主角身心干净。】
  • 帝道仙尊

    帝道仙尊

    怀揣回家的梦,游走于异世界的仙途。仙人、美人、亲人、爱人、友人、敌人、贱人,这一路走来,刘拆一点都不寂寞。
  • 山那边是海

    山那边是海

    自幼无父无母的女孩姚伊楠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性格活泼开朗,在大学里被富家子弟许志远所倾慕,两人结下短暂的友情。原定出国留学的许志远因为伊楠想要放弃,惹得爱子心切的许母大发雷霆却又无可奈何,只得让志远的哥哥梁钟鸣找伊楠谈判,想用计骗志远出国。耿直的伊楠不肯就范,谈判破裂,但伊楠对温润儒雅,文质彬彬的梁钟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偶然,伊楠与梁钟鸣再次邂逅,两人从此有了交集……
  • 三界最主宰

    三界最主宰

    宅男刘成自家被电穿越,发现,因电脑原因,可来回往返,主世界,末世,异界,三个世界,你不信,更不敢相信的事,刘成在异界吃个瓜子都能成黑铁战士,不用练级,基本靠吃,三界资源成就最强王者、
  •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增订版)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增订版)

    汉语史上有两本天书,《易经》和《红楼梦》。重新发现“红楼”,重新发现“中国”……《红楼梦》的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中国历史文化的全息性,得以在《红楼梦》里获得淋漓尽致的呈现。李劼此著问世已有二十年,仅在大陆就出过好几版,本版今扩至十六章,增订内容是近年在美国西部伯克利大学所作的一次演讲长文,即《红楼梦》与西方文艺复兴经典之间的对称性,从而补足了此前未曾充分展开的想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既解读了《红楼梦》,又解读了中国文化及其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之背景。